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兴岗 张暄梓 +2 位作者 杨代毅 郝小燕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5-108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4月龄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生长性能试验共计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消化代谢试验共计7 d,其中适应期4 d,取样期3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并且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ADG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对DM、OM、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同时,饲粮精粗比和BC在羔羊对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HD+BC组的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粪能、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粪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在氮表观消化率、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饲粮精粗比和BC在摄入氮、粪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沉积率以及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BC较不添加BC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进而促进羔羊生长。相较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饲粮,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和MCP合成量,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精粗比 凝结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岗 郝小燕 +1 位作者 张暄梓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9-178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的总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数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微生物酶活性和功能微生物数量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血清中IL⁃4含量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BC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有效提高羔羊对饲粮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炎症应答水平,进而促进羔羊健康生长,且在高精料饲喂条件下添加BC效果更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不同精粗比饲粮 凝结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秋季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项斌伟 王兴岗 张建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秋季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公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精粗...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秋季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公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55∶45、70∶30的饲粮。结果显示:试验Ⅲ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羔羊的瘤胃内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的乙丙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为55∶45时可以使秋季羔羊发育更健康,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生长性能,增加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精粗比 羔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油水井压力测试技术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辉 王兴岗 +1 位作者 李泉润 李哲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125-125,共1页
介绍了油水井压力测试方法和目的。结合现场实际测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参数优化方法,并对测试结果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油水井压力测试 压力恢复 压力降落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姜黄素对舍饲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光元 郝小燕 +3 位作者 任国栋 张暄梓 王兴岗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964-597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姜黄素(CUR)对舍饲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8只体重[(20.89±1.15)kg]相近的4月龄左右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1代公羔随机分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姜黄素(CUR)对舍饲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8只体重[(20.89±1.15)kg]相近的4月龄左右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1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00(300CUR组)、600(600CUR组)、900 mg/kg(900CUR组)CUR。试验期90 d,其中预试期15 d,饲养试验60 d,消化代谢试验15 d。结果表明:1)300CUR组和600CUR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CUR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CUR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00CUR组(P<0.05)。以1~60 d总增重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饲粮中CUR适宜添加量为487.5 mg/kg。2)300CUR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300CUR组沉积氮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00CUR组甲烷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0CUR组和600CUR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CUR组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00CUR组(P<0.05)。5)300CUR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0CUR组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300CUR组和900CUR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CUR可提高舍饲羔羊NDF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能量代谢水平,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从而促进生长性能。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饲粮中CUR适宜添加量为487.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羔羊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核黄素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酶活性和菌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娜 郝小燕 +3 位作者 张暄梓 董莹蕊 王兴岗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240-7248,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核黄素(RF)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酶活性和菌群数量的影响。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法,在精粗比为50∶50的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60和75 mg/kg RF,测定体外发酵48 h后发酵液产气量、甲烷产量、发酵参数、... 本试验旨在研究核黄素(RF)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酶活性和菌群数量的影响。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法,在精粗比为50∶50的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60和75 mg/kg RF,测定体外发酵48 h后发酵液产气量、甲烷产量、发酵参数、酶活性和菌群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 RF组48 h累积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15、30、45、60和75 mg/kg RF组发酵液pH显著降低(P<0.05),30 mg/kg R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升高(P <0.05),75 mg/kg RF组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60和75 mg/kg RF组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45、60和75 mg/kg RF组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75 mg/kg RF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15、30、45、60和75 mg/kg RF组α-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45 mg/kg RF组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5)。4)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 RF组总细菌、总真菌、总原虫、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 mg/kg RF可提高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菌群数量和α-淀粉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绵羊 体外发酵 酶活性 菌群数量
下载PDF
miR21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PDCD4/AP1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虞勇 虞莹 +4 位作者 刘桂剑 王兴岗 郭棋 邹云增 陈瑞珍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离体培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VECs)后,miR-21对PDCD4和转录因子AP1构成的调节通路的影响。方法 (1)CVB3感染CMVECs 48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表达;(2)CVB3病毒感染CMVECs48h后,We... 目的探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离体培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VECs)后,miR-21对PDCD4和转录因子AP1构成的调节通路的影响。方法 (1)CVB3感染CMVECs 48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表达;(2)CVB3病毒感染CMVECs48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CD4蛋白表达;(3)CMVECs瞬时转染miR-21模拟物48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CD4蛋白表达;(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研究miR-21与PDCD4基因靶向结合位点;(5)CM V ECs细胞共转染PDCD4和AP1-Luc质粒,检测AP1-Luc荧光素酶活性以观察PDCD4基因对AP1活性的影响;(6)提取各组细胞核蛋白,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实验)检测AP1和DNA的结合活性。结果 (1)CMVECs感染CVB3病毒48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病毒感染组miR-21表达上调4.12倍;(2)CMVECs感染CVB3病毒48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病毒感染组PDCD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3)CM V ECs过表达miR-21后PDCD4蛋白表达下调;(4)CM V ECs过表达miR-21后显著抑制野生型PDCD4基因3’UTR活性,而对突变型3’UTR活性无影响;(5)CMVECs过表达PDCD4基因48h后AP1-Luc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CMVECs过表达miR-21 48h后AP1-Luc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6)EMSA实验结果显示CMVECs过表达PDCD4 48h后AP1与DNA结合活性明显下调,过表达miR-21后AP1与DNA结合活性明显上调。结论 CVB3感染CMVECs后上调miRNA-21表达。miR-21通过与靶基因PDCD4的3’非翻译区(3’UTR)靶向结合抑制PDCD4表达、上调A P1活性及A P1与DNA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柯萨奇B3病毒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PDCD4 AP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