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CAM-1和TNF-α水平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兴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TNF-α在急性脑出血(ACH)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ACH患者(ACH组),分别于发病24 h、72 h、10 d、14 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清ICAM-1和TNF-α水平,同时...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TNF-α在急性脑出血(ACH)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ACH患者(ACH组),分别于发病24 h、72 h、10 d、14 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清ICAM-1和TNF-α水平,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ACH组各时点血清ICAM-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发病后14 d时两指标较其他时点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ICAM-1和TNF-α参与了ACH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发生、发展;早期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对于控制脑水肿、改善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
下载PDF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兴池 郝兰英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地塞米松
下载PDF
血栓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兴池 王永明 韩建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4期24-24,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4.29%,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实验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血栓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栓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附91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王兴池 刘卫民 张静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观察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疗效。方法 :将1 80例 HFRS住院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 91例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 30 ml加入 5%葡萄糖液 2 50 ml内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直到... 目的 :观察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疗效。方法 :将1 80例 HFRS住院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 91例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 30 ml加入 5%葡萄糖液 2 50 ml内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直到病情稳定为止。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 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88.8% ,P<0 .0 5)。结论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 HFRS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功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意义
5
作者 刘卫民 冯民 王兴池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1419-1419,共1页
关键词 中毒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腹主动脉主干闭塞一例报告
6
作者 刘敏 杨祖文 +1 位作者 丛志强 王兴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病理诊断 治疗 腹主动脉主干闭塞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兴池 康继双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343-1344,共2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治疗14 d,在治疗前后采用ELESA法检测血中IL-6和TNF-α,并在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IHSS 评分、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清除自由基、抗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累积效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兴池 康继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紊乱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341例、脑出血280例)及2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紊乱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341例、脑出血280例)及2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2种危险因素组(合并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压+血脂紊乱或高血糖+血脂紊乱)、1种危险因素组(合并高血糖或高血压或血脂紊乱)和无危险因素组。结果341例脑梗死、280例脑出血患者中伴高血压者分别占93.8%(320/341)和92.5%(259/280);伴高血糖者分别占47.8%(163/341)和36.1%(101/280);伴高脂血症者分别占33.7%(115/341)和50.4%(141/280)。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为1种危险因素组、2种危险因素组和代谢综合征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危险因素组,2种危险因素组体质指数(BMD、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危险因素组,代谢紊乱的程度可随代谢紊乱组分的增多而相对加重。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MI、SBP、DBP、FPG、总胆固醇(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有代谢紊乱,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有利于防治急性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梗塞 脑出血 代谢紊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