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lk:从黑格尔的政治客体到青年马克思的政治主体——德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一个思想节点
1
作者 王兴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西方近现代政治转型包括近代的实体革命和现代的主体革命两个步骤,前者指民族取代上帝成为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亦即组成国家的民族成了政治实体;后者指人民取代君主成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即政治主体。德文“Volk”包含“民族”和“人民”... 西方近现代政治转型包括近代的实体革命和现代的主体革命两个步骤,前者指民族取代上帝成为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亦即组成国家的民族成了政治实体;后者指人民取代君主成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即政治主体。德文“Volk”包含“民族”和“人民”双重含义,在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用法分歧中展示出了两人思想体系的一种辩证关系。黑格尔把民族意义上的Volk确立为政治实体,而把君主确立为政治主体,把人民意义上的Volk确立为社会主体兼政治客体。青年马克思更进一步,他废黜了君主的政治主体地位,将人民意义上的Volk提升为政治主体,实现了作为国家的民族和作为市民社会的人民的统一,亦即实现了Volk作为政治实体、社会主体和政治主体的统一。这既是德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一个重要思想节点,也是马克思人民思想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k 政治实体 政治主体 政治客体 社会主体
下载PDF
作为实践的哲学与世界的哲学化——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兴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马克思受青年黑格尔派影响,他试图通过类比后亚里士多德哲学(尤其是伊壁鸠鲁哲学)与后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来回应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哲... 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马克思受青年黑格尔派影响,他试图通过类比后亚里士多德哲学(尤其是伊壁鸠鲁哲学)与后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来回应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哲学和现实去向问题。正如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我意识哲学是哲学的实践表现形式并为新时代和近代哲学奠定了基础一样,后黑格尔时代的哲学也要实践化,通过批判来实现世界的哲学化。哲学要成为塑造现实和未来的实践力量。同时哲学本身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现实 实践 批判
下载PDF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兴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3,共8页
在古典教育与启蒙思想的影响下,青年黑格尔(1785—1800年)与青年马克思(1835—1843年)一开始都怀揣古典国家理念对德国的专制制度大加挞伐。当认识到以保护个人财产权和自由为目的的现代国家所引起的人的分裂和异化后,他们又以古典国家... 在古典教育与启蒙思想的影响下,青年黑格尔(1785—1800年)与青年马克思(1835—1843年)一开始都怀揣古典国家理念对德国的专制制度大加挞伐。当认识到以保护个人财产权和自由为目的的现代国家所引起的人的分裂和异化后,他们又以古典国家理念批判现代国家,并提出了"废除国家"的口号。但随着对私有财产在现代国家中的重要影响的不断认识,黑格尔从古典共和主义转向了君主立宪主义,转向与现代国家的和解;马克思则从古典共和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试图在私有财产的运作机制中寻找革命机会消除现代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黑格尔 青年马克思 古典国家 古典共和主义 现代国家
下载PDF
生命与惩罚——青年黑格尔论犯罪与刑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兴赛 《哲学评论》 2019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黑格尔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哲学思想可追溯至其法兰克福时期的一个文本。他试图从统一哲学或生命哲学角度克服康德刑罚理论中的强制性和对立性。与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相对,他提出了"作为命运的惩罚",希望在爱和生命中,法律自身、... 黑格尔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哲学思想可追溯至其法兰克福时期的一个文本。他试图从统一哲学或生命哲学角度克服康德刑罚理论中的强制性和对立性。与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相对,他提出了"作为命运的惩罚",希望在爱和生命中,法律自身、罪犯与法律、罪犯与受害者以及罪犯与他自己能达到真正和解。此时黑格尔的刑罚思想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其后的法哲学中延续下来,对其成熟的刑罚理论有重要影响,且在当代仍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刑罚 生命 和解
下载PDF
文学使命、哲学行动与社会革命--恩格斯早期(1839-1844)的人民思想
5
作者 王兴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6,共7页
恩格斯早期(1839—1844)思想可划分为“青年德意志派”时期(1839—1840)、“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0—1842)以及转向和确立共产主义时期(1842—1844)。恩格斯在这三个阶段的政治思想变化可简单归结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与共产主义。这... 恩格斯早期(1839—1844)思想可划分为“青年德意志派”时期(1839—1840)、“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0—1842)以及转向和确立共产主义时期(1842—1844)。恩格斯在这三个阶段的政治思想变化可简单归结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与共产主义。这种背景下,在“人民”主题上,其第一阶段的关键词是文学使命,即强调文学旨在培养人民个体的自由意识、权利意识、道德感和爱国情怀等;第二阶段的关键词是哲学行动,即强调人民在哲学批判基础上的总体政治行动;第三阶段的关键词是社会革命,即强调作为人民群体的无产阶级引发的社会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人民 文学使命 哲学行动 社会革命
下载PDF
私有财产的现代命运——黑格尔早期财产思想研究(1793-1800)
6
作者 王兴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
关于私有财产,黑格尔早期(1793-1800)从总体上表现出从肯定到否定,最后再予以重新肯定的复杂态度。在伯尔尼初期和中期,黑格尔主要在批判基督教私人性和实证性的语境下肯定了私有财产的正当性,这类似于洛克等古典自由主义者的财产思想... 关于私有财产,黑格尔早期(1793-1800)从总体上表现出从肯定到否定,最后再予以重新肯定的复杂态度。在伯尔尼初期和中期,黑格尔主要在批判基督教私人性和实证性的语境下肯定了私有财产的正当性,这类似于洛克等古典自由主义者的财产思想。在伯尔尼后期与法兰克福初期和中期,黑格尔在古典共和主义和统一哲学基础上转而表现出对私有财产以及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目的的现代国家的批判和否定。这类似于卢梭对私有财产和现代性本身的反思。在法兰克福末期,黑格尔最终不得不重新肯定私有财产的正当性。在某种程度上,这既是综合他自己前两个阶段财产思想的尝试,也是综合古代精神与现代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黑格尔 私有财产 实证性 现代性 古典共和主义
下载PDF
黑格尔的道德行动理论释义
7
作者 王兴赛 《伦理学术》 2023年第1期234-249,共16页
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的实践哲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行动哲学,它的对象包括形式法意义上的“人”(Person)的行动、道德主体的行动以及伦理主体的行动。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道德”篇的前两章(第105—128节)主要规定了道德行动的本质和... 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的实践哲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行动哲学,它的对象包括形式法意义上的“人”(Person)的行动、道德主体的行动以及伦理主体的行动。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道德”篇的前两章(第105—128节)主要规定了道德行动的本质和结构,并讨论了道德行动的责任问题。对黑格尔的道德行动概念出现的语境、道德行动的结构、道德归责原则等方面的细致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黑格尔的道德行动理论在其法哲学体系以及德国古典法哲学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 道德 主体意志 责任 故意 意图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人民概念的三维结构及其范式转换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兴赛 李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9,共8页
马克思的人民概念是包含"总体—群体—个体"三维立体结构式的概念,经历了从政治哲学到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转变。在政治哲学范式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次使人民概念的总体、群体和个体维度获得了统一:现实的人... 马克思的人民概念是包含"总体—群体—个体"三维立体结构式的概念,经历了从政治哲学到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转变。在政治哲学范式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次使人民概念的总体、群体和个体维度获得了统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作为类就是全体人民,个体、群体是人民总体的环节。在转向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后,"人民总体"看似被代表特殊性的无产阶级群体所取代,但后者"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这种普遍性正是人民总体的普遍性,因此人民总体、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统一并未被打破,而三者的历史统一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完全实现。马克思的人民概念仍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当时无法在制度上实现出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人民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 总体之维 群体之维 个体之维 范式
原文传递
从黑格尔的“Handlung”到马克思的“Praxis”——19世纪上半叶德国实践哲学的两个主题词及其演替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兴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9,127,共10页
通过主题词研究法,黑格尔的"Handlung"与马克思的"Praxis"之间的演替过程能够得到清楚呈现。"Handlung"在黑格尔客观精神理论中被主题化,它在道德领域指道德意志或主观意志的外显,在伦理领域则既包括市... 通过主题词研究法,黑格尔的"Handlung"与马克思的"Praxis"之间的演替过程能够得到清楚呈现。"Handlung"在黑格尔客观精神理论中被主题化,它在道德领域指道德意志或主观意志的外显,在伦理领域则既包括市民社会中具有特殊性和中介性的劳动,也包括政治国家中具有普遍性的政治行动。"Praxis"一开始被马克思主题化为理论的现实化和世界化,后来它尤其被理解为一般劳动和革命。19世纪上半叶德国实践哲学中"Handlung"向"Praxis"的演替背后是时代和时代精神的变化。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体现出社会化劳动生产的巨大威力,它支配着包括道德行动和政治行动在内的一切方面,同时引发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Handlung) 实践(Praxis) 道德 政治 劳动
原文传递
自由与实定性的辩证——青年黑格尔实定性批判思想研究(1793-1800)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兴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5-172,共8页
青年黑格尔(1793—1800)实定性批判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可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在1793—1795年,黑格尔的实定性批判主要表现为康德式主体自由与基督教(作为实定宗教)之间的对立,即内在性、自发性、自律和自主与外在性、强... 青年黑格尔(1793—1800)实定性批判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可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在1793—1795年,黑格尔的实定性批判主要表现为康德式主体自由与基督教(作为实定宗教)之间的对立,即内在性、自发性、自律和自主与外在性、强制性、他律和权威性之间的矛盾。在1795—1799年,黑格尔的实定性批判主要表现为统一哲学的自由与以分裂为特征的实定性的对立,实定性批判也扩展至康德自由理论与现代国家等。在这两个阶段,实现人民宗教的理想与复兴古典共和主义是黑格尔的目的所在。在1799—1800年,实定性的必然性或命运得到承认。自由必须要在实定制度中得到实现。由此,青年黑格尔的实定性批判思想表现为自由与实定性的辩证,即由对立走向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定性 自由 康德 统一哲学 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