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
1
作者 王其南 《新医学》 1989年第1期12-13,共2页
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感染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极差。治疗的重点除清除或引流病灶、支持疗法外,抗菌药物的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将各类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简述如下: 葡萄球菌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一般采用耐酶... 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感染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极差。治疗的重点除清除或引流病灶、支持疗法外,抗菌药物的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将各类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简述如下: 葡萄球菌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一般采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抗感染药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文祥 王其南 +5 位作者 曾爱忠 郑行萍 蒋玉富 李崇智 刘鸿渝 陈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为监测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评价 E试验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 E试验法测定 6 0株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 MIC,并测定 E试验法的重复性和接种菌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头孢他啶、亚胺培南... 为监测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评价 E试验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 E试验法测定 6 0株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 MIC,并测定 E试验法的重复性和接种菌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和阿洛林的耐药率约为 2 0 % ,喹诺酮类抗生素中 ,只有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 (2 5 % ) ;头孢曲松和氨曲南耐药率高达 73%。阿米卡星仍较敏感 ,耐药率为 2 3.3% ,但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很高 ,分别为 46 .7%和 43.3%。 E试验法的重复性非常好 ,接种菌量对 MIC值影响较小 ,且 E试验法的结果与试管法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E-TEST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永红 卓超 +4 位作者 吕晓菊 陈勇川 王其南 蒋玉富 俞汝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对照药物,并设立开放试验,评价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中、重型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派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静脉滴注,每8-12h一次... 目的:通过多中心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对照药物,并设立开放试验,评价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中、重型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派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静脉滴注,每8-12h一次,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静脉滴注,每12h一次,治疗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疗程7-14d。结果:共治疗病人145例,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开放组37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试验组治疗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软组织、腹腔内及其它感染有效率92.59%,治愈率79.63%,细菌清除率91.4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有效率92.59%,治愈率81.48%,细菌清除率90.38%;两组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开放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49%,治愈率75.68%,细菌清除率84.83%。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4.40%与5.56%,1例试验组病人发生过敏性皮疹。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表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活性明显优于哌拉西林,稍较亚胺培南为差,对革兰阳性菌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相似,对革兰阴性菌与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细菌性感染 临床试验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环丙沙星药代动力学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永红 王其南 +3 位作者 钱元恕 杜继昭 郑行萍 刘鸿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3-297,共5页
本文报道环丙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6名健康志愿者环丙沙星400mg口服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2小时到达,为2.52±0.82μg/ml。表现分布容积为2.47L/kg,AUC为14.10μg&#... 本文报道环丙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6名健康志愿者环丙沙星400mg口服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2小时到达,为2.52±0.82μg/ml。表现分布容积为2.47L/kg,AUC为14.10μg·h/ml,消除半衰期为2.93小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金葡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MIC90分别为0.125、0.5,0.06、<0.03和0.25μg/ml。对绿脓杆菌抑苗率达87%。上述资料表明,环丙沙星口服400mg后,峰浓度明显高于多种细菌的MIC90值,预期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药代动力学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剂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向晓琴 王其南 +8 位作者 杜继昭 郑行萍 蒋玉富 刘鸿渝 邱娟 李崇智 顾长海 张润苍 汪严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53-360,共8页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对乳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注射剂进行了临床评价,共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100例,其中50例与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CTX)相对照。结果显示CPLX组与对照CTX组疗效各为91.0%和92.0%(P>0.05),无...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对乳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注射剂进行了临床评价,共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100例,其中50例与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CTX)相对照。结果显示CPLX组与对照CTX组疗效各为91.0%和92.0%(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细菌清除率各为90,8%和88.6%(P>0.05),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分别为15%和8%。不良反应程度轻微,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反应和消化道反应,其中注射局部反应CPLX略高于CTX。体外抗菌活性表明CPLX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抗菌素 临床应用 药理
下载PDF
洛美沙星与4种喹诺酮类和8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健 杜继昭 +5 位作者 王其南 蒋玉富 郑行萍 李崇智 刘鸿渝 陈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0-197,共8页
洛美沙星与4种氟喹诺酮药物以及8种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洛美沙星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90大都≤2μg/ml,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哈夫尼亚菌、枸橼酸杆菌和产... 洛美沙星与4种氟喹诺酮药物以及8种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洛美沙星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90大都≤2μg/ml,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哈夫尼亚菌、枸橼酸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尤强,对金葡球菌亦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肺炎球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弱。与氧氟沙星和诺氟钞星的抗菌作用相似,稍优于依诺沙星,略逊于环丙沙星。与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抗菌作用相当,优于氨苄西林、拉西林、庆大霉素和头孢呋肟等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体外抗菌活性 喹诺酮 抗生素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的质粒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延友 王其南 +1 位作者 杜继昭 黄文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4-351,共8页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分子量,介于1.0kb~132kb之间。 5.5kb、3.6kb、2.0kb在我院细菌中出现最为频繁,均各占总菌株的22%以上。这些质粒在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雷氏杆菌和变形杆菌中均有存在,在我院的院内感染中呈流行趋势。 通过质粒消除试验和药敏分析,5.5kb质粒可能与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有关;3.6kb质粒可能是编码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耐药的基因。2.0kb质粒可能决定氯霉素的耐药。35kb和11kb分别与5.5kb和3.6kb质粒在耐药方面的作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革兰氏阴性 杆菌 质粒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与细菌耐药性 被引量:8
8
作者 钱元恕 王其南 +2 位作者 郑行萍 李崇智 刘鸿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62-366,共5页
本文以nitrocefin法对21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用等电聚焦技术对β-内酰胺酶作了定型分析,并比较了11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产酶和不产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不同酶型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酶阳性率... 本文以nitrocefin法对21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用等电聚焦技术对β-内酰胺酶作了定型分析,并比较了11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产酶和不产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不同酶型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酶阳性率高达76.53%,以OXA-1、OXA-2型酶为主。产酶与否对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很大,产酶菌株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呈现高度耐药,MIC_(80)亦较大,同一菌种的非产酶株则明显对β-内酰胺抗生素敏感。第三代头孢菌素无论对产酶或不产酶菌株均有较高度抗菌活性。 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由于所产β-内酰胺酶型别的不同,耐药情况也不尽相同,单产染色体酶的菌株不如产质粒酶的菌株耐药,而同时产染色体酶和质粒酶的菌株耐药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抗菌活性 抗药性
下载PDF
舒巴坦/头孢哌酮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慧琳 吕晓菊 +5 位作者 王其南 邱敦功 刘自贵 莫岚 俞汝佳 刘玉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4-279,320,共7页
目的 :用舒巴坦 /头孢哌酮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治疗各种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 ,评价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试验及开放试验 ,舒巴坦 /头孢哌酮 (1∶ 1) 4~ 8g/ d,分 2~ 4次静滴 ,疗程 7~ 14d;头孢噻肟 4~ ... 目的 :用舒巴坦 /头孢哌酮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治疗各种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 ,评价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试验及开放试验 ,舒巴坦 /头孢哌酮 (1∶ 1) 4~ 8g/ d,分 2~ 4次静滴 ,疗程 7~ 14d;头孢噻肟 4~ 8g/ d,用法同上。结果 :共完成 16 7例 (试验组 6 0例 ,对照组 6 1例 ,开放组 46例 ) ,不同感染病种者试验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为 81.7%和 93.3% ,对照组者为 6 7.2 %和 90 .2 % ,开放组者的80 .4%和 95 .6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试验组和开放组共 10 6例 ,两组总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1%和 94.3%。不同细菌感染者各组药物疗效与不同感染病种者临床疗效一致。三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90 .0 %、95 .2 %及 87.0 % ,细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分别为 6 6 .7%、5 8.6 %及 6 7.5 % ,细菌清除率 (阴转率 )分别为 98.2 % (98.2 % )、96 .6 % (96 .4% )与 95 .0 % (94.8%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纸片敏试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对舒巴坦 /头孢哌酮高敏率为 96 .7% ,高于头孢噻肟 6 7.1%、头孢哌酮 6 0 .5 %、头孢曲松 6 0 .5 %、头孢他啶 77.6 %及头孢唑林 44 .1%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舒巴坦 /头孢哌酮的 MIC值较其它头孢菌素类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巴坦 头孢哌酮 头孢噻肟 随机对照临床人 细菌感染
下载PDF
感染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实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文祥 王其南 +2 位作者 杜渝平 罗涛 辛小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6-377,共2页
目的 :了解本院内感染所分离的念珠菌流行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 1997年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检测 12 4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氟康唑对念珠菌... 目的 :了解本院内感染所分离的念珠菌流行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 1997年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检测 12 4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氟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下降 (85 .5 % )。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抗菌谱与氟康唑类似 ,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 ,敏感性为 82 .3%。部分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药敏结果呈现“拖尾”现象。结论 :念珠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常见病源菌之一 ,其中非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明显升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念珠菌属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肺孢子虫包囊的分离及纯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梅芹 王其南 +2 位作者 李崇智 陈雅棠 刘约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6-170,共5页
20只纯系Wistar大鼠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25m/次,每wk2次,用药7wk后即可诱发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经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姬姆萨染色、亚甲胺蓝染色及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在肺组织内检出肺孢子虫包囊。分离纯化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 肺组织... 20只纯系Wistar大鼠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25m/次,每wk2次,用药7wk后即可诱发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经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姬姆萨染色、亚甲胺蓝染色及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在肺组织内检出肺孢子虫包囊。分离纯化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 肺组织匀浆的制备及过滤;2 采用0.2%胶原酶消化;3 不连续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包囊及滋养体密度为1.033g/ml,肺组织碎片密度达1.040g/ml,从而分离。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可获得较为纯净的肺孢子虫包囊,可用于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病 分离 纯化 肺孢子虫
下载PDF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钱元恕 莫岚 +1 位作者 兰雁飞 王其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59-463,共5页
本文在肝微粒体水平上观察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400mg/kg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灌胃,qd×7天后,环丙沙星组细胞色素b5、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乙基吗... 本文在肝微粒体水平上观察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400mg/kg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灌胃,qd×7天后,环丙沙星组细胞色素b5、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乙基吗啡N-脱甲基酶、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和苯并(a)芘羟化酶被抑制,而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仅抑制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苯并(a)芘羟化酶活性。三种药物对肝重及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细胞色素P-450和戊巴比妥钠侧链羟化酶活性均无影响。该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联合用药,减少副反应,避免药物蓄积中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肝微粒体 氧化酶
下载PDF
依诺沙星药代动力学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钱元恕 王其南 +6 位作者 肖永红 杜继昭 郑行萍 李崇智 刘鸿渝 邱娟 蒋玉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健康志愿者6人口服依诺沙星(ENX)400mg,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给药后12小时内血药浓度以研究其药动学特征,同时测定ENX对797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008mol/L磷酸缓冲液:0.5mol/L四丁基溴化铵(25:75:4... 健康志愿者6人口服依诺沙星(ENX)400mg,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给药后12小时内血药浓度以研究其药动学特征,同时测定ENX对797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008mol/L磷酸缓冲液:0.5mol/L四丁基溴化铵(25:75:4,V:V:V,pH2.85)。紫外检测波长275nm,0.04AUFS,流速为0.8ml/min,反应STD。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625~4μg/ml,r=0.9977。 ENX对所试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均>65%。 口服ENX400mg后,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Tmax,Cmax分别为2.12h和2.47μg/ml,T 1/2Ka、T 1/2Ke分别为1.22和2.35h,Vd为3.07L/Kg,CL为0.86L/h.kg,说明口服后药物吸收迅速,可达较高浓度,且广泛分布于全身多数组织和体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沙星 药动学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国产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玉富 王其南 +6 位作者 邹启园 钱元恕 李崇智 郑行萍 邱娟 刘鸿渝 叶伟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69-374,共6页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3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日本进口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品与进口品对632株细菌的MIC_(50)、MIC_(90)和MIC范围基本相同。国产氧氟沙星对金葡菌敏感(MIC_(50)为0.125mg/L,MIC_...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3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日本进口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品与进口品对632株细菌的MIC_(50)、MIC_(90)和MIC范围基本相同。国产氧氟沙星对金葡菌敏感(MIC_(50)为0.125mg/L,MIC_(90)为0.25mg/L),对肠道不同菌株均显示明显抗菌活性,对痢疾杆菌其MIC_(90)为0.06mg/L,对沙门氏菌MIC_(90)为0.25mg/L。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哈夫尼亚菌MTC_(90)为0.25~0.5mg/L,而对绿脓杆菌和沙雷氏菌抗菌作用略差。对产β-内酰胺酶阳性和阴性的细菌的抗菌活性一致,与日本产物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抗微生物性 抗菌素
下载PDF
国产培氟沙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健 杜继昭 +3 位作者 王其南 刘之龙 郑行萍 邱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2.9%和88.9%,细菌阴转率为100%、100%和88.9%;使用头孢氨苄和诺氟沙星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57.1%和77.8%,细菌阴转率为100%,78.5%和77.8%。结果显示培氟沙星在肠道感染中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品副反应发生率为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临床 疗效
下载PDF
利迈先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家泰 张惠琳 +4 位作者 梁德荣 王其南 崔洪 赵彩云 黄文祥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利迈先 治疗 急性细菌性感染
下载PDF
TEMOCILLIN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文祥 王其南 +3 位作者 杜继昭 郑行萍 李崇智 刘延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报告Temocillin对490株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并与其它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品对大多数肠道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MIC_(50)为1~4μg/ml。MIC_(90)均为≤16μg/ml。本品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MI... 本文报告Temocillin对490株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并与其它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品对大多数肠道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MIC_(50)为1~4μg/ml。MIC_(90)均为≤16μg/ml。本品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MIC_(90)为3μg/ml;对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耐药。革蓝氏阳性球菌对本品不敏感。同其它几种抗生素比较,本品对大多数肠道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噻肟略差,与Moxalactam接近,较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肟和庆大霉素为强。本研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ocillin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临床分离肠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2
18
作者 袁喆 肖永红 王其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监测重庆地区 1997— 1998年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 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共监测肠球菌 2 4 4株 ,其中 14 4株粪肠球菌、75株屎肠球菌、18株鸟肠球菌、7株鸡肠球菌。结果表... 目的 :监测重庆地区 1997— 1998年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 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共监测肠球菌 2 4 4株 ,其中 14 4株粪肠球菌、75株屎肠球菌、18株鸟肠球菌、7株鸡肠球菌。结果表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 ,耐药率分别为 2 .13%和 8.84 % ;肠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也较低 ,耐药率分别为 9.4 2 %、13.5 2 %、16 .5 5 %、2 5 .85 %、2 6 .14 % ;肠球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 5 0 % ,;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最高 ;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对肠球菌仍具有较稳定的抗菌活性 ,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为高 ,临床上已出现了对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 ,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肠球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监测
下载PDF
伤寒杆菌耐喹诺酮类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永红 王其南 彭明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2-466,共5页
以伤寒杆菌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敏感株 S2 75与其诱导耐药株 RG1 与 RG2 ,对有关伤寒杆菌耐喹诺酮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伤寒杆菌 S2 75相比较 ,RG1 与 RG2 对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敏感性明显降低 ,对头孢唑林 ,亚胺培南敏感... 以伤寒杆菌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敏感株 S2 75与其诱导耐药株 RG1 与 RG2 ,对有关伤寒杆菌耐喹诺酮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伤寒杆菌 S2 75相比较 ,RG1 与 RG2 对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敏感性明显降低 ,对头孢唑林 ,亚胺培南敏感性有所增加。喹诺酮类对 DNA旋转酶活性 5 0 %抑制剂量 ,RG1 与RG2 较 S2 75呈 3~ 8倍增加 ,S2 75与 RG1 、RG2 旋转酶亚单位交叉重建及 DNA旋转酶 A亚单位基因 (gyr 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PCR- RFL P分析表明 A亚单位变异为耐药原因之一。细菌对氧氟沙星聚积测定 ,RG1 与RG2 分别为 S2 75之 1/ 2与 1/ 8,经 CCCP处理后 ,分别上升为 S2 75原水平与 S2 75之 1/ 2水平。外膜蛋白分析示 RG2 5 5 k D蛋白带消失 ,同时伴生化反应改变。表明伤寒杆菌耐喹诺酮类机制存在 DNA旋转酶变异 ,药物主动外运及外膜通透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喹诺酮类 耐药机理 DNA旋转酶
下载PDF
司帕沙星与其他5种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玉富 邹启园 +6 位作者 王其南 胡鹏 钱元恕 李崇智 刘鸿渝 陈海 郑行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2-475,共4页
测定了司帕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99 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MIC90为0.125~0.5m g/L,对金葡球菌、化脓链球菌的抑... 测定了司帕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99 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MIC90为0.125~0.5m g/L,对金葡球菌、化脓链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 ,强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似。不同细菌接种量和不同浓度血清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仅在pH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体外抗菌 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