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对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视力预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桐 王凡寅 +4 位作者 杨娟 关文明 崔极哲 刘旭阳 刘桂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视神经管骨折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4年6月经CT证实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共51例(51只眼),其中24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27例行大剂量激素冲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目的分析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视神经管骨折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4年6月经CT证实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共51例(51只眼),其中24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27例行大剂量激素冲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患者术后7 d视力提高者10例,有效率42%,单纯激素冲击组患者甲强龙500 mg冲击3 d,减量至300 mg冲击3 d,再改成口服强的松片(每公斤体重0.8 mg),逐渐减量,冲击治疗开始至第7天,视力提高者9例,有效率33%,两个治疗组对比,(P=0.539>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神经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治疗对视神经管骨折患者的视力预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减压术 激素冲击疗法 视神经管骨折
下载PDF
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桐 王凡寅 +1 位作者 崔极哲 刘桂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B型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泪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已经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6例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全部为单眼发病,男性11例,女性5例,右眼6例,左眼10例,年龄27~69岁,16例全... 目的分析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B型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泪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已经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6例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全部为单眼发病,男性11例,女性5例,右眼6例,左眼10例,年龄27~69岁,16例全部行眼眶CT平扫,其中CT增强扫描6例,7例行MRI平扫,其中增强扫描2例,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6例,所有患者均行外上方开眶手术入路,行眶内肿瘤摘除术,术中所见肿瘤位置、质地与肿瘤周边组织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相对照。结果全部行CT平扫的16例患者,其中14例CT扫描发现眶顶骨质吸收,增强扫描后肿瘤内部均匀强化,CT值略高于平扫,眼眶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肿瘤的位置、形态、侵犯邻近组织的范围,以及与其相近骨壁的改变情况;7例行MRI平扫的患者,肿瘤上无特异性表现,肿瘤在T1WI上呈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可明显强化,但是MRI通过增强扫描机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眶内软组织关系及有无颅内蔓延情况;6例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后发现,肿瘤边界清楚、光滑,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无可压缩性,对于肿瘤内部的液化暗区显示清晰。结论根据不同影像学特点,合理运用,对于提高泪腺多形性腺瘤的术前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多形性腺瘤 影像学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桐 王凡寅 +1 位作者 樊宁 刘旭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34例确诊的颅咽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眼视野特征、以及肿瘤体积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其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的34例患者,提取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 目的对34例确诊的颅咽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眼视野特征、以及肿瘤体积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其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的34例患者,提取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体积、视野表现。运用统计学,对年龄与肿瘤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年龄与视野表现、性别与肿瘤体积、肿瘤体积与视野表现进行差异检验,性别与视野情况做卡方检验。结果在34例颅咽管瘤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9~70岁(均值35.3636±17.3292),肿瘤体积从3.12~80.84 cm3(均值21.7732±19.98359),视野表现分为双眼颞侧偏盲者19例;双眼同向偏盲者3例;双眼不规则暗点6例;一眼颞侧偏盲,另一眼不规则暗点3例;一眼眼全盲,另一眼眼不规则暗点1例;正常视野2例。通过数据分析,患者的年龄与体积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视野表现的调查对象在年龄水平上,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在肿瘤体积上,以及不同视野表现的调查对象在肿瘤体积水平上,性别与调查对象的视野表现上均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颅咽管瘤的视野表现以双眼颞侧偏盲为主要表现,视野的缺损形态与肿瘤压迫视交叉的位置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视野 视交叉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眼科给药途径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爱能 黄丽娜 王凡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神经生长因子是作用于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蛋白之一,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给药途径包括全身给药及局部给药。局部给药具有目标性,相对全身给药能更有效的达到必要的眼部浓度且减少了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已成为眼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 神经生长因子是作用于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蛋白之一,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给药途径包括全身给药及局部给药。局部给药具有目标性,相对全身给药能更有效的达到必要的眼部浓度且减少了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已成为眼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随着给药途径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受到关注。本综述研究为神经生长因子在眼科局部给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给药途径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5
作者 王凡寅 黄丽娜 曾爱能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80-181,共2页
患者男性,21岁。于2014年2月10日因左眼胀痛伴视力下降10余天,伴同侧头痛,来院就诊。测眼压:右眼29.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41.6 mmHg,给予静滴甘露醇及局部点用阿法根、派立明滴眼液,3 d后复查压平眼压:右眼13 m... 患者男性,21岁。于2014年2月10日因左眼胀痛伴视力下降10余天,伴同侧头痛,来院就诊。测眼压:右眼29.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41.6 mmHg,给予静滴甘露醇及局部点用阿法根、派立明滴眼液,3 d后复查压平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12 mmHg,眼部查体: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01,左眼:0.05,右眼角膜透明,前房轴深1.5CT,周边<1/4CT,瞳孔3 mm ×3 mm,晶状体透明;左眼角膜透明,前房轴深1CT,周边前房近消失,瞳孔3 mm ×3 mm,晶状体后囊轻混浊;眼底:双眼底视网膜平伏,豹纹状,细节欠淸。既往双眼自幼视力差,高度近视病史,未戴镜;曾2次出现左眼胀痛,测眼压高,用药后缓解(具体不详);否认青光眼及高度近视家族史。否认全身疾病史。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右眼前房深度1.37 mm,12、6、9点位房角关闭,3点位房角残留裂隙;左眼前房深度1.05 mm,全周房角关闭。A型超声:右眼眼轴29.43 mm,晶状体厚度5.46 mm;左眼眼轴25.12 mm,晶状体厚度5.66 mm。诊断:(1)双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3)双眼高度近视,(4)双眼弱视。治疗:先后于2014年2月14日及2014年2月21日行右眼及左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同时继续点用派立明及阿法根滴眼液控制眼压,右眼眼压波动于12~16.4 mmHg之间,左眼眼压波动于13~17.7 mmHg之间。 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复查UBM:右眼前房深度1.60 mm,12、3点位房角残留裂隙;左眼前房深度1.18 mm,12点位房角关闭,3点位房角狭窄,6、9点位房角残留裂隙。A型超声:右眼晶状体厚度5.38 mm,左眼晶状体厚度5.5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度近视 阿法根滴眼液 眼前房深度 晶状体厚度 房角关闭 超声生物显微镜 周边虹膜切开术
下载PDF
miR-34a-5p对H_(2)O_(2)诱导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凡寅 张桐 +4 位作者 祝天辉 彭艳阳 彭玲 姜晓丹 赖铭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miR-34a-5p对H_(2)O_(2)诱导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由H_(2)O_(2)诱导的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使用噻唑蓝(MTT)法对细胞增殖情况检测,TUNEL法对细胞凋亡情况检测,采用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miR-34a-5p对H_(2)O_(2)诱导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由H_(2)O_(2)诱导的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使用噻唑蓝(MTT)法对细胞增殖情况检测,TUNEL法对细胞凋亡情况检测,采用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黄嘌呤氧化酶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以硫代巴比妥酸法对丙二醛(MDA)检测,采用荧光酶标仪通过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所激发的荧光对活性氧(ROS)进行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B细胞淋巴瘤(Bcl)-2、沉默调节蛋白(SIRT)1表达。结果与H_(2)O_(2)组、上调miR-34a-5p组相比,下调miR-34a-5p组活性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H_(2)O_(2)组、上调miR-34a-5p组相比,下调miR-34a-5p组MDA、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_(2)O_(2)组、上调miR-34a-5p组相比,下调miR-34a-5p组CSH-Px、SOD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H_(2)O_(2)组、上调miR-34a-5p组相比,下调miR-34a-5p组Bcl-2表达明显降低,SIRT1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H_(2)O_(2)诱导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通过下调miR-34a-5p表达,使晶状体上皮细胞活性上升,改善氧化应激,同时减轻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抵抗细胞衰老及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凋亡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联合术中玻璃体腔注气治疗上方“灌通式裂孔”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桐 刘旭阳 +1 位作者 张国明 王凡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9期917-920,共4页
目的介绍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上方“灌通式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间,经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13例上方视网膜“灌通式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病例。其中单纯外加压联合玻璃体注气... 目的介绍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上方“灌通式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间,经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13例上方视网膜“灌通式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病例。其中单纯外加压联合玻璃体注气术11例,外加压联合巩膜环扎术联合玻璃体注气2例。术后需体位配合。结果13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其中10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复发;2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1例随访1个月,未复发。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在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在治疗上方视网膜“灌通式”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有着良好确切的效果,易于基层医院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注气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