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对比方法教说明文——以《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前保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第8期24-26,共3页
开展说明文教学运用对比方法较为有效?把不同文体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把 不同文段进行对比,突出说明文的条理;将语言进行对比,突出说明文语言的风格.
关键词 对比方法 抓特征 明条理 知风格
下载PDF
初中语文知识应分步骤教学
2
作者 王前保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第10期32-33,共2页
初中语文知识包括很广:汉字词语、书写朗读、标点语法、修辞逻辑、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表达方式、阅读方法、古诗文知识、写作手法等,繁杂的知识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在《20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的学... 初中语文知识包括很广:汉字词语、书写朗读、标点语法、修辞逻辑、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表达方式、阅读方法、古诗文知识、写作手法等,繁杂的知识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在《20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课标中的“具体建议”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应分 引导学生 作家作品 语法知识 修辞方法
下载PDF
紧扣感情基调 理解诗歌意象——对何其芳《秋天》中几种意象的解读
3
作者 王前保 《湖北教育》 2012年第12期31-32,共2页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首现代诗.诗中写到了多种意象。几次听课中,我都发现有教师对其中四个写意象的诗句(“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首现代诗.诗中写到了多种意象。几次听课中,我都发现有教师对其中四个写意象的诗句(“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理解不够准确。查阅《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秋天》 感情基调 《教师教学用书》 何其芳 解读 现代诗 七年级
下载PDF
“日暮里”的情怀
4
作者 王前保 《湖北教育》 2014年第5期47-47,共1页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东京和仙台相隔数百里,所经的驿站很多,为什么“日暮里”给作者留下深刻的...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东京和仙台相隔数百里,所经的驿站很多,为什么“日暮里”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余年后还没有忘记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怀 《藤野先生》 东京 驿站 学校
下载PDF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意新探
5
作者 王前保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第3期47-48,共2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作者借对边塞大漠特有景象的描写,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伤感的情绪。
关键词 王维 边塞诗 以景衬情
下载PDF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两处质疑
6
作者 王前保 王泽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69,共1页
《生于忧息,死于安乐》这篇短文论述了人要在困境中磨炼。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的道理。文章使用大量的骈句、排比句,论证严密,气势磅礴。每次教学这一课时。总觉得教材中的个别注解有悖于孟子的意旨,似乎不合常理,现整理出来,求... 《生于忧息,死于安乐》这篇短文论述了人要在困境中磨炼。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的道理。文章使用大量的骈句、排比句,论证严密,气势磅礴。每次教学这一课时。总觉得教材中的个别注解有悖于孟子的意旨,似乎不合常理,现整理出来,求教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质疑 排比句 骈句 文章 课时 教学 意旨
原文传递
《三峡》课堂实录之二
7
作者 王前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4,共3页
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文章虽只有150余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作结。全文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 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文章虽只有150余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作结。全文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又简洁精练,生动传神,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达到了人和自然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随物赋形 水经注 文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