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CT及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起 王力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96-39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8天(对照组只采集第1天)采用Brahms半定量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PCT、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重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8天的PCT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中症组(P<0.05),而对照组和轻、中症组的PCT和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重症组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而轻、中症组第1天和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1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92、0.748、0.623,P<0.05),入院第8天仅VEG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5);hs-CRP的灵敏度最高(100.00%),其次为VEGF(90.00%);PCT特异度最高(98.18%),其次为VEGF(60.00%);整体来看,VEGF的正确指数最高(50.00%),其次为PCT(31.52%)。结论动态检测PCT和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和VEGF水平(特别是VEGF)可有效弥补hs-CRP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诊疗中过度治疗和漏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肺炎 降钙素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喷气织机织轴盘片的修复
2
作者 王力慧 杨备战 +1 位作者 党金房 王武生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喷气织机 织轴盘片 刷漆 焊接 热校正 维修
下载PDF
HACOBA-NHZ型整经机测长误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阎世文 王力慧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HACOBA—NHZ型 整经机 误差分析 测长值 测长系统
下载PDF
浅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英语(基础模块)》下册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宝冬 王力慧 《职业》 2019年第16期114-115,共2页
德育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课进行德育渗透可以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现状和中职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掘了《英语(基础模块)》下册中的德育内涵,并利用英语课程进行德育渗透实践,经过... 德育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课进行德育渗透可以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现状和中职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掘了《英语(基础模块)》下册中的德育内涵,并利用英语课程进行德育渗透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渗透 中职英语 德育内涵 职业 道德
下载PDF
对高压上浆几个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刘登科 王力慧 《陕西纺织》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高压上浆工艺推广应用几年以来,普遍受到了棉纺织生产企业的重视,许多企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益。下面就我们在推广应用高压上浆工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它的一些观点作一些讨论。
关键词 高压上浆工艺 承压部件 承压能力 高浓低粘 织物品种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酰氯与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机理以及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澄龙 许甲 +2 位作者 王力慧 庹新林 王罗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2-1137,共6页
稳定合成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树脂是生产高性能芳纶纤维的基础.在PPTA聚合过程中,以单体对苯二甲酰氯(TPC)/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与单体对苯二胺(PPD)/NMP溶液进行溶液缩聚反应是最理想高效的方式,但是因为TPC/NMP间... 稳定合成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树脂是生产高性能芳纶纤维的基础.在PPTA聚合过程中,以单体对苯二甲酰氯(TPC)/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与单体对苯二胺(PPD)/NMP溶液进行溶液缩聚反应是最理想高效的方式,但是因为TPC/NMP间未知的相互作用导致这种聚合方式难以实现.通过实验与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飞行时间质谱及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对TPC/NMP间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证明TPC与NMP会发生类似Vilsmeier-Haack反应,导致TPC上的酰氯基团失活,从而严重影响其聚合反应活性.最后,通过PPTA聚合实验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 TPC/NMP Vilsmeier-Haack反应 分子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