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力芳 王传跃 +1 位作者 翟屹民 蔡焯基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9 羟利培酮血清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方法:5 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利培酮治疗,于第2、4、6周末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和静坐不能量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库仑阵列电化学法... 目的:探讨利培酮、9 羟利培酮血清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方法:5 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利培酮治疗,于第2、4、6周末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和静坐不能量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库仑阵列电化学法测定血药浓度。 结果:9 羟利培酮、活性部分浓度与日剂量存在正相关;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无相关性;出现锥体外系(EPS)反应组的9 羟利培酮、活性部分浓度显著高于未出现组。采用ROC曲线分析,9 羟利培酮浓度2 4 .8μg/ml,活性部分浓度2 6 .1μg/ml可作为预测锥体外系反应的阈浓度。 结论:增加利培酮日剂量会提高血药浓度,但不一定增加疗效;其活性部分的浓度高至一定程度时,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9-羟利培酮 血清浓度 临床效应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力芳 余炯枚 +1 位作者 丁琰 贾美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5期74-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患者于治疗第1周末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治疗4周末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的有效率达86.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多于治疗初期出现,无需特殊处理即可逐渐自行缓解。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临床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氟哌啶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汪艳 蔡丽伟 +13 位作者 张红星 杜波 金超 阎浩 李玲芝 刘琦 闫俊 马文斌 栗克清 吕路线 张鸿燕 岳伟华 张岱 王力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1:2比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n=120)和奥氮平治疗组(n=252),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于基线及治疗2、4、6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1:2比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n=120)和奥氮平治疗组(n=252),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于基线及治疗2、4、6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 scale,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extrapyramdal side effects,RSESE)、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rating scale,BAR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线及治疗4、6周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氟哌啶醇组与奥氮平组基线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氟哌啶醇组PANSS总分低于奥氮平组(53.31±1.64 vs.58.05±1.02),减分率高于后者(60.63±2.86%vs.52.45±1.80%),均P<0.05;两组有效率(66.7%vs.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氟哌啶醇组BMI较基线的变化值(0.08±0.20 kg/m2vs.0.91±0.12 kg/m2)、谷丙转氨酶异常病例数比例(16.98%vs.28.07%)均低于奥氮平组(P<0.05);第4周末氟哌啶醇组甘油三酯较基线的变化值低于奥氮平组(0.24±0.12 mmol/L vs.0.57±0.07 mmol/L),P<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73.3%)明显高于奥氮平组(10.71%),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与奥氮平相当,对体重、血脂、转氨酶的影响较小,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氟哌啶醇 奥氮平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伟 闫俊 +5 位作者 王力芳 曲梅 阮燕燕 卢天兰 岳伟华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DISC1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821597(等位基因A>G,χ2=6.009,P=0.014;基因型:χ2=6.505,P=0.039)和rs821616(等位基因A>T,χ2=7.063,P=0.008;基因型:χ2=6.928,P=0.031)均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由上述2个SNPs组成的多个单体型均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如AT(χ2=7.065,P=0.008,OR=1.42,95%CI=1.10~1.83)和GA(χ2=6.009,P=0.014,OR=0.80,95%CI=0.68~0.96)]。上述2个SNPs组成的风险单体型AT间PANSS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关联研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白质损害与发病年龄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蔡丽伟 田霖 +10 位作者 刘琦 闫俊 孙伟 卢天兰 阮燕燕 王力芳 岳伟华 赵强 袁慧书 张岱 阎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3-489,I0001,共8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与正常人群间的差异,并探究各向异性比值(FA)的改变与发病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颅...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与正常人群间的差异,并探究各向异性比值(FA)的改变与发病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颅磁共振检测。患者组按照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发病年龄<18岁)和成年发病组(发病年龄≥18岁)。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早发组和成年发病组之间FA值的差异,并在控制性别、病程和药物剂量影响的前提下,分析FA值与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患者组在右侧上纵束、右侧放射冠上部的FA值降低;患者组中早发组和成年发病组间FA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FA值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的脑区包括右侧放射冠前部(r=0.70,P<0.01)、右侧胼胝体膝部(r=0.65,P<0.01);未发现呈负相关的脑区。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脑区上纵束及放射冠部位存在白质损害,发病年龄愈早,右侧放射冠及胼胝体膝部白质纤维的受损愈重。这对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改变及脑结构异常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质 弥散张量 各向异性 发病年龄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与表皮生长因子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梓萌 潘超 +6 位作者 卢天兰 阮燕燕 朱日升 王力芳 阎浩 岳伟华 张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与表皮生长因子4(V-erb-b2 avian 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对1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EEM检查及...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与表皮生长因子4(V-erb-b2 avian 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对1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EEM检查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芯片检测,对EEM与ERBB4基因447个SNPs进行数量性状位点关联分析(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结果 ERBB4基因的7个SNPs位点(rs12619728,rs17737553,rs1344906,rs10168717,rs10165449,rs10932380,rs7594456)与精神分裂症患者EEM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检验阳性发现错误率(positive falsediscovery rate,pFDR)校正仍有统计学意义(q<0.2)。结论ERBB4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异常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ERBB4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及康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月恒 韩书文 王力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3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AIT)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和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IT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AIT)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和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I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疗效和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语言交流障碍、部分行为特征分布情况及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智商(I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不理解指令[62.8%(27/43)]、词汇量少词语混用[39.5%(17/43)]、语言障碍[48.3%(21/43)]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2%(16/43)、18.6%(8/43)、25.6%(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8、4.568、4.977,P<0.05);观察组缺乏模仿性动作[39.5%(17/43)]、缺乏想象性游戏[14.0%(6/43)]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6.3%(7/43)、2.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80、3.888,P<0.05);观察组ABC量表评分[(68.3±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11.6)分],观察组IQ评分[(67.1±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4、3.098,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和部分行为特征,减轻孤独症症状,促进患儿智力发育,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统合训练 孤独症 儿童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天兰 伍智镠 +5 位作者 阮燕燕 贾美香 岳伟华 李俊 王力芳 张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0-15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并筛查染色体畸变,探讨患者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存在拷贝数变异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G带显色技术并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并筛查染色体畸变,探讨患者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存在拷贝数变异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G带显色技术并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ISCN)对632个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包括632例患者及其健康生物学父母1264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带型特征筛查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情况。经与细胞遗传学芯片标准化联盟(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ISCA)数据库和人类亚微观结构基因组变异和疾病表型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tion and Phenotype in Humans using Ensembl Resource,DECIPHER)比对,探讨检出的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可能存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发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基因。结果共检出携带染色体畸变的患者22例,占患者3.48%(22/632)。其中5例为新生畸变,在患者中检出率为0.79%(5/632),包括1例重复,1例平衡易位,2例Turner综合征核型,1例21q22区域额外未知来源片段;另外17例染色体畸变为父母遗传,占患者2.69%(17/632)。经数据库比对,检出的染色体1q25和3p24畸变区域可能存在致病性较高的拷贝数变异,并累及TNR、ASTN1、NMNAT2等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结论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存在新生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区域可能存在累及神经发育相关致病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核型分析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被引量:8
9
作者 贾美香 王力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智力 社会适应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竑晓 卞征宇 +4 位作者 朱虹 姜涛 王力芳 刘海博 陈斌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讨合用丙戊酸钠对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40例患者单服氯氮平,合用组40例患者同时服用氯氮平及丙戊酸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4周末测定氯氮平的... 目的:探讨合用丙戊酸钠对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40例患者单服氯氮平,合用组40例患者同时服用氯氮平及丙戊酸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4周末测定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同时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和4周末有部分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升高,部分患者降低,与基线期相比,治疗4周末有显著降低。结论:合用丙戊酸钠后氯氮平血药浓度治疗4周末显著降低;丙戊酸钠可以提高氯氮平对阳性症状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孤独症AUTS2基因罕见变异筛选及其对鼠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晗 林芬 +7 位作者 王琳彦 张天 汪子琪 卢天兰 贾美香 李俊 刘靖 王力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孤独症患者是否携带孤独症易感候选基因2(AUTS2)有害罕见变异,及其对鼠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方法:对96例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孤独症患者AUTS2基因进行靶向测序筛选罕见变异,进一步扩大样本在766例孤...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孤独症患者是否携带孤独症易感候选基因2(AUTS2)有害罕见变异,及其对鼠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方法:对96例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孤独症患者AUTS2基因进行靶向测序筛选罕见变异,进一步扩大样本在766例孤独症患者和864例正常对照中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继而构建有害罕见变异质粒,转染至敲低内源性Auts2的原代培养SD乳鼠皮层神经元,观察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和分支数量。结果:AUTS2基因2个罕见错义突变c.44G>T(Arg15Leu)和c.1774C>G(Pro592Ala)仅孤独症患者携带,功能预测为有害突变。此2个罕见错义突变导致SD乳鼠皮层神经元顶树突和基树突的总长度和分支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AUTS2基因存在2个有害罕见错义突变,能影响大鼠神经元树突发育,可能参与孤独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AUTS2基因 罕见变异 神经元 树突发育
下载PDF
儿童孤独症患者γ-氨基丁酸(GABA)A类受体基因簇的罕见变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琳彦 汪子琪 +4 位作者 卢天兰 张天 贾美香 张岱 王力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者染色体15q12区域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罕见变异。方法:对96例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患者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进行靶向测序,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进一...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者染色体15q12区域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罕见变异。方法:对96例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患者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进行靶向测序,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扩大样本筛查罕见变异,通过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比较罕见变异的分布频率在384例儿童孤独症病例组和384例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96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靶向测序发现8个罕见变异,包括GABRG3基因的2个罕见错义突变[rs201602655(p. Val233Met)和rs201427468 (p. Pro365Ser)]和GABRB3基因非编码区的6个罕见突变。Sanger测序验证后进一步扩大样本,rs201602655杂合型变异在孤独症组出现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2. 1%vs. 0. 3%,P <0. 05)。功能预测提示rs201602655罕见变异为有害突变,可能导致GABRG3蛋白质的异常。结论:GABRG3基因在儿童孤独症存在影响氨基酸改变的罕见变异,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可能参与孤独症的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罕见变异 GABRG3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与孤独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智镠 熊俊 +5 位作者 王琳彦 卢天兰 阮燕燕 岳伟华 张岱 王力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15q12区域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孤独症人群的遗传关联。方法:选取502个中国汉族孤独症核心家系(包括502例患者及健康的生物学父母1004例),孤独症儿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目的:探讨染色体15q12区域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孤独症人群的遗传关联。方法:选取502个中国汉族孤独症核心家系(包括502例患者及健康的生物学父母1004例),孤独症儿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通过Agena Bioscience质谱检测平台,对γ-氨基丁酸A类受体基因簇中GABRB3、GABRA5和GABRG3基因的1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孤独症核心家系中进行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比较父母携带的杂合型等位基因传递给孤独症子代的概率。结果:位于GABRG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180500的等位基因C和位于GABRB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906902的等位基因A存在父母向孤独症子代的优先传递(Z=3.573,P<0.001;Z=3.141,P=0.002);经Bonferroni校正后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位于染色体15q12区域的GABRG3和GABRB3基因可能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遗传关联研究 γ-氨基丁酸A类受体
下载PDF
孤独症全基因组阳性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的验证
14
作者 林芬 汪子琪 +4 位作者 张天 卢天兰 贾美香 刘靖 王力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显示关联的阳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是否与孤独症存在关联。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757例和成年正常对照1436例。选取既往G... 目的:探讨孤独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显示关联的阳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是否与孤独症存在关联。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757例和成年正常对照1436例。选取既往GWAS中与孤独症全基因组水平显著关联的5个SNPs(NEGR1基因的rs1620977、CADPS基因的rs1452075、NUDT12基因附近的rs325506、COA8基因附近的rs10149470、KIZ基因附近的rs910805)和2个与既往报道阳性位点强连锁不平衡的SNPs(MMS22L基因附近的rs9375225和MROH5基因附近的rs746839),应用AgenaMassARRAY SNP分型方法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孤独症组和对照组各SN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孤独症的关联。结果:孤独症组NEGR1基因的rs162097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病例vs.对照:17.2%vs.14.3%)和MROH5基因附近的rs746839的携带等位基因G的基因型频率(病例vs.对照:31.4%vs.26.0%)及G等位基因的频率(病例vs.对照:17.2%vs.14.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男性中两组差异经Bonferroni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NEGR1基因的rs1620977和MROH5基因附近的rs746839与孤独症关联,可能是孤独症的易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例对照关联研究 NEGR1基因
下载PDF
褪黑素合成酶ASMT基因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力芳 卢天兰 +6 位作者 李俊 郑凡凡 阮燕燕 贾美香 岳伟华 刘靖 张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参与褪黑素合成的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acetylserotonin methyltransferase,ASMT)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区遗传多态性位点与儿童孤独症是否关联。方法对39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和420例正常对照者的ASMT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区域... 目的探讨参与褪黑素合成的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acetylserotonin methyltransferase,ASMT)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区遗传多态性位点与儿童孤独症是否关联。方法对39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和420例正常对照者的ASMT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比较该区域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单体型频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5个SNPs(rs4446909、rs5989681、rs56690322、rs6644635、rs17149149)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SNPs位点rs4446909、rs5989681和rs6644635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D’值为0.85-0.98)。但此3个SNPs构成的单体型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ASMT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区域的遗传多态性位点与儿童孤独症关联,提示这些位点可能未参与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的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ASMT基因 褪黑素 关联研究
下载PDF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要着重把握三个方面
16
作者 王力芳 《湖南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方法 领导干部
下载PDF
要善于发挥以情动人的独特优势
17
作者 王力芳 《新湘评论》 2001年第1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以情动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 教育对象 女干部 工作对象 思想工作 独特优势 情感因素 个性特征 感召力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力芳 余炯枚 +1 位作者 丁琰 贾美香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0-260,共1页
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是一种异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国外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安全有效。本研究为小样本开放试验,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全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是一种异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国外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安全有效。本研究为小样本开放试验,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全部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青少年抑郁症 临床研究 儿童 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 再摄取抑制剂 国际疾病分类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郑毅 梁月竹 +2 位作者 杨建虹 王力芳 王楠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 (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93例难治性TS患儿按病例编号分为试验组 (5 8例 )和对照组 (35例 )。试验组予丙戊酸钠 (40 0~ 6 0 0mg/d或 15mg·kg-1·d-1)合并...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 (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93例难治性TS患儿按病例编号分为试验组 (5 8例 )和对照组 (35例 )。试验组予丙戊酸钠 (40 0~ 6 0 0mg/d或 15mg·kg-1·d-1)合并氟哌啶醇 (2~ 6mg/d)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单一或联合使用氟哌啶醇 (6~ 16mg/d)、泰必利 (40 0~ 6 0 0mg/d)、可乐定 (0 15~ 0 6mg/d)、安定类药物 ],共治疗 8周。采用YGTSS、国际TS临床信息调查表、儿童行为量表 (CBCL)及副反应量表 ,于治疗前、治疗后第 1,3,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第 8周末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 93% ,高于对照组(80 % ;Z =- 4 310 ,P <0 0 0 1) ;试验组YGTSS总分 [(3 5 0± 4 5 9)分 ]低于对照组 [(7 86± 7 0 3)分 ;P <0 0 1],减分率 [(83 11± 15 13) % ]高于对照组 [(6 3 81± 2 7 87) % ;P <0 0 1];试验组的CBCL评分[(11 43± 5 2 7)分 ]低于对照组 [(14 77± 6 75 )分 ;t=- 2 139,P <0 0 5 ];治疗第 1周末两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从第 3周末开始试验组副反应评分 [(9 2 6± 3 15 )分 ]低于对照组 [(11 6 9±5 5 1)分 ;P <0 0 1],并持续至第 8周末。结论 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S ,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TOURETTE综合征 丙戊酸 氟哌啶醇 药物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刚 蔡焯基 +7 位作者 王力芳 何小琳 李尚明 杨晓敏 高欢 唐济生 罗学荣 唐永怡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联合用药 氯硝西泮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急性兴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