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3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劲松男科临证心得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心恒 王劲松 王晓虎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9期633-634,共2页
王劲松主任中医师师承于全国著名中医男科专家、首届全国名中医徐福松教授,颇受其影响,深得其真传;于男科理论与临床诊治上潜心探究,独具心得。今不揣愚陋,摘其要者,试述如下。1探讨基础理论王氏除于国内外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论... 王劲松主任中医师师承于全国著名中医男科专家、首届全国名中医徐福松教授,颇受其影响,深得其真传;于男科理论与临床诊治上潜心探究,独具心得。今不揣愚陋,摘其要者,试述如下。1探讨基础理论王氏除于国内外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论”[1“]脏象脏腑组成新论”即“五脏、六腑、两个奇恒之腑与一个大脑之主论”[2]与“壮阳有广义、狭义及狭义之狭义论”[3]之说外,又提出“相火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男科 临床经验 王劲松
下载PDF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美术系王劲松油画艺术欣赏
2
作者 王劲松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北京教育学院 油画艺术 王劲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多发带极端春夏连旱的主要影响因子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晓娟 李忆平 王劲松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2,共16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事件表现出的极端性愈加明显,由此造成的各种气象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北方干旱多发带(Northern Drought-prone Belt,NDPB),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次数更为频繁、强度更为剧烈、范围更...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事件表现出的极端性愈加明显,由此造成的各种气象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北方干旱多发带(Northern Drought-prone Belt,NDPB),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次数更为频繁、强度更为剧烈、范围更为广阔。本文利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站点的降水和近地面气温、再分析资料以及海表温度、积雪范围、海冰密集度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揭示了NDPB极端春夏连旱事件的主要影响因子特征。研究表明,主要环流因子表现为:3月自巴芬湾东传的波列,5月从哈德逊湾南部到贝加尔湖以东“正-负-正-负-正-负”的位势高度异常,6月60°N附近东传的波列、丝路波列以及偏东偏弱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要的外强迫因子表现为: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位相转变及印度洋海盆和北大西洋中部偏暖的海温异常,欧亚大陆中高纬和北美大陆40°N-60°N之间明显偏小、青藏高原前期偏大后期偏小的积雪范围异常,以及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附近偏少而格陵兰海附近偏多、从巴伦支海到喀拉海呈现“正-负-正”分布的海冰密集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春夏连旱事件 影响因子 中国北方干旱多发带
下载PDF
小麦干旱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王劲松 姚玉璧 +4 位作者 袁淑杰 王素萍 王静 陆晓娟 杨庆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5,共13页
发展小麦干旱监测技术是客观监测小麦干旱程度、准确反映干旱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从而能够对小麦干旱灾害做出预警并有效地评估其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麦干旱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地面常规观测、基于水分控制试验、基于作物... 发展小麦干旱监测技术是客观监测小麦干旱程度、准确反映干旱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从而能够对小麦干旱灾害做出预警并有效地评估其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麦干旱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地面常规观测、基于水分控制试验、基于作物模型模拟和基于遥感手段的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基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构建的小麦干旱监测指数,更多地考虑到业务和服务的应用需求,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资料获取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但其以气象观测要素为主,监测结果与农业旱情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人工水分控制试验的监测手段,直接与小麦生长状态联系,能反映实际的旱情;但仅靠部分站点的试验监测结果难以反映大范围的小麦干旱状况。作物模型可细致描述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以及作物生长同降水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动态关系;但其监测所需参数较多,模型本地化释用程度不高。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客观地获取大范围地表综合信息,但受到天气状况、地表粗糙度、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于小麦干旱监测应该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生长阶段赋予不同干旱监测指数影响权重,应用综合监测指数以更准确地反映作物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监测技术 研究进展 应用效果比较
下载PDF
FIB、PLR、CEA对老年结直肠癌预测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劲松 于红静 何秀梅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0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FIB、CEA和PLR的指标水平对老年结直肠癌的预测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116例,将此11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老年腺瘤性息肉患者90例,并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分析FIB、CEA和PLR的指标水平对老年结直肠癌的预测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116例,将此11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老年腺瘤性息肉患者90例,并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FIB、PLR和CEA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的A组、B组、C组、D组的FIB、CEA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B组比较,观察组中的C组的PL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Ⅱ期、Ⅲ期、Ⅳ期组的CEA、FI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Ⅱ期、Ⅳ期组PL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Ⅰ期组比较,观察Ⅱ组、Ⅲ期、Ⅳ期组的FIB、CE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神经侵犯比例和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CEA表达组和低CEA表达组的肿瘤浸润深度、血管、神经侵犯比例和淋巴结转移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A、PLR和FIB的联合应用检测有助于提高老年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检出,上述指标的水平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对预后具有评估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外周血纤维蛋白原 预测作用
下载PDF
胆囊结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研究
6
作者 王劲松 何军 蒋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48-850,共3页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23例和观察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5例,检...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23例和观察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5例,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的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水平,比较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hs-CRP、IL-6等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IgA、IgG、IgM等免疫指标降幅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术后恢复速度更快、炎症反应更轻微、免疫功能更稳定,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胆囊结石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强 李栋梁 +12 位作者 姚玉璧 王芝兰 王莺 王静 王劲松 王素萍 岳平 王慧 韩兰英 司东 李清泉 曾刚 王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已在干旱灾害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风险特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通过动力诊断、数值模拟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开展了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作用和多尺度叠加机制、干旱致灾过程的逐阶递进特征,以及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演化的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如下几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1)厘清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热力、海温、夏季风、遥相关等多因子对干旱形成的作用机制。(2)发现了降水亏缺时间尺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敏感性规律。(3)揭示了变暖背景下典型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及其变异的新特征;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新概念模型。(4)研发了东亚季风区的季节和次季节干旱集成预测系统。在总结归纳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干旱形成机制及其灾害风险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5个重点研究方向:(1)多因子联动及其多尺度叠加效应对干旱形成的影响;(2)系统整合人类活动和决策以及相关反馈的气候模式研究;(3)揭示陆-气耦合和大气环流协同作用对干旱的影响;(4)认识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的关键过程;(5)提高不同气候情景下干旱预估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形成机制 预测理论 风险特征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探究自由转专业政策对大学生满意度与职业发展的影响——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9
作者 林晓辉 王劲松 +1 位作者 廖坤畑 谭静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的自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实证调研,探讨自由转专业政策对学生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开放自由转专业政策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并且对学生的专业选...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的自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实证调研,探讨自由转专业政策对学生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开放自由转专业政策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并且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研究还指出了实施自由转专业政策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自由转专业 学生满意度 职业发展
下载PDF
培养模式控制对人牙周膜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电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裴振华 王劲松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索微模式培养控制和导电基底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电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光刻技术在盖玻片和导电玻璃两种透明材料表面构造与细胞自身宽度相当的微模式化培养基底,微模式图案分为两种:单种细胞的单格阵列结... 目的:探索微模式培养控制和导电基底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电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光刻技术在盖玻片和导电玻璃两种透明材料表面构造与细胞自身宽度相当的微模式化培养基底,微模式图案分为两种:单种细胞的单格阵列结构、双细胞共培养的交叉指贯通结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种细胞在不同培养模式下的静息电位、钾通道电流等生物电特性。实验分9组:培养皿对照组、盖玻片牙周膜干细胞组、盖玻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盖玻片共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组、盖玻片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导电玻璃牙周膜干细胞组、导电玻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导电玻璃共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组、导电玻璃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结果:对于牙周膜干细胞,与对照组自由铺展培养模式相比,微模式化形态控制导致细胞膜电容减小,钾通道电流密度增大(P<0.01),导电基底导致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两种微模式化培养模式相比,双细胞交叉指贯通培养使得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减小。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对照组自由铺展培养模式相比,导电基底表面细胞膜电容增大、钾通道电流密度减小和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减小,但双细胞交叉指贯通培养则导致细胞膜电容减小、钾电流密度增大和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与盖玻片共培养模式相比,导电玻璃共培养细胞的钾电流密度显著增大(P<0.01)。结论:导电培养微模式能够调控人牙周膜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电特性,从利用内源电场角度,为深入探索两种干细胞促进口腔软硬组织再生修复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模式 牙周膜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导电基底 生物电特性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促纤维间质反应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爱 朱宁 +3 位作者 杨路路 方媛 王劲松 李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促纤维间质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分类情况,探讨CD66b^(+)TANs和DR在CR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采...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促纤维间质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分类情况,探讨CD66b^(+)TANs和DR在CR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0例CRC中CD66b^(+)TANs的表达数量,应用HE染色切片观察肿瘤间质DR的分类,并分析CD66b^(+)TANs和DR分类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66b^(+)TANs和DR分类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40例CRC中,CD66b^(+)TANs丰富型(NR)组29例,CD66b^(+)TANs中间型(NI)/缺乏型(NP)组211例;DR分类中,成熟型92例,中间型63例,不成熟型85例。CD66b^(+)TANs NR组与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34)、更晚的TNM分期(P=0.006)和脉管侵犯(P=0.002)均有关。CRC中DR分类与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DR不成熟型CRC分化程度低、有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更晚的pTNM分期。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CD66b^(+)TANs NI/NP CRC患者相比,CD66b^(+)TANs NR CR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TANs是CR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DR不成熟型CR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中间型和成熟型CRC患者(P<0.05)。结论CD66b^(+)TANs和肿瘤间质DR程度均可影响CR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评估CRC中CD66b^(+)TANs和DR有助于预测CR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CD66b 促纤维间质反应 预后
下载PDF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航 刘莎 +8 位作者 叶强 陈晨 黄洋 王劲松 姜晶钰 牛群 史宇辰 徐潇 陈国庆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3期298-306,共9页
目的:介绍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基本情况,突出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科技支撑和产业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阐释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方法:分析国内外应对烈性传... 目的:介绍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基本情况,突出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科技支撑和产业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阐释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方法:分析国内外应对烈性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梳理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提前布局医药产业发展、强化高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应充分发挥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设施作用,提前布局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鉴定、预防控制、药物治疗的前瞻性技术储备。这是应对SARS、MERS、EBHF、COVID-19等高致病性新发突发传染病引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防范化解生物安全风险,筑牢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传染病体外诊断试剂 疫苗 治疗药物
下载PDF
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梦思 金建宇 +4 位作者 尚书游 阮军 李硕芳 王劲松 李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3-169,共7页
该实验旨在研究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化学法、秀丽隐杆线虫模型为评价方法,用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酶活力及线虫寿命等为指标,探究卷丹百合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在料液比为1:10(g:mL)时,抗... 该实验旨在研究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化学法、秀丽隐杆线虫模型为评价方法,用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酶活力及线虫寿命等为指标,探究卷丹百合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在料液比为1:10(g:mL)时,抗氧化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3.46%,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3.26%。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线虫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提高线虫抗氧化能力,起到延长线虫寿命的作用。经过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处理的线虫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平均存活时间能达到10 h。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备开发食品抗氧化剂或功能食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黄酮提取物 秀丽隐杆线虫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FY-3D电离层光度计数据开展夜间135.6nm辉光辐射强度对赤道环电流指数Dst的响应特性研究
14
作者 江芳 毛田 +5 位作者 付利平 王劲松 胡秀清 贾楠 王天放 李叶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6-2505,共10页
远紫外气辉探测仪小型电离层光度计IPM于2017年11月15日随FY-3D卫星发射升空.IPM通过对地测量夜间O+和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135.6 nm辉光辐射、白天光电子激发产生的OI 135.6 nm和N2LBH波段的辉光辐射,可以得到夜间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 远紫外气辉探测仪小型电离层光度计IPM于2017年11月15日随FY-3D卫星发射升空.IPM通过对地测量夜间O+和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135.6 nm辉光辐射、白天光电子激发产生的OI 135.6 nm和N2LBH波段的辉光辐射,可以得到夜间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电子总含量以及白天大气氧原子和氮分子的柱密度比O/N2等参数.本文基于IPM夜侧数据研究了在非极光区的中低纬度上,135.6 nm波段辐射强度在磁暴时与磁平静时的相对变化.研究表明,135.6 nm波段辐射强度极易受到磁暴影响发生扰动,对Dst指数响应十分敏感,即使是较弱的磁暴,135.6 nm波段辐射强度也会出现增强,辐射增强出现的时间与磁暴的主相与恢复相有很好的对应性;通过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TEC比对研究表明,磁暴期间135.6 nm辐射增强并非仅由与电离层电子密度信息正相关的O+和电子辐射复合机制产生的辐射贡献引起;多个不同强度的磁暴事件研究表明,135.6 nm辐射强度在磁暴时相对平静时的增加量与Dst指数呈反比,即Dst指数越低,135.6 nm辐射强度的增加量越大,且纬度越高,135.6 nm辐射强度的增加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指数 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 峰值电子密度 电子总含量
下载PDF
王劲松的摄影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劲松 《艺术界》 1998年第5期86-89,共4页
简历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求学院中国画系。现就职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1990年举办《王劲松·宋永红绘画艺术展》北京当代美术馆1991年参加《新生代艺术展》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1992年参加《广州油画双年展》获... 简历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求学院中国画系。现就职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1990年举办《王劲松·宋永红绘画艺术展》北京当代美术馆1991年参加《新生代艺术展》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1992年参加《广州油画双年展》获优秀奖,广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视角 王劲 艺术展 油画 双年展 录象 美术学院 优秀奖 画廊 北京教育
原文传递
石墨相氮化碳/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16
作者 王悦 彭琳 +3 位作者 刘金香 王劲松 鲜寒 刘迎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168,共11页
针对核能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铀废水所导致的环境铀污染难题,通过共混交联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负载在壳聚糖(CS)上,制备了复合材料-石墨相氮化碳/壳聚糖(g-C_(3)N_(4)/CS),用来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对g-C_(3)N_(4)/CS... 针对核能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铀废水所导致的环境铀污染难题,通过共混交联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负载在壳聚糖(CS)上,制备了复合材料-石墨相氮化碳/壳聚糖(g-C_(3)N_(4)/CS),用来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对g-C_(3)N_(4)/CS的表面性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CS投加量为0.2 g/L,g-C_(3)N_(4)质量分数为20%,吸附时间为120 min,温度为308 K,pH=6条件下,g-C_(3)N_(4)/CS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24.45 mg/g。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g-C_(3)N_(4)/CS对U(Ⅵ)的吸附机理主要为—NH,—OH,C—O,C=O,C—N等官能团与U(Ⅵ)发生的配位络合。g-C_(3)N_(4)/CS在循环再生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Ⅵ) 吸附 石墨相氮化碳 壳聚糖 性能与机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宽光谱多传感器轴一致性检测系统设计
17
作者 邹韵 朱运东 王劲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光轴一致性是衡量多传感器光电系统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决多传感器轴一致性检测系统工作波段范围较窄、系统灵活性较低的问题,本文结合光路切换和光热转换的思想,设计了一套宽光谱多传感器轴一致性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卡塞格林... 光轴一致性是衡量多传感器光电系统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决多传感器轴一致性检测系统工作波段范围较窄、系统灵活性较低的问题,本文结合光路切换和光热转换的思想,设计了一套宽光谱多传感器轴一致性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卡塞格林反射式光学系统作为从可见光到长波红外范围内的接收和发射系统;通过步进电机的驱动,带动导轨上方反光镜位置移动,实现系统光路的切换;采用镀有硫化铜的锗玻璃,作为光热转换靶材,将短波长的光斑转换为热斑,采用长波红外探测器实现对各波段激光光斑图像采集。系统能够实现0.4~14μm波段光谱范围的检测;对光学系统进行像质评价分析,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波段下由像差引起的弥散斑(Root mean square,RMS)直径均在9μm以下,能量集中度较好;对系统检测精度进行分析,最大测量误差为0.1 mrad;通过导轨往返运动重复精度实验和系统测量准确度实验,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检测系统满足仪表准确度1.5级的要求。该检测系统结构紧凑,适用波谱范围广,能够实现对多传感器光电设备的轴一致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光谱 轴一致性 光路切换 光热转换 硫化铜
下载PDF
细节保留与亮度融合的微光图像增强算法
18
作者 牛群 石利霞 +1 位作者 王劲松 唐卓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71,共10页
微光环境下CMOS相机拍摄的图像存在对比度低、噪声大和细节模糊等问题,目前的增强算法虽然可以提升图像亮度,却没有考虑保留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细节保留的微光图像增强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滤波器对原始微光图像... 微光环境下CMOS相机拍摄的图像存在对比度低、噪声大和细节模糊等问题,目前的增强算法虽然可以提升图像亮度,却没有考虑保留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细节保留的微光图像增强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滤波器对原始微光图像中的每个通道进行处理,以改善噪声对图像的影响。然后,通过滤波后的图像得到细节层和基本层,其中细节层用于保留图像的纹理,基本层则用于增强图像的亮度。细节层的求取通过粗照度和光照分量得到,而基本层亮度增强则使用Alpha算法融合原图、伽马校正结果和伽马先验校正结果得到。最后,将细节层和基本层的亮度通道进行融合,以获得增强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细节融合处理后的图像,其平均梯度与信息熵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此外,与选取的5种方法相比,SSIM指标均高于其他算法,表明本文方法增强后的图像失真小。同时,在BRISQUE和PSNR指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抑制 细节求取 图像融合 微光图像
下载PDF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微囊的制备
19
作者 马丹 杜芳 +2 位作者 王劲松 阮军 李硕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3-9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的最优工艺。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阿拉伯胶和明胶的比例、芯壁比、成囊温度和复凝聚反应时间对微囊的形成的影响;以微囊的包埋率、载药率和产率的... 试验旨在探究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的最优工艺。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阿拉伯胶和明胶的比例、芯壁比、成囊温度和复凝聚反应时间对微囊的形成的影响;以微囊的包埋率、载药率和产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估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松针挥发油微囊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为1.0∶1.0、芯材与壁材比为1.0∶2.0、成囊温度为35℃时,制备出的松针挥发油微囊的包埋率和综合评分均最高,分别为82.98%和68.92。且微囊表面光滑、形态规则、不粘连、粒径大小均一。研究表明,试验使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化效率高,可为挥发油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挥发油 微囊制备 复凝聚法
下载PDF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 被引量:54
20
作者 王劲松 焦晓燕 +4 位作者 丁玉川 董二伟 白文斌 王立革 武爱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9-1278,共10页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76 d,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用高粱 氮磷钾养分 养分吸收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