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4油田石炭系储层不同赋存态烃类分子和碳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劲骥 潘长春 +2 位作者 姜兰兰 吕修祥 李建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90,共12页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高、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的特征,划分为Ⅰ类原油,对比认为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上石炭统的2个油样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低、并且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轻的特征,划分为Ⅱ类原油,其来源尚不明确。塔中402井石炭系上、中和下统的5个油砂样各类组分具有介于Ⅰ、Ⅱ类原油之间的特征,为Ⅰ和Ⅱ类原油的混合物。5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Ⅰ类原油含量依次增高,Ⅱ类原油含量依次降低。2口井8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和C21/(C21+ΣC29)甾烷比值都依次降低,反映了油气充注过程中,原油成熟度不断升高。塔中4井区储层油砂不同吸附态烃类分子与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反映塔中4油田具有多种油气来源,经历长期油气充注过程,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在地史上对该区具有成烃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单体烃碳同位素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的厚皮菜对土壤中3种多环芳烃修复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劲骥 罗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通过60d的盆栽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每平方米分别栽种67株、33株和11株)的厚皮菜对3种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萘、Nap、二环,芘、Pyr、四环,茚并[1,2,3-c,d]芘]、InP、六环)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Nap的... 通过60d的盆栽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每平方米分别栽种67株、33株和11株)的厚皮菜对3种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萘、Nap、二环,芘、Pyr、四环,茚并[1,2,3-c,d]芘]、InP、六环)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Nap的去除率与种植植物的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而种植植物的土壤中Pyr和In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p<0.05);在试验的初始阶段,种植密度最大的土壤中具有最高的Pyr和InP的去除率,在试验的最终阶段,各种种植密度土壤中不同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异;各种种植密度土壤中植物吸取的多环芳烃含量远低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量,说明植物提取并不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因素;种植了不同密度植物的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p<0.05),且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多环芳烃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植物渗出的氧是促进多环芳烃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植物修复 种植密度 厚皮菜 污染土壤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药厂地下水污染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劲骥 《地下水》 2017年第5期72-73,115,共3页
以某药厂作为研究区,应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污水池底部防渗破损非正常工况下4种特征污染物运移情况,数值模拟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由预测结果可知:污染物主要沿水流... 以某药厂作为研究区,应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污水池底部防渗破损非正常工况下4种特征污染物运移情况,数值模拟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由预测结果可知: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运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地表逐步渗入深层,造成局部的地下水环境污染,在计算时间段内,二氯甲烷、CODMn、氨氮和酚的渗漏会对厂区地下水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超标,但是20 a的污染物均未扩散至厂界范围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厂 VISUAL MODFLOW 溶质运移 地下水污染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