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亮·时光·荣光——苏轼诗歌的“光”书写
1
作者 王华争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苏轼有大量的含“光”之诗,结合“光”本身所具有的“光亮”“时光”“光荣”之意,可从中管窥其视觉偏好、时间观念、荣光追求,为探究苏轼的人生理念、文学主张、诗歌风格提供新视角。首先,苏轼在视觉上偏爱光亮,其笔下之“光”明亮清丽... 苏轼有大量的含“光”之诗,结合“光”本身所具有的“光亮”“时光”“光荣”之意,可从中管窥其视觉偏好、时间观念、荣光追求,为探究苏轼的人生理念、文学主张、诗歌风格提供新视角。首先,苏轼在视觉上偏爱光亮,其笔下之“光”明亮清丽,进而促成其诗清新明丽的特色,亦折射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其次,苏轼对待时光的态度,由乌台诗案劫前的忧虑恐惧,转向了劫后的旷然达观,这是其诗风转为旷达的一个因素。最后,苏轼曾有以功名为荣光的念想,元祐初时因其任显要之官而功成名就,此念从此释然,心态变得愈加淡泊,诗风也因此更为平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视觉 时光 荣光
下载PDF
遗民流人诗词的梦境书写与家国重构
2
作者 朱春洁 王华争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2期58-63,70,共7页
遗民流人在流徙过程中,因国破家亡、异地迁徙而催生了大规模的梦境书写,其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与现代社会衍生出的元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为我们解读其文本书写和心理特征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遗民流人常在虚拟的梦境中回归旧时家国... 遗民流人在流徙过程中,因国破家亡、异地迁徙而催生了大规模的梦境书写,其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与现代社会衍生出的元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为我们解读其文本书写和心理特征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遗民流人常在虚拟的梦境中回归旧时家国,并多以视像形式生动呈现,但五代与宋末的遗民流人偏于梦回旧国,清初遗民流人则多魂归故乡。究其原因,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双重作用,是其回归心理生成之共因;彼此的身份差异,则促使其形成不同的梦境。就结果而言,其所构建的虚拟梦境“元宇宙”,因相似性而给予流人心理补偿,也因虚幻性而终使流人走向悲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流人 元宇宙 虚拟 家国
下载PDF
越州心像:一个苏轼理想之城的书写面貌
3
作者 王华争 《文史知识》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浙江绍兴,北宋时名为越州,隋代以前又称为会稽。从现有研究苏轼行迹的成果看,苏轼一生都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不过从他的《乞越州札子》《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和“我顷三章乞越州”(《次韵... 浙江绍兴,北宋时名为越州,隋代以前又称为会稽。从现有研究苏轼行迹的成果看,苏轼一生都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不过从他的《乞越州札子》《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和“我顷三章乞越州”(《次韵滕大夫三首》)等诗文记载来看,他曾多次上书乞求去越州做官。虽没去过,苏轼还是在想象中写了百徐篇关于越州的作品。越州对苏轼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向往的理想之城。苏轼在越州书写上投射了心中理想之城的面貌,形成了独特的绍兴心像。那他的这个心像是什么样的呢?这从苏轼的书写中,可发现有以下三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像 越州 浙江绍兴 苏轼 会稽 次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