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三化螟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华弟 汪信庚 +2 位作者 张志昌 章连观 吴荣根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14,共7页
三化螟幼虫在晚粳稻分孽、园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总受害株数、受害株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密切相关。分蘖期引起的受害丛率、受害株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呈正显著相关,单个卵块平均损失稻谷(59.11±2.... 三化螟幼虫在晚粳稻分孽、园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总受害株数、受害株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密切相关。分蘖期引起的受害丛率、受害株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呈正显著相关,单个卵块平均损失稻谷(59.11±2.99)g;孕穗至破口期则损失(74.58±3.31)g。考种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三化螟经济允许卵块密度为:分蘖期每公顷1950~2250块,孕穗至破口期每公顷1500~1800块;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每公顷1500~1650块,或为害团每公顷750~900个,为害丛率2%~3%,为害株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为害 损失 防治 水稻
下载PDF
2005年浙江省晚稻褐飞虱暴发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4
2
作者 钱冬兰 王华弟 蒋学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678-680,共3页
2005年浙江省晚稻遭受严重的病虫灾害,特别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大暴发,基数高,来势凶,并出现抗药性等新情况,给晚稻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防治及时得力,植保系统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农户大力防治,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挽回粮... 2005年浙江省晚稻遭受严重的病虫灾害,特别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大暴发,基数高,来势凶,并出现抗药性等新情况,给晚稻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防治及时得力,植保系统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农户大力防治,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挽回粮食损失185.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褐飞虱 暴发原因 防治
下载PDF
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金良 祝增荣 +6 位作者 周瀛 陆强 孙祥良 陶献国 陈跃 王华弟 程家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52-3059,共8页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病情递减;秧田期株发病率与播种期的关系可以Weibull方程来描述、与秧田期灰飞虱种群动态曲线下面积(AUCPD,即累计虫日)或高峰期密度则呈Logistic关系;本田稳定期发病率则可以以播种期、秧田期灰飞虱高峰期密度、秧田末期的株发病率来描述,而本田期的AUCPD并不是描述该阶段的发病率的必要变量。【结论】在综合治理中,适期播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浙江北部单季粳稻移栽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底~6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种期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水稻条纹叶枯病 流行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华弟 陈剑平 +4 位作者 祝增荣 孙祥良 朱金良 傅强 朱黎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2004—2006年在浙江北部系统地调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动态和为害损失。单季晚稻秧田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X2)与水稻株发病率(Y1)的关系式为Y1=0.0873+1.0757X2,晚稻本田株发病率(X)与产量损失率(Y)总关系式为Y=0.1254... 2004—2006年在浙江北部系统地调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动态和为害损失。单季晚稻秧田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X2)与水稻株发病率(Y1)的关系式为Y1=0.0873+1.0757X2,晚稻本田株发病率(X)与产量损失率(Y)总关系式为Y=0.1254+0.7551X。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水平以损失率表示为2.0%~2.5%,制订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指标为水稻秧苗期和本田前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2~3头/m^2,该指标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华弟 祝增荣 +2 位作者 陈剑平 汪恩国 李宝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41-146,共6页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应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报;提出了以推广抗病良种、改进育秧方式、扒蘖补丛等保健栽培为基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新策略;初步形成适合于长江下游稻区特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 流行规律 防治指标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华弟 沈颖 +2 位作者 黄茜斌 梁森苗 徐志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摸清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杨梅主产区采用系统普查与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 【目的】摸清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杨梅主产区采用系统普查与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杨梅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绿色防控技术。【结果】浙江省杨梅常见害虫有69种,隶属5目29科,常见病害有2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5种,细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5种和根结线虫病1种;以杨梅介壳虫、果蝇、卷叶蛾、尺蠖、粉虱、蚜虫和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凋萎病、梢枯病等12种病虫为杨梅主要病虫害。在杨梅采收前25和45 d挂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控效果达98.71%和99.19%;在杨梅采收前20、30和45 d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7%、95.63%和93.72%;在杨梅采收前15 d喷施20%松脂酸钠可溶粉剂200倍液,对杨梅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达97.42%;试验筛选出对杨梅果蝇和介壳虫防治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和松脂酸钠。【结论】在杨梅生产上应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种植优良品种、冬季清园为主的农业防治,防虫网覆盖技术为主的物理防治,登记药剂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杨梅病虫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病虫害种类 发生规律 绿色防控技术 浙江
下载PDF
麦田灰飞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金良 王华弟 +3 位作者 陈跃 徐云 吴降星 蔡国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382-386,共5页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水稻、大小麦,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了解灰飞虱在越冬作物大小麦田的分布特证和合适的抽样技术,可以为春季防治灰飞虱从而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麦田灰飞虱种...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水稻、大小麦,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了解灰飞虱在越冬作物大小麦田的分布特证和合适的抽样技术,可以为春季防治灰飞虱从而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麦田灰飞虱种群分布调查,并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浙江北部大小麦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_1=(1172.84/X)+37.46,n_2=(293.21/x)+9.36,n_3=(130.3/x)+4.16,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在每样方虫口密度5、10和15头以上时,分别取样70、40和20个样方。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灰飞虱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华弟 孙国昌 +5 位作者 张恒木 朱黎明 蒋学辉 朱晓群 王金良 戴德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60-363,共4页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扩散、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扩散、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2=180.37/-X+19.57和序贯抽样模型TO′(n)=0.3n±0.7615n,确定了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空间分布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中国南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华弟 陈剑平 +1 位作者 严成其 沈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51-2059,共9页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1960—2016年、浙江省1987—2016年和广东、海南、江苏、安徽省1987—2014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明确了华南、华东为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常发流行区。20世纪70—90年代初为病害重发流行期,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为...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1960—2016年、浙江省1987—2016年和广东、海南、江苏、安徽省1987—2014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明确了华南、华东为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常发流行区。20世纪70—90年代初为病害重发流行期,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为间歇流行期;近年来病害发生流行又趋上升,区域性流行潜在风险加大。通过探讨分析菌源、品种、气候、肥水管理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明确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简化了系统测报方法,提出了"二查二定"办法。筛选出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集成提出了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抗性品种推广为前提,秧田防治为关键,科学肥水管理和药剂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技术,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监测预警 高效防治药剂 绿色防控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危害动态及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敏 杨廉伟 +4 位作者 王华弟 李荣 吴传伟 张国忠 祝小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为了提高对玉米粗缩病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浙西北桐庐地区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发病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年际消长与发病规律,年际间粗缩病株发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 为了提高对玉米粗缩病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浙西北桐庐地区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发病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年际消长与发病规律,年际间粗缩病株发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回归式为y=0.860605+0.071623x(R=0.9636**)。年际内夏玉米粗缩病5月底6月上旬为初病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病情较快增长期,7月中旬达发病高峰。夏玉米发病株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株发病率较高或较低时,聚集程度下降,或为均匀分布。根据夏玉米粗缩病病株以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特征,田间抽样调查以单行或双行直线平行跳跃法等较宜。理论抽样模型为n=(1.96)2/D2(1.02728/m+0.10287),序贯抽样模型为Tn=1.02728/(D2-0.10287/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侵染循环 发病动态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华弟 吕仲贤 +2 位作者 陈银方 徐福寿 朱金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稻秆潜蝇为中国南方山区和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2000—2005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明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规律、影响因子与为害损失,研究提出了以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秧田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危害率1%以上,大田平... 稻秆潜蝇为中国南方山区和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2000—2005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明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规律、影响因子与为害损失,研究提出了以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秧田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危害率1%以上,大田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危害率3%~5%的防治指标;明确稻秆潜蝇卵为均匀分布,幼虫为聚集型分布,建立了序贯抽样、简易“查定”和GI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的计算机系统;改进稻秆潜蝇测报办法,提出“狠治一代压基数,巧治二代保丰收”的防治新策略及其适用的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技术,初步形成适于中国南方特点的水稻稻秆潜蝇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潜蝇 种群动态 抽样技术 防治指标 监测预报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杀虫剂对稻飞虱高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及对蜘蛛的杀伤率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卫新 祝增荣 +1 位作者 朱明泉 王华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稻飞虱高龄若虫期施药是稻飞虱防治的一个补充措施。经过田间试验,筛选了噻嗪酮、吡虫啉及其混剂防治单季稻中期的白背飞虱高龄若虫,其药后5 d的防效可达90%以上;敌敌畏和毒死蜱防治水稻后期的褐飞虱高龄若虫,药后6 d的防效均在93%以上... 稻飞虱高龄若虫期施药是稻飞虱防治的一个补充措施。经过田间试验,筛选了噻嗪酮、吡虫啉及其混剂防治单季稻中期的白背飞虱高龄若虫,其药后5 d的防效可达90%以上;敌敌畏和毒死蜱防治水稻后期的褐飞虱高龄若虫,药后6 d的防效均在93%以上,对穗期灰飞虱7 d的防效也可达85%。这几种杀虫剂防效较高,对捕食性天敌较为安全;不推荐防效低、容易杀伤天敌的氟虫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高龄若虫 防治效果 蜘蛛
下载PDF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敏 严成其 +5 位作者 黄元杰 李荣 张国忠 郑超 王华弟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47-2151,共5页
旨在通过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级别和穗部性状指标,分析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病级受害植株的穗长、每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株高、每穗实粒数、空瘪粒数、实粒重、总粒重和千粒重在处... 旨在通过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级别和穗部性状指标,分析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病级受害植株的穗长、每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株高、每穗实粒数、空瘪粒数、实粒重、总粒重和千粒重在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1~2级植株与对照(未受害株)差异不显著,3~4级植株的相关指标显著或者极显著少(轻)于对照。每穗实粒数、实粒重、总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下降20.9%~30.8%,24.3%~36.1%,20.3%~28.1%和4.3%~7.6%,每穗空瘪粒数增加132.3%~139.8%,而且受害病级越严重,这些指标的下降或增加程度越显著。构建了11个植株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激增期、稳定期的发病率与稻谷损失率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直线回归方程。研究结果可为浙西北单季稻区白叶枯病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水稻白叶枯病 发病率 稻谷损失
下载PDF
农村害鼠种类分布及发生为害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敏 王华弟 +3 位作者 张国忠 李荣 吴传伟 叶永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对桐庐县21年农区鼠情逐月监测和2005年鼠情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但褐家鼠种群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农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农田害鼠密度年际内呈现2个明显的数量高峰,分别为11... 通过对桐庐县21年农区鼠情逐月监测和2005年鼠情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但褐家鼠种群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农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农田害鼠密度年际内呈现2个明显的数量高峰,分别为11-12月和6-7月;农舍鼠密度也出现2个明显发生高峰,分别为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和8月份。近年来,农田鼠密度已呈明显下降,大部分区域总体鼠密度偏低,但农舍鼠密度偏高且分布区域仍较广。农田鼠密度年际消长与主要粮食作物鼠害损失率消长动态相一致。针对当前农区害鼠发生分布特点,提出了要明确灭鼠重点区域及工作重点,进一步改进控防措施,实行鼠害综合治理,以消除鼠患重点,不留鼠患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害鼠 鼠密度 发生为害动态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化学防治适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奎荣 王华弟 +1 位作者 孙祥良 朱金良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12期63-66,共4页
为了明确在油菜不同花期用药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中选用了8种药剂,分别于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开展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期用药防效最佳,最高防效超80%(啶酰菌胺50%水分散剂86.83%、腐霉利50%可湿性粉... 为了明确在油菜不同花期用药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中选用了8种药剂,分别于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开展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期用药防效最佳,最高防效超80%(啶酰菌胺50%水分散剂86.83%、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防效8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病 花期 盛花期 化学防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祥良 王华弟 +2 位作者 曹奎荣 朱金良 褚桂生 《中国稻米》 2007年第5期13-14,共2页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不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存在差异。与对照嘉991相比,HZ586等4个品种未见发病,属高抗品种;台03216、宁04-05发病率低,抗病性好;粳制07等8个品种发病率较低,抗病性较好;浙大510等20个品种发病相对较重;绍糯04-4...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不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存在差异。与对照嘉991相比,HZ586等4个品种未见发病,属高抗品种;台03216、宁04-05发病率低,抗病性好;粳制07等8个品种发病率较低,抗病性较好;浙大510等20个品种发病相对较重;绍糯04-46、嘉粳3648等5个品种发病率最高,为感病品种。对田间灰飞虱虫量与带毒率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发病率与田间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条纹叶枯病 抗病性 测定
下载PDF
浙江稻田稻秆潜蝇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华弟 徐志宏 +2 位作者 陈银方 朱金星 方屹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2000-2004在浙江较系统地研究了山区和半山区稻田稻秆潜蝇的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的关系,组建了田间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代稻秆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死亡率分别为42.7%、14.5%、4.4%、12.6%和32.8%、16.5%、18.9... 2000-2004在浙江较系统地研究了山区和半山区稻田稻秆潜蝇的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的关系,组建了田间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代稻秆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死亡率分别为42.7%、14.5%、4.4%、12.6%和32.8%、16.5%、18.9%、15.6%。水稻秧苗期、大田期稻秆潜蝇卵(虫)量与株为害率、为害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随着卵(虫)量增加,株为害率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稻秆潜蝇防治指标为秧苗期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为害率1%以上;大田期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为害率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秆潜蝇 种群动态 为害损失 防治指标
下载PDF
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华弟 沈颖 +2 位作者 汪恩国 黄茜斌 徐志宏 《农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14,共9页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2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2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果蝇 种群发生动态 监测预报 综合防治 集成应用
下载PDF
中华稻蝗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华弟 徐志宏 +2 位作者 冯志全 徐福寿 吴玉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387-391,共5页
研究了浙江地区中华稻蝗生态习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对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华稻蝗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为害早稻和单播单季晚稻,以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受害重,成虫单... 研究了浙江地区中华稻蝗生态习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对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华稻蝗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为害早稻和单播单季晚稻,以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受害重,成虫单体日食叶面积平均为6.26±1.08cm2;初步探明了中华稻蝗产卵习性和生殖力,雌成虫每头平均产卵3.5±1.2块,产卵量35.1±11.86粒;生境、药治、天敌、气象等因子综合影响其种群消长,其中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中华稻蝗上升的主要原因。大田防治以2 ̄3龄蝗蝻为适期,锐劲特、三唑磷防治效果在90%以上;提出了"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的治蝗新策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浙江水稻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中华稻蝗发生为害,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发生规律 影响因子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华弟 朱金良 +4 位作者 俞晓平 杨廉伟 汪恩国 张国鸣 王国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5.95/-X+31.2,当灰飞虱虫口密度每样方2,5,10和20头以上时,分别抽查80,50,40和30样方。以棋盘式、五点式或Z字型等取样方法较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灰飞虱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