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例外泌腺螺旋腺瘤的病理诊断
1
作者 李静 钱云峰 +4 位作者 闫广宁 宗嘉雯 何文源 王蔚 王卓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68-70,共3页
目的总结外泌腺螺旋腺瘤(ES)的组织病理特点,为ES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ES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ES患者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包块或结节,表面皮肤隆起,颜色呈红色、蓝色、浅褐色,直径范围0.8~2.5 cm,切面实性,部... 目的总结外泌腺螺旋腺瘤(ES)的组织病理特点,为ES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ES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ES患者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包块或结节,表面皮肤隆起,颜色呈红色、蓝色、浅褐色,直径范围0.8~2.5 cm,切面实性,部分有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由较小的、核圆形深染的暗细胞及较大的、胞质淡染的明细胞组成,呈结节状、小叶状及条索状伴有导管分化,部分病例见扩张的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明细胞:CK7(+),导管分化区域EMA(+),CEA(-);暗细胞:S-100、SMA(+);p53(-),Ki-67增殖指数低。PAS染色基底膜样物(-)。13例患者随访3~168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ES组织病理特点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由较小的、核圆形深染的暗细胞及较大的、胞质淡染的明细胞组成,呈结节状、小叶状及条索状伴有导管分化;免疫组化染色示明细胞CK7(+),暗细胞S-100、SMA(+)。ES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附件肿瘤 外泌腺螺旋腺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蜕膜样型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赖续文 崔文志 +3 位作者 陈琳 曾伟鹏 王卓才 王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 myofibroblastoma,MFB)罕见,可能起源于具有多向间充质分化的乳腺间质干细胞[1-2],由Wargotz等[3]于1987年首次命名。近年来MFB形态谱系不断扩大。2008年Magro等[4]报道一例完全由蜕膜样细胞组成的MFB类型,...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 myofibroblastoma,MFB)罕见,可能起源于具有多向间充质分化的乳腺间质干细胞[1-2],由Wargotz等[3]于1987年首次命名。近年来MFB形态谱系不断扩大。2008年Magro等[4]报道一例完全由蜕膜样细胞组成的MFB类型,形态不同于上皮样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病理 鉴别
下载PDF
甲状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闫广宁 何文源 +4 位作者 叶丹丽 李静 赖续文 王卓才 王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5,4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改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母细胞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和二代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3岁,颈部肿物迅速增大2月。PET-CT考虑甲状腺癌伴广泛静脉内癌栓形... 目的探讨甲状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改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母细胞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和二代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3岁,颈部肿物迅速增大2月。PET-CT考虑甲状腺癌伴广泛静脉内癌栓形成。显微镜下肿瘤以圆形幼稚未分化细胞组成的胚芽成分为主,混杂原始甲状腺上皮及梭形间质等多胚层成分。甲状腺上皮大部分呈条索状分布,局灶见原始滤泡;胚芽由成片的胞质稀少、核大深染的幼稚细胞组成,呈明显的神经上皮分化;间质疏密不等,密集区细胞与原始胚芽成分移行,疏松区间质细胞呈长梭形或星芒状。免疫组化:甲状腺上皮表达SALL4、TTF-1和PAX-8;胚芽成分Syn、NSE、Nestin、CD56和SALL4阳性;Ki-67约60%。NGS提示患者存在DICER1基因体细胞及杂合性胚系突变。结论甲状腺母细胞瘤是第5版《WHO(2022)甲状腺肿瘤病理分类》最新命名的肿瘤实体,病理诊断需要综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和DICER1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母细胞瘤 恶性甲状腺畸胎瘤 DICER1 神经上皮胚芽
下载PDF
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卓才 冯晓冬 +3 位作者 李菊根 罗道首 张伟 陈敬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11例经病理最后诊断的BFH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并与相似病理形态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FH患者女性较男性多,以青壮年为主,好...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11例经病理最后诊断的BFH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并与相似病理形态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FH患者女性较男性多,以青壮年为主,好发于长骨;临床表现:病变骨多有疼痛和邻近关节受累,最长病程20个月,其中1例体检时发现;影像学:X线摄片示边界清楚欠规则的低密度或透亮的溶骨性破坏,周边有厚薄不一硬化边缘,可有单房,多为多房,亦有呈膨胀生长;CT扫描5例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破坏,边缘有硬化;MRI检查2例,病灶T1W1与肌肉和软组织呈相似均一信号;T2W1为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病理特征:以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为主,间有多少不等泡沫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间质为慢性炎细胞和增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免疫表型:组织细胞样细胞Vimentin,Actin,CD68,Lysozyme,α-AT阳性。结论BFH是少见极易误诊;病理特征是组织图象温和,瘤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是本瘤与其他相似病例鉴别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1 位作者 罗祝泉 黄小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组织发生、组织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CD34、S-100蛋白、SMA标记对60例GST进行观察。结果:GST良、恶性与...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组织发生、组织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CD34、S-100蛋白、SMA标记对60例GST进行观察。结果:GST良、恶性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多少、细胞异型性、细胞密度、肿瘤组织浸润相关(P<0.05),而与肿瘤出血、坏死无关(P>0.05);CD4、S-100蛋白、SMA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生存率相关(P<0.05)。S-100蛋白、SMA阳性率越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越易发生转移,生存率越低,CD34则相反。结论: CD34、SMA和 S-100蛋白表达可为 GST预后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临床病理 GS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的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2 位作者 冯晓冬 田野 张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33-134,i040,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变化。方法 对淋巴结、脾、结肠、小肠及骨髓组织行CD2 0、CD4 5RO (UCHL - 1)、CD4、CD8、CD6 8、CD34标记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淋巴结、脾结构破坏 ,淋巴滤泡消失 ,脾小体萎缩 ,淋巴... 目的 探讨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变化。方法 对淋巴结、脾、结肠、小肠及骨髓组织行CD2 0、CD4 5RO (UCHL - 1)、CD4、CD8、CD6 8、CD34标记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淋巴结、脾结构破坏 ,淋巴滤泡消失 ,脾小体萎缩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组织细胞增生 ;CD2 0淋巴结、脾B细胞弥漫散在阳性 ,CD4 5RO (UCHL 1)散在阳性 ,CD4T细胞显著减少 ,CD8T细胞稍增加 ,CD4 /CD8比例明显小于 0 .5 ;结肠、小肠孤立和集合淋巴滤泡消失 ;骨髓增生减低 ,巨核细胞增多。结论 SARS对淋巴造血系统有明显损害 ,尤以T细胞为著 ,极似HIV感染的临床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淋巴造血组织 病理形态 免疫表型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胃间质瘤CD34,SMA,S-100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4 位作者 黄小让 罗祝泉 彭文明 阮红民 胡勇仁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23-824,共2页
目的 研究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 ,GST)中CD3 4,SMA ,S -10 0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CD3 4,SMA ,S -10 0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 目的 研究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 ,GST)中CD3 4,SMA ,S -10 0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CD3 4,SMA ,S -10 0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CD3 4,SMA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在 :恶性10 0 % ,5 7% ,87% ;交界性 91% ,82 % ,73 % ;良性 85 % ,92 % ,5 0 %。CD3 4,SMA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以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CD3 4,SMA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和PCNA的PI分级有助于判断GST恶性程度和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肿瘤 CD34蛋白 SMA蛋白 S-100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胃间质瘤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4 位作者 黄小让 张伟 胡勇仁 阮红民 彭文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GST)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71例GST组织bcl 2、p1 6、p53及c myc基因蛋白进行观测。结果 :bcl 2、p1 6、p53...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GST)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71例GST组织bcl 2、p1 6、p53及c myc基因蛋白进行观测。结果 :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表达与GST良恶性和患者预后有关 (P <0 0 5) ;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出血、坏死无关 (P >0 0 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bcl 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强度增大增强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p53、c myc基因呈正相关 ,而与p1 6基因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参与GST的发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肿瘤 BCL-2蛋白 P16蛋白 P53蛋白 C-MYC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胰腺异位(Ⅲ型)伴上皮癌变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卓才 黄小让 +1 位作者 肖辉 赖日权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胰腺异位(Ⅲ型)上皮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胰腺异位(Ⅲ型)上皮癌变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有胃潴留。胃镜示黏膜粗大伴糜烂... 目的探讨胃胰腺异位(Ⅲ型)上皮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胰腺异位(Ⅲ型)上皮癌变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有胃潴留。胃镜示黏膜粗大伴糜烂,幽门狭窄,十二指肠无异常。镜检:腺上皮和平滑肌异型增生,增生腺上皮形成腺管状、乳头状并有明显异型性,其周见平滑肌束穿插,可累及全层,胃小弯淋巴结,网膜组织见异型腺上皮转移或种植。免疫组化:CK7(+),CK20(-)。结论胃胰腺异位(Ⅲ型)是少见的良性病变,其上皮恶变更为罕见,应与皮革胃、先天性幽门肥大及胃肠道间质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异位 腺癌 临床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1 位作者 赖晃文 杨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 腹膜后肿瘤 肾外肿瘤 病理检查
下载PDF
SARS病例尸解病理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4 位作者 冯晓冬 赖晃文 余文斌 田野 张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47-848,共2页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尸解病例病理变化 ,探讨治疗中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SARS尸解病例进行形态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SARS尸解病例中 ,呼吸系统首先受损 ,表现为肺急性炎性渗出...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尸解病例病理变化 ,探讨治疗中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SARS尸解病例进行形态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SARS尸解病例中 ,呼吸系统首先受损 ,表现为肺急性炎性渗出和肺泡透明膜形成 ;其次是淋巴造血器官摧毁及其他脏器损害 ;超微结构肺组织见病毒颗粒。结论 减轻呼吸系统损害 ,防止淋巴造血器官摧毁 ,预防并发症 ,是SARS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尸解 病理形态 非典型肺炎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胃黏膜P16 P53和Rb蛋白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卓才 黄小让 +5 位作者 马建青 张伟 赖日权 邓锦清 周爱明 庞仲熙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0期867-869,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后P16、P53和Rb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06例不同病理亚型CAG患者进行P16、P53和Rb蛋白检测。结果P16蛋白随胃癌前病变的萎缩、化生... 目的观察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后P16、P53和Rb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06例不同病理亚型CAG患者进行P16、P53和Rb蛋白检测。结果P16蛋白随胃癌前病变的萎缩、化生、异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严重程度增加而减弱,而P53和Rb蛋白相反;治疗后,上调P16蛋白,下调P53和Rb蛋白且治疗前后比较除非Hp感染组的Rb蛋白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肝养胃通脉冲剂能抑杀Hp,修复损伤的P16、P53、Rb蛋白和胃黏膜上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CAG的治疗和预防癌变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蛋白质P53 蛋白质P16 蛋白质Rb 疏肝养胃通脉冲剂
下载PDF
肝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3-543,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 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间质瘤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增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3 位作者 黄小让 罗祝泉 彭文明 阮红民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恶性 34 .8%、95 .7%、1 0 0 % ;交界性 45 .5 %、77.3 %、90 .9% ;良性 65 .4%、73 .1 %、65 .4%。p1 6蛋白表达PI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Ⅲ、Ⅳ级(P <0 .0 1 ) ,存活期 <3年的明显低于 >3年的 (P <0 .0 1 )。p1 6蛋白随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降低 ,阳性表达率也逐渐降低 ;而p53、c myc蛋白及PI分级则相反。p1 6与p53、c myc蛋白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负相关性(P <0 .0 5)。结论 p1 6、p5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TS1/P16 P53蛋白 C-MYC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胃间质瘤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卓才 胡勇仁 +1 位作者 赖日权 余文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4-415,共2页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男∶女 =4∶1,平均年龄 49岁 ,肿瘤大小从直径(2 0~ 18)cm× 11cm&...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男∶女 =4∶1,平均年龄 49岁 ,肿瘤大小从直径(2 0~ 18)cm× 11cm× 7 0cm。 5例上皮样肌样细胞均有HMB45、Vimentin ,Syn ,SMA ,HHF35 ,Desmin阳性。结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由血管、平滑肌、脂肪 3种组织成分组成 ,其中变化最大是肌样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HMB45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卓才 冯晓冬 +1 位作者 黄小让 陈炳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 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分析8例阑尾GCC的病理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 本组阑尾GCC患者年龄(53.5±12.3)岁,男5例,女3例,常表现为阑尾炎,少数无症状或右下腹肿块.多因阑尾炎或其他手术偶然诊断.肿瘤... 目的 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分析8例阑尾GCC的病理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 本组阑尾GCC患者年龄(53.5±12.3)岁,男5例,女3例,常表现为阑尾炎,少数无症状或右下腹肿块.多因阑尾炎或其他手术偶然诊断.肿瘤浸润阑尾肌层或浆膜层不形成肿块.治疗首选手术,依据肿瘤大小和浸润转移范围选择阑尾切除和(或)半结肠切除术,〉50岁女性主张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一并切除.随访26~79个月,平均(53.6±2.3)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阑尾GCC罕见,不形成明显肿块,临床无特异性特征.治疗依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和转移范围决定手术和(或)化疗方案.预后大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 临床病理 治疗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卓才 黄小让 +3 位作者 马建青 张伟 邝智智 周爱民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HAM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AML女性好发,成人多见,常无症状,体检发现:影像学因肿瘤成分构成比和分布不同而异;肿瘤由厚壁畸形...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HAM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AML女性好发,成人多见,常无症状,体检发现:影像学因肿瘤成分构成比和分布不同而异;肿瘤由厚壁畸形血管、成熟脂肪和多形肌样细胞构成,并常见有单核、多核和巨核细胞呈散在巢团状集聚和灶性髓外造血灶;上皮样肌样细胞HMB45、CD117阳性及超微结构见不同成熟时期黑色素小体;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HAML主要由血管、脂肪、平滑肌3种成分组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肌样细胞,肌样细胞HMB45标记及电镜检查不同发育时期黑色素小体是诊断HAML的关键。HAML多为良性,首选手术,但有恶性HAML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病理学 HMB45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卓才 黄小让 +4 位作者 赖日权 冯晓冬 张伟 吴惠茜 赖晃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瘤 (glucagonoma ,GCGN)临床病理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4例GCGN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和其中 2例超微结构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GCGN以成人为主 ,女性稍多 ,早期临床无特征性 ,往往以皮疹、消瘦...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瘤 (glucagonoma ,GCGN)临床病理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4例GCGN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和其中 2例超微结构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GCGN以成人为主 ,女性稍多 ,早期临床无特征性 ,往往以皮疹、消瘦、贫血、糖尿病等某一现象为症候 ,血浆胰高血糖素 >5 0 0ng/L有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为实性或囊实性结节 ,肿瘤大小直径 1 5~ 14cm× 14 5cm× 16cm。病理形态表现为组织结构多样性 ,细胞形态多形性 ,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Glucagon ,Vimentin ,CgA ,Syn ,S - 10 0蛋白 ,超微结构胞质内富有不均一电子密度大小不同分泌颗粒。结论 GCGN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无特征性 ,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有赖于免疫组化染色和血浆胰高血糖素检测 ,肿物 >5cm或瘤细胞表达PCNA和Ki6 7对判断肿瘤良恶性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预后
下载PDF
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卓才 崔华娟 +3 位作者 赖晃文 张余 廖秋林 赖续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提高对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CIRCT)的认识。方法对1例CIR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IRCT是一种罕见肿瘤,以成年男性为主,好发于淋巴结。肿瘤细胞中等至较大,圆形、... 目的提高对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CIRCT)的认识。方法对1例CIR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IRCT是一种罕见肿瘤,以成年男性为主,好发于淋巴结。肿瘤细胞中等至较大,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瘤细胞界限不清,胞质浅嗜酸呈"合体细胞样"。瘤细胞呈弥漫束状或旋涡状,部分巢团状排列。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8、CK18和vimentin弥漫(+),SMA和desmin灶性(+),p53(+),Ki-67阳性率为43%。超微结构示细而长的细胞突,不成熟细胞连接和核周包绕成束的中间丝。原位杂交EBV(-)。结论 CIRCT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的综合分析。p53过表达、转移和复发提示愈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网状细胞肿瘤 角蛋白 临床病理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消化道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三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黄传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1,共1页
消化道淋巴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则属罕见,且容易误诊,本文报告我院收治3例。例1 男性,59岁。右下腹痛并发现拳头大肿物2月余。术中见回盲部有7×8 cm 肿物。病理检查:回盲部结肠一段,两断端中央有一巨大溃疡... 消化道淋巴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则属罕见,且容易误诊,本文报告我院收治3例。例1 男性,59岁。右下腹痛并发现拳头大肿物2月余。术中见回盲部有7×8 cm 肿物。病理检查:回盲部结肠一段,两断端中央有一巨大溃疡型肿物直径6 cm,周边隆起,肿物切面灰红色、质软、鱼肉状。镜下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浸润至外肌层,瘤细胞明显多形性,显著间变,出现单核巨细胞、花瓣状多核巨细胞、胚胎样巨细胞和 R-S 样细胞;部分区域瘤细胞较一致,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等量,嗜双色,常有核旁空晕和胞浆内空泡,染色质粗且凝集于核膜下,核仁大,核分裂像易见。电镜下,瘤细胞类似组织细胞。免疫组化:Ki-1(+)、LCA(+)、EMA(+)、L26(±)、UCHL_1(±)、α-AT(-)、MG(+)、Keratin(-)。病理诊断:问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例2 男性,48岁,剑突下痛2年,上腹部扪及6×6 cm包块,CT 扫描、B 超疑为肿瘤,性质待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大细胞性 淋巴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