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轼的读书生活与精神世界
1
作者 王友胜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共12页
作为生活的常态与生命的独特存在方式,苏轼的读书贯穿一生,内容关涉群经、史书、诸子、诗文集及佛、道二藏等,所作读经诗、读史诗、读子诗与读诗诗不胜枚举,颇具特色。其读书诗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读书方法,其中既有广博与持久的共性,也有... 作为生活的常态与生命的独特存在方式,苏轼的读书贯穿一生,内容关涉群经、史书、诸子、诗文集及佛、道二藏等,所作读经诗、读史诗、读子诗与读诗诗不胜枚举,颇具特色。其读书诗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读书方法,其中既有广博与持久的共性,也有诸如八面受敌、熟读与抄读、夜读与美读等诸多独特之处。苏对读书的作用与意义有明确认知,尤善将阅读所得内化为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认知,展示出一副学者自画像。借助阅读,苏轼逐渐形成了充实、愉悦、儒雅与达观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阅读 读书诗 精神世界
下载PDF
论李元度《小学弦歌》的编选内容与诗学旨趣
2
作者 王友胜 丁畅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作为晚清重要蒙学读物与诗歌名选,《小学弦歌》的诗选关涉“教”与“戒”两大基础面相,编选路径以“诗歌”之瓶装“教化”之酒,欲于学童“天性未漓”之时,向其传授日常伦理、立志修身、为官准则等,以达到“厚人伦,励风俗”的诗学效果。... 作为晚清重要蒙学读物与诗歌名选,《小学弦歌》的诗选关涉“教”与“戒”两大基础面相,编选路径以“诗歌”之瓶装“教化”之酒,欲于学童“天性未漓”之时,向其传授日常伦理、立志修身、为官准则等,以达到“厚人伦,励风俗”的诗学效果。该选本秉持教化为先、以诗训蒙的诗学宗旨,标举重情重理、至性至情的诗学范式,彰显温柔敦厚、文质并重的诗学主张。该书亦存在选诗题材雷同、编排失序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度 《小学弦歌》 编选内容 诗学旨趣 编选局限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测算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5 位作者 张永娥 刘冰 王友胜 赵阳 殷小琳 韩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持碳汇途径,构建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方法,估算全国水土保持碳汇量。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具有垂向碳增汇、横向保土固碳(减少侵蚀土壤横向输移导致的碳流失)与减蚀减碳(避免碳排放)的多重功能。2021年,全国现存水土保持措施垂向碳增汇总量为1.54亿t,对陆域碳汇的贡献约43.5%~56.5%,其中林草措施植被和土壤碳汇量超过95%。水土保持保土固碳作用显著,2021年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固碳总量为3 040.86万t,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和长效作用。总体来说,2021年水土保持碳增汇(不包括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被碳汇量和土壤碳汇量)和减碳量为5 115万~6 230万t CO_(2),约占到全国现有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总量的4%~6%,这一部分尚未纳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其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土固碳 碳汇 碳中和 水土保持措施 有机碳
下载PDF
宁夏生产建设项目侵蚀强度分异规律研究
4
作者 刘冰 王友胜 +3 位作者 王立明 张国军 马文涛 魏小燕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随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强监管”的提出,宁夏需要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建立科学适用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体系。选取宁夏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管理系统中已有数据和近5 a已验收项目数据,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水土保持... 随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强监管”的提出,宁夏需要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建立科学适用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体系。选取宁夏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管理系统中已有数据和近5 a已验收项目数据,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中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特点。结果表明:①现有数量最多的生产建设项目为其他类型项目,需要针对该类型项目进行细化管理,其次为加工制造类项目和公路工程,这三类占比分别为26%、12%和9%,生产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丘陵台地干旱草原风水蚀交错区和银川平原潜在风蚀区,占比分别达到65%和19%;②近5 a已验收项目类型最多的为其他类型项目,其次为公路工程和其他电力工程,占比分别为26%、17%和12%;③风力侵蚀区的项目较水力侵蚀区少,但风蚀区各类项目均易发生强烈及以上侵蚀,水蚀区露天非金属矿较易发生强烈及以上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分区 侵蚀强度 宁夏
下载PDF
含锌冶金渣选矿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双爱 王友胜 《酒钢科技》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提锌冶金渣是冶炼工序产生的除尘灰采用回转窑还原焙烧提锌工艺的附属品,作为冶金固废长期堆存给公共资源造成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文对该含锌冶金渣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研究,得知该渣中的金属元素主要为铁和锌,同时进行了... 提锌冶金渣是冶炼工序产生的除尘灰采用回转窑还原焙烧提锌工艺的附属品,作为冶金固废长期堆存给公共资源造成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文对该含锌冶金渣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研究,得知该渣中的金属元素主要为铁和锌,同时进行了光学电镜矿物组分鉴定,最终通过物理选矿的方法制定综合回收利用方案,达到高效回收固废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 选矿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沂蒙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友胜 刘霞 +5 位作者 姚孝友 邢先双 张振国 张光灿 李欢 单桂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71-78,共8页
为明确沂蒙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改善区域人地关系,运用约束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26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条件下的格局变化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7年10年来,沂蒙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为明确沂蒙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改善区域人地关系,运用约束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26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条件下的格局变化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7年10年来,沂蒙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是沂蒙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罗庄区、日照市辖区和枣庄市中区等县(市、区)以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作用明显;沂源县、五莲县和莒南县等县(市、区)以耕地的萎缩和林地的扩展为主要特征,农产业的开发对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蒙阴县、宁阳县等县(市、区)以未利用土地、草地的减少和水域的增加为主要特征,人口的增加驱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典范对应分析 沂蒙山区
下载PDF
费县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友胜 刘霞 +3 位作者 姚孝友 张光灿 张振国 李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2,2,共4页
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关系对认识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ERDAS遥感处理平台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综合分析了费县1987年和2007年两个典型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的时空变... 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关系对认识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ERDAS遥感处理平台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综合分析了费县1987年和2007年两个典型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费县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1987-2007年20a间,费县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侵蚀等级下降。总体来说,费县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状况都是向良性的轨道发展。建议今后在继续进行退耕还林的同时,推行合理的耕作制度,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县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友胜 杨志 +5 位作者 刘冰 马文涛 任正龑 辛艳 赵阳 解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深入了解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点和规律,基于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王洼小流域35 a间1207次降雨的过程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次降雨侵蚀力、24个半月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征及3种日侵蚀力模型在该区域... 为深入了解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点和规律,基于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王洼小流域35 a间1207次降雨的过程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次降雨侵蚀力、24个半月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征及3种日侵蚀力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王洼小流域降雨整体以小雨强降雨事件为主,<10 mm的次降雨事件占70.51%,≥50 mm的次降雨事件仅占1.49%;2)年侵蚀力主要是由大降雨事件贡献,次降雨量≥25 mm的侵蚀力占总侵蚀力值的67.00%;3)侵蚀力具有明显的年内集中分配特征,第12~16个半月侵蚀力占年侵蚀力值的83.51%,第15个半月侵蚀力年内最高,占年侵蚀力的31.68%,是潜在水土流失较大的时段。该阶段的地表扰动活动宜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4)在开展侵蚀力计算时,优先推荐在降雨过程资料基础上的EI_(30)计算;在缺少降雨过程资料时,冷暖季模型在年侵蚀力和半月侵蚀力预测的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力 黄土丘陵沟壑区 宁夏
下载PDF
贬谪与湖湘古代文学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友胜 《求索》 CSSCI 2001年第6期101-101,共1页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述了古代湖湘贬谪文学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 ,并对湖湘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贬谪文学 湖湘文学 地域文学
下载PDF
论《王荆公诗笺注》的学术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友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引荆公自注与自序,诗注与诗评结合等,是李壁之注的主要特点。《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莉公诗笺注》 著作权 注释 系年 校勘 辨伪 辑佚 补注
下载PDF
宋四六的文体特征与发展轨迹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友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宋四六多属应用型文体 ,且多为代言之作。写法上工于裁对 ,多化用前人成句、成语而少用故事 ,又往往以文体为四六。宋初四六犹带唐五代遗风 ,至欧、苏后始锐意革新 ,形成新面貌。南宋后期四六追求纤丽 ,刻意雕琢 ,回复到宋初华而不实的... 宋四六多属应用型文体 ,且多为代言之作。写法上工于裁对 ,多化用前人成句、成语而少用故事 ,又往往以文体为四六。宋初四六犹带唐五代遗风 ,至欧、苏后始锐意革新 ,形成新面貌。南宋后期四六追求纤丽 ,刻意雕琢 ,回复到宋初华而不实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四六文 文体特征 发展轨迹 名称 骈文 写作方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论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友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1-36,共6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我们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含,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然而,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家惯于评...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我们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含,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然而,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家惯于评点式语录式的写作模式,很少对某个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意象群 中国古代诗歌 审美意象 司空图 差异性 审美心理 柳意象 创作主体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黄庭坚诗述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友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83-588,共6页
《昭昧詹言》是方东树晚年为后辈讲论诗学的内容汇编,是桐城派诗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其中对黄庭坚其人其诗的品评是全书较为典型、精彩的部分。在研究方法上,方东树多将黄庭坚与他所推崇的杜甫、韩愈及苏轼等人进行比较分析,并且以杜甫、... 《昭昧詹言》是方东树晚年为后辈讲论诗学的内容汇编,是桐城派诗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其中对黄庭坚其人其诗的品评是全书较为典型、精彩的部分。在研究方法上,方东树多将黄庭坚与他所推崇的杜甫、韩愈及苏轼等人进行比较分析,并且以杜甫、韩愈为黄庭坚诗学之源。该书于黄庭坚诗的思想内涵缺乏必要的挖掘,但却长于分析其诗章法与句法,于诗的起承转合与格局布置的探研尤为精妙。另外,方东树还对黄庭坚诗的用典、用意及个别句法提出了异议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昭昧詹言》 黄庭坚 异同辨析 章法 句法
下载PDF
以宋型文化建构文学史纲的可贵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友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5-108,142,共5页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edited by Professor Wang Shuizhao and published by Henan University Press,has given rise to repercussions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is book is composed of introduc...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edited by Professor Wang Shuizhao and published by Henan University Press,has given rise to repercussions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is book is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Chapter of Styles,Chapter of Varieties,Chapter of Thoughts,Chapter of Themes & Genres,Chapter of Academic History and Conclusion,making an overall and thorough exposition of some of the hot points,diffcult points and focal points in the study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In order to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we present some essays which discuss several problems put forward in"A General Survey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and in the study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研究 宋型文化 文学史 宋代士人 文学现象 批评范式 文学作品 批评方法 《通论》 学术史
下载PDF
论纪昀的苏诗评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友胜 《中国韵文学刊》 1999年第2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苏诗 《四库全书总目》 苏武 温柔敦厚 瀛奎律髓 纪昀 以文为诗 阅微草堂笔记 文学观念 诗集序
下载PDF
论《宋艺圃集》的文献价值与文献阙失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友胜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明人普遍存在尊唐黜宋的诗学观,受此影响,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宋诗选本《宋艺圃集》也难免得失参半:首先,编者李蓘在时人冷落宋诗的学术背景下编选宋诗选本,宣传、鼓吹宋诗,其题下注或尾注能考辨所选诗歌重出、误收的现象,能考释诗中所涉... 明人普遍存在尊唐黜宋的诗学观,受此影响,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宋诗选本《宋艺圃集》也难免得失参半:首先,编者李蓘在时人冷落宋诗的学术背景下编选宋诗选本,宣传、鼓吹宋诗,其题下注或尾注能考辨所选诗歌重出、误收的现象,能考释诗中所涉人物生平事迹,有些地方能保存宋诗原作者的自注;其次,编者以"离远于宋"、"近附于唐"的标准选宋诗,故所选没有很好地体现宋诗的特征与面貌,不能反映诗人的成就与地位,又随意删削或漏抄原诗,编排顺序也较杂乱,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蓘 《宋艺圃集》 文献价值 文献阙失
下载PDF
论海外苏轼的生存困境与应对举措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友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32-139,共8页
苏轼内心强大,在诗歌等公共话语领域中正视人生厄运,保持达观心态;然在具有私秘性的书信中却真诚直率,敢于向友人表达生存困境,展露真实自我。苏轼被贬谪儋州期间,首先,“居无室”,仅有遮风避雨之所;其次,不仅“食无肉”,连吃饭也成问题... 苏轼内心强大,在诗歌等公共话语领域中正视人生厄运,保持达观心态;然在具有私秘性的书信中却真诚直率,敢于向友人表达生存困境,展露真实自我。苏轼被贬谪儋州期间,首先,“居无室”,仅有遮风避雨之所;其次,不仅“食无肉”,连吃饭也成问题;再次,日渐衰老而“病无药”,气候炎热而“夏无寒泉”;最后,因政治危机、空间阻隔、语言交流等而致“出无友”,情感寂寞。苏轼思想博通、处事灵动,对生存困境有较强的应对能力与较好的消解策略。第一,通过同友朋的感情联络与热情赞助,解决在贬所生活与医用物质的短缺。第二,延续贬谪黄州、惠州时形成的生活物质自产自给自足的传统,也能逐步适应海南的饮食习惯。第三,保持与部分旧友的书信联络,融入黎族同胞生活,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儋州 生存困境 诗文 书信
下载PDF
《宋诗纪事》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友胜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4期34-38,共5页
作为一部融纪事与诗选于一体的诗歌总集,厉鹗辑撰的《宋诗纪事》遍采群籍,首次对宋诗进行了全面辑录,搜集、保存了大量诗人诗作的诗歌本事与背景材料,为《全宋诗》的编纂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该书卷帙浩繁,编者囿于闻见,并未将宋诗文献网... 作为一部融纪事与诗选于一体的诗歌总集,厉鹗辑撰的《宋诗纪事》遍采群籍,首次对宋诗进行了全面辑录,搜集、保存了大量诗人诗作的诗歌本事与背景材料,为《全宋诗》的编纂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该书卷帙浩繁,编者囿于闻见,并未将宋诗文献网罗殆尽,其漏收、误收、重出、误考及析一人为二人或合二人为一人的现象不胜枚举,后世辑补纠谬的著作时有所见。晚清陆心源辑补的《宋诗纪事补遗》补充了大量有价值的诗歌及有关诗人的史料,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是继《宋诗纪事》之后,从事宋诗研究的一部重要资料集。孔凡礼编著的《宋诗纪事续补》与钱锺书编著、栾贵明整理的《宋诗纪事补正》是新时期以来出现的两部对《宋诗纪事》进行拾遗补阙,具有资料性质的重要宋诗总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纪事》 成书过程 学术价值 文献疏失 辑补纠谬
下载PDF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得失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友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1-93,共3页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是一部得失兼具的早期文学史论著。该书内容丰富、分期合理、材料翔实,充分体现了文学史编写内容由宽而泛向纯而专过渡的积极意义;但也明显存在着结构有失均衡,资料引证过繁,未能谨守"纯文学观"而出...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是一部得失兼具的早期文学史论著。该书内容丰富、分期合理、材料翔实,充分体现了文学史编写内容由宽而泛向纯而专过渡的积极意义;但也明显存在着结构有失均衡,资料引证过繁,未能谨守"纯文学观"而出现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文学史》 文学史料 文学史观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清代苏诗研究的繁盛局面及其文化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友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5-79,共5页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诗、以文为诗及其诗史地位的评价颇有精妙之论。形成这种繁荣局面的原因在于 :首先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 ,风气日渐浓厚 ;其次 ,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 ;再次 ,清代研究苏诗的学者学问淹博 ,对苏轼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注释 评点 论评 文化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