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性溃疡30年12610例发病情况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吉甫 汪建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3,共2页
消化性溃疡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10%的人口一生中会发生溃疡病。根据文献报道,国外近30年溃疡病的发生率及其选择性手术病例明显降低,但国内这类报告尚不多见。我院内。
关键词 溃疡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进一步提高肠梗阻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吉甫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吉甫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共3页
胰腺癌的病因迄今仍未明,其发病率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明显增加。它的恶性度高,预后甚差。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但切除率低(15~25%),术后5年生存率仅0~15%。如何改善胰腺癌的疗效,仍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手术方式的... 胰腺癌的病因迄今仍未明,其发病率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明显增加。它的恶性度高,预后甚差。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但切除率低(15~25%),术后5年生存率仅0~15%。如何改善胰腺癌的疗效,仍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手术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合并大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吉甫 《新医学》 1990年第12期620-622,共3页
出血仍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中最常见(25%)和难以处理的问题。是溃疡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占溃疡病有关死亡的46%。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中,5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至少5%消化性溃疡大量出血需要急症手术,此外,高达30%患者... 出血仍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中最常见(25%)和难以处理的问题。是溃疡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占溃疡病有关死亡的46%。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中,5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至少5%消化性溃疡大量出血需要急症手术,此外,高达30%患者因持续或复发出血可能需要紧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胃病 大出血
下载PDF
胰岛移植实验研究系列
5
作者 王吉甫 詹文华 《医学研究杂志》 1993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系列包括四个分课题的研究,现分述如下: 1.
关键词 胰岛移植 胰岛细胞 鼠糖尿病 诱导免疫耐受 糖尿病模型 细胞融合 功能存活期 存活时间 大鼠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6
作者 王吉甫 陈正煊 陈规划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6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对1963年1月~1995年5月共收治的45例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病例,从临床表现、血清钙磷测定、病变腺体的病理性质和部位、手术方式和随诊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着重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的... 本文对1963年1月~1995年5月共收治的45例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病例,从临床表现、血清钙磷测定、病变腺体的病理性质和部位、手术方式和随诊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着重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供体移植抗原与毒素连接物对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王吉甫 朱晓峰 +1 位作者 兰平 何晓东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12期12-13,共2页
防止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理想目标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性。本课题对移植免疫耐受性的诱导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供体移植抗原 毒素连接物 排斥反应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新明 王吉甫 +1 位作者 赵继宗 詹煌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所致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胃癌根治术(A组,13例)、低位直肠癌会阴腹联合根治术(B组,13例)和开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C组,11例)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I...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所致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胃癌根治术(A组,13例)、低位直肠癌会阴腹联合根治术(B组,13例)和开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C组,11例)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变化特点,并与10例同期行阑尾炎和腹股沟疝小手术患者(D组)作比较。结果:①A、B、C3组患者术后2小时IL6和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A、B、C组上升幅度不同,术后1日均显著下降;②A、B、C、D4组患者术后2小时ACTH浓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术后1日均显著降低,但A、B、C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组术后2小时皮质醇显著升高(P均<0.01),术后1日则显著下降;④术后1日IL6与IL8含量显著相关(P<0.05),术后2小时ACTH与皮质醇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按照一定时间要求监测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变化,有利于判断手术创伤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皮质醇 IL-6 IL-8 ACTH
下载PDF
手术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宋新明 王吉甫 +1 位作者 赵继宗 詹煌南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细胞团子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Ⅱ、Ⅲ期胃癌(A组)、低位直肠癌(B组)各13例和食管贲门癌(C组)11例,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10例)为择期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d、术后2h、1d、6d取血,测定血浆IL-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细胞团子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Ⅱ、Ⅲ期胃癌(A组)、低位直肠癌(B组)各13例和食管贲门癌(C组)11例,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10例)为择期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d、术后2h、1d、6d取血,测定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及体外内毒素(LPS)刺激全血释放IL-6、IL-8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A、B、C三组患者术后2hIL-6、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d则明显回落,出现并发症患者IL-6和IL-8呈过度升高;②各组手术前后TNF-α无显著改变(P>0.05);③全血受LPS刺激后,A、B、C三组术后2hTNF-α释放量较其它时点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各时点及各组间IL-6和IL-8释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术后血浆IL-6和IL-8含量及LPS刺激全血TNF-α释放量的变化有利于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创伤 SIRS IL-6 IL-8 TNFΑ
下载PDF
维甲酸对大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集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卫洪波 王吉甫 陈规划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可完全或部分阻断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但对大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索维甲酸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大肠... 背景与目的: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可完全或部分阻断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但对大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索维甲酸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大肠癌根治术。将病例随机分为维甲酸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1)两组术后OKT3无显著性变化,而OKT4、T4/T8的增加及OKT8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维甲酸治疗组OKT3、OKT4及T4/T8显著高于对照组,OKT8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甲酸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集落数显著低于正常人T淋巴细胞集落数,但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集落数(P<0.05)。(3)术后1~3个月,维甲酸治疗组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应用维甲酸,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免疫抑制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大肠癌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集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nm23-H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升平 王吉甫 +2 位作者 刘锦怀 杜洪 潘邦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40,F002,共4页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浆膜侵犯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时有肝转移组较无肝转移组低,手术后有肝转移复发组较无肝转移复发组低(P<001)。Cox模型分析显示nm23-H1是大肠癌预后的一个保护性指标。结论:nm23-H1基因对大肠癌肝转移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预后 大肠肿瘤 肝转移
下载PDF
胃肠癌患者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俊生 王吉甫 王颀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以及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检测了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分析了92例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细胞免疫状况。结果:①胃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0%。②胃肠癌患者外用血NK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以及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检测了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分析了92例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细胞免疫状况。结果:①胃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0%。②胃肠癌患者外用血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CD3及CD4细胞都较对照组低(P<0.01)。③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总数(TLC)和CD4/CD8比值较营养良好者下降(P<0.05)。结论:胃肠癌患者常存在着营养不良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可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肿瘤 营养不良 免疫
下载PDF
皮质醇导致脓毒症大鼠TNF-α释放增加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新明 王吉甫 +1 位作者 赵继宗 詹煌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醇对脓毒症大鼠TNF-α、IL-6释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58只,分为5组,A、C组于盲肠结扎穿孔CLP后每12h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30mg/kg),B、D组于CLP后同时点注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讨皮质醇对脓毒症大鼠TNF-α、IL-6释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58只,分为5组,A、C组于盲肠结扎穿孔CLP后每12h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30mg/kg),B、D组于CLP后同时点注等量生理盐水,E组为对照组。A、B组于48h,C、D组于24h处死,测定血及腹水中TNF-α、IL-6含量和血中皮质醇水平。结果:A组死亡3例,余各组无死亡。A组血浆皮质醇和TNF含量均显著高于B、C、D、E组(P<005)。A、B、C、D组腹腔液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5)。所有大鼠腹腔液中TNF-α、IL-6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浆(P<005)。结论:脓毒症时,应用皮质醇可使血浆TNF-α含量升高,且随作用时间延长TNF-α升高愈显著,并伴有动物死亡率增加。但对血浆及腹腔液中IL-6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脓毒症 大鼠 皮质醇
下载PDF
大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与残留移行粘膜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国三 王吉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50,共3页
用HID—AB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Aleian blue staining)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管切缘粘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根治术后28例吻合口复发病人,其肠管切缘粘膜18例呈唾液酸粘蛋白反应,6例呈混合粘蛋白反应,4例呈硫酸粘蛋白反应。根治... 用HID—AB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Aleian blue staining)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管切缘粘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根治术后28例吻合口复发病人,其肠管切缘粘膜18例呈唾液酸粘蛋白反应,6例呈混合粘蛋白反应,4例呈硫酸粘蛋白反应。根治术后32例吻合口无复发病人,其肠管切缘4例呈唾液酸粘蛋白反应,9例呈混合粘蛋白反应,19例呈硫酸粘蛋白反应。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本文研究提示:大肠癌根治术中肠管切缘残留移行粘膜是引起大肠癌复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对移行粘膜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可能更新大肠癌根治术的概念,改变大肠癌根治术肠管切除的范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移行粘膜 吻合口 肠肿瘤
下载PDF
营养不良胃肠癌病人手术前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俊生 王吉甫 王颀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前肠外营养支持(PNS)对营养不良胃肠癌病人的营养和免疫作用。方法:9例营养不良的胃肠癌病人,术前PNS7~10天,平均8.1天。营养物质采用全合一方式经锁骨下静脉持续输注,实验前后检测多项营养和免疫指... 目的:探讨手术前肠外营养支持(PNS)对营养不良胃肠癌病人的营养和免疫作用。方法:9例营养不良的胃肠癌病人,术前PNS7~10天,平均8.1天。营养物质采用全合一方式经锁骨下静脉持续输注,实验前后检测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PNS前后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差异显著(P<0.05)。PNS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CD25)比率差异显著(分别P<0.05,P<0.01,P<0.05),其余免疫指标则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 免疫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癌周组织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敏 王吉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以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观察了70例大肠癌患者癌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布及表型特征。结果显示:癌周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又以抑制/细胞毒T细胞(CD)占优势。NK及M细胞约占... 以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观察了70例大肠癌患者癌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布及表型特征。结果显示:癌周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又以抑制/细胞毒T细胞(CD)占优势。NK及M细胞约占浸润细胞总数的6%左右,仅有少数淋巴细胞表达IL-2受体(Tac+<10%),肿瘤原位浸润淋巴细胞处于明显的低活性状态。TIL与肿瘤组织分型之间无明显关联,但随着Dukes分期的增高TIL各亚群除CD外均明显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TIL
下载PDF
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升平 王吉甫 +2 位作者 张昌卿 刘锦怀 潘邦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7-340,共4页
为探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采用CD44v6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发现CD44v6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 为探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采用CD44v6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发现CD44v6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有关;CD44v6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P<0.01)。结果表明:CD44v6在大肠癌转移和复发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 转移 预后 大肠癌 预后
下载PDF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20
18
作者 欧阳彬 王吉甫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6年第1期39-44,共6页
外科危重病人有其独特的代谢特点,而且营养支持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机体在危重状态下对代谢的改变极为敏感,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内脏蛋白消耗,将促进感染及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展。而营养不当又可引起肝脂... 外科危重病人有其独特的代谢特点,而且营养支持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机体在危重状态下对代谢的改变极为敏感,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内脏蛋白消耗,将促进感染及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展。而营养不当又可引起肝脂肪变、二氧化碳产生增加、高糖血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附1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汪建平 董文广 +1 位作者 王吉甫 何晓东 《结直肠肛门外科》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大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是普外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55例大肠癌所致结肠梗阻的病例并复习近几年的文献,认为大肠癌所致急性结肠梗阻应积极行一期切除,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中较为详细地... 大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是普外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55例大肠癌所致结肠梗阻的病例并复习近几年的文献,认为大肠癌所致急性结肠梗阻应积极行一期切除,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术中肠道处理的方法,并综述了近期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急性结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术中肠道处理
下载PDF
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重建对Roux肠袢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万进 王吉甫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采用持续灌注式测压系统研究10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的Roux肠袢运动功能。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例Roux肠袢运动表现异常,消化间期缺乏移行性运动综合波(MMC),MMCⅢ相活动呈逆行传播或... 采用持续灌注式测压系统研究10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的Roux肠袢运动功能。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例Roux肠袢运动表现异常,消化间期缺乏移行性运动综合波(MMC),MMCⅢ相活动呈逆行传播或为非传播性压力活动暴发群等;餐后4例患者消化间期向消化期运动转换障碍,多数消化运动减弱。本研究结果提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可诱发Roux肠袢运动紊乱,可能与患者术后上腹部不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消化道重建 胃切除 Roux肠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