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艺创作规律初探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向彤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3期53-60,共8页
-
文摘
长期来,我们强调深入生活,强调积累生活素材,这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现在,对于那些不重视深入生活的人,也还要强调深入生活。但有的人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只是强调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却不谈作家应该怎样反映生活,忽视研究创作的规律。我认为,只谈客观的一面,不重视研究主观的一面,就不能提高我们的理论和创作水平,不能适应文艺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要。那么,作家的主观是怎样反映客观,或者说,应该怎样反映客观?文艺创作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又是什么?这就是本文准备探索的问题。
-
关键词
深入生活
创作规律
作家
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
自然美
艺术美
社会生活
生活中
作品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意境”漫谈
- 2
-
-
作者
王向彤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3年第6期90-93,共4页
-
文摘
(一) “意境”是什么?有人说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形象,又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典型形象。据我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意境”虽然可说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或者包含着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但它绝不等于艺术形象或典型形象;并且,不是所有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形象都有“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概念。
-
关键词
艺术形象
西方古典美学
王国维
典型形象
典型意义
社会生活
敬亭山
意象
作者
民族特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打开悲剧的广阔天地
- 3
-
-
作者
王向彤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2期42-45,共4页
-
文摘
一目前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成因问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愿意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
关键词
悲剧成因
四人帮
百家争鸣
矛盾冲突
极左路线
现实生活
阴谋家
悲剧性
社会主义社会
林彪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社会主义文学的歌颂和暴露问题
- 4
-
-
作者
王向彤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40-47,共8页
-
文摘
《河北文学》六月号发表的《歌颂与暴露》、《“歌德”与“缺德”》,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普遍注意。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当前文艺界中仍然存在极左思潮流毒的反映。 在打倒“四人帮”之后,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打破了过去的禁区,涌现了大量揭批林彪、“四人帮”的作品,暴露了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某些阴暗面。对于创作中的这种新气象,有些人却很看不惯,总是窃窃私语,诬之为“伤痕文学”、“暴露文学”。《歌颂与暴露》一文公开指责:“现在有人不是把暴露的矛头对着敌人,对着林彪、‘四人帮’,而是对着社会主义,对着无产阶级专政,对着共产党的领导,对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并把这些作者称之为“暴露派” 《“歌德”与“缺德”》一文则进一步说:“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四人帮”
林彪
社会主义社会
“四化”
阴暗面
作品
黑暗势力
旧社会
“歌颂”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当前的创作谈两结合创作方法
- 5
-
-
作者
王向彤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67-72,共6页
-
文摘
周恩来同志在谈到两结合创作方法时,曾经深刻阐明:革命现实主义是基础,革命浪漫主义是主导。大家知道,基础和主导,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近年来,由于“四人帮”鼓吹所谓“三突出”原则,用以取代两结合创作方法,大搞瞒和骗的阴谋文艺,使文艺的真实性丧失殆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
关键词
两结合创作方法
革命浪漫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理想人物
“四人帮”
文艺的真实性
科学社会
共产主义
现实生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粉碎鼓吹“学而优则仕”的阴谋将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 6
-
-
作者
柳正午
王向彤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2期24-27,共4页
-
文摘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深刻地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教育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去年春天,经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教育战线掀起学习上海“七·二一”工人大学和朝阳农学院的热潮,坚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主,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
关键词
教育革命
“学而优则仕”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阴谋
实践经验
文化大革命
修正主义
教育战线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