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探析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症状-证候-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秋霞 张影 +3 位作者 张雅文 郭肖瑶 程宏发 王含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69,共7页
目的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常见证候及用药规律,形成理法方药融合统一的辨证论治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 目的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常见证候及用药规律,形成理法方药融合统一的辨证论治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Information Company Limited,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建库至2022年6月1日相关期刊文献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症状与证型及治疗处方,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5)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象、脉象、常见证候、证素特点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收集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医案207例,经过规范化处理后,高频出现的前五种症状依次为嗳气、口苦、纳差、口干、乏力;病性证素主要为湿和热;病位证素主要在于脾和胃;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胃不和证、胃阴虚证4个类型,占所有证型的50%以上。通过证型与用药社团分析,脾胃湿热证用黄芩、黄连、半边莲等;脾胃气虚证用党参、白术、木香等;肝胃不和证用陈皮、郁金、枳实;胃阴虚证用天花粉、白芍、玉竹等。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以脾胃湿热为主要病机,病性以实证为主;清化湿热,调理气机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根据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根据分型结果进行处方用药,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古今医案云平台 社团分析
下载PDF
肌肉萎缩中医药防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含誉 罗良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48-53,共6页
肌肉萎缩是慢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障碍有关。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自噬-溶... 肌肉萎缩是慢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障碍有关。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系统(Caspase)的调节失常等。根据肌肉萎缩的病理生理特点,目前其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但均有局限性。肌肉萎缩因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痿证相似,故归于"痿证"范畴,并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痿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从中选取单味药(黄芪等)和单体(黄芪多糖、人参皂苷等)佐证其药效基础,为肌肉萎缩的治疗提出了新思路。因此,文章综述了肌肉萎缩的发病机制、中医相关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以期为肌肉萎缩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萎缩 蛋白质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含誉 张雅文 +2 位作者 郭肖瑶 程宏发 张秋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中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中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明确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95首,处方中使用频次大于等于10的中药有32味,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4个新方。结论脑小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应攻补兼施,以活血化瘀通络治标的同时,还应重视益气、补肾等扶正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延龄草总皂苷对脑缺血大鼠皮层微结构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含誉 杨乐 +2 位作者 欧阳俊摇 马玥萌 李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698-1704,共7页
目的观察延龄草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TSTT)对脑缺血大鼠皮层微结构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延龄草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TSTT)对脑缺血大鼠皮层微结构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STT低剂量(33 mg/kg)组、TSTT中剂量(65 mg/kg)组、TSTT高剂量(130 mg/kg)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相应干预,连续干预15天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皮层组织神经元、线粒体和突触超微结构;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结果(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及线粒体微结构损伤,突触数量减少,突触间隙模糊不清,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长度变短,厚度变薄;与模型组比较,TSTT中剂量组(P<0.01)显著降低了神经元评分,神经元核膜较为完整。TSTT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了线粒体评分(P<0.01),减轻了线粒体双层膜破损程度,内部嵴结构仍可见。TSTT高剂量组显著增加了突触数量(P<0.01);TSTT低、中剂量组显著增加了突触数量、PSD长度和厚度(P<0.01)。(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层Glu/GABA比值明显增高(P<0.05);TSTT中剂量组大鼠皮层GABA含量明显升高,Glu/GABA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TSTT可通过减轻脑缺血大鼠线粒体、神经元和突触等结构损伤,下调Glu和GABA递质氨基酸的比值,提高突触可塑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总皂苷 缺血性脑卒中 突触可塑性 谷氨酸/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