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IL-15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特异性及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季佳宇 王启俨 +3 位作者 方胜 田毅夫 刘福生 米蕊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的构建插入EA-IL-15双基因的溶瘤腺病毒(oAD-EA-IL-15),探讨其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和特异性。方法PCR法将EA-IL-15双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XC1,将穿梭质粒pXC1-EA-IL-15及辅助质粒pBHG loxΔE1,3 Cre质粒共转染HEK393细胞... 目的构建插入EA-IL-15双基因的溶瘤腺病毒(oAD-EA-IL-15),探讨其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和特异性。方法PCR法将EA-IL-15双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XC1,将穿梭质粒pXC1-EA-IL-15及辅助质粒pBHG loxΔE1,3 Cre质粒共转染HEK393细胞,获得溶瘤腺病毒oAD-EA-IL-15。通过CCK-8细胞毒性实验,测定细胞相对活性,绘制剂量反应曲线。结果成功构建溶瘤腺病毒载体(oAD)及含EA-IL-15双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载体(oAD-EA-IL-15);体外包装获得相应的溶瘤腺病毒oAD和oAD-EA-IL-15;oAD对小鼠胶质瘤细胞GL261有明显杀伤作用(P<0.05),对小胶质细胞BV2(非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对GL261(P<0.05),说明oAD具有特异性;oAD-EA-IL-15和oAD分别感染GL261、BV2细胞,对于GL261,oAD-EA-IL-15的半抑制浓度(IC 50)值为0.58×107±1.30×105 PFU/ml较oAD的IC 50值1.13×107±1.98×105PFU/ml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oAD(P<0.01),对于BV2,oAD-EA-IL-15对其活性的影响低于oAD(P<0.01),说明oAD-EA-IL-15病毒的特异性优于oAD病毒。结论携带EA-IL-15双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特异性,可为胶质瘤治疗提供更加特异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溶瘤腺病毒 人内皮抑素 血管生成抑素 IL-15
下载PDF
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构建及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米蕊芳 季佳宇 +3 位作者 王启俨 方胜 田毅夫 刘福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多倍体巨细胞;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方法测定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通过CCK-8实验评价细胞的增殖率以及加入替莫唑胺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慢病毒感染实验成功获得分别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U251细胞;细胞融合后显微镜下可见携带双色荧光的胶质瘤融合细胞,并且与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比较,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的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自<1%提高至>5%)。流式细胞分选获得胶质瘤U251融合细胞单克隆株。DNA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自之前的2N/4N提高至4N/8N。CCK-8实验结果显示,U251细胞接种后1、2、3、4及5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9.5±2.6)%、(236.7±4.7)%、(348.9±8.8)%、(656.5±18.5)%及(715.7±48.2)%;而U251-C1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6±2.1)%、(114.5±1.3)%、(138.4±1.7)%、(316.7±23.1)%及(347.7±13.1)%,U251-C2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3±1.2)%、(114.7±1.2)%、(186.4±0.6)%、(307.1±9.5)%及(432.9±37.7)%,相较于胶质瘤U251细胞,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不同克隆株(U251-C1、U251-C2)的增殖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替莫唑胺作用下,U251细胞和U251多倍体巨细胞(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均P<0.01),而与U251细胞组比较,不同U251多倍体巨细胞株(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更高(均P<0.01)。结论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可在体外成功构建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可能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细胞融合 多倍体巨细胞 替莫唑胺 耐药性
原文传递
P4HA1调控EMT影响脑胶质瘤侵袭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胜 张俊文 +4 位作者 董程远 田毅夫 王启俨 刘福生 金贵善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6-457,共12页
脯氨酰4-羟化酶亚基α1(prolyl 4-hydroxylase subunitα1,P4HA1)是脯氨酰4-羟化酶的限速亚基,为合成各种类型胶原所必需.有报道显示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但机制尚不明了.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 脯氨酰4-羟化酶亚基α1(prolyl 4-hydroxylase subunitα1,P4HA1)是脯氨酰4-羟化酶的限速亚基,为合成各种类型胶原所必需.有报道显示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但机制尚不明了.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低氧环境可诱导胶质瘤细胞中P4HA1表达上调,敲低P4HA1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内皮细胞转分化,从而破坏胶质瘤中血管形成.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P4HA1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性进展机制,并发现P4HA1在胶质瘤细胞中与HIF1α的表达呈密切正相关,其表达上调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这一过程可能与其抑制E-钙黏蛋白、升高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而上述蛋白表达变化有可能是由于P4HA1上调了SNAI1和SNAI2的表达所导致.同时,P4HA1还可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的迁移和管腔形成,推测P4HA1也有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由此本文推论,P4HA1的表达有可能受HIF1α调控,其表达升高有可能通过上调SNAI1和SNAI2诱导的EMT和通过诱导HBMECs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P4HA1 HIF1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