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咏龙 蔡志友 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91-3793,共3页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NSCs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NSCs研究的难点,神经前体细胞处于体内复杂的环境当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不同增殖或分化信号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命运,所以...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NSCs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NSCs研究的难点,神经前体细胞处于体内复杂的环境当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不同增殖或分化信号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命运,所以.如何调控NSCs分化与临床应用及中枢神经损伤治疗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s分化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分化机制 神经前体细胞 NSCS 中枢神经损伤 分化调控 cells 神经系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和IL-6的表达及疏血通干预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咏龙 邹晓辉 党利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0-72,8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及疏血通干预后的变化,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临床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及疏血通干预后的变化,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临床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者和灯盏细辛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1d、3d、7d和14d检测血清TNF-a和IL-6含量。结果疏血通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a和IL-6含量明显减少,与灯盏细辛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能减少血清TNF-a和IL-6含量含量来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疏血通 TNF-A IL-6
下载PDF
含氯消毒剂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咏龙 卢仙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15-516,共2页
关键词 含氯消毒剂 应用 消毒 杀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TNF-α表达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咏龙 邹晓辉 +1 位作者 党利华 何小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及依达拉奉干预后的变化,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和银杏达莫组(...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及依达拉奉干预后的变化,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和银杏达莫组(B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银杏达莫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1d、3d、7d和10d检测血清NSE和TNF-a含量。结果A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SE和TNF-a含量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少血清NSE和TNF.仪含量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hs-CRP表达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咏龙 邹晓辉 +1 位作者 党利华 何晓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2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依达拉奉干预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银杏达莫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依达拉奉干预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银杏达莫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1、3、7和10d检测血清IL-6和hs-CRP含量。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和hs-CRP含量明显减少,与银杏达莫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少血清IL-6和hs-CRP含量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IL-6 HS-CRP
下载PDF
一种有机含氯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作用观察
6
作者 王咏龙 卢仙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有机含氯消毒剂 大肠杆菌 作用 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IL-1β、TNF-α与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3 位作者 张骏 吴芳 张建刚 王咏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VEGF、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动物模型,Wis...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VEGF、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动物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模型组(M组)、依达拉奉治疗组(MT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水平和血清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VEGF,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经过依达拉奉治疗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功能明显改善。MT组IL-1β、TNF-α表达较M组降低(P<0.01),MT组VEGF表达较M组增高(P<0.01);MT组VEGF、IL-1β、TNF-α表达较S组增高(P<0.01);M组VEGF、IL-1β、TNF-α表达较N、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增强VEGF表达,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炎症反应和增强血管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 依达拉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症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7 位作者 晏宁 王凤英 郭坪生 叶燕 唐秦 黄华 王咏龙 赵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8-999,共2页
目的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VEGF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探讨AD患者血管源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血管性痴呆(VD)组、AD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EGF和TNF-α,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IL-6,MMSE评分。... 目的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VEGF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探讨AD患者血管源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血管性痴呆(VD)组、AD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EGF和TNF-α,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IL-6,MMSE评分。结果AD组、VD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增高(P<0.01);AD、VD与正常组比较VEGF浓度降低(P<0.01);AD组与VD组比较VEGF、TNF-α、IL-1β、IL-6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全部AD、VD患者MMSE评分与VEGF浓度值具有正相关性,全部AD、VD患者MMSE评分与TNF-α、IL-1β、IL-6浓度值具有负相关性。结论炎症和血管修复功能的降低共同参与了AD和VD的发病机制,初步证实了AD的血管源性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CY与hs-CRP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6 位作者 晏宁 王凤英 郭坪生 叶燕 唐秦 王咏龙 赵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检测血管性痴呆(VD)伴高血脂患者血清HCY、hs-CRP、IL-1β、TNF-α浓度值和血脂水平值,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HCY、hs-CRP在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非VD血脂正常组(N组)、非VD高血脂组(H组)、VD血脂正常组(V组)... 目的检测血管性痴呆(VD)伴高血脂患者血清HCY、hs-CRP、IL-1β、TNF-α浓度值和血脂水平值,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HCY、hs-CRP在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非VD血脂正常组(N组)、非VD高血脂组(H组)、VD血脂正常组(V组)、VD高血脂组(VH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s-CRP、IL-1β、TNF-α,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血清HCY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VH、V、H组和N组比较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显著增高;VH组和H、V组比较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明显增高;H组和V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部VD患者MMSE评分和HCY、hs-CRP浓度值具有负相关性。结论HCY、hs-CRP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血脂代谢异常通过增强HCY、hs-CRP表达这一途径也参与VD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脂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OX-LD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家泽 朱勤岚 +1 位作者 刘光维 王咏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OX-LDL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4组:急性脑出血血脂正常组(A组)、急性脑出血高血脂组(AH组)、血脂正常急性脑出血阿托伐...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OX-LDL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4组:急性脑出血血脂正常组(A组)、急性脑出血高血脂组(AH组)、血脂正常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高血脂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HT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检测临床治疗效果。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OX-LDL,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AT组血清IL-1β、TNF-α、OX-LDL浓度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2、4、6周后IL-1β、TNF-α、OX-LDL浓度值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AHT组血清IL-1β、TNF-α、OX-LDL浓度和AH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6周后IL-1β、TNF-α、OX-LDL浓度值和治疗2周值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OX-LDL水平,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治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阿托伐他汀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F-кB、PPARγ、IкBα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兰英 张蓓 +2 位作者 罗勇 董为伟 王咏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大脑缺血侧皮质PPARγ、IкBα和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下游炎症因子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大脑缺血侧皮质PPARγ、IкBα和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下游炎症因子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局灶I/R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7d和14d两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PARγ、IкBα蛋白和COX-2 mRNA表达,同时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R 7d组和I/R 14d组NF-κB P65、PPARγ和IкBα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FNS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FNS组PPARγ、I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及I/R组(P<0.05),RT-PCR显示FNS组COX-2 mRNA表达较I/R组显著降低(P<0.05),而FNS组脑梗死体积较单纯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FNS可有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PAARγ及IкBα表达,抑制由NF-κB P65调控的下游炎症因子COX-2mRNA的表达,减轻脑梗死体积,这可能是FNS发挥中枢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NF-kB 脑缺血 再灌注 PPARΓ COX-2 IKBΑ
下载PDF
左旋多巴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党利华 王咏龙 邹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4-1015,共2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左旋多巴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25%硫酸镁注射液20 m...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左旋多巴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25%硫酸镁注射液2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治疗7 d及治疗14 d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清晨空腹血Mg2+的变化;评定两组患者的UPDRS得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时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观察组基本治愈11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6例,无效4例,恶化1例,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5例,无效18例,恶化8例,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PD运动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左旋多巴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与炎症因子IL-18、IFN-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健 蔡志友 王咏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8-93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的血清水平值,探讨VEGFI、L-18、IFN-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8、IFN-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后的VEGF的关系。方法...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的血清水平值,探讨VEGFI、L-18、IFN-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8、IFN-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后的VEGF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N组)与急性脑梗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I、L-18、IFN-γ浓度值。结果VEGFI、L-18与IFN-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血浆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IL-18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P>0.05)。急性脑梗死组IL-18I、FN-γ与VEGF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IL-18、IFN-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炎性反应过程,急性发病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血管损伤的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炎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党利华 王咏龙 +1 位作者 娄芳芳 邹晓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065-1066,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按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压和激素、抗病毒、抗感染及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按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压和激素、抗病毒、抗感染及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发热、头痛、惊厥、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持续时间,血液中S-100蛋白浓度的变化。同时进行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14 d后,2组的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GC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头痛、发热、惊厥、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治疗组血液中S-100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可显著提高GCS评分,降低患者血液中S-100蛋白浓度,缩短发热、头痛、惊厥、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持续时间,促进患者的意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病毒性脑炎 意识障碍 S-100蛋白
下载PDF
依达拉奉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环氧化酶-2与NF-κB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5 位作者 张骏 晏宁 王咏龙 吴芳 黄华 张建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环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VD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痴呆模型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环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VD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痴呆模型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水迷宫和穿梭箱实验检测行为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OX-2、NF-κB的表达,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光密度(OD)值。结果治疗组大鼠的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的行为学症状较模型组明显改善。NF-κBp65和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治疗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NF-κBp65和COX-2OD值,治疗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V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降低大鼠脑组织NF-κBp65和COX-2表达,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抑制大鼠脑组织NF-κBp65和COX-2表达途径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依达拉奉 环氧合酶-2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β-淀粉样前体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行为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8 位作者 张骏 杨丽 黄良国 吴芳 李洁颖 晏宁 王凤英 王咏龙 张健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探讨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4周模型组(M...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探讨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4周模型组(M4组)、6周模型组(M6组)、8周模型组(M8组)。穿梭箱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模型组APP、Aβ表达明显增高。3个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β与APP正相关,APP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损伤负相关,Aβ与学习、记忆损伤正相关。结论APP、Aβ在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表达增高,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增强Aβ表达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APP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既具有脑保护作用,又有增高Aβ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邹晓辉 王咏龙 党利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尿激酶等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脱...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尿激酶等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比较,两组于治疗第7、21天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1%和97.67%,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00%和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血栓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全凤英 谭家泽 王咏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92-2894,2916,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周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6只)、假手术组(S组,6只)、痴呆模型组(M组18只)、依达拉奉治疗组(MT组,18只),然后再将M和MT组随机分成缺血2、4、8周组,每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周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6只)、假手术组(S组,6只)、痴呆模型组(M组18只)、依达拉奉治疗组(MT组,18只),然后再将M和MT组随机分成缺血2、4、8周组,每组6只。在完成穿梭箱、水迷宫实验测试后,断头取脑,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M、MT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潜伏期、主动逃避次数与S、N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显著缩短,主动逃避次数显著增多,与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大鼠前后2次跳台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检测发现MT组MDA、LPO表达较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组SOD、GSH-PX表达较M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组SOD、MDA、GSH-PX、LPO表达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SOD、MDA、GSH-PX、LPO表达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MDA、LPO水平,增强SOD、GSH-PX表达,提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血管性痴呆大鼠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效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依达拉奉 自由基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奇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MMP-2、MMP-9、ox-LDL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6 位作者 晏宁 王凤英 郭坪生 叶燕 唐秦 王咏龙 赵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035-2037,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奇对阿尔茨海默(A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的MMP-2、MMP-9和ox-LDL的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高血脂组、正常血脂组经过盐酸多奈哌奇治疗后MMP-2浓度明显降低(P<0.01);MMP-9浓度明显降低(...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奇对阿尔茨海默(A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的MMP-2、MMP-9和ox-LDL的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高血脂组、正常血脂组经过盐酸多奈哌奇治疗后MMP-2浓度明显降低(P<0.01);MMP-9浓度明显降低(P<0.01);ox-LDL浓度明显降低(均P<0.01);高血脂组、正常血脂组痴呆症状均减轻(P<0.01,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奇能够降低AD血清MMP-2、MMP-9和ox-LDL浓度,减轻AD痴呆症状,推测盐酸多奈哌奇对AD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保护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抑制氧化应激效应这一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盐酸多奈哌奇 基质金属蛋白酶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脑屏障
下载PDF
松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6 位作者 晏宁 赵宇 王凤英 郭坪生 叶燕 唐秦 王咏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298-2300,共3页
目的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及松龄血脉康对VD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脂组、正常血脂治疗组、高血脂组、高血脂治疗组,双抗体夹心ELIS... 目的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及松龄血脉康对VD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脂组、正常血脂治疗组、高血脂组、高血脂治疗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血清HCY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高血脂治疗组较高血脂组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显著降低;正常血脂治疗组较正常血脂组HCY、hs-CRP、IL-1β、TNF-α浓度也明显降低;高血脂组较正常血脂组HCY、hs-CRP、IL-1β、TNF-α浓度也明显增高。全部VD患者MMSE评分和HCY、hs-CRP浓度负相关。结论松龄血脉康能够降低VD患者血清HCY、hs-CRP浓度发挥其脑保护作用,HCY、hs-CRP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血脂代谢异常通过增强HCY、hs-CRP表达这一途径也参与V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 血管性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高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