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正东 李军 +2 位作者 李沁 王善玺 刘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8-661,共4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治疗的相关文献,对诊治手段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果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手段很多,其中有很多诊断及治疗手段存... 目的总结近年来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治疗的相关文献,对诊治手段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果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手段很多,其中有很多诊断及治疗手段存在争议,如抗生素骨水泥的置入、抗生素的使用、骨与软组织重建技术、Masquelet技术及Ilizarov技术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因素,明确存在争议的事项,为提高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治水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骨 创伤 骨髓炎 诊疗
下载PDF
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善玺 李军 +1 位作者 黄富国 刘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对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文献,对其发展历史、手术方法、术后问题、适应证以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距下关节... 目的对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文献,对其发展历史、手术方法、术后问题、适应证以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术式之一,手术包括距下关节融合和植入骨块矫正后足畸形两部分。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矫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并发症,恢复距骨、跟骨的高度以及矫正距骨倾斜角的丧失,缓解疼痛。该术式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满意,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病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存在术后骨不愈合及植入骨块吸收等缺陷,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善玺 李沁 +3 位作者 李博华 张正东 王光林 刘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6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45.3岁;部位:胫骨31例...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6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45.3岁;部位:胫骨31例,股骨12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患者自受伤至到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间平均16.8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平均2.3次,24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存在3.5~10.4cm(平均6.0cm)的骨缺损。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估标准分别评估骨及功能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106个月(平均43.9个月),1例患者因治疗失败行截肢术,其余44例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24例骨缺损患者均通过骨搬运成功修复骨缺损,带架时间6.60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估标准,骨结果:优28例,良12例,中1例,差3例,优良率90.9%;功能结果:优11例,良21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72.7%。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不仅能够避免内固定感染等风险,而且能够矫正复杂畸形及修复大段骨缺损,同时允许患者早期下床负重,有效地根除感染和治疗骨折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 感染 外固定器 骨搬运术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脊髓损伤后环状非编码RNA-微小RNA潜在调控网络信息挖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朝 王善玺 +5 位作者 张正东 李军 谢伟 苏延林 陈佳男 刘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后环状非编码RNA(circular RNA,circRNA)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预测潜在circRNA-miRNA调控网络。方法取48只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8~22 g)随机...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后环状非编码RNA(circular RNA,circRNA)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预测潜在circRNA-miRNA调控网络。方法取48只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8~22 g)随机均分为两组(n=24),TSCI组采用Allen’s打击器械制备TSCI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3 d,两组取材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提取组织总RNA建库,高通量测序鉴定circRNA和miRNA差异表达谱,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注释差异表达的circRNA宿主基因功能,筛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circRNAmiRNA靶向结合,筛选关键circRNA,构建潜在调控网络。结果HE染色示Sham组小鼠脊髓结构完整无破裂,TSCI组脊髓结构有明显损伤破裂。测序共鉴定出17440个circRNA、1228个miRNA。差异表达的circRNA宿主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质,生物过程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转录的正调控和蛋白磷酸化过程。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为mmu-miR-21-5p,筛选出可与其靶向结合的circRNA6730,以circRNA6730为核心构建潜在circRNAmiRNA调控网络。结论通过表达谱分析和功能注释分析,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iRNA有潜在的临床标志物价值,以circRNA6730为核心包含mmu-miR-21-5p的靶向互作网络可能在TSC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有助于阐明TSCI的病理生理进程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环状非编码RNA 微小RNA 调控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