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黑茶品质及风味形成机理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增盛 施兆鹏 +3 位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温琼英 朱尚同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1-9,共9页
根据大量试验,揭示了黑茶初制中渥堆和品质形成的实质。在涯堆这一关键工序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包括自身的增殖与更替),提供了物质转化的动力——分泌的胞外酶和释放的生物热及物质转化的条件——水分和酸性介质,促使茶叶中内含物质发... 根据大量试验,揭示了黑茶初制中渥堆和品质形成的实质。在涯堆这一关键工序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包括自身的增殖与更替),提供了物质转化的动力——分泌的胞外酶和释放的生物热及物质转化的条件——水分和酸性介质,促使茶叶中内含物质发生复杂的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的转化或代谢产物,构成了黑茶特有的品质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品质风味 微生物 胞外酶 湿热作用
下载PDF
论茯砖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 被引量:50
2
作者 王增盛 施兆鹏 +4 位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温琼英 周兴长 朱尚同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49-55,共7页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环境热和微生物呼吸热,在一定水分参与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叶内生化成分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干燥工序在茯砖茶“菌花香”的形成中,起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品质风味 发花 机理
下载PDF
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增盛 张莹 +1 位作者 童小麟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23-28,共6页
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纤维素分析仪等研究了黑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和揉捻工序中,茶多酚变化不大,儿茶素主要表现为酯型儿茶素的水解。在渥堆期间,无论是传统渥堆还是... 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纤维素分析仪等研究了黑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和揉捻工序中,茶多酚变化不大,儿茶素主要表现为酯型儿茶素的水解。在渥堆期间,无论是传统渥堆还是无菌渥堆,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各组分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只有在传统渥堆中才呈现下降趋势,在无菌渥堆中下降的幅度很小。在干燥中儿茶素和可溶性糖转化较多.对于纤维素来说,只有在传统渥堆中才表现出下降趋势,在无菌渥堆中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茶多酚 儿茶素组分 可溶性糖 纤维素
下载PDF
茯砖茶制造中主要含氮、含碳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增盛 谭湖伟 +1 位作者 张莹 施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69-75,共7页
用液谱等方法研究了茯砖茶制造过程中主要含氮、含碳化合物的变化及其与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嘌呤碱和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汽蒸、沤堆和压制中的湿热作用和发花中的微生物酶促作用促成了这些物质的... 用液谱等方法研究了茯砖茶制造过程中主要含氮、含碳化合物的变化及其与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嘌呤碱和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汽蒸、沤堆和压制中的湿热作用和发花中的微生物酶促作用促成了这些物质的转化,对茯砖茶特有品质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氨基酸 咖啡碱 可可碱 茶碱 粗纤维 茶多酚 儿茶素
下载PDF
黑茶初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增盛 谭湖伟 施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29-33,共5页
本文研究了黑茶初制中氨基酸组分、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的变化。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在加工中呈下降趋势。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含量急剧减少,但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含量明显增高... 本文研究了黑茶初制中氨基酸组分、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的变化。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在加工中呈下降趋势。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含量急剧减少,但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含量明显增高。咖啡碱在黑茶初制中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含量变化不大,可可碱、茶碱含量则有所提高。在无菌渥堆中,这些变化规律不明显。表明这些有利于黑茶特征性品质形成的变化,主要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氨基酸 咖啡碱 可可碱 茶碱
下载PDF
茶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增盛 童小麟 朱尚同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93-99,共7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离测定茶儿茶素的结果表明,采用茶样沸水浴振荡浸提20分钟,SEP-PAK C_(18)小柱净化试样的前处理方法和μBondapak C_(18)不锈钢柱,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和水4成分系统流动相,流量、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离测定茶儿茶素的结果表明,采用茶样沸水浴振荡浸提20分钟,SEP-PAK C_(18)小柱净化试样的前处理方法和μBondapak C_(18)不锈钢柱,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和水4成分系统流动相,流量、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等色谱条件。能使儿茶素组分在25分钟内得到理想的分离。应用紫外检测器(280nm)检测各儿茶素,最低检出限在5.7×10^(-8)g以下,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5.13%—97.56%之间。5种儿茶素组分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线性关系良好。与文献报道比较,分离度提高,分析时间缩短,稳定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于大量试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儿茶素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茶叶中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增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100-106,共7页
本文报道了茶叶中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反相 HPLC 分离的条件试验.考察了流动相二甲基甲(月先)胺、甲醇、醋酸浓度及其与水的比例对上述3种嘌呤碱色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分离效果好,... 本文报道了茶叶中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反相 HPLC 分离的条件试验.考察了流动相二甲基甲(月先)胺、甲醇、醋酸浓度及其与水的比例对上述3种嘌呤碱色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的检出限分别为8.4×10^(-9)g,7.5×10^(-9)g和5.0×10^(-9)g,变异系数在0.99%—10.22%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咖啡碱 茶碱 可可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变化 被引量:66
8
作者 王华夫 李名君 +2 位作者 刘仲华 王增盛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81-86,共6页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和不同的诱发剂对茯砖茶香气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醛酮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含量都随茯砖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反、顺)-2,4-庚二烯醛...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和不同的诱发剂对茯砖茶香气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醛酮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含量都随茯砖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反、顺)-2,4-庚二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以及(反、反)-2,4-壬二烯醛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的增加对茯砖茶典型的“菌花香”有重要贡献。添加诱发剂后,茯砖成茶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几乎都较对照高。通过不同处理样品香型相似率计算表明,添加诱发剂后,能比传统发花时间缩短3天,而且香型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香气成分 发花 诱发剂
下载PDF
儿茶素提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3 位作者 施兆鹏 王增盛 陈慧衡 施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37-542,共6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儿茶素制品,笔者就制造工艺类型、茶叶原料品种、溶剂种类、萃取次数、乙酸乙酯使用次数等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中,沉淀法的产品由于处于碱性工艺条件,儿茶素的氧化偏...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儿茶素制品,笔者就制造工艺类型、茶叶原料品种、溶剂种类、萃取次数、乙酸乙酯使用次数等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中,沉淀法的产品由于处于碱性工艺条件,儿茶素的氧化偏多,氧化的茶多酚使得产品外观泛红,但沉淀法能在较低的成本条件下使产品的咖啡碱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大叶种和小叶种原料提制的粗儿茶素在产品的HPLC图谱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小叶种产品中的EGCG和EGC的含量较高,而大叶种产品中ECG和EC的含量较高.在儿茶素提取中,与纯水相比,使用30%左右的乙醇溶液作溶媒提取,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产率.在多次萃取中,随着萃取次数的增加,每次萃取儿茶素的产率及产品中的ECG,EGCG,DL-C和儿茶素总量均显著降低,但EGC和咖啡碱的含量急剧增加,EC含量的变化则不大;提取液的适度浓缩,虽然会使产率有所降低,但可以提高产品的儿茶素含量、降低咖啡碱含量,且能减轻萃取中乳化现象的形成.与用过的乙酸乙酯相比,新鲜的乙酸乙酯能使粗儿茶素的产率和儿茶素含量提高,在工业化生产中,乙酸乙酯通常可以使用3次后再行精制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提制 工艺
下载PDF
黑茶初制中主要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仲华 王增盛 +1 位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34-41,共8页
本文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黑茶初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茶多酶氧化产物(TF、TR和T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渥堆和干燥中,由于湿热作用和环境酸化,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叶绿素及其酶解产物... 本文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黑茶初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茶多酶氧化产物(TF、TR和T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渥堆和干燥中,由于湿热作用和环境酸化,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叶绿素及其酶解产物叶绿酸酯急剧降解(尤其是叶绿素 a 和叶绿酸酯 a);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新黄质虽比叶绿素相对稳定,但在各工序中亦逐渐降解。叶绿素的主要降解产物是灰黑或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灰黑或褐黑色的脱镁叶绿酸酯形成较少。渥堆期间,由于 Chl/Car 和 Chl/Phy 之比值不断下降,使得外形色泽由黄绿转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同时,茶多酚因微生物酶促氧化和自动氧化形成了少量 TF、TR 和TB,这对黑茶橙黄明亮汤色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渥堆后期还形成了其他茶类中尚未发现的未知色素 UFO1(黄褐色)和 UFO2(灰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色泽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下载PDF
茯砖茶加工中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1 位作者 王增盛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76-80,共5页
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茯砖茶加工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花是茯砖茶色素物质变化与色泽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主要表现为,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 a、b 和脱镁叶绿素 a、b,以及类胡萝... 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茯砖茶加工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花是茯砖茶色素物质变化与色泽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主要表现为,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 a、b 和脱镁叶绿素 a、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深色的未知色素 UFO1和 UFO2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此外,茶多酚经微生物酶促氧化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这些色素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形成了茯砖茶黑褐或黄褐的外形色泽和橙黄或橙红的汤色的品质特征。文中还就微生物在茯砖茶色泽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色泽品质 色素物质
下载PDF
黑毛茶香气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华夫 李名君 +2 位作者 施兆鹏 王增盛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42-47,共6页
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无菌渥堆和传统渥堆处理的黑毛茶中香气组成的变化,并探明了微生物在黑毛茶香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传统处理样品中萜烯醇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无菌处理的样品中醛、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在... 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无菌渥堆和传统渥堆处理的黑毛茶中香气组成的变化,并探明了微生物在黑毛茶香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传统处理样品中萜烯醇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无菌处理的样品中醛、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在无菌处理中以使脂质等自动降解的湿热作用为主,在传统处理中能产生萜烯醇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作用则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在黑毛茶中鉴定出11种一般绿茶未曾检出的香气成分:6-甲基-5-庚二烯-2-酮、间苯三酚、甲薁、α-荜澄茄油烯,N,N-二甲基-2-嘧啶酰氨、α-玷(王巴)烯、β-玷(王巴)烯、α-戊基-吡啶、邻甲酚、3-氨基-4-甲基苯酚及二苯并呋喃。它们赋予了黑茶以特征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香气组分
下载PDF
提高茯砖茶品质的新途径——诱发剂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建安 王增盛 +2 位作者 刘仲华 施兆鹏 姚冬秀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87-92,共6页
根据茯砖茶品质形成的机理,将诱发剂应用于茯砖茶发花中,通过感官审评和现代先进仪器检测,表明添加诱发剂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金花”的形成及茶叶中生化成分的转化,发花9天(比传统发花提前3天)就达到了发花工序的正常品质要求... 根据茯砖茶品质形成的机理,将诱发剂应用于茯砖茶发花中,通过感官审评和现代先进仪器检测,表明添加诱发剂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金花”的形成及茶叶中生化成分的转化,发花9天(比传统发花提前3天)就达到了发花工序的正常品质要求,从而证明应用诱发剂是缩短发花时间,优化茯砖茶品质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诱发剂 发花
下载PDF
一次浸提技术对提高速溶绿茶品质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建安 刘仲华 +3 位作者 施兆鹏 王增盛 施玲 陈惠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为了提高速溶绿茶品质,改善产品的溶解性能,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对速溶绿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特别是溶解性方面均... 为了提高速溶绿茶品质,改善产品的溶解性能,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对速溶绿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特别是溶解性方面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的.采用一次浸提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优质速溶绿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绿茶 浸提次数 滋味成分 色差 感官品质 溶解性 生产成本
下载PDF
提制技术对速溶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建安 刘仲华 +3 位作者 施兆鹏 王增盛 施玲 陈惠衡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6,共4页
研究了浸提次数、冷却温度对速溶乌龙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及溶解性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10℃冷却产品的溶解性比2... 研究了浸提次数、冷却温度对速溶乌龙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及溶解性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10℃冷却产品的溶解性比25℃的明显提高;过分追求高制率将有损速溶乌龙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次数 冷却温度 速溶乌龙茶 感官品质 滋味成分 溶解性 制率
下载PDF
地木耳营养品质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良成 宋光泉 +1 位作者 陈清泉 王增盛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地木耳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氨基酸含量高,百克干样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31 435.51mg,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89.23mg;(2)矿质营养素丰富,其中 Ca 为30 913ppm,Fe 为2 844ppm,Mg 为2 216ppm,Zn 为48.1ppm,Mn 为28.6ppm,Cu 为4.24... 对地木耳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氨基酸含量高,百克干样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31 435.51mg,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89.23mg;(2)矿质营养素丰富,其中 Ca 为30 913ppm,Fe 为2 844ppm,Mg 为2 216ppm,Zn 为48.1ppm,Mn 为28.6ppm,Cu 为4.24ppm;(3)水份含量高,非化学结合水含量为94.5—94.9%,其中可逆结合水为88.2%,干/鲜比为5.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营养品质 水解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 矿质营养素
下载PDF
茶儿茶素组分圆形纸色谱定量法的局限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童小麟 朱尚同 王增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圆形纸色谱法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差,特别是含量较低的儿茶素组分分析误差大,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状况,但其总量测定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该方法对于严格的科研检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 儿茶素组分 定量分析 圆形纸色谱法 分析误差
下载PDF
一种快速简便的茶儿茶素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小麟 王增盛 朱尚同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527-535,共9页
采用茶样沸水浴浸提20min,SEP-PAK C18小柱净化试样的前处理方法和μBondapak C_(18)不锈钢柱,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水作流动相,流量、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等色谱条件,能使儿茶素组分在25min内得到理想分离。与前人研究结... 采用茶样沸水浴浸提20min,SEP-PAK C18小柱净化试样的前处理方法和μBondapak C_(18)不锈钢柱,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水作流动相,流量、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等色谱条件,能使儿茶素组分在25min内得到理想分离。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分辨率提高,分析时间缩短,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对于大量样品的分析有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儿茶素 液相色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维生素B_1和B_2的萤光光度同时测定法
19
作者 刘军鸽 王增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9-92,共4页
探讨了用同步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_1和B_2的操作步骤和条件,维生素B_1和B_2的测定范围分别为质量浓度0.001~4.000mg/L,0.0005~5.0000mg/L,该方法维生素B_1的回收率在102%~106... 探讨了用同步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_1和B_2的操作步骤和条件,维生素B_1和B_2的测定范围分别为质量浓度0.001~4.000mg/L,0.0005~5.0000mg/L,该方法维生素B_1的回收率在102%~106%之间,维生素B_2在85.5%~103.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光测定法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下载PDF
速溶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20
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3 位作者 陈慧衡 施龄 王增盛 施兆鹏 《中国茶叶》 1997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速溶茶 矿质元素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