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木郁达之”理论探析排便障碍型便秘的诊治思路
1
作者 陈亚光 邸莎 王处渊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38-1141,共4页
“木郁达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通过追溯其理论源流发现:“木郁”是对肝脏生理功能失常的高度概括,即肝失疏泄。“达之”是一种治疗原则,目的在于使肝气条达、舒畅。排便障碍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病,肝失疏泄作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 “木郁达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通过追溯其理论源流发现:“木郁”是对肝脏生理功能失常的高度概括,即肝失疏泄。“达之”是一种治疗原则,目的在于使肝气条达、舒畅。排便障碍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病,肝失疏泄作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并常伴见脾虚湿阻、肺失宣降、肾阳不足等。临床辨治上以“达之”为治疗原则,针对肝脏自身病变灵活应用养血柔肝、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温补肝阳,并视患者情况不同予以升阳除湿、肃降肺气、温补肾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郁达之 肝失疏泄 养血柔肝 疏肝理气 清肝泻火 温补肝阳
下载PDF
中医心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0
2
作者 吕学玉 冯帆 +13 位作者 丰云舒 李艳 杨冬蓉 都弘 陈建荣 王国强 陈新宇 王健 洪兰 张锦花 李桂侠 杜辉 王处渊 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410-3413,共4页
目的:比较中医心理TIP技术与西方CBT技术干预抑郁症疗效,观察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的抑郁症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接受TIP、CBT、电针+中药+TIP治疗,干预12周,随访... 目的:比较中医心理TIP技术与西方CBT技术干预抑郁症疗效,观察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的抑郁症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接受TIP、CBT、电针+中药+TIP治疗,干预12周,随访1年。评估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抑郁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4、8、12周及随访1年时测评,每组脱落10例,共有195例患者完成试验。结果:随着治疗周期的增长,3组治疗有效率均在稳步提升。并且在第12周达到最高有效率。相对来看,综合疗法的治疗有效率最高为80.8%,而TIP疗法,CBT疗法在第12周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72.9%和72.3%,但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1);随访1年时,C组复发率最高,32.5%,显著高于A组(15%),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4,P=0.034);结论:该部分研究显示A组与C组疗效相当,长期疗效优于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症 多中心 随机对照
下载PDF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治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桂侠 王处渊 +5 位作者 王健 洪兰 杜辉 约翰·波耳林 杨扬 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561-3569,共9页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技术与应用历时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医在失眠心理治疗方面集理论、辨证、评估、治则治法、疗效验证和设备研发于一体的治疗体系。现总结凝练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临床实践、治疗原则、治疗技术、科研验...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技术与应用历时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医在失眠心理治疗方面集理论、辨证、评估、治则治法、疗效验证和设备研发于一体的治疗体系。现总结凝练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临床实践、治疗原则、治疗技术、科研验证和设备研发等方面研究成果。介绍了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三神”元神、识神、欲神的内容,以及其在睡眠中的功能、病理阐述、基本病机。“三神”辨证方法为人格倾向辨证、失眠症状辨证和失眠情绪辨证;编制了“三神”辨证理论指导下的评估工具-失眠首诊结构化病历(WIIQ)和汪氏人格倾向量表(Wang′s Personality Trend Inventory,WPTI);“三神”辨证治疗失眠的原则为守神、调神和御神;治疗方法为TIP睡眠调控技术,TIP睡眠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低阻抗营造技术、睡眠认知导入技术、睡眠环境适应技术、睡眠外归因剥离技术、睡眠信心增强技术、睡眠体验技术、减停药物技术7个主要内容;主要操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团队编制了基于失眠“三神”辨证治疗技术的信息模块;研发了多功能睡眠治疗仪;开发了失眠治疗APP,旨在更好地学习和推广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以及提供更方便、自主、智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 失眠 “三神”辨证 TIP睡眠调控技术 信息模块 多功能睡眠治疗仪 失眠首诊结构化病历(WIIQ) 失眠治疗APP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处渊 杜新亮 +4 位作者 狄波 林婷秀 赵杰 唐常荣 汪卫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有效做好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我院2014级新生进行心理水平测试,并与中国大学生常模评定结果进... 目的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有效做好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我院2014级新生进行心理水平测试,并与中国大学生常模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我院2014级研究生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14.02%)、人际关系障碍(7.32%)、抑郁(8.54%)、焦虑(5.49%);其中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硕士研究生;我院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佳。中医相关专业的心理健康维护有相对特殊性,对该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应充分发挥中医专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研究生教育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下载PDF
八段锦结合放松功训练对轻中度抑郁症沉思状态的调节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学玉 杨扬 +6 位作者 林颖娜 张锦花 王处渊 汪卫东 洪兰 王健 杜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19-123,共5页
目的比较八段锦结合放松功训练(简称中医松静功)与常规肌肉放松训练对轻中度抑郁症情绪及自我倾注模式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中医松静功与常... 目的比较八段锦结合放松功训练(简称中医松静功)与常规肌肉放松训练对轻中度抑郁症情绪及自我倾注模式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中医松静功与常规肌肉放松训练,干预6周。评估工具为沉思反应量表(RRS)、自动思维量表(ATQ)、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心智游移频率问卷(MWF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抑郁量表(BDI),在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测评,实验组共有23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完成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中医松静功组的抑郁、焦虑水平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医松静功组的沉思反应抑郁得分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强迫及反思得分、心智游移频率量表得分较对照组表现出降低趋势,正念注意觉知得分实验组较对照组表现出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中医松静功组的自动思维、沉思反应3个成分、心智游移频率6周后显著降低,正念注意觉知增加(P<0.01或P<0.05)。结论中医松静功对改善焦虑情绪与改变抑郁症自我倾注状态更具有优势,尤其是能够改变沉思反应的抑郁成分、反思成分及强迫成分,还可以提高自我觉知注意功能,减少心智游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松静功 肌肉放松训练 抑郁症 沉思 心智游移
下载PDF
真实世界25338例肠恶性肿瘤患者中西药联合应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处渊 谢雁鸣 +5 位作者 王连心 杨薇 黎元元 张一颖 王卓月 庄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肠恶性肿瘤患者中西药联合应用特征。方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HIS数据仓库中提取所有被诊断为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的用药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肠恶...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肠恶性肿瘤患者中西药联合应用特征。方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HIS数据仓库中提取所有被诊断为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的用药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肠恶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为多,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用药情况最常用的中成药为参芪扶正注射液(3021例占11.92%),最常用的西药为亚叶酸钙(10253例占40.46%);药物联合应用的关联分析示,规则支持度最高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组合为莲芪胶囊联合应用小檗胺片(占2.39%)。结论:现阶段在肠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仍以西药治疗为主,中成药处于辅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数据仓库 肠恶性肿瘤 中西医 中西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的抑郁症当代中医主要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处渊 谢雁鸣 王志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分析梳理抑郁症当代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基本学术观点,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核心作者H指数以及文献调查的方法,综合评价抑郁症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核心人物和核心学术思... 目的:分析梳理抑郁症当代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基本学术观点,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核心作者H指数以及文献调查的方法,综合评价抑郁症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核心人物和核心学术思想,筛选重要团队,通过梳理其学术观点来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结果:共有7783位研究者发表了关于抑郁症的中医药论文4345篇,其中高产作者168位,形成9个具有鲜明学术思想的研究团队,其学术思想分别为疏肝、扶阳、益肾、宁心、治肺、调神、通督、刺俞、治神。结论:当代中医药从不同角度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 学术研究团队 复杂网络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中催眠与气功的完美结合与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桂侠 周璇梓 +3 位作者 梁秋语 王处渊 薛家鹏 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催眠与气功的结合与创新。方法:从阐述催眠疗法产生和与气功疗法结合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催眠和气功的相关性和各自的利弊。结果:催眠与气功结合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必然性,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 目的:探讨催眠与气功的结合与创新。方法:从阐述催眠疗法产生和与气功疗法结合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催眠和气功的相关性和各自的利弊。结果:催眠与气功结合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必然性,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对二者结合的内容、特点、和互补性。结论: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将催眠与气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气功 催眠
下载PDF
中医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桂侠 王处渊 周璇梓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中医学对于失眠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经较为系统,现代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失眠症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并对《内经》为源的睡眠和失眠理论进行了充实、完善和发展。目前中医对于失眠认识主要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 中医学对于失眠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经较为系统,现代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失眠症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并对《内经》为源的睡眠和失眠理论进行了充实、完善和发展。目前中医对于失眠认识主要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心神学说、脏腑学说、情志学说和体质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中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防治高原反应中药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辉 张锦花 +3 位作者 王处渊 吕学玉 刘艳骄 李桂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睡眠障碍是高原反应的常见症状,中医药防治高原病起源较早,中药以及藏药等民族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高原反应。中药在防治急性高原反应中具有特色和优势,值得我们继承、挖掘并进行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中药 预防
下载PDF
中医学理论的“心意化过程”
11
作者 王处渊 刘学 汪卫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中医学的理论学说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象思维模式而形成的,理论形成的过程是一种心理意象化过程,意象化的过程以非逻辑性推理的形式展开,包含着体验过程、经验过程、想象过程、类比过程、信仰过程、暗示过程等心理过程。本文立足中国... 中医学的理论学说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象思维模式而形成的,理论形成的过程是一种心理意象化过程,意象化的过程以非逻辑性推理的形式展开,包含着体验过程、经验过程、想象过程、类比过程、信仰过程、暗示过程等心理过程。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探讨,对中医理论的形成提出了"心意化"过程,中医理论是通过个体对生理机能的心意化感知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心意化过程 思维模式 象化思维
下载PDF
中医"引阳入阴"知行技术治疗不寐的临床规范化研究与疗效评价
12
作者 王健 +5 位作者 郭佳乐 王处渊 韩爽 唐常荣 丰云舒 房晓霞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5期22-23,共2页
不寐属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为失眠症.该病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中医学治疗不寐具有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不寐属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为失眠症.该病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中医学治疗不寐具有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即以"阳不入阴"为不寐的核心病机.而清代医家曹廷栋撰《老老恒言》却直言:"载有方药,罕闻奏效",说明传统方药治疗不寐多有不效.而对于现代医学中的镇静催眠药,则因其明显的副作用被广大失眠患者所忌惮.因此,为减轻患者对于使用催眠药物的担心,开发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的非药物疗法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疗法 清代医家 中医特色 失眠患者 不寐 镇静催眠药 现代医学 阴气
原文传递
失眠的中医心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处渊 李桂侠 +1 位作者 王芳 汪卫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5-1018,共4页
立足于中医深层心理学,从元神、识神、欲神角度对失眠的机制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与解析。提出睡眠的原动力在于机体对于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元神的需求;失眠的核心机制在于自主意识对于睡眠的控制取代了生理需求的原动力地位,即"识神&... 立足于中医深层心理学,从元神、识神、欲神角度对失眠的机制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与解析。提出睡眠的原动力在于机体对于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元神的需求;失眠的核心机制在于自主意识对于睡眠的控制取代了生理需求的原动力地位,即"识神"取代了"元神"对机体的根本控制;治疗上提出了恢复睡眠生理需求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元神 欲神 识神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中医心理学
原文传递
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溯源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帆 王处渊 +1 位作者 刘学 汪卫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71-1973,共3页
中医心理发展治疗以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为治疗技术。在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的精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特色。本文围绕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在中医心理发展治疗中的体现展开讨论。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发展治疗学 异常发展心理理论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原文传递
失眠症中医心理认知过程探微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帆 王处渊 汪卫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28-1830,共3页
失眠症作为常见的心身疾病,心理机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中医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对失眠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可将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归纳为感知、记忆、认知、情绪、行为五个环节,并且针对失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论述中医心理治... 失眠症作为常见的心身疾病,心理机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中医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对失眠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可将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归纳为感知、记忆、认知、情绪、行为五个环节,并且针对失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论述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中医心理学 认知理论 认知过程 识神
原文传递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经皮耳穴电针对原发性失眠思睡症状的脑效应机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家恺 王处渊 +8 位作者 方继良 高德强 王俊英 陈丽梅 郭春蕾 王智 孙继飞 贾宝辉 荣培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37-4641,共5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方法探索耳穴电针改善原发性失眠(PI)日间思睡症状的脑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1例PI患者进行4周经皮耳穴电针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后进行磁共振检查,4周治疗前后进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估;观察PI患者...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方法探索耳穴电针改善原发性失眠(PI)日间思睡症状的脑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1例PI患者进行4周经皮耳穴电针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后进行磁共振检查,4周治疗前后进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估;观察PI患者治疗前后ESS变化与低频振荡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4周后,PI患者ES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双额上回、右额中回、右背侧前扣带回的ALFF,双顶下回、双缘上回、右角回的fALFF,双额上回及右辅助运动区、右背侧前、中扣带回的ReHo与ESS改善呈正相关。结论:经皮耳穴电针可改善PI患者思睡症状,首次治疗前后负责心理、认知、执行控制的多个脑区fMRI指标与治疗4周后的思睡症状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功能磁共振 经皮耳穴电针 低频振荡振幅 比率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爱泼沃斯思睡量表
原文传递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中医心理学认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常荣 冯帆 +1 位作者 王处渊 汪卫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0-463,共4页
中医心理学对于人格形成和人格功能的系统阐述主要见于《灵枢·本神》,人格是个体所独有的,别于他人的个性,它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后天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从中医心理学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与人格功能过程,阐述了表演型、依恋型... 中医心理学对于人格形成和人格功能的系统阐述主要见于《灵枢·本神》,人格是个体所独有的,别于他人的个性,它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后天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从中医心理学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与人格功能过程,阐述了表演型、依恋型、胆怯型、偏执型、强迫型、自恋型6类异常人格倾向的形成与特点,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疾病应从人格着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人格 情志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