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仝小林态靶辨治糖尿病足溃疡验案一则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天铬 仝小林 +2 位作者 赵锡艳 翟天纲 谢伟楠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合并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深部组织坏死,所引发足部感觉异常、疼痛、溃疡、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足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创口难愈合,愈合后易复发,现代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合并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深部组织坏死,所引发足部感觉异常、疼痛、溃疡、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足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创口难愈合,愈合后易复发,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限。从古至今中医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医学理论体系,分析患者病情,以糖尿病损证阶段为“纬”,以“老、虚、水、湿、瘀”五态交叠所成的复合态为“经”,把握病情,调态打靶,调态以治水、湿二态为主,瘀态次之,老、虚态再次之,故以利水渗湿,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主要治则以调水、湿、瘀三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该医案总结分析如下,望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态靶医学 仝小林
下载PDF
半夏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天铬 赵林华 +1 位作者 邸莎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448-1451,共4页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半夏具有以下特点。1)经方及历代经典方剂之中半夏用量范围为0.19~268 g,现代医家运用半夏用量范围为6~60 g。2)根据具体疾病、证型、症状确定半夏最佳用量及配伍:如半夏燥湿化痰行气,配伍茯苓、泽泻...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半夏具有以下特点。1)经方及历代经典方剂之中半夏用量范围为0.19~268 g,现代医家运用半夏用量范围为6~60 g。2)根据具体疾病、证型、症状确定半夏最佳用量及配伍:如半夏燥湿化痰行气,配伍茯苓、泽泻、陈皮、黄连、瓜蒌等,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痛经、不孕、冠心病等内分泌、妇科、心血管疾病,用量为6~30 g;半夏燥湿化痰散结,配伍竹茹、露蜂房、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肿瘤、甲状腺结节等,用量为9~4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临床应用 量效研究 配伍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3
作者 邸莎 王天铬 +1 位作者 逄冰 李敏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1期4285-4291,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指由长期高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局部微血管病理改变。DR的发生发展与遗传、代谢(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指由长期高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局部微血管病理改变。DR的发生发展与遗传、代谢(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DR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控制代谢紊乱、激光、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各异。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研究手段均已应用于DR的诊疗,如人工智能应用于DR的筛查、预测和管理,全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DR的遗传性等方面。未来多组学联合探究DR的发病机制、构建防控体系以延缓DR发生发展,可为D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邸莎 王天铬 李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DR可归属于中医学之"雀目""内障""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畴。DR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DR可归属于中医学之"雀目""内障""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畴。DR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之对DR病因认识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失治误治、多服温热燥药、或三消日久等。近年来中医药在DR病因病机、防治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并占有关键性地位。此综述总结了近几年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对中医药治疗DR的现状,介绍了中医药的实际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防治DR的独特优势。比如,在古之DR病因病机基础上,现代医家更认识到虚(气、阴、脾肾肝)、瘀(络脉瘀阻)、痰(痰湿、痰瘀互结)、郁(血瘀、痰湿、郁热、气滞等)、水(水饮)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对DR进行分期分型基础上,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复方、中成药、单味药、针灸等防治DR的有效性及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从《温疫论》“疠气”学说探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淑文 曲永龙 +6 位作者 秦思 沈晓琼 常莹 王天铬 赵国桢 郭玉红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此次疫情的防治,并发挥重要作用。吴又可所著《温疫论》成书于明末清初疫病流行时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书中所载"疠气"学说与此次疫...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此次疫情的防治,并发挥重要作用。吴又可所著《温疫论》成书于明末清初疫病流行时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书中所载"疠气"学说与此次疫情相似。"疠气"学说认为疫病的病因为感受"疠气"之邪;病机复杂但无不兼有"疫毒"特性;病位或外传或内陷,有表里9种传变;传播"有天受,有传染";治疗初期"客邪贵乎早逐",急证"此一日之间有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疾病后期"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等;愈后注意调摄,避免劳复、食复、自复等。本文结合《温疫论》"疠气"学说,具体分析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疫论 疠气学说
下载PDF
脏腑风湿学说在痹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苟筱雯 王天铬 +2 位作者 杨映映 韩林 焦娟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7期661-664,共4页
仝小林教授基于'伏邪'和'痹证'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梳理中医痹病与脏腑风湿病的联系,通过发病的共性规律总结出脏腑风湿学说指导下的中医痹病治疗思路,即根据发病的共性规律分阶段采取以透邪、扶正为双主线的治疗... 仝小林教授基于'伏邪'和'痹证'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梳理中医痹病与脏腑风湿病的联系,通过发病的共性规律总结出脏腑风湿学说指导下的中医痹病治疗思路,即根据发病的共性规律分阶段采取以透邪、扶正为双主线的治疗方案。易感者调理脏腑,做到未病先防,急性期散邪通脉,缓解期和营通痹,急性加重期透邪通络,调补防变,后期化瘀通络,扶阳益精。旨在为具有外邪伏留体内特点的中医痹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风湿 伏邪 痹病
下载PDF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将 于同月 王天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1198-1200,共3页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文献,总结出钩藤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应用汤剂为8~3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用量为0.003~0.21 g。2)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治疗高血压、中风、脑梗死、头痛、B...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文献,总结出钩藤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应用汤剂为8~3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用量为0.003~0.21 g。2)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治疗高血压、中风、脑梗死、头痛、Burkitt淋巴瘤等,用量为8~30 g,散剂用量为0.125 g;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治疗如惊风、胎动不安等,散剂用量为0.003~0.21 g;平肝熄风止眩治疗眩晕病,用量为10 g。3)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平肝、息风止痉常配伍天麻、法半夏、羚羊角、蜈蚣、菊花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常配伍全蝎、人参等;平肝熄风止眩晕常配伍天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仝小林“三期六态”高血压病辨治经验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映映 魏秀秀 +3 位作者 王天铬 姚成增 邸莎 仝小林(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9-2953,共5页
仝小林教授在现有的高血压病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三期六态"高血压病中医辨治方案:①根据高血压病的病程,将其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3个阶段,并指出各阶段的核心病机分别为"气... 仝小林教授在现有的高血压病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三期六态"高血压病中医辨治方案:①根据高血压病的病程,将其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3个阶段,并指出各阶段的核心病机分别为"气血乱、脉络痹、脏腑损"。②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特征,结合"态靶因果"理论,将其分为"壅、寒、郁、水、虚、革"6个基本态型,并指出了各态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调态"主方、降压"靶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三期 六态 仝小林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