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对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患者行肺动脉成像的优化
1
作者 王夷蕾 韩梦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探讨对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 Flash肺动脉扫描与普通扫描的对比,优化CT肺动脉成像(CTPA)显像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并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检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探讨对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 Flash肺动脉扫描与普通扫描的对比,优化CT肺动脉成像(CTPA)显像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并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检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测试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双源CT普通扫描方法,测试组采用双源CT Flash扫描方法。对图像质量、肺动脉及肺静脉CT值、动静脉CT差值、信噪比(SNR)及扫描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测试组的图像质量、肺动脉平均CT值及动静脉CT差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测试组肺静脉CT值更低(P<0.05),测试组的肺动脉SNR略高于常规组(P>0.05),测试组的扫描时间约为常规组的一半(P<0.05)。结论:对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 Flash肺动脉扫描能在肺静脉CT值较低时使肺动脉得到较大强化,缩短扫描时间,减轻呼吸伪影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且对比剂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锁骨下深静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肺栓塞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前列腺癌诊断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松 盛伟华 +3 位作者 李烨 阮娇妮 王夷蕾 宋黎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对前列腺癌(PCa)诊断及恶性程度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2例PCa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记为PCa组和BPH组。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均接受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对前列腺癌(PCa)诊断及恶性程度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2例PCa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记为PCa组和BPH组。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均接受DWI检查并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比较单独DWI和DWI+ADC值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BPH和PCa患者、不同Gleason分级PCa患者的ADC值差异,采用Pearman法分析PCa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WI+ADC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3%(49/52)、91.43%(32/35)、93.10%(81/87),分别高于单独DWI诊断PCa的78.85%(41/52)、71.43%(25/35)、75.86%(6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4.629、9.864,P<0.05);根据Gleason评分<8分和≥8分将PCa组分为低中危组(n=31)和高危组(n=21),BPH组、低中危组PCa和高危组PCa患者的ADC值依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0,P<0.05),两两比较,低中危组ADC值低于BPH组,高危组ADC值低于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3、5.879,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80,P=0.008,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不仅对PCa的诊断价值较好,而且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对临床评估PCa患者病情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诊断价值 GLEASON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迭代算法的双源CT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的成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夷蕾 朱景雨 +2 位作者 王韧坚 宋黎涛 任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迭代算法(So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的二代双源CT单能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门静脉)的成像质量评价。方法:对符合临床要求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且门静脉期行双能扫描的40例病患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迭代算法(So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的二代双源CT单能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门静脉)的成像质量评价。方法:对符合临床要求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且门静脉期行双能扫描的40例病患纳入研究。采用双能量单能谱软件得出门静脉主干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能量变化曲线,得出最佳单能量点的单能图像。将扫描得到的门脉期图像数据进行3组不同函数的回顾重建:A组为最佳单能量+滤波反投射(FBP);B组为最佳单能量+迭代SAFIRE-3级;C组为双能两球管(80 k V和140 k V)扫描完成后,自动加权生成的管电压为120 k V的门脉图像作为常规对照组,即120 k V+FBP。在工作站上分别完成门静脉血管重建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并在门脉分支中心层面测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结构的CT值和图像噪声值,并计算CNR值。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门脉图像进行评价评分。结果:A、B、C三组的门脉CT值分别为(192.31±37.88)HU、(189.89±37.42)HU和(152.54±27.58)HU;CNR值分别为5.83±1.28、8.16±1.96和2.57±1.27。A,B两组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双源双能CT在门脉成像中,单能量成像与常规成像方式相比,能够大大提高图像质量,可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单能量成像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迭代重建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小红 王夷蕾 +6 位作者 宋黎涛 黄松 盛伟华 李烨 沈志鹏 李冰 奚月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567-1569,共3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仍旧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如今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已经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冠心病,尤其是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广泛应用使得CTCA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仍旧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如今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已经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冠心病,尤其是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广泛应用使得CTCA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但是CTCA辐射剂量却始终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辐射剂量 回顾性心电门控 临床诊断 序列扫描 心脏不良事件 低管电压 扫描序列 图像边缘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华亮 宋黎涛 +1 位作者 盛伟华 王夷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究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疾病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抽取12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将其分为4组,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小时)23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 目的:探究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疾病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抽取12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将其分为4组,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小时)23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小时)45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在72小时~10天之间)38例,慢性期(11~15天)16例,所有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检查,对比患者头部弥散参数值、脑组织参数。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患者患侧弥散参数值小于健侧,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患侧弥散参数值高于健侧,数据相差较大,灌注加权成像检查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和容量在下降,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延长。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能够确定脑梗死病灶区域,灌注加权成像能够确定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联合使用,能够掌握患者脑部血流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不同时期脑梗死 效果
下载PDF
急性肠缺血的双源CT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华亮 宋黎涛 +1 位作者 盛伟华 王夷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诊断。结果:21例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异常情况,其中13例为动脉栓塞,8例为静脉栓塞;3例肠系... 目的:探讨双源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诊断。结果:21例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异常情况,其中13例为动脉栓塞,8例为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变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变小,5例为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表现为主动脉增快、腹主动脉内移;16例肠壁增厚。结论:应用双源CT可以准确的显示急性肠缺血的征象,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缺血 双源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