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资融券与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 被引量:5
1
作者 钟宁桦 唐逸舟 +1 位作者 王姝晶 马惠娴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共18页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融资融券 信息不对称 外部治理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来自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3
2
作者 唐逸舟 王婧文 王姝晶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60,共9页
利用2010―2018年沪深两市发债企业样本,本文考察了沪深港通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深港通显著降低了标的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进一步,沪深港通是通过改善股价信息效率的渠道,降低了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并且,对于信息环... 利用2010―2018年沪深两市发债企业样本,本文考察了沪深港通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深港通显著降低了标的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进一步,沪深港通是通过改善股价信息效率的渠道,降低了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并且,对于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沪深港通的上述影响更为显著。额外的证据显示,沪深港通有助于促进企业债券融资,并提高融资的规模和比例。本文结论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信用利差 信息效率 沪深港通
下载PDF
散户投资者如何影响债券价格?--基于交易所同一只信用债的价格差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钟宁桦 唐逸舟 +1 位作者 王姝晶 沈吉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37,共17页
交易所债券市场存在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两种方式,由于交易门槛限制,散户投资者只能参与竞价交易。本文考察同一只信用债、同一天在两种交易方式下的价格差,以识别散户投资者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竞价交易下的债券价格显著更高,并且高... 交易所债券市场存在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两种方式,由于交易门槛限制,散户投资者只能参与竞价交易。本文考察同一只信用债、同一天在两种交易方式下的价格差,以识别散户投资者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竞价交易下的债券价格显著更高,并且高收益率债券的交易更为频繁,说明竞价交易下的投资者可能存在片面追逐收益率而忽视基本面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散户需求更大(如票面利率更高、认知度更高)的债券上,价格差也更大,说明散户投资者对高收益率债券的需求是竞价交易价格更高的主因之一。本文还提供证据说明,价格差的持续存在主要是由于套利限制而不是由流动性溢价所导致。最后,本文考察了"云南城投债危机"这一外生冲击对价格差的影响,得到了与上述一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 散户投资者 需求效应
原文传递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演化——基于对“隐性担保”预期的测度 被引量:124
4
作者 钟宁桦 陈姗姗 +1 位作者 马惠娴 王姝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3,共19页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基本面不断恶化,却仍然能在市场上持续发债,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本文认为其背后是"隐性担保"预期影响市场投资主体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判断。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度该预期的强度,并得到...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基本面不断恶化,却仍然能在市场上持续发债,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本文认为其背后是"隐性担保"预期影响市场投资主体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判断。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度该预期的强度,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结果表明:该预期使得城投债的融资成本比非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降低约四成。在信用评级较低的城投债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所发行的债券上,该预期更强。2014年"43号文"出台后,新增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出现短暂下降,而存量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不降反升,尤其是纳入置换计划的存量城投债。本文进一步探究"隐性担保"的形成机制,发现一个省发行的置换债券的相对规模是市场对当地城投债"隐性担保"预期的重要解释因素。另外,该预期也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正相关。本文建议相关部门重点监管城投债中"隐性担保"预期较强的部分,更好地发挥显性债务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的作用,降低对于隐性债务的依赖,同时要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改革,提高盈利能力,并调整城投债的评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