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婉梅 陈垦 +4 位作者 吴平 王果 叶文桃 梁坚 官成侬 《中级医刊》 1994年第1期19-21,共3页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对62例患者和76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除全血还原粘度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01)。随肝功能减退,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合并上...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对62例患者和76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除全血还原粘度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01)。随肝功能减退,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K值明显降低;并肝癌组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较无并发组明显增高(P<0.05或0.001)。结果提示血液流变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肝硬化的病情变化,并为肝硬化某些治疗方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血液粘度
下载PDF
148例幽门管溃疡的临床内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婉梅 付嘉梅 刘一昭 《医学综述》 1995年第3期118-119,共2页
<正>幽门管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本文总结1991年1月~1993年12月经内镜确诊的幽门管溃疡148例,加以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以期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幽门管溃疡 消化性溃疡 内窥镜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06例的伴发病和并发病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婉梅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6年第2期166-166,共1页
本文收集106例,重点分析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伴发病和并发病。年龄60~88岁,平均67.5岁。男89例,女17例。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55例(5l.8%),其他依次为急慢性胃十二指肠糜烂,出血性炎症,胃癌、食道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破... 本文收集106例,重点分析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伴发病和并发病。年龄60~88岁,平均67.5岁。男89例,女17例。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55例(5l.8%),其他依次为急慢性胃十二指肠糜烂,出血性炎症,胃癌、食道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6倒有伴发病(与消化道出血无关、过去既有病史的伴随病)74例(96.8%),其中心血管疾病(3l.l%)、肺部疾病2.7%、慢性肝病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上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肝性脑病 肝功能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血清胃泌素、血气功能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婉梅 周宇 叶文桃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197-198,共2页
材料与方法:4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男33例,女7例,平均年龄51.2岁,均为肝硬化引起。轻度18例,重度22例;肝功能按Pugh A、B、C分级分别为8、18、14例;全部患者均有食管静脉曲张,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20例。另选择20例无PHG的肝硬... 材料与方法:4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男33例,女7例,平均年龄51.2岁,均为肝硬化引起。轻度18例,重度22例;肝功能按Pugh A、B、C分级分别为8、18、14例;全部患者均有食管静脉曲张,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20例。另选择20例无PHG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胃泌素,另选择对照组119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9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血清胃泌素 十二指肠溃疡 胃泌素浓度 食管静脉 血气 肝硬化患者 健康志愿者 相关性 消化内科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血清胃泌素、血气及肾功能的相关性
5
作者 王婉梅 周宇 叶文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2期67-69,共3页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ly,PHG)系由门脉高压引起胃粘膜的非炎症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及胃粘膜保护因素削弱有关。本研究对PHG与胃泌素、血气和肾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ly,PHG)系由门脉高压引起胃粘膜的非炎症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及胃粘膜保护因素削弱有关。本研究对PHG与胃泌素、血气和肾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肾功能 PHG 血清胃泌素 发病机制 相关性 胃粘膜血流量 胃粘膜保护 炎症性
下载PDF
6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6
作者 王婉梅 陈垦 吴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消化道出血者 全血还原粘度 红细胞压积 肝癌者
下载PDF
恶性黑棘皮病二例报告
7
作者 王婉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26-326,共1页
恶性黑棘皮病二例报告王婉梅黑棘皮病(AcanthosisNigricaus以下简称AN)是一种以色素增生、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少见皮肤病。而恶性AN是伴有消化系统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一种AN。临床上罕见。本文报... 恶性黑棘皮病二例报告王婉梅黑棘皮病(AcanthosisNigricaus以下简称AN)是一种以色素增生、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少见皮肤病。而恶性AN是伴有消化系统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一种AN。临床上罕见。本文报道恶性AN2例。例1,男性,5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恶性 黑棘皮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垦 王果 +2 位作者 梁坚 麦海妍 王婉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70例病人分为 2组 :泮托拉唑治疗组 4 0例 ,静脉滴注泮托拉唑 4 0mg ,q 12h ,持续 2~ 3d ,出血停止后均予泮托拉唑胶囊4 0mg ,po ,qd维持。雷尼替丁对照组 30例 ,静...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70例病人分为 2组 :泮托拉唑治疗组 4 0例 ,静脉滴注泮托拉唑 4 0mg ,q 12h ,持续 2~ 3d ,出血停止后均予泮托拉唑胶囊4 0mg ,po ,qd维持。雷尼替丁对照组 30例 ,静脉滴注雷尼替丁 15 0~ 2 0 0mg ,q 12h ,持续 2~ 3d ,出血停止后均予以雷尼替丁 30 0mg ,po ,qd维持。结果 :泮托拉唑治疗组有效率 92 % ,止血时间 (1.6±0 .5 )d ,再出血率 3% ,明显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分别为 6 7% ,(2 .5± 0 .6 )d和 2 0 % ],均P <0 .0 5。结论 :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安全的药物 ,尤其适用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雷尼替丁 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肠出血 治疗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对比研究 被引量:82
9
作者 陈元鸿 王婉梅 +1 位作者 王皓 李红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52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52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奥美拉唑组(52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34.6%和59.6%,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3%和38.5%(P<0.05)。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和88.5%,Hp根除率分别为88.5%和82.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安全有效,腹痛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2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垦 梁坚 +2 位作者 麦海妍 王婉梅 祝斌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 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2例 ,给予莫沙必利 5mg ,tid ,po ;对照组 6 6例 ,给予多潘立酮 10mg ,tid ,po。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2 % ,明显...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 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2例 ,给予莫沙必利 5mg ,tid ,po ;对照组 6 6例 ,给予多潘立酮 10mg ,tid ,po。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9.1% (P <0 .0 1) ;治疗组用药 2周临床主要症状已有明显缓解 ,用药 4周各项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 2周 (P <0 .0 1) ,除呕吐外 ,对其余症状缓解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莫沙必利是一种治疗FD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消化不良 功能性
下载PDF
诊断学教学的几点浅见
11
作者 王婉梅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44-46,共3页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基本原则是研究症状、体征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以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它不应单单被认为是内科学的基础,而是进行临床各学科学习所必需的基础,因其所循之基本原则也是各学科所必需遵循的。
关键词 诊断学教学 思维程序 教学医院 医德教育 医学院校 理论考试成绩 见习带教 实验标本 临床见习 临床教学改革
下载PDF
钩虫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12
作者 王婉梅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16-117,151,共3页
临床资料朱某,女,28岁,农民。因上腹部疼痛四个月,黑便伴心悸头晕13天入院。自诉四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饥饿痛,部位局限,无放射性痛,返酸,偶有嗳气。13天前开始排柏油样大便,2~3次/d,200~300g/d。以后渐觉心悸、头晕、眼花。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大出血 放射性痛 腹部疼痛 上腹部 返酸 油样 十二指肠球溃疡 胃镜检查 十二指肠粘膜 神经反射
下载PDF
根据医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内科学带教
13
作者 王婉梅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0-23,共4页
刚刚学完医学基础知识,跨进临床理论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带上听诊器进入内科见习,开始实践当一个见习医生。他们对专业知识表现极大兴趣,朝气蓬勃,思想活跃,钻研劲头十足。在一年内科理论学习及医院见习过程中。
关键词 见习医生 内科教学 临床理论 思想动态 劲头十足 医德教育 专业知识 临床思维 采集病史 生化实验室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C-反应蛋白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垦 祝斌 +3 位作者 梁坚 王婉梅 汤斌 陈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1-32,共2页
目的 :研究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C -反应蛋白 (CRP)在溃疡性结肠炎时的 (UC)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3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40例血清G -CSF、C -反应蛋白 (CRP)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 :活动性UC患者... 目的 :研究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C -反应蛋白 (CRP)在溃疡性结肠炎时的 (UC)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3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40例血清G -CSF、C -反应蛋白 (CRP)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 :活动性UC患者血清中G -CSF和CRP水平明显增高 ,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中G -CSF水平增高可能参与UC的炎症发展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反应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6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崔淑兰 梁坚 +4 位作者 王婉梅 陈垦 汤斌 陈群 王胜春 《医学综述》 1998年第5期248-249,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IL-6本要是由T、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炎症和免疫介导因子的IL-6可能涉及UC的病理过程,为此,本文... 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IL-6本要是由T、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炎症和免疫介导因子的IL-6可能涉及UC的病理过程,为此,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3例UC患者血清IL-6水平,并探讨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活动期UC患者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5岁~67岁;病程2月~15年不等.全部病例都符合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将33例UC患者分为轻(7例)、中(20例)、重度(6例)3级.上述病例经内科系统治疗病情缓解者(缓解期)15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来自健康体检者,除外感染、风湿病和肿瘤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 IL-6 测定
下载PDF
雷贝拉唑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淑兰 梁坚 +1 位作者 王婉梅 祝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3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 12 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雷贝拉唑组 50例 ,口服雷贝拉唑 2 0mg ,qd ;奥美拉唑对照组 40例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bid ;法莫替丁对照组 3 0例 ,口服法...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 12 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雷贝拉唑组 50例 ,口服雷贝拉唑 2 0mg ,qd ;奥美拉唑对照组 40例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bid ;法莫替丁对照组 3 0例 ,口服法莫替丁 2 0mg ,bid。疗程均为 6周。结果 :雷贝拉唑治疗组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积分 ,症状完全缓解率 94.0 % ,并可明显改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pH <4总反流次数和pH <4总时间 (% )。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 ,但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对照组 (P <0 .0 1) ,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口服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口服药 反流性食管炎 近期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 胃食管反流病 病例分析 GERD 发病机理
下载PDF
98例残胃胃镜检查结果分折
17
作者 王婉梅 《湛江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24-325,共2页
我院1986年1月~1986年6月行胃镜检查10390例。其中胃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98例(占受检病人0.94%)。现作一分折。 对象和方法 一.98例中男86例、女12例,男:女=7.2:1,年龄18~70岁,平均41.5岁。原胃疾病:球溃疡63例、胃溃疡30例、胃... 我院1986年1月~1986年6月行胃镜检查10390例。其中胃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98例(占受检病人0.94%)。现作一分折。 对象和方法 一.98例中男86例、女12例,男:女=7.2:1,年龄18~70岁,平均41.5岁。原胃疾病:球溃疡63例、胃溃疡30例、胃炎1例、胃息肉2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手术方式BⅠ式8例、BⅡ式8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检查 残胃
下载PDF
慢性胃炎诊断下同时被忽视漏诊的几组疾病(附22例分析)
18
作者 王婉梅 《湛江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21-322,共2页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消化系统疾患,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与其他疾病并存或继发于某些疾病。胃肠钡餐造影(GI)和纤维胃镜(GIF)的广泛开展,使慢性胃炎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慢性胃炎一经诊断,极容易忽视其他疾病的诊断,而造成治疗主次不分...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消化系统疾患,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与其他疾病并存或继发于某些疾病。胃肠钡餐造影(GI)和纤维胃镜(GIF)的广泛开展,使慢性胃炎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慢性胃炎一经诊断,极容易忽视其他疾病的诊断,而造成治疗主次不分,耽误病情。近3年来,我区收治慢性胃炎165例,其中22例为误诊,经G110例,经GIF12例。为吸取好验教训。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诊断 漏诊
下载PDF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坚 王婉梅 +1 位作者 揭育丽 梁伟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847-5849,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组57例脂肪肝患者均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男36例,女21例。纳入标准:无嗜酒史,近2~4周内未使...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组57例脂肪肝患者均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男36例,女21例。纳入标准:无嗜酒史,近2~4周内未使用过肝损害药物。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33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21例,女12例。纳入标准:糖耐量、肝功能、血脂、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无饮酒史,无任何肝脏疾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排除标准:B超检查排除脂肪肝。用放免法测定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HOMA-IR)。结果:①脂肪肝患者瘦素水平、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均高于对照组(t=3.920~10.060,P<0.05~0.01)。②脂肪肝组、对照组女性瘦素水平犤(11.84±2.07),(7.05±0.94)μg/L犦明显高于男性犤(5.50±1.32),(3.01±0.62)μg/L犦(t=6.356,7.890,P<0.01)。③同性别组内瘦素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男性组r=0.7662,0.4883,P<0.01;女性组r=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胰岛素抗药性 脂类/血液 人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坚 陈垦 +2 位作者 王婉梅 郭菊美 杨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42,共2页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 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意义,对慢性肝炎17例,肝硬变患者59例,原发性肝癌29例,正常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及光电比浊法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慢性肝炎、肝硬变、...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 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意义,对慢性肝炎17例,肝硬变患者59例,原发性肝癌29例,正常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及光电比浊法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慢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 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其中以肝癌升高最为显著,依次为肝硬变、慢性肝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三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均较对照组为低(P<0.01);其中肝硬变组的较慢性肝炎组的低(P<0.05),肝癌组与肝硬变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患者 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1)。肝病患者体内继发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可望成为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与血浆 D-二聚体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病 D-二聚体 血小板聚集功能 肝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