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工业园区相邻建设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季斐 李香梅 +1 位作者 王玮 陈宏贵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3期195-197,203,共4页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以安徽省某工业园区相邻建设用地地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块及周边地块使用历史追溯和区域环境污染识别分析,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分析...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以安徽省某工业园区相邻建设用地地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块及周边地块使用历史追溯和区域环境污染识别分析,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分析。利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在调查区域内采集土壤样品24个和地表水样品3个,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块土壤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该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污染调查 土壤
下载PDF
不同水平外源碳在稻田土壤中转化与分配的微生物响应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季斐 童瑶瑶 +4 位作者 祝贞科 陈珊 邓扬悟 葛体达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0-977,共8页
外源碳会改变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不同水平的易利用有机碳在稻田土壤中转化与分配的微生物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阐释外源碳周转过程中的微生物响应特征,选取葡萄糖为典型易利用外源碳,采用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室... 外源碳会改变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不同水平的易利用有机碳在稻田土壤中转化与分配的微生物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阐释外源碳周转过程中的微生物响应特征,选取葡萄糖为典型易利用外源碳,采用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基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设置不同水平葡萄糖碳(0×MBC、0. 5×MBC、1×MBC、3×MBC和5×MBC共5个MBC倍数梯度水平),明确其转化与分配规律;并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参与土壤碳转化过程关键酶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结果表明,培养2 d时,葡萄糖碳(13C)占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和土壤有机碳(13C-SOC)的比例与其添加量成显著正相关;向13C-MBC的分配在3×MBC处理时达到最大值(18. 96 mg·kg-1),随后降低;13C分配率主要与MBC、Olsen-P和DOC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60 d时,土壤13C-DOC、13C-MBC和13C-SOC显著下降,分别小于或等于0. 02、2和10 mg·kg-1;与CK相比,添加葡萄糖后CBH酶活性显著提高,其中3×MBC处理提高了22. 6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 <0. 05);高量葡萄糖(3×MBC和5×MBC)添加促进了β-Glu酶活性,但促进效果随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 NH+4-N、p H、β-Glu和CBH成为13C分配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外源碳向土壤有机碳的转化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改变了土壤酶活性,但微生物对外源碳的利用可能存在一个饱和阈值,饱和阈值之内,有机质的转化速率与添加量成正比;超出饱和阈值,有机质的转化速率反而变慢.因此,适量地添加外源碳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优化作物生长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碳转化 外源碳 微生物响应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碳负荷梯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童瑶瑶 王季斐 +5 位作者 祝贞科 邓扬悟 陈珊 葛体达 袁红朝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3-1490,共8页
易利用态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碳源,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累积过程,而易利用态碳源的输入量尤其是相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不同输入负荷,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取室内模拟培养实验,选择不同浓度梯... 易利用态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碳源,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累积过程,而易利用态碳源的输入量尤其是相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不同输入负荷,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取室内模拟培养实验,选择不同浓度梯度添加[0. 5、1、3、5倍微生物量碳(MBC)]^(13)C-葡萄糖,分析葡萄糖-C的矿化特征及其激发效应.结果表明,葡萄糖-C矿化率随着外源碳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葡萄糖-C向快库、慢库分配的比例也分别与碳添加量呈指数关系(R^2=0. 99,P <0. 05和R^2=0. 99,P <0. 05).在高添加量处理(3×MBC、5×MBC)中,葡萄糖的添加抑制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即表现出负激发效应;而在低添加量处理(0. 5×MBC、1×MBC)中,表现为正激发效应,60 d培养结束后累积激发效应分别为160. 0 mg·kg^(-1)和325. 1 m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实验前期,累积激发效应主要受MBC、MBN和DOC的影响,而在后期主要β-葡糖苷酶、几丁质酶和铵态氮的影响.因此,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激发效应与易利用态有机碳添加的碳负荷密切相关,并通过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调控土壤碳的矿化过程.本研究对于揭示稻田有机碳累积行为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碳固持 易利用态碳 碳负荷 13C同位素示标记 激发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