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芳 张旭 +3 位作者 王学春 王平 郑晶晶 武海艳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网络工程专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是应用型地方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梳理岗位职责和任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黄河科技学院... 网络工程专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是应用型地方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梳理岗位职责和任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黄河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构建了“基础+实践+应用”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本模式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其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网络工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国豪 任飞 +5 位作者 陈虹 杨国星 孙利琼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白酒感官品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酒样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38种、醇类13种、酸类8种、酚类2种、醛酮类7种、烷烃类6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硫化物2种和其他类1种。高直链大米和高粱混合酿造的清香型白酒可提高酯类相对含量(60.52%),其杂醇油降低比例(50.01%)高于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大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白酒香气类别与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香气、口感口味特征与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大米 直链淀粉 感官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氮磷调控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杨国星 张敏 +6 位作者 杨国涛 陈虹 张国豪 刘倩 王汝丹 王学春 胡运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5-642,共8页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氮磷肥互作处理下高芥酸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以期探明适应高芥酸油菜品种稳产提质的氮磷肥施用处理。[方法]以高芥酸型油菜‘绵油309’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0 kg·hm^(-2)(N0)、60 kg·hm^(-2)(N1)、120 k...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氮磷肥互作处理下高芥酸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以期探明适应高芥酸油菜品种稳产提质的氮磷肥施用处理。[方法]以高芥酸型油菜‘绵油309’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0 kg·hm^(-2)(N0)、60 kg·hm^(-2)(N1)、120 kg·hm^(-2)(N2)、180 kg·hm^(-2)(N3)4个氮肥水平和0 kg·hm^(-2)(P0)、45 kg·hm^(-2)(P1)、90 kg·hm^(-2)(P2)、120 kg·hm^(-2)(P3)4个磷肥水平,共16个处理,比较不同氮磷水平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氮磷肥通过影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油菜产量,2020年和2021年均在N3P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2020年最大值为2848.7 kg·hm^(-2),比最小值(929.4 kg·hm^(-2))增产206.5%,2021年最大值为2908.3 kg·hm^(-2),比最小值(927.4 kg·hm^(-2))增产213.6%。2020和2021年在N3P2处理下菜籽油产量最高达1144.0、1353.1 kg·hm^(-2),芥酸产量最高分别为582.5、685.8 kg·hm^(-2)。氮肥对高芥酸油菜的含油量具有极显著影响,2年均在N2条件下含油量最高(41%~42%);氮磷肥对菜籽油中芥酸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2年均在N2P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55.0%。[结论]合理的施用氮肥和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绵油309’作为芥酸加工型油菜,当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施磷量为90 kg·hm^(-2)时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磷肥 产量构成 芥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绵油30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黄苗 刘蓉 +5 位作者 张敏 孙利琼 陈虹 王学春 杨国涛 胡运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高产、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一定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可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30%有机氮配施处理产量最高,达3501.63 kg/hm^(2),较纯施有机肥显著增产24.84%,较纯施无机肥显著增产23.47%;有机无机氮配施促进油菜主序和分枝的生长发育。30%有机氮肥替代处理下在不影响芥酸含量的同时增加含油量,进而达到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芥酸和食用油脂产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壤氮储量,从而使土壤维持较高肥力水平,实现油菜的减肥增效,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芥酸型油菜 有机无机氮配施 无机氮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霍帅豪 陈婷 +6 位作者 张晓巧 刘倩 赵浩 陈虹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585,共9页
长期秸秆还田可以为土壤输入丰富的营养元素.通过探究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作物秸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4个不同处理,即秸秆不还田(S0)、秸秆半量还田(S1)、秸秆全量还田(S2)、1.5倍秸秆... 长期秸秆还田可以为土壤输入丰富的营养元素.通过探究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作物秸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4个不同处理,即秸秆不还田(S0)、秸秆半量还田(S1)、秸秆全量还田(S2)、1.5倍秸秆还田(S3),于水稻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用于真菌群落结构分析及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显示,与S0相比,在不同处理间pH无差异;全磷、速效磷、铵态氮质量比提高.较S0相比,其他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真菌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秸秆处理使真菌群落结构明显改变.在群落组成方面,秸秆还田后的土壤中子囊菌门、粪壳菌纲的相对丰度等较S0处理分别增加了8.11%~25.31%和21.63%~39.23%,肉座菌目丰度降低了44.92%~48.25%.冗余分析表明,真菌群落主要受到全磷、速效磷和硝态氮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适量的添加秸秆,土壤中全磷、速效磷等的含量显著提高.秸秆还田造成了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改变,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速效磷、硝态氮对真菌群落的结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稻田氮排放规律对氮肥调控的响应
6
作者 赵浩 赖鹏 +4 位作者 霍帅豪 陈虹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0,120,共9页
为明确稻田氮排放规律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优化氮肥调控措施,设置不施氮处理(N0)对照组、低氮(N1,90 kg·hm^(-2))、正常施氮(N2,150 kg·hm^(-2))和过量施氮(N3,270 kg·hm^(-2))4个不同氮水平处理,于2021—2022年进行为期... 为明确稻田氮排放规律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优化氮肥调控措施,设置不施氮处理(N0)对照组、低氮(N1,90 kg·hm^(-2))、正常施氮(N2,150 kg·hm^(-2))和过量施氮(N3,270 kg·hm^(-2))4个不同氮水平处理,于2021—2022年进行为期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表观氮排放较对照增加140.8%~728.3%,显著高于植株吸氮量(61.1%~139.6%)和残留无机氮(17.5%~37.7%);气体、水体、淋溶氮排放量在N3条件下分别较对照增加915.0%,194.7%和379.8%,气体氮排放量增幅显著高于其他排放途径;土壤NO_(3)^(-)-N淋溶排放比例在3个施氮处理间变化量为0.31%~1.68%,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NH_(4)^(+)-N淋溶排放比例则在增施氮肥后显著增加了17.1%~44.7%。以上结果表明:与植株吸氮量和残留无机氮相比,表观氮排放对氮肥调控的响应更敏感;与水体氮排放和淋溶氮排放相比,气体氮排放对氮肥调控响应更敏感;与晒田排水氮排放相比,降雨径流氮排放对氮肥调控更为敏感;与土壤NO_(3)^(-)-N淋溶相比,土壤NH_(4)^(+)-N淋溶对氮肥调控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排放 氨挥发 氮淋溶 施氮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旱作玉米田土壤干燥化效应与土壤水分承载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1 位作者 蒋斌 胡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3-2066,共14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产量地区间差异显著,其年平均值分别为...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产量地区间差异显著,其年平均值分别为4.40、3.75、2.50、1.75t/hm2。施肥增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均显著,均表现为洛川>延安>寿阳>榆林;同一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地区施肥增产率最大值范围不同。(2)0~7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同一地区内肥力水平越高,春玉米耗水量越大,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值越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0~7m土层年度土壤有效水分增减量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不同肥力处理间的差异在模拟前期为显著,在模拟后期为不显著。(3)所有地区的春玉米在连作期间0~7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在经历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后,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土壤干燥化速度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不同肥力处理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干燥化速度加快。(4)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的适宜产量水平分别为5.25~5.54、4.26~4.58、2.34~2.74、1.37~1.62t/hm2,相应的施肥水平分别为N240(N240kg/hm2,P120kg/hm2)~N300(N300kg/hm2,P150kg/hm2)、N180(N180kg/hm2,P90kg/hm2)~N240(N240kg/hm2,P120kg/hm2)、N120(N120kg/hm2,P60kg/hm2)~N180(N180kg/hm2,P90kg/hm2)、N60(N60kg/hm2,P30kg/hm2)~N120(N120kg/hm2,P6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连作春玉米 WIN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施肥
下载PDF
半干旱区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1 位作者 方新宇 王美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8,共8页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轮作模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种植苜蓿地农田土壤水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湿度恢复的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10m深层...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轮作模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种植苜蓿地农田土壤水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湿度恢复的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10m深层土壤湿度恢复困难,6~8年生苜蓿草地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以恢复土壤水分,种植16~20a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的土壤水分利用和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水分恢复 半干旱区 苜蓿
下载PDF
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模式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郝明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7-266,共10页
采用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以期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草粮轮作模式。验证结果表明:草粮轮作田... 采用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以期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草粮轮作模式。验证结果表明:草粮轮作田0~2m土层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5m土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相关系数在苜蓿草地、冬小麦田和马铃薯田分别为0.94、0.93和0.87,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模拟结果表明:苜蓿翻耕后,种植马铃薯和糜子均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在土壤干燥化程度较严重时,种植冬小麦或者春玉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干燥化;在无干燥化或者干燥化程度较轻时,种植冬小麦和春玉米会导致土壤含水率的下降。在长武旱塬,"马铃薯-糜子-春玉米-马铃薯-糜子-冬小麦"的粮食轮作模式有利于苜蓿地土壤水分恢复,持续种植9~12a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模型 草粮轮作模式 土壤干层 水分恢复 长武旱塬
下载PDF
施肥水平对长武旱塬地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郝明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了在实时气象条件下确定旱塬区适宜的肥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产量效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CK、N、NP处理产量模拟值与观测... 为了在实时气象条件下确定旱塬区适宜的肥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产量效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CK、N、NP处理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764和0.740,均达到显著水平,WinEPIC模型对不同肥力处理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模拟较为准确。模拟结果表明,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冬小麦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055、1.422、2.405和3.170t/hm2,不同肥力处理间差异显著,以中肥和高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旱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施肥水平 冬小麦产量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川西北丘陵坡耕地苜蓿玉米间作田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1 位作者 李巍 毕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共6页
通过比较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和苜蓿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的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和地表径流量,产量与产值等,明确了苜蓿玉米间作在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在降水较多的7月,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含水量在0-20 cm,40... 通过比较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和苜蓿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的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和地表径流量,产量与产值等,明确了苜蓿玉米间作在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在降水较多的7月,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含水量在0-20 cm,40-60 cm和80-100 cm土层分别为19.5%-21.6%,18.2%-20.3%和16.3%-18.5%;在降水较少的12月,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9.5%-21.7%,18.2%-20.1%和17.1%-18.5%.(2)丘陵坡耕地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有效含水量在6-9月较高,在11月-翌年3月较低;在6-9月大于玉米单作田,小于苜蓿单作田;在11月-翌年3月则低于玉米单作田,高于苜蓿单作田.(3)2012-2014年,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地表平均径流量为15471 m3/km2;比苜蓿单作田增加56.1%,比玉米单作田减少29.1%.(4)苜蓿玉米间作田的苜蓿干草产量为18073-22164 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为3864-4176 kg/hm2,玉米秸秆产量为4830-5890 kg/hm2,其产值为49900-50100元/hm2,略低于苜蓿单作田,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田.从土壤水分变迁和地表径流等角度综合考虑,在四川丘陵坡耕地推行苜蓿玉米间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推行过程中需注意选取耐高温、耐高湿的苜蓿品种,并注意苜蓿生长期间的病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表径流 产量 苜蓿玉米间作
下载PDF
黄土旱塬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樊廷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早塬地1957~1998年期间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春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早塬地1957~1998年期间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春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模拟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573、3.272、3.877和4.318t/hm^2,其适宜的施肥量范围为N90~120kg/hm^2、P30~60kg/hm^2;2)4种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田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5、10.3、12.3和12.0mm,无肥、低肥和中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3)在模拟初期(1957~1962)出现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模拟中后期(1975~1980,1993~1998)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和低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2—3m和2—4m土层,中肥和高肥处理均分布于2—5m土层,表现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作物轮作 WINEPIC模型 产量 施肥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基于EPIC模型的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2 位作者 黄晶 杨国涛 胡运高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共13页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3-5月较低,深层(0.4~0.6m)土壤水分在5-10月间可以得到较好恢复,适当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最大叶面积系数和饲草产量,在刈割4茬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不宜低于75kg/hm2,且不高于225kg/hm2;2)黑麦草田0~1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为0.86~0.95,RRMSE值为6.0%~17.2%,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动态变化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介于0.57与0.92之间,且大部分大于0.85;3)EPIC模型模拟的黑麦草叶面积系数和株高与观测值间的r值均大于0.90,在统计范围内模拟值和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产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大于0.90,ME值和R2间差异小于0.02。总体而言,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麦草生长过程,对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模拟较为准确,可以用来评价四川丘陵区以黑麦草为主的草粮轮作系统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四川
下载PDF
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郝明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43,共6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的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4种肥力处理下连作冬小麦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6、...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的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4种肥力处理下连作冬小麦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6、8.6、11.1和13.7mm,无肥和低肥与中肥和高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但无肥和低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模拟初期出现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连作第5~8年以后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和低肥处理土壤干层均分布于2~3m土层,中肥和高肥肥处理分别分布于2~4m和2~5m土层,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增厚;4种肥力处理麦田生产年度耗水量接近且呈现波动性缓慢降低趋势,但前1~4年中肥和高肥处理麦田共计较无肥处理麦田多耗水91和203mm,长武旱塬地麦田土壤水分承载力为1.422~2.405t/hm2,相应的肥力水平为N45~90kg/hm2和P15~3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WINEPIC模型 模拟研究 施肥水平 土壤干燥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产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1 位作者 胡伟 蒋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484、1.768、2.129和2.337t/hm^2;(2)4种肥力处理下连作玉米田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5.6、8.4、8.4和11.4mm,不同肥力处理玉米田剧烈土壤干燥化过程和处理间差异的出现均主要发生在模拟研究的前5a内,无肥与低肥和中肥、高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3)在模拟初期出现了0~7m剖面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模拟中后期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1~2m,低肥和中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1~3m土层,高肥处理均分布于1~4m土层,表现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4)晋中半干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承载力介于低肥和中肥处理之间(1.868-2.154t/hm^2),相应的肥力水平为N45~90kg/hm^2。和P15~5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春玉米 WINEPIC模型 产量
下载PDF
川西南丘陵区人工桉树林土壤养分与水分变迁规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陶诗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1,共6页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区人工桉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变迁规律,对当地桉林可持续生产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变异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析该地桉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桉林表...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区人工桉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变迁规律,对当地桉林可持续生产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变异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析该地桉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桉林表层土壤(0~4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略有增加,深层土壤(60~10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不显著;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中0~40 cm土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60~100 cm土层。2随着树龄的增加,桉林土壤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在沟槽平地1~6年生桉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以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为主;在丘陵坡地,1~3年生桉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以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为主,3~6年生桉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以6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为主。3与自然混交林相比,人工桉林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多。因此,可通过增加人工桉林(尤其是沟槽平地)的养分投入,缓解其对深层土壤养分的消耗,进而达到可持续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桉树林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高校依法治校理论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学春 张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3,共3页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理性选择和时代要求;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追求;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理性选择和时代要求;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追求;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尚不完善。要做到依法治校,必须贯彻法治的要求,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有效监督为保证,以司法救济为补充,实现高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价值与意义 路径
下载PDF
生物柴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对内燃机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3 位作者 陈波水 李亮 王九 吴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82,共5页
为研究生物柴油中的不饱和组分对内燃机油的影响,在内燃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对内燃机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磨损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生物柴油中的不饱和组分对内燃机油的影响,在内燃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对内燃机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磨损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在一定程度能够改善对内燃机油摩擦学特性,且随着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增大,内燃机油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加有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内燃机油氧化后摩擦学特性降低,且含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内燃机油氧化后摩擦学特性下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 硬脂酸甲酯 内燃机油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热重分析法的油酸甲酯热解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2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9-1186,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热解特性,获得了油酸甲酯在不同升温速率(10、15、20、30℃/min-1)下的TG-DTG、DSC曲线,并通过热分析数学方法获得热解动力学拟合参数。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的热解过程为简单的一步分解,相比...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热解特性,获得了油酸甲酯在不同升温速率(10、15、20、30℃/min-1)下的TG-DTG、DSC曲线,并通过热分析数学方法获得热解动力学拟合参数。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的热解过程为简单的一步分解,相比硬脂酸甲酯具有较差的热安定性;提高升温速率,热解区间往高温区移动,热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具有较好的补偿效应;油酸甲酯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具有不同的热解反应机理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 热重分析 热解 动力学
下载PDF
油酸甲酯氧化衰变特性及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3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李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5,59,共6页
为了考察油酸甲酯的氧化衰变特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和运动黏度(40℃),考察不同温度和氧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表征油酸甲酯氧化前后的结构变化;通过Rancima... 为了考察油酸甲酯的氧化衰变特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和运动黏度(40℃),考察不同温度和氧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表征油酸甲酯氧化前后的结构变化;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试验,测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从氧化反应活化能角度进一步研究油酸甲酯的氧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氧气流量对油酸甲酯热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小,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化诱导期缩短,氧化安定性显著下降;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表征结果表明,油酸甲酯在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不饱和双键的异构化;通过计算得到油酸甲酯的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4.058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 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 活化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