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宇翀 薛春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32-234,共3页
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的主要障碍都在于缺少足够的血液供应,也就是血管化问题。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策略目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内皮细胞等去构建新的血管,在这个过程中生长因子也有促进新生血管的作用。第二类是基于支架技... 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的主要障碍都在于缺少足够的血液供应,也就是血管化问题。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策略目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内皮细胞等去构建新的血管,在这个过程中生长因子也有促进新生血管的作用。第二类是基于支架技术,包括天然生物衍生的支架和人工合成支架。本文就组织工程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化 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支架
下载PDF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9
2
作者 赵辉 朱吉 +6 位作者 吕川 王宇翀 范勇杰 孙梦妍 武铠 邢新 薛春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单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包括男性9例、女性14例,左侧12例、右侧11例。结果23例患者中,疗效满意19例(82.61%),效果良好4例(17.39%),手术失败0例。术后...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单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包括男性9例、女性14例,左侧12例、右侧11例。结果23例患者中,疗效满意19例(82.61%),效果良好4例(17.39%),手术失败0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以上,23例患者上睑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自如,双侧睑裂宽度适中、对称,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矫正畸形、恢复眼睑功能、改善外观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 额肌 悬吊术
下载PDF
构建高质量医院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的研究
3
作者 林琳 王宇翀 申芷晴 《中国信息界》 2024年第6期158-160,共3页
引言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通知称,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已成... 引言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通知称,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和必要手段。因此,构建高质量医院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医院各项业务的全面覆盖和高效管理,同时还对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平台 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 信息化规划 医疗服务质量 全民健康 支撑保障体系 互联互通
下载PDF
黑色素瘤抗体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辉 孙梦妍 +1 位作者 王宇翀 薛春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81-384,共4页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很差。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免疫药物被用于临床治疗。其中,对T细胞肿瘤免疫研究日益深入,多个有治...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很差。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免疫药物被用于临床治疗。其中,对T细胞肿瘤免疫研究日益深入,多个有治疗意义的T细胞调节通路位点和共刺激分子被发现,并被用于加强对黑色素细胞瘤的免疫反应。本文就两种单克隆抗体,即程序死亡分子1(PD-1)和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以及两种共刺激分子OX40和4-1BB在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单克隆抗体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建设农技推广机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思考
5
作者 王宇翀 孙向阳 《农村工作通讯》 2015年第8期34-35,共2页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如何建设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些思考。党的基...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如何建设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些思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实践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农技推广机构 单位党组织 联系群众 基层农技推广 实践主体 党员干部 农业技术推广 农技推广工作 形式创新
下载PDF
耳鼻喉内镜在全科医师规培轮转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梦婕 朱敏辉 +3 位作者 陈世彩 周励 王宇翀 郑宏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内镜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6人为传统教学组,2019级7人为耳鼻咽喉内镜教学组。经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比较两组学员理...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内镜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6人为传统教学组,2019级7人为耳鼻咽喉内镜教学组。经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差异以及临床教学调查问卷评分的差异。结果耳鼻咽喉内镜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员对耳、鼻和咽喉解剖结构的学习理解能力,增加了学员对相关疾病的诊断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结果。内镜组实践操作考试以均成绩为(89.29±4.01)分,高于传统组的(81.25±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2.14±6.36)分,与传统组(83.33±5.1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对教学满意度、解剖知识掌握度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鼻咽喉内镜教学可以明显增加全科规培医师对耳、鼻、咽喉解剖结构和疾病的学习理解能力,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内镜 全科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轮转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微信公众号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疾病翻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威 王宇翀 +3 位作者 施晓磊 杨宾 吉进 张慧卿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3期79-83,共5页
面对当前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规范化的现实需求,现有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本研究拟探讨基于学习型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疾病翻转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成效。首先对“微信公众号”与“翻转课堂”进... 面对当前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规范化的现实需求,现有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本研究拟探讨基于学习型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疾病翻转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成效。首先对“微信公众号”与“翻转课堂”进行创新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中西医结合策略在前列腺癌全程治疗中的应用”作为教学实例,探讨基于学习型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疾病翻转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搭建的学习型微信公众号平台包括四大功能性模块,分别是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学习以及基于小程序的趣味答题和学习中心模块。翻转课题教学效果测评显示,基于公众号的翻转教学模式显著改善了不同类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拓宽医学知识领域的帮助。而在对临床实践能力和现场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习效率提升的帮助方面,新型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培学生组取得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基层进修医师组。本研究证明基于公众号的翻转教学能够改善泌尿外科教学培训效果,增强学生对泌尿外科亚专业知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中西医结合 泌尿外科 泌尿系肿瘤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基于ROS的智能老年助手机器人研究
8
作者 郭悦新 王宇翀 +1 位作者 沈荣标 陈钰 《科技风》 2022年第4期1-3,共3页
针对老年人服用药物、子女无法全天候进行陪伴成为当今社会常态问题,本文研制了一款基于ROS的智能老年助手机器人,它集智能导航与路径规划控制、智能监测、智能药物存储、远程视频交互等于一体,实现对老年人的智能化药物管理、智能化居... 针对老年人服用药物、子女无法全天候进行陪伴成为当今社会常态问题,本文研制了一款基于ROS的智能老年助手机器人,它集智能导航与路径规划控制、智能监测、智能药物存储、远程视频交互等于一体,实现对老年人的智能化药物管理、智能化居家管理以及智能化远程监控管理,智能药箱、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模块、音频交互等多模块与机器人本体的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智能老年助手机器人的功能,从而保证了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大大增加了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机器人 生理信号 智能药箱 老年助手
下载PDF
提高扩张皮肤再生速率的实验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心怡 王宇翀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745-748,I0004,共5页
皮肤软组织扩张(skin and soft tissue expansion)是指通过扩张器产生的机械牵拉作用刺激皮肤再生,进而实现临床重建的一种方法,能够提供与缺损部位的色泽质地、层次结构和附件分布高度一致的皮肤组织,广泛应用于目前的修复重建手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skin and soft tissue expansion)是指通过扩张器产生的机械牵拉作用刺激皮肤再生,进而实现临床重建的一种方法,能够提供与缺损部位的色泽质地、层次结构和附件分布高度一致的皮肤组织,广泛应用于目前的修复重建手术。然而机械拉伸皮肤,使其再生能力限制了临床治疗效果。基于皮肤扩张的生物学过程及再生机制,现对近年来扩张效率提高的有效方法,如干细胞移植、巨噬细胞分化调控、药物和分子材料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 扩张皮肤 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应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构建大鼠骨外露创面修复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宇翀 吕川 +6 位作者 朱吉 戴海英 赵辉 范勇杰 孙梦妍 武铠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应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构建大鼠骨外露创面修复模型,并探讨其与人工皮直接修复、植皮修复效果的差异,为研究复合组织瓣的修复效果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15只),A组大鼠采用人工真皮复合组... 目的应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构建大鼠骨外露创面修复模型,并探讨其与人工皮直接修复、植皮修复效果的差异,为研究复合组织瓣的修复效果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15只),A组大鼠采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B组采用人工真皮置入皮下直接修复创面,c组采用人工真皮置人筋膜下直接修复创面,D组采用植皮修复创面;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7、14、21、28d)观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28天A组修复的创面可以完全愈合,B、C、D组修复的创面不能完全愈合。结论应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鼠骨外露创面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织瓣 人工真皮 创面 修复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交睑皮瓣在上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宇翀 戴海英 +3 位作者 吕川 朱吉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交睑皮瓣在修复上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上睑肿瘤后,将缺损的创面适当修剪成正三角形状,在下睑设计一倒三角形的带蒂全层下睑复合组织瓣,下睑瓣切取后旋转向上修复上睑缺损,分层缝合.下睑供区切取皮瓣后形成的... 目的 探讨交睑皮瓣在修复上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上睑肿瘤后,将缺损的创面适当修剪成正三角形状,在下睑设计一倒三角形的带蒂全层下睑复合组织瓣,下睑瓣切取后旋转向上修复上睑缺损,分层缝合.下睑供区切取皮瓣后形成的继发性创面直接拉拢分层缝合,缝合困难时予下睑外眦侧设计一“Z”形皮瓣,必要时切断松解外眦韧带.下睑瓣转移修复上睑3~4.周后切断下睑瓣的蒂部,并修整上下睑缘,以恢复正常的睑缘形态.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1 ~18个月,眼睑开启与闭合功能良好,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对于眼睑全层缺损,用交睑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修复后上睑轮廓较自然,含有睫毛,并可完全恢复上睑缺损睑结膜组织的功能,不影响眼睑的开启与闭合,血运良好,愈合后肤色与周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睑皮瓣 眼睑 缺损 睑板腺癌
原文传递
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翀 吕川 +6 位作者 朱吉 戴海英 赵辉 范勇杰 孙梦妍 武铠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只),A组大鼠采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B组采用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通过... 目的比较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只),A组大鼠采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B组采用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通过皮瓣观察、活动度观察、肿胀度观察、组织学观察、影像学观察等方法比较两组皮瓣修复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在皮瓣观察、双腿活动度、双腿肿胀度方面都与B组无明显差异;影像学观察发现,A组皮瓣血液灌注优于B组皮瓣;A组皮瓣厚度优于B组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是一种理想的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创面的方法,其修复效果优于传统预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复合组织瓣 预构皮瓣 创面 修复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宇翀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组织工程化皮肤是将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植入皮肤缺损区,以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1].与自体皮移植、异体皮移植等传统修复皮肤缺损的方法相比,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优点包括:减少对供体... 组织工程化皮肤是将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植入皮肤缺损区,以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1].与自体皮移植、异体皮移植等传统修复皮肤缺损的方法相比,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优点包括:减少对供体组织的需求;减轻创面结痂和收缩现象;对大面积急性创面实现快速覆盖;免疫排斥性小;可传递外界生长因子等[2].因此,组织工程化皮肤已成为一个有着良好前景的热点领域,全世界的研究者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按照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组织工程化皮肤分为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和复合皮替代物.笔者对这3种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分析各种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表皮替代物 真皮替代物 复合皮替代物
原文传递
预构皮瓣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宇翀 薛春雨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预构皮瓣(prefabricated flap)是将知名血管束或含有知名血管的筋膜、肌肉等组织移位于随意型皮瓣下方,或将游离皮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并有丰富血运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经过血管新生、吻接和沟通的血管化过程,将随意型皮瓣转化... 预构皮瓣(prefabricated flap)是将知名血管束或含有知名血管的筋膜、肌肉等组织移位于随意型皮瓣下方,或将游离皮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并有丰富血运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经过血管新生、吻接和沟通的血管化过程,将随意型皮瓣转化为由知名血管供血的轴型组织瓣以供局部转移或游离移植。而将皮瓣中加入软骨、骨等组织再制作的皮瓣称为预制皮瓣(prelaminated flap),与预构皮瓣是不同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扩张术 预构皮瓣
原文传递
纳米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志伟 秦科宇 +2 位作者 王宇翀 宋超 胡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1期4177-4180,共4页
紫杉醇虽被证明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有一个严重的缺陷:水溶性低。临床使用中需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phorEL)或无水乙醇作为溶剂,但其在体内降解时能释放组胺,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 紫杉醇虽被证明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有一个严重的缺陷:水溶性低。临床使用中需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phorEL)或无水乙醇作为溶剂,但其在体内降解时能释放组胺,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此外还存在患者耐受性差、血药浓度低、靶向性差等不足。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纳米技术改变了紫杉醇制剂的特征参数而使药物表现出缓释、控释性及靶向性等优势,解决了传统紫杉醇制剂水溶性差的缺点,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明显降低了紫杉醇的毒性和副作用,给紫杉醇药物在体内运输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紫杉醇 乳腺癌
原文传递
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隐匿阴茎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建国 吕川 +4 位作者 王宇翀 朱吉 薛春雨 刘智勇 朴署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阴茎脱套术结合阴茎阴囊角成形术矫正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采用沿冠状沟环形包皮切口,在白膜浅层向下分离包皮行阴茎皮肤脱套,解除肉膜束带束缚,将阴茎阴囊结合部纵向切开或“Z”成形术,在阴茎根部将白膜固定于近端肉膜组... 目的探讨阴茎脱套术结合阴茎阴囊角成形术矫正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采用沿冠状沟环形包皮切口,在白膜浅层向下分离包皮行阴茎皮肤脱套,解除肉膜束带束缚,将阴茎阴囊结合部纵向切开或“Z”成形术,在阴茎根部将白膜固定于近端肉膜组织,并对阴茎阴囊成角塑形,有效完成阴茎隐匿的矫正,同时整复阴茎阴囊角和包茎等问题。结果自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共对41例隐匿阴茎患者施术。所有患者术后阴茎隐匿均得到纠正,阴茎在静息状态下平均延长2.1cm。随访3~24个月,阴茎发育正常,无明显瘢痕残留,阴茎阴囊成角明显,外观效果好,无勃起等不适症状。结论本术式在阴茎脱套基础上结合阴茎阴囊角成形,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方便器械操作,并在直视下固定阴茎根部,最大限度地保留阴茎根部皮肤血液循环,减轻术后包皮肿胀。术后阴茎隐匿矫正确切,外形效果好,手术简单易行,是治疗隐匿阴茎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阴茎 阴茎脱套技术 阴茎阴囊成角塑形
原文传递
甲状腺手术采用双向倒刺缝线缝合皮肤对改善切口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东玮 盛湲 +3 位作者 薛春雨 李恒宇 刘国平 王宇翀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术后应用不同缝线对患者颈部切口瘢痕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0例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双向倒刺缝线组采用双向倒刺缝线(179例)、普通可吸收缝线组(165例)... 目的比较甲状腺术后应用不同缝线对患者颈部切口瘢痕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0例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双向倒刺缝线组采用双向倒刺缝线(179例)、普通可吸收缝线组(165例)以及传统丝线缝合组(256例)三种方式闭合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瘢痕大小、体积的影响,通过自评统计患者对切口满意程度。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三组样本间瘢痕评分和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a=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双向倒刺缝线组瘢痕评分良好率为77.65%,明显高于可吸收缝线组69.09%以及传统缝线组62.50%的良好率。在体积方面双向倒刺缝线组瘢痕体积为(0.67±0.18)cm3,普通可吸收缝线组为(0.82±0.23)cm3,传统缝线组为(2.01±0.35)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随访1个月后,患者满意程度双向倒刺缝线组满意率高达88.27%。同样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0)。结论双向倒刺缝线及普通可吸收缝线均能有效减少术后瘢痕体积大小,但双向倒刺缝线缩短了缝合时间,提高了缝合效率,给患者带来的瘢痕更小,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缝合技术 瘢痕
原文传递
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吉 吕川 +4 位作者 王宇翀 赵辉 范勇杰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行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经术中病理检查确定基底及周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根据创面大小设计... 目的 探讨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行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经术中病理检查确定基底及周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根据创面大小设计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经供区与缺损之间的隧道,转移至耳甲腔缺损处覆盖创面,耳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共修复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患者,创面以1.5cm×2.5cm^2.5cm×3.0cm大小不等皮瓣覆盖,术后皮瓣血运良好.随访14~55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无复发,局部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正常皮肤相协调,外耳郭形态正常,患者对耳郭外观满意.结论 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一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皮瓣 耳甲腔 皮肤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转录相关因子CITED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辉 王宇翀 +1 位作者 孙梦妍 薛春雨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CITED家族是一类新发现的蛋白家族,包括4种基因:CITED1、CITED2、CITED3、CITED4。CITED家族蛋白共同享有3条保守的同源区域(CR1,CR2,CR3),除此之外都不相同,其中在CR2区域能结合共转录因子CBP/P-300。
关键词 转录因子 相关因子 家族蛋白 肿瘤 CR2 同源区
原文传递
巴氏腺脓肿造瘘术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吉 吕川 +5 位作者 赵辉 王宇翀 孙梦妍 武铠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12-414,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巴氏腺脓肿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12例会阴部巴氏腺脓肿患者采用造瘘术进行治疗.局部麻醉下,于巴氏腺开口及其上方分别设计2个切口,排除腔内脓液,橡胶半管贯穿两切口留置腔内,端端缝合成...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巴氏腺脓肿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12例会阴部巴氏腺脓肿患者采用造瘘术进行治疗.局部麻醉下,于巴氏腺开口及其上方分别设计2个切口,排除腔内脓液,橡胶半管贯穿两切口留置腔内,端端缝合成环状.术后每天换药至无脓性分泌物.结果 12例患者置管期间均无不适主诉.4周后无困难取出环状导管,巴氏腺脓肿愈合,产生2个上皮化的窦道.随访2年以上,脓肿无复发.结论 造瘘术是治疗巴氏腺脓肿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巴氏腺脓肿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腺脓肿 造瘘术 会阴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