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近地面臭氧时空变化及其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宇骏 黄新雨 +4 位作者 裴成磊 张金谱 张艳利 黄祖照 王新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83-88,共6页
近地面臭氧(O_3)污染已日益成为我国城市群地区空气质量难题。基于近年广州国控空气质量观测站点及广州塔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代表性站点典型时间段VOCs的离线采样观测,探讨了广州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和污染特征,并初步分析了O_3生成... 近地面臭氧(O_3)污染已日益成为我国城市群地区空气质量难题。基于近年广州国控空气质量观测站点及广州塔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代表性站点典型时间段VOCs的离线采样观测,探讨了广州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和污染特征,并初步分析了O_3生成对前体物VOCs和NOx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2014年广州市近地面O_3浓度年均值波动上升,每年6~10月份O_3浓度最高,一般以10月份污染最严重;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值在14:00左右;空间分布上O_3浓度呈现中心城区低、南北郊区高的特征,而2015年1~5月份广州塔观测发现488m高度O_3浓度显著高于168m、118m和6m高度,且其峰值相对延迟1h左右;广州中心城区O_3生成属VOCs敏感型,秋季南部近郊区以VOCs敏感型为主,北部和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南部郊区属于过渡型;夏季南部远郊属于过渡型但偏NOx敏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时空分布 前体物敏感型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氮氧化物(NOx) 广州市
下载PDF
广州秋季灰霾生消过程气溶胶单颗粒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宇骏 李梅 +4 位作者 吴清柱 曾燕君 朱贞樾 廖启丰 黄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4-620,共7页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及污染特征,更好地为保障空气质量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研究了广州市秋季(2013年9月26日─10月10日)灰霾生消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组成特征。根据空气质量将观测时段划分...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及污染特征,更好地为保障空气质量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研究了广州市秋季(2013年9月26日─10月10日)灰霾生消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组成特征。根据空气质量将观测时段划分为优良、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3种类型,并对颗粒物化学组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8种:元素碳颗粒(EC)、有机碳颗粒(OC)、元素碳有机碳混合颗粒(ECOC)、大分子有机碳颗粒(HOC)、富钾颗粒(K-rich)、左旋葡聚糖颗粒(LEV)、重金属颗粒(HM)和富硅酸盐颗粒(SI),这8种颗粒类型占了监测期间总颗粒的96%。重度污染天气下,从颗粒物平均质谱图来看,颗粒中含有的二次离子(硫酸盐和铵盐)相对于优良天气明显升高;从成分类别来看,富钾颗粒比例从15.1%增加到58.3%,说明来自生物质燃烧一次源的比例大幅增加,结合风速变化推断,灰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象扩散条件不利(平均风速小于3 m·s^(-1)),来自生物质燃烧的颗粒物持续积累,同时二次反应导致气溶胶颗粒更加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生消过程 单颗粒气溶胶 质谱特征
下载PDF
基于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流溪河环境容量计算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宇骏 蒋婧媛 +2 位作者 董天明 陈鸿展 李适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6期17-21,47,共6页
运用SWAT和HEC-RAS模型分别构建流溪河流域水文模型和流溪河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改进的分区达标控制法计算流溪河COD的天然及背景环境容量。结果显示,流溪河的COD天然和背景环境容量分别为53 141.59 t/a和43 988.64 t/a。
关键词 环境容量 SWAT模型 HEC-RAS模型 流溪河
下载PDF
船台(坞)大合拢高效焊接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骏 陆桃 +1 位作者 陆彬 陈旭琴 《科技资讯》 2012年第27期106-107,共2页
造船焊接技术是现代船舶建造工程的关键技术,随着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焊接技术在我国船舶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了船台(坞)大合拢缝焊接生产效率。高效焊接技术是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缩短造船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船舶 大合拢 焊接 工艺
下载PDF
广州城区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宇骏 黄祖照 +4 位作者 张金谱 梁桂雄 陈彦宁 邝俊侠 裴成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9,共10页
为更好地了解广州城区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输送过程,利用广州塔4层大气污染物垂直梯度观测平台(高度分别为地面、118、168和488 m)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多种大气污染物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广州城区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的垂... 为更好地了解广州城区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输送过程,利用广州塔4层大气污染物垂直梯度观测平台(高度分别为地面、118、168和488 m)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多种大气污染物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广州城区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ρ(PM_(10))、ρ(PM_(2.5))、ρ(PM1)、ρ(NO_2)和ρ(NO)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其中ρ(PM_(10))、ρ(PM_(2.5))和ρ(PM1)在低层(地面点位)—高层(488 m点位)的递减率分别为35%、30%和26%,ρ(NO2)和ρ(NO)分别为75%和84%;ρ(O_3)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其低层—高层的增长率为135%;ρ(SO_2)和ρ(CO)则随高度上升先增后减.2除ρ(O_3)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均符合"冬强夏弱"的季节特征,ρ(O3)则在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冬季ρ(PM_(10))、ρ(PM_(2.5))、ρ(NO_2)和ρ(NO)高、低层间差异为全年各季最大,分别为38.6、18.5、49.4和31.9μg/m^3.3各污染物小时浓度日变化特征均不同程度地受混合层发展过程的影响,各高度污染物浓度在一天中混合层高度最高的时段(12:00—17:00)最接近,而在其余时段分层较明显.除O_3外,其余污染物质量浓度在中、低层大致呈早晚双峰分布,而在高层大致呈单峰分布.ρ(O_3)则在各层均保持单峰分布,峰值一致出现在14:00.4对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发现,不同高度的ρ(PM_(2.5))和ρ(NO_2)最大差值分别可达183.0和148.0μg/m^3,ρ(PM_(2.5))显著地受到本地近地面污染源的影响,污染物高浓度区域主要集中在488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大气污染物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水平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宇骏 邢琪 +1 位作者 陈能坚 刘振斌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19-24,共6页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在广州市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Φ<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Φ<10μm,PM25-10),两者之和为PM10,每季度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5~30d,每天采一个2...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在广州市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Φ<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Φ<10μm,PM25-10),两者之和为PM10,每季度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5~30d,每天采一个24h样品.污染点1995、1996年的污染水平接近,对照点1996年的污染水平明显低于1995年的.1995、1996年污染点PM25的24h均值分别为0025~0506和0017~0402mg/m3,年均值分别为0160和0140mg/m3,比对照点分别高975%和1545%;PM10的24h均值分别为0080~0558和0067~0560mg/m3,年均值分别为0258和0213mg/m3,比对照点分别高804%和1536%.1995、1996年污染点PM25的超标率分别为837%和871%,对照点的分别为574%和349%;污染点PM10的超标率分别为771%和710%,对照点的分别为370%和97%.PM25占PM10的56%~66%.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相当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的污染,应引起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可吸入性颗粒物 广州市
下载PDF
浅谈“5S”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内务管理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宇骏 张倩华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年第3期55-57,共3页
提出引进“5S”的管理理念 ,以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为高质量符合实验室认可准则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环境监测实验室 内务管理 现场管理 环境监测 认可工作
下载PDF
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环境监测站 质量体系 内部审核 质量活动
下载PDF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面对的矛盾、危机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宇骏 张倩华 吴爱冬 《广州环境科学》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和环保工作高速发展的今天,监督性监测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文章在全面分析现阶段监督性监测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提出关注监测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将关键点重点细化,最大程度地...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和环保工作高速发展的今天,监督性监测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文章在全面分析现阶段监督性监测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提出关注监测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将关键点重点细化,最大程度地保证监督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监督性监测 应对
下载PDF
广州亚运会水环境质量保障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宇骏 董天明 +1 位作者 陈鸿展 张倩华 《广州环境科学》 2011年第2期4-6,10,共4页
广州亚运会对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出较高的要求,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全面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压力和水环境监测所遇到难度,从监测环节和保障环节介绍了广州亚运水环境质量保障监测系统的建立思路... 广州亚运会对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出较高的要求,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全面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压力和水环境监测所遇到难度,从监测环节和保障环节介绍了广州亚运水环境质量保障监测系统的建立思路、组成和特点,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水环境 保障 监测系统 建立 应用
下载PDF
环境监测部门如何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骏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年第5期61-62,共2页
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实施完整的内审程序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最终达到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量体系 内部审核 工作报告 检验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旸 邢琪 +3 位作者 陆春霞 王宇骏 陈能坚 刘振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颗粒物中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和典型的地壳元素的体积分数、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广州市市区颗粒物元素污染相当严重,并以细颗粒物中更明显;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更易在细颗粒物中富集,并在远离市中心区更明显;市中心区和远离市中心区的粗、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均是S,Cl,Zn和Pb,显示了广州市的大气污染具有煤烟型硫氧化物污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粗颗粒物 化学元素 空气污染 组成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水平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旸 王宇骏 +3 位作者 邢琪 陆春霞 陈能坚 刘振彬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2-46,共5页
报告了中美合作“广州市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影响研究”课题可吸入性颗粒物的两年监测结果。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10μm,PM2510),两者... 报告了中美合作“广州市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影响研究”课题可吸入性颗粒物的两年监测结果。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10μm,PM2510),两者之和为PM10,每季度采15天,每天采一个24小时样品。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相当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应引起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可吸入性颗粒物 广州市 污染水平
下载PDF
2017年广州市大气臭氧激光雷达组网观测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祖照 裴成磊 +8 位作者 王宇骏 陈彦宁 梁永健 张天舒 范广强 万学平 胡婷婷 李展 李时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9-164,共6页
差分吸收臭氧雷达是测量对流层O_3时空分布的有力工具,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在广州地区开展大气O_3的组网加强观测研究,分析大气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广州塔站点臭氧激光雷达与安光所标准机对比分析表明两者一致性非常高;同时广州塔498 m... 差分吸收臭氧雷达是测量对流层O_3时空分布的有力工具,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在广州地区开展大气O_3的组网加强观测研究,分析大气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广州塔站点臭氧激光雷达与安光所标准机对比分析表明两者一致性非常高;同时广州塔498 m处O_3质量浓度与臭氧雷达在495 m处反演的O_3浓度较一致。该文研究2次典型污染过程中对流层O_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高空O_3污染气团沉降对地面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臭氧垂直分布浓度均表现为O_3午后单峰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2.0 km范围内;(2)广州地区O_3浓度表现为南部区域高、北部区域低的特征;(3)9月16-21日期间广州市从北至南5站点雷达图均监测到18日凌晨高空1.0~2.0 km处存在O_3输入且沉降过程,18日午后万顷沙站点O_3浓度最高;(4)10月24-26日期间5站点O_3浓度表明臭氧午后单峰特征明显,广州塔、番禺市桥、万顷沙站点午后O_3浓度均较高,夜间时段高空均存在明显的O_3残留现象,夜间残留会导致次日O_3浓度持续累积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臭氧浓度 垂直分布 传输过程
下载PDF
广州市冬季PM_(2.5)污染过程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文彬 王宇骏 +3 位作者 黄祖照 邝俊侠 陈彦宁 张金谱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基于城市超级站,对2013年12月1日—12月8日期间2次灰霾天气过程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二次离子(SNA)SO_4^(2-)、NO_3^-、NH_4^+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15.8%、7.4%、7.0%;...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基于城市超级站,对2013年12月1日—12月8日期间2次灰霾天气过程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二次离子(SNA)SO_4^(2-)、NO_3^-、NH_4^+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15.8%、7.4%、7.0%;2次污染过程SNA对PM_(2.5)贡献显著,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是PM_(2.5)的主要污染来源。广州冬季属于富氨区,2次污染过程都伴随着NH_4^+显著增加,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二次离子 污染过程 组分特征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市冬季灰霾天气过程消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文彬 王宇骏 +2 位作者 黄祖照 陈彦宁 邝俊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55-1759,共5页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以及为改善大气能见度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基于广州大气超级站,对广州冬季两次灰霾天气过程(2013年12月1—4日,5—8日)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及元素碳进行在线观测,通过IMPROVE核算方程研究了灰...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以及为改善大气能见度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基于广州大气超级站,对广州冬季两次灰霾天气过程(2013年12月1—4日,5—8日)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及元素碳进行在线观测,通过IMPROVE核算方程研究了灰霾天气过程的消光特性。结果表明: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均值为(505.55±241.05)Mm-1,主要消光物质为OM、(NH_4)_2SO_4、EC和NH_4NO_3,分别占总消光的43.84%、24.1%、13.17%和8.4%,OM消光贡献超过了(NH_4)_2SO_4成为广州首要的消光物质。观测期间,OM、EC消光变化趋势一致,说明OM和EC具有共源性,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第一次污染过程NH_4NO_3消光贡献明显增大,与静稳天气,局地机动车排放有关。第二次污染过程(NH_4)_2SO_4的消光贡献较为显著,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判断可能与区域污染输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灰霾 消光系数
下载PDF
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耐磨耗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7
作者 金月华 张亚红 +1 位作者 徐晔 王宇骏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3-55,共3页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对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表示方式,QB/T 2780-2006《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中规定了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耐磨耗性的测定方法,按照QB/T 2780-2006标准测定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的耐磨耗性,分析了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建...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对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表示方式,QB/T 2780-2006《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中规定了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耐磨耗性的测定方法,按照QB/T 2780-2006标准测定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的耐磨耗性,分析了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了耐磨耗性不确定度的试验模型,对操作过程的重复性、试片称量、耐磨试验仪本身、数值修约等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及合成,并计算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耐磨耗性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自操作过程的重复性,这与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涂层的不均匀性、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人员操作习惯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 耐磨耗性 试验模型 操作过程重复性
下载PDF
广州市臭氧及其前体物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裴成磊 王宇骏 +1 位作者 黄祖照 陈彦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25-28,71,共5页
通过利用近地面在线监测、塔基点式梯度在线监测、地基雷达遥感在线监测等技术方法构建臭氧浓度立体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对臭氧浓度分布、传输及变化的分析研究。结合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现状,研究开展VOCs离线监测... 通过利用近地面在线监测、塔基点式梯度在线监测、地基雷达遥感在线监测等技术方法构建臭氧浓度立体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对臭氧浓度分布、传输及变化的分析研究。结合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现状,研究开展VOCs离线监测,完善VOCs在线监测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对广州市VOCs组分的分区分时段监测。上述监测系统业务化应用于广州市臭氧污染分布的长期监测,可为开展臭氧来源解析提供基础性的监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立体分布 监测系统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城区近地面层不同高度空气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金谱 梁桂雄 +4 位作者 王宇骏 陈彦宁 裴成磊 邝俊侠 梁永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4-1240,共7页
为了阐明大城市中心城区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差异及其成因,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该研究基于广州塔大气污染物垂直梯度观测平台的监测数据,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对广州城区近地面层不同高度... 为了阐明大城市中心城区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差异及其成因,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该研究基于广州塔大气污染物垂直梯度观测平台的监测数据,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对广州城区近地面层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广州塔4个高度(地面、118 m、168 m和488 m)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4.96、5.01、4.83和3.64,AQI超标率分别为27%、30%、25%和40%。总体上,中、低层(168 m以下)的空气质量差异较小,其中118 m点位的综合指数和AQI超标率相对较高;高层(488 m)因O_3污染尤其显著导致其AQI超标率为各高度最高,但O_3质量浓度上升的贡献被其他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大幅下降所抵消,故其综合指数反而最低。随着高度增加,PM_(2.5)和NO_2超标程度下降,O_3超标程度上升,导致高层的PM_(2.5)和NO_2几乎不超标,而O_3超标率达40%且其超标天数占AQI超标天数的比例高达99%。随着污染级别上升,PM_(2.5)和NO_2成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减少,O_3比例增加,O_3成为各高度AQI超标时最主要的首要污染物。当低层空气质量处于优或重度污染级别时,各层等级一致性相对较好;但在其他情况下,低层与高层的空气质量最多可相差3个级别。因PM_(2.5)和NO_2以低矮源排放贡献为主,而O_3来源于复杂的二次反应,使PM_(2.5)和NO_2质量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而O_3质量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增,最终形成了中、低层以PM_(2.5)、NO2和O_3复合污染为主、高层以O_3单一污染为主的空气质量垂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近地面层 空气质量评价
下载PDF
广州市港口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构建及实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裴成磊 王宇骏 +2 位作者 陈彦宁 黄祖照 邝俊侠 《分析仪器》 CAS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在广州黄埔老港区周边开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结合广州市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在港区的不同方位布了6个监测点位。首次使用传感器法微型站和国标法的标准站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的港口区域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同时采用外场比对的方法进行微... 在广州黄埔老港区周边开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结合广州市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在港区的不同方位布了6个监测点位。首次使用传感器法微型站和国标法的标准站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的港口区域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同时采用外场比对的方法进行微型站的质量控制。广州黄埔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构建为在港口等复杂环境下开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提供了参考,为开展微型站监测,提高微型站监测数据质量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老港 港口 环境空气 自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