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安祈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06,共11页
台湾京剧创新之路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从早期"剧本叙事结构、剧场设计、乐队"的创新开始,到最近五六年,新编剧作的新意明显地集中在"古代女性形象的重新探索与塑造"上。本文欲以国光剧团的《王有道休妻》、《三个... 台湾京剧创新之路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从早期"剧本叙事结构、剧场设计、乐队"的创新开始,到最近五六年,新编剧作的新意明显地集中在"古代女性形象的重新探索与塑造"上。本文欲以国光剧团的《王有道休妻》、《三个人儿两盏灯》、《金锁记》、《青冢前的对话》等四部新编戏为讨论核心,对台湾京剧工作团队如何以女性为中心在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作细致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新编京剧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传统戏曲保存与创新的两项论证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安祈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50,共21页
保存传统与锐意创新是戏曲发展的两条并存路径。通过对"‘音像配’真能还原传统京剧原貌"以及"台湾京剧导演的创新之路"两个问题详加论证,可以肯定,传统与创新无一可偏废。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戏曲保存 戏曲创新 台湾京剧 戏曲发展 论证
下载PDF
“音配像”还原京剧传统的盲点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安祈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14-29,157-158,共18页
重要文化工程"音配像"对抢救京剧传统的功效和意义价值无庸赘言,但笔者欲提出其中一盲点,希望能得到弥补。上世纪中叶的"戏曲改革"提出了禁演"污辱劳动人民、歧视无产阶级、迷信、淫荡"等原则,对传统戏... 重要文化工程"音配像"对抢救京剧传统的功效和意义价值无庸赘言,但笔者欲提出其中一盲点,希望能得到弥补。上世纪中叶的"戏曲改革"提出了禁演"污辱劳动人民、歧视无产阶级、迷信、淫荡"等原则,对传统戏曲影响重大,其中"禁迷信"一条更造成几近全面的影响,许多传统老戏里反映民间信仰的部分都被迫删改,例如《洪洋洞》不上老令公托梦和八贤王射白虎,《碰碑》不加《托兆》,《奇双会》《汾河湾》《女起解》《斩黄袍》等戏都作了删改。"音配像"选用的录音如果是戏曲改革之后的,便也都没有这些片段。传统戏里的民间信仰、庶民思想都是重要文化资产,"音配像"未能及时弥补抢救极为遗憾,本文即通过戏考与音配像的比对,指出此一抢救文化资产的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配像 戏曲改革 禁迷信 京剧
下载PDF
小剧场京剧《王有道休妻》创作理念与回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安祈 《福建艺术》 2004年第5期44-46,共3页
当传统戏曲面临“开发市场”与“创新剧艺”的生存压力时.进军小剧场成为新的策略方针。谛观两岸剧坛.小剧场戏曲已然以黑马之姿浮出台面,接受着来自观众、剧坛与学界等各方的检验。本期中我们特别邀请王安祈教授阐述其创作小剧场京剧... 当传统戏曲面临“开发市场”与“创新剧艺”的生存压力时.进军小剧场成为新的策略方针。谛观两岸剧坛.小剧场戏曲已然以黑马之姿浮出台面,接受着来自观众、剧坛与学界等各方的检验。本期中我们特别邀请王安祈教授阐述其创作小剧场京剧《王有道休妻》的原始动机与创意构思,另外也透过笔者对小剧场戏曲在台湾演出的观察,思考探索戏曲小剧场的“新路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京剧 《王有道休妻》 创作理念 戏剧市场 表演艺术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华丽与苍凉的剧场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安祈 《福建艺术》 2006年第5期17-18,共2页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的这句名言,不仅为其绚烂而凄惶的一生下了脚注,同时也道出了对于人生精准而深刻的观照,诚如烟花乍放般,璀璨与寥落交错,永恒与须臾参差。成长于上海,求学在香港,游历过台湾的张...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的这句名言,不仅为其绚烂而凄惶的一生下了脚注,同时也道出了对于人生精准而深刻的观照,诚如烟花乍放般,璀璨与寥落交错,永恒与须臾参差。成长于上海,求学在香港,游历过台湾的张爱玲,以“华丽与苍凉的手势”在全球的文坛、学界、媒体与表演艺术中回旋发酵,各式的“张看”窗口、“张学”研究、“张派”版图以及“张腔”声带。组构出一片众声喧哗的“张爱玲现象”。在这勾魂摄魄、令人迷乱难以自持的的传奇物语中,被翻译家傅雷赞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被旅美学者夏志清肯定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此次由国光剧团的艺术总监王安祈与当家青衣魏海敏联袂作场,在堆栈的意象与压抑的冷隽中。引领看官们玩味隐身于浮华红尘中的颓废与苍茫;且在学者们不同视角的解读与剧评中,一起来检视并见证台湾“京剧现代戏”的华美新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凉 华丽 设计 剧场 《金锁记》 京剧现代戏 张爱玲 表演艺术
下载PDF
笛声占尽一年春——昆剧恢复全本风潮的省思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安祈 《福建艺术》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福建艺术》“宝岛戏颜”的栏目,将以特约邀稿的方式聚焦台湾表演艺术界的众声喧哗,搭建起交流探索的平台,以期有相互交会的冷肃旁观与蕴藉思考。2004年由台湾制作苏州昆剧团演出的全本昆剧《长生殿》与《牡丹亭》,前者的推手是企业大... 《福建艺术》“宝岛戏颜”的栏目,将以特约邀稿的方式聚焦台湾表演艺术界的众声喧哗,搭建起交流探索的平台,以期有相互交会的冷肃旁观与蕴藉思考。2004年由台湾制作苏州昆剧团演出的全本昆剧《长生殿》与《牡丹亭》,前者的推手是企业大家陈启德先生,以原汁原味的传统情韵为重点:后者的主帅是文坛桂冠白先勇先生,以青春气息的古典诗意为创作主体。速两出耗资千万聚合无数菁英打造的昆剧经典,点燃了台湾表演艺术界的火花,引爆了社会各界的观赏热潮,一时之间欣赏昆剧演出俨然成为“时尚文化”的表征:且让我们追随着王安祈教授与张淑香教授的这两篇大作,以及陈鹏昌先生所拍摄的精美剧照,一起来顾盼命湾的昆剧大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长生殿》 《牡丹亭》 叙事文学 抒情 戏剧结构 美感
下载PDF
生命风格的复制──以余叔岩、孟小冬师徒关系为例论京剧流派的人文意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安祈 《福建艺术》 2010年第1期8-19,共12页
“流派纷呈”是京剧繁荣的标志.流派艺术突出的是表演的个人风格.是京剧艺术个性化的成果。然而吊诡的是,流派同时也限制了个性.在流派传承系谱里.所有的传人都以开派宗师为仿真对象,各传人自身的特质只能容许极些微的体现,而且... “流派纷呈”是京剧繁荣的标志.流派艺术突出的是表演的个人风格.是京剧艺术个性化的成果。然而吊诡的是,流派同时也限制了个性.在流派传承系谱里.所有的传人都以开派宗师为仿真对象,各传人自身的特质只能容许极些微的体现,而且传人对宗师的学习不仅在唱腔艺术.更在整个人生态度,“突出个性”与“模拟宗师个性”之间.形成流派艺术与京剧发展值得讨论的一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流派 个人风格 师徒关系 余叔岩 复制 生命 文意 京剧艺术
下载PDF
双面魏海敏谈魏海敏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与《金锁记》中的演绎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安祈 《上海戏剧》 2017年第3期11-12,共2页
台湾国光剧团有幸来到上海,参加“名家名剧月”,以“双面魏海敏”为题,推出《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以下简称《王熙凤》)和《金锁记》。
关键词 《金锁记》 宁国府 王熙凤 演绎 王熙凤
下载PDF
福建京剧院来台演出
9
作者 王安祈 《福建艺术》 2013年第6期20-21,共2页
福建京剧院来台湾演出多次,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福建的京剧水平大概和台湾差不多。一看大为惊喜,阵容齐全,而且非常年轻,张美超、李海宁都还是个小女孩,唱起大戏流派特色鲜明,一点都不含糊。那天下午看张美超《状元媒》,晚上再... 福建京剧院来台湾演出多次,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福建的京剧水平大概和台湾差不多。一看大为惊喜,阵容齐全,而且非常年轻,张美超、李海宁都还是个小女孩,唱起大戏流派特色鲜明,一点都不含糊。那天下午看张美超《状元媒》,晚上再整出《四郎探母》,张派到底,浏亮明畅,跌宕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院 福建 演出 台湾地区 张派
下载PDF
作家身影——潜入内心 走出京剧?
10
作者 王安祈 《写作》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踏上京剧编剧之路已二十五年,愈走愈不安,仿佛站在危险的边际,因为我体会到,创作是一段强迫自己逼近内心、自我观照的旅程。
关键词 内心 京剧 作家 自我观照
下载PDF
稀里糊涂笑看人间──写在《张协状元》来台演出之前
11
作者 王安祈 《戏文》 2001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张协状元》 面糊盆 这一代人 汤显祖
下载PDF
回眸与追寻 谈台湾国光剧团的《未央天》和《孟小冬》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安祈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I0004-I0004,25,26,共3页
我是京剧戏迷,一听到胡琴声就止不住全身细胞跳跃。可是我一生寂寞,因为迷戏而寂寞。从童年开始就找不到同好,直到而今,偶遇喜爱戏曲的学生便疼惜万分,无论作为老师、观众、编剧或剧团艺术总监,我一心念着的就是该怎么把京剧推荐... 我是京剧戏迷,一听到胡琴声就止不住全身细胞跳跃。可是我一生寂寞,因为迷戏而寂寞。从童年开始就找不到同好,直到而今,偶遇喜爱戏曲的学生便疼惜万分,无论作为老师、观众、编剧或剧团艺术总监,我一心念着的就是该怎么把京剧推荐给现代观众,像是为戏而活,无论创新或守成,我的目标只有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团 台湾地区 艺术总监 京剧 寂寞 观众 戏迷
下载PDF
张爱玲回上海 写在京剧《金锁记》上海演出前
13
作者 王安祈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4-I0004,25,26,共3页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京剧《金锁记》,将于六月参加世博台北文化周演出,张爱玲随着台湾国光剧团重回上海.站上京剧舞台。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上海 京剧 演出 剧团
下载PDF
伶人第三部曲 水袖与胭脂
14
作者 王安祈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7,共14页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水袖与胭脂的故事发生在此,这是个伶人世界、角色王国。
关键词 伶人 胭脂 水袖 三部曲 故事
下载PDF
从《三个人儿两盏灯》到《烟锁宫楼》
15
作者 王安祈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3,共1页
在上昆新编昆剧《烟锁宫楼》于上海首演之前,不禁回想起二+年前在台湾与昆曲“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那一刻。 1992年底上昆来台盛大演出,那是两岸交流后第一支大陆表演团队来台的大型售票公演。上昆以“登台第一团”身份,精锐尽出。... 在上昆新编昆剧《烟锁宫楼》于上海首演之前,不禁回想起二+年前在台湾与昆曲“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那一刻。 1992年底上昆来台盛大演出,那是两岸交流后第一支大陆表演团队来台的大型售票公演。上昆以“登台第一团”身份,精锐尽出。国父纪念馆和国艺中心两地交替,前者是大唐盛世《长生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长生殿》 两岸交流 纪念馆
下载PDF
孟小冬 京剧与歌唱剧的跨界
16
作者 王安祈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7,共12页
什么声音? 点滴吊架?电闪雷鸣?疾 风暴雨?枪响?鞭炮? 还是说长道短的人声嘈杂?
关键词 戏剧艺术 孟小冬 京剧 歌唱剧
下载PDF
白虎與鴞神--以《洪洋洞》《奇雙會》爲例看如何評賞民間戲曲
17
作者 王安祈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本文以《洪洋洞》箭射白虎與《奇雙會》鴞神傳聲爲例,指出民間信仰與傳統京劇交融互滲的關係。《洪洋洞》搬演英雄死亡故事,以民間信仰爲底藴,想象楊六郎爲白虎轉世,藉“星宿謫凡、歷劫歸位”之説撫慰人情,在理性歷史之外,另創一套充滿... 本文以《洪洋洞》箭射白虎與《奇雙會》鴞神傳聲爲例,指出民間信仰與傳統京劇交融互滲的關係。《洪洋洞》搬演英雄死亡故事,以民間信仰爲底藴,想象楊六郎爲白虎轉世,藉“星宿謫凡、歷劫歸位”之説撫慰人情,在理性歷史之外,另創一套充滿想象力的民間叙事。《奇雙會》演親人離散昭雪冤獄故事,劇中傳聲神一般寫作“鴞神”,本文通過版本考證,指出當作“神”,庶民由“哭嚎”直接取義命名,呼唤神明傳遞哭聲,牽合離散父女。“想象星宿、呼唤神明”不是編劇個别的創造設計,而是人們集體願望的投射。本文以版本文獻與視聽影音交互爲證,比較白虎與鴞神的保存與删改,透視民間戲曲的文學性,以及評賞民間戲曲的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洋洞 奇雙會 白虎星 星宿 民間信仰 京劇 鴞神
下载PDF
论《单刀会》与祀神活动之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安祈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18,共6页
戏剧艺术的感染力是无限的,关汉卿的年代距今久远,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超越了时空的阻隔,依旧还被翻改传唱于今日的舞台上。《窦娥冤》通过传奇《金锁记》演为京剧《六月雪》,《拜月亭》直接影响了《幽闺记》,《绯衣梦》和南戏《林招得... 戏剧艺术的感染力是无限的,关汉卿的年代距今久远,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超越了时空的阻隔,依旧还被翻改传唱于今日的舞台上。《窦娥冤》通过传奇《金锁记》演为京剧《六月雪》,《拜月亭》直接影响了《幽闺记》,《绯衣梦》和南戏《林招得》也有间接渊源,如今仍演出的《卖水》、《火焰驹》和《血手印》都可以《绯》为源头远祖;《望江亭》、《救风尘》仍不断有改本献演,甚至原本不完整的《诈妮子》都成了当代戏剧工作者灵感的泉源,脍炙人口的《燕燕》一剧仍可视为以关汉卿原作为底的新编本。关汉卿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学术界,对于现代的观众而言,关汉卿这三个字依旧是耳熟能详的。在这么多传唱不歇的剧本中,和原作面貌最相近、剧本变动幅度最小的,应该就属《单刀会》了。当关汉卿以诗化的语言歌颂了一段英雄豪情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单刀 演出形式 直接影响 窦娥冤 血手印 关公 戏剧艺术 当代戏剧 原作
原文传递
戏/曲回旋路——文化变迁中台湾的京剧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安祈 《戏曲研究》 1996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京剧在台湾,50、60年代,解怀旧念乡之馋;它活络、生发,名角辈出。70年代,几近是白头余韵;它老成、严谨而低迷。80年代,创出新局,曲味扩大到戏趣;它有了现代化的新气象。眼下,大陆骨子老戏频频来回温'曲'和'艺',几出讽... 京剧在台湾,50、60年代,解怀旧念乡之馋;它活络、生发,名角辈出。70年代,几近是白头余韵;它老成、严谨而低迷。80年代,创出新局,曲味扩大到戏趣;它有了现代化的新气象。眼下,大陆骨子老戏频频来回温'曲'和'艺',几出讽刺官场形色的新编戏,成为本地剧团搬演的新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人 胡少安 徐九经 传统戏曲 表演体系 顾正秋 《曹操与杨修》 唱曲 华文漪 魏明伦
原文传递
《徽州女人》的启示 台湾戏迷的观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安祈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51,共2页
我生于1955年的台湾,那是个西化的年代,小学同学都是西洋流行歌曲歌迷,中学时不少英语好的同学能直接打电话到美军电台点歌,我记得一位最红的歌手叫汤姆·琼斯,不过我没听过他的歌,或是听过却毫无感觉;我迷的是京戏、越剧、... 我生于1955年的台湾,那是个西化的年代,小学同学都是西洋流行歌曲歌迷,中学时不少英语好的同学能直接打电话到美军电台点歌,我记得一位最红的歌手叫汤姆·琼斯,不过我没听过他的歌,或是听过却毫无感觉;我迷的是京戏、越剧、黄梅调,在同学中被视为异类,十足的稀有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学 学时 观点 中学 琼斯 小学 英语 戏迷 越剧 歌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