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汤现代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84
1
作者 王宏蔚 吴智兵 +3 位作者 杨敏 刘迅 吕保江 彭丽君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85-89,共5页
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其组方虽只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5味药,但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古代医家将其作为"汗剂""和剂""补剂"使用,与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的体温双向调节、胃肠运动... 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其组方虽只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5味药,但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古代医家将其作为"汗剂""和剂""补剂"使用,与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的体温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促汗腺分泌、降血糖血压、保护心脏等作用相呼应。桂枝汤在临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也有明确的疗效,现代药理也表明芍药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故可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桂枝汤在抗过敏或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挖掘桂枝汤在抗过敏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现代药理作用。另外,也可以通过对桂枝汤中的单药或其复方的提取物进行更深一步的化学成分分析,进一步挖掘桂枝汤的作用功效,扩大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药理学 综述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登革热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宏蔚 吴智兵 +1 位作者 杨敏 吕保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832-1835,共4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及疫苗。在此现状下,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外用中草药防蚊驱蚊,通过益气... 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及疫苗。在此现状下,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外用中草药防蚊驱蚊,通过益气固表、养生调摄以内养正气防御登革热疫气;通过清解疫毒、凉血化瘀以防登革热传变;通过调适饮食、调气血阴阳以促进病后机体恢复及预防登革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治未病 益气固表 清解疫毒 凉血化瘀
下载PDF
论《伤寒论》方在《温病条辨》三焦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宏蔚 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853-1857,共5页
对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吴瑭在其《温病条辨》的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共3篇中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条文进行分析.吴瑭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情况如下:上焦篇运用了桂枝汤、白虎汤、栀子豉汤与瓜蒂散等,中焦篇运用了大小承... 对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吴瑭在其《温病条辨》的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共3篇中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条文进行分析.吴瑭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情况如下:上焦篇运用了桂枝汤、白虎汤、栀子豉汤与瓜蒂散等,中焦篇运用了大小承气汤、小柴胡汤和泻心汤等,下焦篇运用了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桃花汤等.吴瑭在经方运用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立论思想,虽用伤寒古方,却不拘泥于伤寒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伤寒论》 三焦 经方
下载PDF
温病学的形成及温病的概述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宏蔚 吴智兵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0期3175-3178,共4页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约2000年的发展历史,包括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形成阶段以及发展阶段,是众多医家在防治温病方面的理论和结晶。温病包括温热类及湿热类两大类,其中温热类疾病包括:风温、暑温、秋燥、春温、温毒...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约2000年的发展历史,包括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形成阶段以及发展阶段,是众多医家在防治温病方面的理论和结晶。温病包括温热类及湿热类两大类,其中温热类疾病包括:风温、暑温、秋燥、春温、温毒、温疫等;湿热类疾病包括:湿温、暑湿、湿热疫、伏暑等。学习温病学的形成过程和温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等特点对学习、掌握中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温病 概述
下载PDF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蔚 王睿哲 +2 位作者 吴智兵 杨敏 刘迅 《河南中医》 2022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分析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桂枝汤、风温”“桂枝汤、春温”“桂枝汤、暑温”等17组主题词在《中华医典》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3 56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3篇,占检索总篇数的2.050 0%。其中,方论... 目的:分析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桂枝汤、风温”“桂枝汤、春温”“桂枝汤、暑温”等17组主题词在《中华医典》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3 56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3篇,占检索总篇数的2.050 0%。其中,方论类48篇,占纳入总篇数的65.753 4%;方剂类17篇,占纳入总篇数的23.287 7%;医案类8篇,占纳入总篇数的10.958 9%。纳入文献中,温病分类情况以不可归类温病文献最多(21篇),其次为风温类文献(14篇);出现次数最多的前5位症状分别为: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强;出现次数最多的脉象为脉浮,舌象为舌淡苔薄白;涉及的方剂共87首,桂枝汤原方11首,桂枝汤类方76首,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分别为:阳旦汤、柴胡桂枝汤、葛根汤、桂枝汤原方、瓜蒌桂枝汤。桂枝汤类方加减药物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分别为:黄芩、葛根、石膏、麻黄、知母、柴胡、瓜蒌根。结论:桂枝汤及其类方在温病中的应用较少,但仍有部分温病适合使用桂枝汤或桂枝汤类方治疗,特别是对于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强,舌淡苔薄白,脉浮等肺卫表证的风温类温病,经过辨证,可使用桂枝汤,并适当选用部分寒凉药物进行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温病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广东省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迅 潘思敏 +1 位作者 王宏蔚 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CI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加客观的辨证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8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目的】探讨广东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CI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加客观的辨证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8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淋巴细胞总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水平,探讨ACI患者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收集的来自广东省的385例ACI患者中,风痰阻络证188例(占48.8%),气虚血瘀证77例(占20.0%),风火上攻证62例(占16.1%),阴虚风动证33例(占8.6%),痰热腑实证25例(占6.5%)。(2)各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从NEU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P<0.01);从NLR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风痰阻络证(P<0.01),且痰热腑实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0.01);而从RDW、LYM、MPV指标来看,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ACI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痰阻络证为主,气虚血瘀证次之;广东省ACI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NEU、NLR的升高可能为痰热证和风火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常规 中医证型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广东省
下载PDF
吴智兵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期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伟龙 王宏蔚 +5 位作者 王琛 刘迅 孙大中 区凤娟 张家明 吴智兵(指导)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9期1660-1661,1678,共3页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危重症,可导致脑出血、内脏出血,甚至死亡。吴智兵教授擅长中医经典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吴教授认为血小板减少症关键在于厥阴阴分不足,涉及气虚血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先天不足。急性期治疗强调滋阴降火;同时注重...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危重症,可导致脑出血、内脏出血,甚至死亡。吴智兵教授擅长中医经典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吴教授认为血小板减少症关键在于厥阴阴分不足,涉及气虚血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先天不足。急性期治疗强调滋阴降火;同时注重培养中宫、益气活血、补益脾肾等不同疗法辨证论治。吴智兵教授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独特的疗效,特将其经验介绍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吴智兵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