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时期艺术秩序中的比例关系
1
作者 王小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0,I0010,共7页
古典哲学中的数理关系衍生出比例法则,进而产生了艺术对秩序的需要。艺术家在创作时不自觉地使用比例关系,是基于数字排列的秩序,体现于物体之间合理的关系。艺术秩序的数学规律与视觉美相联系,它是艺术家对美的追求的本能,并为他们提... 古典哲学中的数理关系衍生出比例法则,进而产生了艺术对秩序的需要。艺术家在创作时不自觉地使用比例关系,是基于数字排列的秩序,体现于物体之间合理的关系。艺术秩序的数学规律与视觉美相联系,它是艺术家对美的追求的本能,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据可依的和谐美的创作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比例 数比 艺术秩序 和谐美
下载PDF
浅谈国画大师溥心畲对姚兆明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3期53-54,共2页
姚兆明是台湾著名女画家,她于新中国成立之前随友去台湾,拜溥心畲为师。溥心畲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皇室后裔,自幼研习传统绘画,后成为一代大师。由于姚兆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溥心畲喜爱,成为"寒玉堂"第一代弟子,后与... 姚兆明是台湾著名女画家,她于新中国成立之前随友去台湾,拜溥心畲为师。溥心畲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皇室后裔,自幼研习传统绘画,后成为一代大师。由于姚兆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溥心畲喜爱,成为"寒玉堂"第一代弟子,后与溥心畲之子溥孝华结为夫妇。1986年姚兆明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作品而被窃贼杀害。姚兆明一生致力于"溥派"艺术的研究,其传奇的艺术经历与杰出的艺术成就离不开溥心畲大师的教导。姚兆明曾立下宏愿,要努力成为"溥派"掌门人,将"溥派"艺术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心畲 姚兆明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扬州八怪”的时代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作者 王小柠 《美术大观》 2010年第9期248-249,共2页
"扬州八怪"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专用名词,有学者认为"扬州八怪"并不局限于八人,具体是哪几位画家尚无可靠的资料考证。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朝末期,扬州本地和从外地来的知名画家共一百数十人。“八怪”在扬州... "扬州八怪"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专用名词,有学者认为"扬州八怪"并不局限于八人,具体是哪几位画家尚无可靠的资料考证。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朝末期,扬州本地和从外地来的知名画家共一百数十人。“八怪”在扬州的活动时间跨度为1703年至1799年。据考证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中并无“八怪”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八怪” 时代性 《扬州画舫录》 资料考证 专用名词 时间跨度 乾隆朝 画家
下载PDF
基于新艺科美育理念的高校艺术课程体系建设
4
作者 王小柠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3期153-155,共3页
在新文科基础上发展出的新艺科,其建设路径是改变美术与文史哲等学科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造力。以新艺科为背景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建设方向,正视高校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可以助力新文科... 在新文科基础上发展出的新艺科,其建设路径是改变美术与文史哲等学科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造力。以新艺科为背景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建设方向,正视高校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可以助力新文科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艺科 美育课程 美术教育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比例介入艺术——从西奥菲勒斯到琴尼尼绘画理论中的科学观
5
作者 王小柠 祝遵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3,171,共6页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断被重新审视,比例是科学介入视觉艺术的直观体现,较之透视法则更早地影响了艺术的科学化进程.艺术“模仿论”在强调摹写现实的同时,也是一种智性创造,视觉形式的“和谐”体现的是比例作用,这一传统在中世纪被另...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断被重新审视,比例是科学介入视觉艺术的直观体现,较之透视法则更早地影响了艺术的科学化进程.艺术“模仿论”在强调摹写现实的同时,也是一种智性创造,视觉形式的“和谐”体现的是比例作用,这一传统在中世纪被另一种规则所取代.绘画技法理论发展至琴尼尼,开始用文字全面阐释绘画技术,比例成为一种法则而对实践产生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理解艺术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科学 比例 西奥菲勒斯 琴尼尼 绘画理论 科学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绘画中的“物—景—境”思维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小柠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24-25,共2页
中国传统园林题材的绘画崇尚"物—景—境"思维,创作者将意象藏于园林的内在结构中,体现在具体化、现实化的实践中。园林以自然之物生景,造园者将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的发现与积累,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成具备动态、静态空间序列... 中国传统园林题材的绘画崇尚"物—景—境"思维,创作者将意象藏于园林的内在结构中,体现在具体化、现实化的实践中。园林以自然之物生景,造园者将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的发现与积累,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成具备动态、静态空间序列布局的园林,从而上升为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绘画 景物构成 空间布局 意境
下载PDF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构图
7
作者 王小柠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6期10-11,共2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构图始于位置经营,意在笔先,寓景于画。郭熙提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创作模式,是对山水画空间构图的详细解读,使画家胸有丘壑、迂回入画。山水画以"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构图始于位置经营,意在笔先,寓景于画。郭熙提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创作模式,是对山水画空间构图的详细解读,使画家胸有丘壑、迂回入画。山水画以"移天缩地"的透视技巧,于尺幅之上,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经营位置 景物构成 空间布局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绘画中的空间转换
8
作者 王小柠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5期84-85,共2页
园林绘画以其实用性功能,将园林中的景物构成以一种近乎游园的方式组织起来,引领观者在画中观赏园林。画家利用这些视觉要素调整绘画方式,顺应园林景致,再现自然空间。
关键词 园林绘画 方位意识 空间特征 空间展现
下载PDF
民艺符号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以贝聿铭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彦锋 王小柠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16期98-99,共2页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经过了长期发展,被抽象成符号运用于建筑设计。在今天,如何将传统民艺符号与现代建筑自然结合,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该文以贝聿铭的作品为例,分析传统民艺符号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以"形—意—神"的递...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经过了长期发展,被抽象成符号运用于建筑设计。在今天,如何将传统民艺符号与现代建筑自然结合,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该文以贝聿铭的作品为例,分析传统民艺符号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以"形—意—神"的递进关系展开论述,寻找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建筑之间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贝聿铭 民艺符号 建筑美学建筑
下载PDF
江南园林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体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彦锋 王小柠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园林建筑是一门关于空间的艺术,其可被视为一件叙事作品,由此产生了"园林叙事"这一概念。园林叙事在注重空间维度的同时,结合时间的维度对相关内容予以讨论与探索。该文以园林叙事为主题,分析园林布局中惯用的手法,通过研究... 园林建筑是一门关于空间的艺术,其可被视为一件叙事作品,由此产生了"园林叙事"这一概念。园林叙事在注重空间维度的同时,结合时间的维度对相关内容予以讨论与探索。该文以园林叙事为主题,分析园林布局中惯用的手法,通过研究园林中的点、线、面、体,探讨园林叙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叙事 园林美学 布局章法 景别空间
下载PDF
从透视正法到透视网格——论阿尔贝蒂绘画理论中的空间转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柠 祝遵凌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提出了“透视正法”,以“视觉棱锥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视觉金字塔原理”,由此衍生出绘画工具“网格”。“网格”(grid)源出于比例,运用透视学原理,以唯一中心点为准则,建立了一个以比例为核心纵横交错的坐标... 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提出了“透视正法”,以“视觉棱锥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视觉金字塔原理”,由此衍生出绘画工具“网格”。“网格”(grid)源出于比例,运用透视学原理,以唯一中心点为准则,建立了一个以比例为核心纵横交错的坐标体系。它的出现是绘画比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运用,连接了自然与画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蒂 绘画工具透视法 网格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方位意识的历史源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柠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4,共7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常有“按图索骥”的功能,基于画家的方位意识投射于画中,使观者以图为据,这也是山水画萌芽于地理制图的原因。我们无法描绘“方位感”在人脑中的反应,只能描绘作品中方位是如何表现的。“艺术家知道他们的学习手段是... 中国传统山水画常有“按图索骥”的功能,基于画家的方位意识投射于画中,使观者以图为据,这也是山水画萌芽于地理制图的原因。我们无法描绘“方位感”在人脑中的反应,只能描绘作品中方位是如何表现的。“艺术家知道他们的学习手段是注意观察自然,但是,显然哪一个艺术家的手艺也不仅是靠观察学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山水画 历史源流 意识 中方 学习手段 艺术家 描绘 画家
原文传递
比例与反比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比例之争
13
作者 王小柠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98,共5页
中世纪西方绘画可以看出明显的经验传承,但我们还要追问的是当艺术家面对自然时,是什么能力,首先是何种知识使他能够如此表现人物、自然或某种观念?进入文艺复兴,艺术理论除了继承中世纪的实用功能,还为创作提供更严格、更有依据的科学... 中世纪西方绘画可以看出明显的经验传承,但我们还要追问的是当艺术家面对自然时,是什么能力,首先是何种知识使他能够如此表现人物、自然或某种观念?进入文艺复兴,艺术理论除了继承中世纪的实用功能,还为创作提供更严格、更有依据的科学法则。绘画既要直面自然客体,模仿的同时又要改进方式,似乎成为一个不可解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客体 经验传承 西方绘画 实用功能 改进方式 文艺复兴时期 反比例 中世纪
原文传递
自然与形式茛苕纹饰起源的学术之争
14
作者 王小柠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5-219,共5页
茛苕纹[Acanthus]是西方最常见的装饰植物纹样,一般认为此装饰母题源于环地中海生长的一种锯齿形、带棘叶子的直立亚灌木植物。公元前5世纪被古希腊人作为雕刻装饰纹样用于神庙顶部和饰带、墓碑等,科林斯式柱头就是直接采用了茛苕叶饰... 茛苕纹[Acanthus]是西方最常见的装饰植物纹样,一般认为此装饰母题源于环地中海生长的一种锯齿形、带棘叶子的直立亚灌木植物。公元前5世纪被古希腊人作为雕刻装饰纹样用于神庙顶部和饰带、墓碑等,科林斯式柱头就是直接采用了茛苕叶饰。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茛苕纹实例是在希腊基克拉迪群岛发掘出的朱斯蒂安尼尼[Giustianini]墓碑(图1)及来自苏尼翁[Sounion]和考隆尼亚[Caulonia]神庙的雕像基座。~1茛苕纹装饰的科林斯柱头,出现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古希腊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Temple of Apollo Epicurius]中,之后成为古希腊三种柱式中最优美的代表,雅典卫城宙斯神庙的科林斯柱式(图2)即为其典型。后来罗马人用其装饰融合爱奥尼亚和科林斯的混合柱式,柱头采用了卷涡纹和茛苕叶形装饰结合模式,并根据叶饰形状变化衍生出了多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纹 宙斯神庙 形状变化 柱式 锯齿形 雅典卫城
原文传递
埃及的“网格”艺术
15
作者 王小柠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63,共6页
一从“网格”出发的埃及艺术 埃及艺术家是最早使用“网格”作为绘画工具的,许多实例可以看到埃及人用一种等距方形网格在石头或墙面上进行划分。’我们试图理解这种基于同等大小砖块开始的绝对模型而创造的画面,把它与现代艺术家在... 一从“网格”出发的埃及艺术 埃及艺术家是最早使用“网格”作为绘画工具的,许多实例可以看到埃及人用一种等距方形网格在石头或墙面上进行划分。’我们试图理解这种基于同等大小砖块开始的绝对模型而创造的画面,把它与现代艺术家在由小变大的表面构成转化时所运用的看起来很相似的方格系统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埃及人 网格 绘画工具
原文传递
告别仪式
16
作者 王小柠 《饮食科学》 2021年第10期65-65,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