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褐天牛中脊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少博 韩孟娇 +2 位作者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作为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中老龄幼虫寄生蜂,为有效挖掘该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开展了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作为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中老龄幼虫寄生蜂,为有效挖掘该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开展了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通过室内传代饲养,观察和记录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的羽化节律、交配行为和寄生过程,根据雌蜂在不同交配状态下的寄生率、所产子代数量及性比,判断雌蜂交配与否对寄生的影响以及该寄生蜂的生殖方式,通过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试验测定该寄生蜂雌成蜂对不同龄期寄主松褐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选择,此外,还测定了不同营养条件(无喂食、喂食纯水和喂食20%蜂蜜水)下的成蜂寿命。【结果】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集中在上午6:00-12:00羽化,羽化成蜂数占总羽化成蜂数的61%。交配过程分为求偶、交配前期、交尾与交配后期4个阶段,交配高峰期为17:00-21:00,雌成蜂一生只交配1次,雄成蜂可多次交配并存在交配竞争现象。寄生过程可划分为寄主搜寻、寄主检查、产卵与结束后梳理4个步骤。雌蜂未交配所产子代均为雄性,交配后所产子代雌雄性比近1∶1。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可寄生松褐天牛2-5龄幼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寿命,雌雄成蜂均在20%蜂蜜水条件下存活时间最长,分别为(35.50±3.31)和(20.80±2.00)d。【结论】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属抑性外寄生蜂,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成蜂羽化与交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偏好寄生3龄松褐天牛幼虫,提供蜂蜜水可显著延长成蜂寿命。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蜂有望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中脊茧蜂 松褐天牛 生物学 生物防治 寄生 交配
下载PDF
周期性羽化昆虫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凡 王小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78-4488,共11页
当昆虫类群表现为长生命周期k(k>1)年时,成虫的羽化表现为非周期性、周期性和过渡周期性3种形式。非周期性即为成虫每年均羽化,周期性即为成虫每k年才羽化1次,过渡周期性为非周期昆虫逐渐进化为羽化周期性的必经阶段,不同年份羽化的... 当昆虫类群表现为长生命周期k(k>1)年时,成虫的羽化表现为非周期性、周期性和过渡周期性3种形式。非周期性即为成虫每年均羽化,周期性即为成虫每k年才羽化1次,过渡周期性为非周期昆虫逐渐进化为羽化周期性的必经阶段,不同年份羽化的同生群在密度上产生了显著差异,形成了小同生群和优势同生群。自然界中表现出完全羽化周期性的昆虫种类是较少的,但由于其高种群密度的成虫同步性羽化现象,对比非周期性昆虫更易暴发成灾。为明确周期性昆虫演化进程并为林区虫害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总结了周期性昆虫的种类和生活特性,不同年间的气候异质性、自然灾害、扩散到未分布区域、天敌、种间和种内竞争等因素均有可能成为过渡周期现象形成的最初驱动力,生活史延长、寄主-天敌互作、低温驱动效应、天敌不敏感-捕食者饱足效应、种间和种内竞争等是促使昆虫羽化周期性形成的可能机制。在林区管理实践中,应提前评估害虫羽化周期性产生的趋势和程度。当成虫表现出完全羽化周期性,应在集中羽化年份内采取见效快的综合防控策略,降低唯一同生群密度至经济阈值以下。当成虫表现出过渡周期性,应加大优势同生群防治力度、降低小同生群防治频率,以及采取天敌林间释放和保育技术以平衡天敌对目标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控制作用大小,遏制或减缓天敌-寄主互作驱动下的周期性演化进程,逐渐实现由过渡周期阶段向非周期性的逆转。当成虫表现出非周期性,应减少专化性天敌的释放和针对害虫特定阶段的防治措施使用频率,优先选择作用于所有发育阶段且致死率不存在显著差异的防治手段,避免因人为干扰产生的周期性演化和进一步的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昆虫 进化假说 过渡周期现象 成灾 林区管理
下载PDF
美国白蛾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邹萍 曹亮明 +3 位作者 孙守慧 杨忠岐 张彦龙 王小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4-1206,共13页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原产于北美。由于美国白蛾强大的扩散能力、较长的为害期以及快速繁殖等特性,目前已有35个国家报道了其入侵记录。自1979年美国白蛾在辽宁丹东发现以来,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扩散。因此,根除全部种群已不...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原产于北美。由于美国白蛾强大的扩散能力、较长的为害期以及快速繁殖等特性,目前已有35个国家报道了其入侵记录。自1979年美国白蛾在辽宁丹东发现以来,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扩散。因此,根除全部种群已不可能,采取持续有效的生物防控策略是可行的途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发生期美国白蛾天敌的多样性,并对利用本地天敌和引进原产地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原产地天敌对美国白蛾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攻击性,通过引进原产地天敌可望实现更加持续有效的控制作用。最后展望了天敌昆虫控制美国白蛾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入侵害虫 天敌应用
下载PDF
寄生和捕食元宝枫种子瘿蚊的重要天敌——毛链金小蜂属一新种(膜翅目:金小蜂科)
4
作者 刘慧慧 李恩杰 +5 位作者 曹亮明 王小艺 辛学兵 仇兰芬 包青春 杨忠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40,共7页
【目的】元宝枫是我国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籽油中含有丰富的神经酸等物质,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上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近年来作者发现元宝枫种子受到一种元宝枫瘿蚊(Acumyia sp.)幼虫的严重侵害。为了无公害防治该害虫,本研究旨... 【目的】元宝枫是我国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籽油中含有丰富的神经酸等物质,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上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近年来作者发现元宝枫种子受到一种元宝枫瘿蚊(Acumyia sp.)幼虫的严重侵害。为了无公害防治该害虫,本研究旨在调查并鉴定元宝枫瘿蚊的天敌。【方法】通过在北京和内蒙古的实地调查,发现了寄生和捕食元宝枫瘿蚊幼虫和蛹的一种小蜂。通过分类研究,确定其为小蜂总科金小蜂科毛链金小蜂属Systasis的一个新种——元宝枫瘿蚊毛链金小蜂Systasis aceri Yang,Liu et Cao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寄生蜂的形态特征,并附有彩色形态特征图。同时,还记述了该小蜂的生物学,也和毛链金小蜂属我国的二个相近种进行了比较,提供了鉴别特征。【结果】该新种与中国的一种寄生刺槐叶瘿蚊的小蜂——叶瘿蚊毛链金小蜂Systasis obolodiplosis Yao et Yang相似,但可以通过以下特征进行区分:新种体呈金绿色,雌性体长3.4~3.6 mm,雄性1.8~2.4 mm(而后者体呈蓝色,带有紫色金属光泽;雌性体长2.1 mm,雄性1.3 mm);唇基略呈方形,宽为高的1.4倍(后者的唇基更宽,宽度是其高度的2.0倍);腹部较长,长为宽的2.7倍(后者的腹部较短,长为宽的1.8倍)。Xiao&Huang修订了中国毛链金小蜂属的种类,并提供了9个种的分类检索表。使用此检索表,新种最初被归为Systasis procerula Xiao et Huang。然而,本新种雌性在其他特征上存在差异:痣后脉长度是痣脉的1.4倍(后者的痣后脉短于痣脉);触角较短,梗节加鞭节的长度是头宽的1.15倍(后者是头宽的1.4倍);本种腹部更长,长为宽的2.7倍(后者腹部较短,长为宽的1.5倍)。此外,还描述了新种的生物学特性。元宝枫瘿蚊毛链金小蜂对元宝枫瘿蚊幼虫和蛹具有较高的寄生率,达到34%。其1~2龄幼虫为寄生性,而3龄以后则转为捕食性,能将单个种子中的52~125头瘿蚊幼虫(或蛹)捕食殆尽。该小蜂一年发生2~3代,是元宝枫瘿蚊的主要天敌。【结论】本天敌的发现为无公害生物防治元宝枫瘿蚊提供了一种优秀天敌。这一发现对于保护元宝枫这一珍贵树种及其籽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种实害虫提供了新的生物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元宝枫瘿蚊 元宝枫毛链金小蜂 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寄生元宝枫种子和食叶害虫的希姬小蜂属Hyssopus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5
作者 刘慧慧 曹亮明 +5 位作者 王小艺 李恩杰 辛学兵 殷灿 包青春 杨忠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4-1220,共7页
本文报道在内蒙古和北京发现的一个寄生蜂新种——元宝枫希姬小蜂Hyssopus truncatumi Yang,Liu et Cao(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该姬小蜂寄生杨凌冠麦蛾Bagdadia yanglingensis幼虫(为害元宝枫种子)和元宝枫花细蛾Caloptilia dent... 本文报道在内蒙古和北京发现的一个寄生蜂新种——元宝枫希姬小蜂Hyssopus truncatumi Yang,Liu et Cao(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该姬小蜂寄生杨凌冠麦蛾Bagdadia yanglingensis幼虫(为害元宝枫种子)和元宝枫花细蛾Caloptilia dentata幼虫(取食元宝枫叶片),对杨凌冠麦蛾幼虫的寄生率达34.4%。目前,杨凌冠麦蛾对元宝枫种子危害严重,种子受害率达40%,同时,元宝枫花细蛾也是元宝枫的重要食叶害虫,因此,利用元宝枫希姬小蜂开展这两种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价值。本文详细描述了元宝枫希姬小蜂的形态特征,并附彩色形态特征图;同时,与希姬小蜂属的两个近似种进行了鉴别特征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小蜂科 希姬小蜂属 元宝枫 杨凌冠麦蛾 元宝枫花细蛾
下载PDF
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日龄对其子代发育和数量的影响
6
作者 丽娜 唐艳龙 +4 位作者 康奎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9-976,共8页
为了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alternatusi雌蜂日龄对其子代发育和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将羽化后的雌蜂置于常温条件下,每隔15d选取健康活跃的雌蜂按蜂虫比1:1接于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体上,分析比较各组处理中子代蜂的... 为了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alternatusi雌蜂日龄对其子代发育和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将羽化后的雌蜂置于常温条件下,每隔15d选取健康活跃的雌蜂按蜂虫比1:1接于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体上,分析比较各组处理中子代蜂的发育历期、数量及性比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均随雌蜂日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日龄下,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子代幼虫历期、子代蛹历期和卵-蛹历期均差异显著;随雌蜂日龄增加,其子代幼虫历期和卵-蛹历期呈增加趋势,子代卵历期差异不显著。不同日龄下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总数差异显著,两者均以15日龄最多,分别为43.21头/寄主和47.21头/寄主,但与1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差异不显著,60日龄才显著下降,仅26.12头/寄主和28.88头/寄主。子代雄蜂数差异不显著,平均2~4头/寄主,均显著少于雌蜂数。不同日龄下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雄性比均低于10%,显示典型的偏雌性比,其子代雌蜂有翅率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均低于20%。结果表明,常温下,松褐天牛肿腿蜂羽化后45d内可维持高效的寄生效率和子代产出量,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繁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日龄 幼期历期 子代数量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在我国危害的变化及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买买提江·肉孜 张彦龙 王小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白蜡窄吉丁是中国本土害虫,一直以来对我国本土的白蜡树危害不严重,是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随着外来引种白蜡树的广泛栽植,白蜡窄吉丁由次要害虫演变成为主要害虫,对我国园林绿化、植树造林中大量种植的白蜡树造成了巨大破坏,影响了... 白蜡窄吉丁是中国本土害虫,一直以来对我国本土的白蜡树危害不严重,是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随着外来引种白蜡树的广泛栽植,白蜡窄吉丁由次要害虫演变成为主要害虫,对我国园林绿化、植树造林中大量种植的白蜡树造成了巨大破坏,影响了种植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白蜡窄吉丁由次要害虫演化为主要害虫的原因,总结了该虫的防治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利用天敌防控白蜡窄吉丁的情况,指出天敌是控制其种群数量、减少危害的重要因子,明确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多种措施是控制白蜡窄吉丁扩散、减轻生态和经济损失的有效方法,可为其他钻蛀性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蛀干害虫 外来白蜡树 新疆小叶白蜡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入侵对湖北三峡地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宋学雨 简尊吉 +4 位作者 少博 党英侨 魏可 王小艺 肖文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 [目的]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hm^(−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hm^(−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62.08 t·hm^(−2)和50.08 t·hm^(−2))、10~20 cm土层土壤饱和蓄水量(386.27 t·hm^(−2))均最小。(3)综合林分枯落物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入侵10 a(219.72 t·hm^(−2))>未入侵(191.85 t·hm^(−2))>入侵16 a(182.64 t·hm^(−2))>入侵6 a(121.86 t·hm^(−2)),入侵6 a林分综合蓄水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结论]湖北三峡地区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的持续危害后,短期内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下降,随年限增加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逐渐恢复。因此,今后应加强松材线虫入侵的防控力度,以维持和尽快恢复三峡地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枯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 马尾松
下载PDF
栗山天牛幼虫龄数和龄期的测定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3 位作者 唐艳龙 姜静 杨远亮 高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5-584,共10页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是危害我国东北柞树天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3年发生1代,防治困难。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订其科学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08-2011年通过林间定期解剖受害...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是危害我国东北柞树天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3年发生1代,防治困难。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订其科学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08-2011年通过林间定期解剖受害树进行取样,在辽宁省宽甸县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栗山天牛幼虫,分别测量幼虫上颚长、主单眼间距、前胸背板宽、中胸气门长和体长等5项形态指标,利用频次分析的统计方法,测定了栗山天牛幼虫的龄数。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幼虫有6龄,雌雄性幼虫龄数相同。上颚长、主单眼间距和前胸背板宽3项指标均可用于分龄,中胸气门长和体长变异较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数划分。利用种群众数龄期法计算1-6龄幼虫的平均龄期分别为9.25,266.85,48.09,51.29,260.33和385.71d,幼虫期共1021.52d。在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下栗山天牛世代发生非常整齐而且高度同步,完成1代发育需跨越4个年份,幼虫经历3次越冬,第1年以2-3龄幼虫越冬,第2年主要以4-5龄幼虫越冬,第3年全部以末龄幼虫越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栗山天牛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幼虫 形态特征 龄数 龄期 Dyar氏法则 种群同步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目标威胁估计方法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小艺 刘载文 +2 位作者 侯朝桢 张翠 原菊梅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9-863,共5页
针对目标威胁估计的功能及特点,提出一种属性为区间数且属性权重完全未知,决策者对方案有偏好的多属性决策(MADM)方法.首先给出方案偏好度的计算公式,在综合考虑客观优化排序和决策者对方案有主观偏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主客观综合属... 针对目标威胁估计的功能及特点,提出一种属性为区间数且属性权重完全未知,决策者对方案有偏好的多属性决策(MADM)方法.首先给出方案偏好度的计算公式,在综合考虑客观优化排序和决策者对方案有主观偏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主客观综合属性权重获取模型,使得属性权重信息更加合理地反映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防空目标威胁估计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估计 多属性决策 方案偏好度 属性权重
下载PDF
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4 位作者 唐艳龙 姜静 高纯 刘云程 张显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82,共8页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是我国东北危害栎树的重要害虫。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研究中,通过功能反应实验方法探讨了利用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白蜡吉...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是我国东北危害栎树的重要害虫。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研究中,通过功能反应实验方法探讨了利用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取食寄主补充营养的过程中,对栗山天牛1~2龄小幼虫的致死作用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平均每日最大致死量为0.53头。寄生作用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Ⅰ型方程,寻找时间21d内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头。当该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头时,对栗山天牛致死作用和寄生作用的寻找效率均随寄主密度的上升而降低。当寄主密度固定不变时,随着寄生蜂密度的增加寄主的死亡数量线性升高,被寄生的寄主数量也上升,但该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致死作用和寄生作用的寻找效应均显著下降,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是防治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良好天敌。研究结果对于合理评价白蜡吉丁肿腿蜂在生产上的控害能力和制定寄生蜂的林间释放应用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白蜡吉丁肿腿蜂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白蜡吉丁啮小蜂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12
作者 陈文昱 党英侨 王小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白蜡窄吉丁是一种对木犀科白蜡属树木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蛀干害虫,目前已入侵到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且发生范围仍在不断增大。白蜡吉丁啮小蜂是白蜡窄吉丁的群聚专性寄生蜂,本研究拟通过预测该寄生蜂的适生区,筛选出影响其生存和定殖的关... 白蜡窄吉丁是一种对木犀科白蜡属树木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蛀干害虫,目前已入侵到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且发生范围仍在不断增大。白蜡吉丁啮小蜂是白蜡窄吉丁的群聚专性寄生蜂,本研究拟通过预测该寄生蜂的适生区,筛选出影响其生存和定殖的关键因素,从而明确该蜂在白蜡窄吉丁危害区进行释放应用的可行性。采用MaxEnt模型,通过收集白蜡吉丁啮小蜂在全世界的分布数据,对该蜂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进行模拟,检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并结合野外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模拟结果的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基本吻合。AUC值为0.986,表明模型筛选的参数结果可靠且准确度高。结合野外试验验证后,明确了当前白蜡吉丁啮小蜂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的华中、华北、东北、新疆等地区,适生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7.42%。白蜡吉丁啮小蜂的适生区基本覆盖了白蜡窄吉丁的现有发生区和潜在发生区,可用于白蜡窄吉丁各危害区的大规模林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白蜡吉丁啮小蜂 适生区 MAXENT
下载PDF
防空火力分配建模及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小艺 侯朝桢 +2 位作者 原菊梅 郭飞 郝伟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3-917,共5页
在综合考虑防空对抗双方作战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用于防空作战多武器系统对抗多批目标的火力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及粒子群与遗传算法相结合(PSO-GA)的火力优化分配方法.通过仿真,并与遗传算法(GA)... 在综合考虑防空对抗双方作战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用于防空作战多武器系统对抗多批目标的火力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及粒子群与遗传算法相结合(PSO-GA)的火力优化分配方法.通过仿真,并与遗传算法(GA)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火力分配模型的可行性以及所提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分配 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机理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小艺 唐丽娜 +3 位作者 刘载文 崔莉凤 许继平 赵晓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2-1497,共6页
水华防治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深入把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对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的整个过程,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和粗糙集理论获取影响城市湖库蓝... 水华防治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深入把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对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的整个过程,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和粗糙集理论获取影响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的关键因子——溶解氧、温度、光照、氮、磷,作为蓝藻水华形成机理建模的输入参量,以叶绿素a作为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的表征指标,根据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适合于描述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的机理模型,同时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机理模型中涉及的参数如蓝藻最大生长率、光半饱和常数、光系数、氨氮半饱和常数、溶解氧半饱和系数、蓝藻最大死亡率以及净损失率等进行非线性优化率定,提高了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机理模型的适用性及有效性,为深入研究蓝藻水华形成机理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库蓝藻水华 形成机理 正交试验 粗糙集理论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小艺 沈佐锐 +1 位作者 徐文兵 卢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54-1358,共5页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 ,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氰戊菊酯、阿维菌素、抗蚜威和印楝素 6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异色瓢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处理异色瓢虫每雌每日产卵量为40~ 55粒 ,吡虫啉接触法和饲喂法预处理及...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 ,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氰戊菊酯、阿维菌素、抗蚜威和印楝素 6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异色瓢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处理异色瓢虫每雌每日产卵量为40~ 55粒 ,吡虫啉接触法和饲喂法预处理及鱼藤酮和印楝素饲喂预处理后 ,均显著低于对照 .所有处理间每雌累积产卵量差异不显著 .6种药剂 2种方式处理异色瓢虫后 ,其所产卵的孵化率均低于对照 ,从卵发育至蛹期的累积存活率均显著降低 .吡虫啉两种方式处理和氰戊菊酯接触处理 ,从卵至蛹期的总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鱼藤酮两种方式处理和氰戊菊酯、阿维菌素、抗蚜威、印楝素饲喂法处理的总发育历期明显比对照缩短 ,而鱼藤酮和阿维菌素接触处理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药剂直接浸渍处理异色瓢虫卵后 ,各处理卵的孵化率均较对照降低 .氰戊菊酯处理的 1龄幼虫存活率也明显较对照低 ,2龄至蛹期的存活率也有所下降 .鱼藤酮和氰戊菊酯处理的总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 ,低剂量的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繁殖力的影响很复杂 ,药剂的类型、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杀虫剂 亚致死效应繁殖力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防空武器多目标优化分配建模与决策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小艺 刘载文 +1 位作者 侯朝桢 原菊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在对决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防空武器系统的多目标分配决策模型,实现了防空导弹的多目标优化分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求解防空武器的最优分配,通过与遗传算法的实例比较,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 在对决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防空武器系统的多目标分配决策模型,实现了防空导弹的多目标优化分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求解防空武器的最优分配,通过与遗传算法的实例比较,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粒子群 多目标分配决策 目标优化分配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小艺 卢颖 +3 位作者 冯晓远 朱文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以"稳心颗粒""稳心""Wenxinkeli""Wenxin"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ProQuest、Springer、The Cochrane Lib... 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以"稳心颗粒""稳心""Wenxinkeli""Wenxin"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ProQuest、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2000年1月-2015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筛选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适应证进行归类整理;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其中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20篇、室性早搏9篇、冠心病心绞痛4篇、不稳定型心绞痛3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与对照药比较,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治疗以上适应证较对照药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单因素敏感度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但尚需高质量的文献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血管疾病 系统评价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东亚伪花天牛的寄生性
18
作者 佘蕾 丽娜 +3 位作者 唐艳龙 康奎 王小艺 魏可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对东亚伪花天牛Anastrangalia dissimilis的寄生性,以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为替代寄主,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能否成功寄生,及寄生后其子代的发育情况等。结果表明:松褐天... 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对东亚伪花天牛Anastrangalia dissimilis的寄生性,以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为替代寄主,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能否成功寄生,及寄生后其子代的发育情况等。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可寄生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且其对2种虫态的寄生率和子代羽化率差异显著;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6.15 d和6.29 d,子代卵期分别为3.71 d和3.90 d,幼虫期分别为7.13 d和7.22 d,蛹期分别为17.92 d和17.78 d,卵―蛹历期分别为28.76 d和29.00 d,均无显著差异;子代雌蜂数量分别为32.00头/管和19.28头/管,子代蜂总数分别为33.68头/管和20.56头/管,差异均显著;子代雄蜂数量分别为1.68头/管和1.28头/管,差异不显著;子代雄性比分别为5.08%和6.28%,差异显著。利用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其子代羽化率更高,获得的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蜂总数量更多,老熟幼虫的繁蜂效果优于蛹。该结果可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替代寄主 东亚伪花天牛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下载PDF
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1 位作者 魏可 唐艳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88-3999,共12页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是昆虫在飞行扩散和繁殖能力之间权衡的一种策略,对种群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植食性昆虫中研究较多,有关寄生蜂的翅型分化鲜见报道。综述了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遗传因素和环...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是昆虫在飞行扩散和繁殖能力之间权衡的一种策略,对种群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植食性昆虫中研究较多,有关寄生蜂的翅型分化鲜见报道。综述了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昆虫翅的发育产生影响,基因型对翅型的决定具有显著作用,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周期、食物质量、自身密度、外源激素等因素对昆虫翅的发育也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产生翅的非遗传多型性现象。此外,天敌的寄生或捕食作用可能会诱导某些昆虫的翅型产生隔代表型变化。对昆虫产生翅多型现象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寄生性昆虫翅型分化机制在生物防治上的可能应用途径。功能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可望为彻底揭示昆虫翅型分化机制提供新的机遇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多型性 非遗传多型性 表型可塑性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SMILE术后短期激素冲击法对屈光矫正效果的早期临床观察
20
作者 李婧 王小艺 +2 位作者 吴淑如 张益婷 陈子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6-0030,共5页
探讨SMILE术后当日激素冲击法是否能快速提高术后早期视力和视觉质量及其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选入我院接受SMILE手术60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者完成,飞秒激光系统是蔡司VisuMax透镜成型参数相同。随机选取了30例术后... 探讨SMILE术后当日激素冲击法是否能快速提高术后早期视力和视觉质量及其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选入我院接受SMILE手术60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者完成,飞秒激光系统是蔡司VisuMax透镜成型参数相同。随机选取了30例术后当日需要滴用典必舒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则是由手术当天不频繁滴用典必舒眼液的30例患者组成。分别收集术前及术后1天、7天、30天进行裸眼视力(UCVA)、平均角膜屈光力(Km)、眼压(NCT)、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异指数(ISV)、角膜球差(Sph)、以及角膜中心五方位厚度等检查数据。比较两组参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组内各时间点之间的视觉质量和角膜形态等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天UCVA实验组Log MAR<0.1眼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天、30天两组UCVA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随着时间推移,组内UCVA均提高,并存在显著差异。术后三时间点两组对比Km、NC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同组术后三时间点Km、NCT变化不大;术后两组ISV较术前均升高,但实验组ISV均低于对照组,只在第7天两组ISV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Sph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角膜上方厚度(UCT)、右侧(RCT)、左侧(LCT)角膜厚度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厚度小于对照组厚度占比较多,同组三个时间点比较,UCT和RCT变化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MILE术后短期局部激素冲击法安全有效的提高术后早期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减少术后早期视力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