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节育认知及行为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小萼 赵瑾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137-1140,共4页
目前我国人工流产现状严峻,其中非意愿妊娠数量大,重复流产及高危流产率高,且未婚未育妇女数量逐年增加[1]。流产后关爱(PAC)服务一种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可避免人工流产及重复流产的发生,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2]。本研究通过... 目前我国人工流产现状严峻,其中非意愿妊娠数量大,重复流产及高危流产率高,且未婚未育妇女数量逐年增加[1]。流产后关爱(PAC)服务一种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可避免人工流产及重复流产的发生,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2]。本研究通过对因意外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育龄妇女避孕认知和方法选择的因素,评价PAC服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人工流产服务机构全面开展PAC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流程 避孕节育 流产后 妊娠妇女 认知 人工流产 行为 生殖健康水平
下载PDF
失巢凋亡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萼 汪宏波 王泽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7-789,共3页
失巢凋亡(anoikis)是细胞一种特殊的程序化死亡形式。恶性肿瘤细胞获得"失巢凋亡"耐受能力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先决条件。卵巢癌发现时多为晚期,已发生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现就失巢凋亡的特性及其与卵巢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 失巢凋亡(anoikis)是细胞一种特殊的程序化死亡形式。恶性肿瘤细胞获得"失巢凋亡"耐受能力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先决条件。卵巢癌发现时多为晚期,已发生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现就失巢凋亡的特性及其与卵巢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巢凋亡 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酪氨酸激酶受体
下载PDF
TrkB对卵巢癌失巢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萼 汪宏波 +4 位作者 王泽华 张靖 徐媛 徐亚辉 汪茜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方法:用RT-PCR法检测TrkB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3中的表达;MTT法检测激活和抑制Trk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poly-hema和琼脂构建两种失巢环...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方法:用RT-PCR法检测TrkB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3中的表达;MTT法检测激活和抑制Trk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poly-hema和琼脂构建两种失巢环境,流式细胞仪检测BDNF和酶抑制剂K252-a作用TrkB后细胞失巢凋亡和集落形成情况。结果:TrkB在CAOV3细胞株上明显表达。BDNF激活TrkB可使CAOV3细胞增殖增强,增强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K252-a抑制TrkB后可降低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抗失巢凋亡能力与TrkB/BDNF作用通路有关,激活TrkB可增强CAOV3抗失巢凋亡能力,可能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卵巢肿瘤 失巢凋亡
下载PDF
抑癌基因KLF6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萼 汪宏波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4期2110-2113,共4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KLF6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其突变、缺失和表达减少等可见于多种肿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KLF6及其在肿瘤中的...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KLF6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其突变、缺失和表达减少等可见于多种肿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KLF6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6 抑癌基因 肿瘤
下载PDF
雌激素及其阻滞剂对Ishikawa细胞中ETS-1和VEGF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靖 汪宏波 +3 位作者 王泽华 王小萼 徐亚辉 徐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阻滞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转录因子ETS-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RT-PCR法检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阻滞剂氟维司群处理后Ishikawa细胞中ETS-1基因表达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阻滞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转录因子ETS-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RT-PCR法检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阻滞剂氟维司群处理后Ishikawa细胞中ETS-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分别使用这两种不同浓度药物后Ishikawa细胞中ETS-1与VEGF表达的差别;采用ELISA法检测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后Ishikawa细胞培养液中VEGF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随着雌激素浓度增加,ETS-1基因表达上调(FP=3.84,P<0.05);随着氟维司群浓度增加,ETS-1基因表达下调(FP=7.01,P<0.01);(2)随着雌激素浓度增加,ETS-1(FP=3.72,P<0.05)和VEGF(FP=3.68,P<0.05)蛋白质水平表达都增加;随着氟维司群浓度增加,ETS-1(FP=4.37,P<0.05)和VEGF(FP=4.09,P<0.05)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都减少;(3)随着雌激素浓度增加,分泌型VEGF蛋白表达量上升(FP=3.91,P<0.05);随着氟维司群浓度增加,分泌型VEGF蛋白表达量下调(FP=7.34,P<0.01)。结论:雌激素可促进Ishikawa细胞中ETS-1和VEGF的表达,VEGF表达与ETS-1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阻滞剂 子宫内膜肿瘤 ISHIKAWA细胞 ETS-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小萼 赵瑾 +1 位作者 吕磊 王中凡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70-1371,共2页
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合理干预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HPV感染是公认的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99.8%的宫颈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HPVDNA的存在。本... 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合理干预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HPV感染是公认的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99.8%的宫颈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HPVDNA的存在。本研究通过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DNA检测及两者联合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作用的比较,观察两者联合是否优于单独使用,以期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及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筛查 HPV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应用 HPVDNA 早期筛查 年轻化趋势
下载PDF
不同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型别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瑾 王小萼 +2 位作者 吕磊 杨俊杰 王中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7-202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353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 353例宫颈...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353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 353例宫颈病变患者中,184例HPV阳性,阳性率为52.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PV感染率逐渐上升(2χ趋势=89.18,P<0.001);353例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16、33、11、18、6;不同宫颈病变中HPV亚型分布虽有一定的差异,但HPV16感染率在宫颈各级病变中均具首位;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高危型HPV感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χ2趋势=13.79,P<0.001);184例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的宫颈病变中HPV多重感染率为37.5%,最常见类型为HPV16、18二重感染;除CINⅢ及宫颈癌组外,多重感染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逐渐上升(χ2趋势=5.38,P<0.05);CINⅢ及宫颈癌组中74.1%为HPV16合并的单一或多重感染。结论不同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其中HPV16亚型感染,是高危型HPV中影响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最强的致癌性;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分型
原文传递
杭州萧山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瑾 贺超奇 +2 位作者 吕磊 王小萼 王中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7-388,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能特异感染人皮肤和粘膜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已发现100多种亚型,其中约30种与人类肿瘤有关〔1〕。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已有研究证实HPV感染宫颈癌的...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能特异感染人皮肤和粘膜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已发现100多种亚型,其中约30种与人类肿瘤有关〔1〕。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已有研究证实HPV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妇女
原文传递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杰 赵瑾 +4 位作者 方燕飞 王震宇 翟梅娟 王小萼 赵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670-675,共6页
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他莫昔芬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LNG-IUS组(治... 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他莫昔芬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LNG-IUS组(治疗组, n=39)和不放置LNG-IUS组(对照组, n=45)。治疗前行一般状况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行子宫内膜厚度检查、血脂检查、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分析、子宫内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测定并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宫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年,治疗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良性病变发生率、萎缩子宫内膜发生率分别为2.6%、5.1%、15.4%、76.9%,对照组分别为6.7%、20.0%、17.8%、55.6%,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萎缩子宫内膜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06、4.22,均 P<0.05);治疗后2年,治疗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萎缩子宫内膜发生率分别为0.0%、2.6%、84.6%,对照组分别为11.1%、15.6%、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608、4.092、6.203,均 P<0.05)。 结论:LNG-IUS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所引起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提高子宫内膜萎缩发生率,不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含药 左炔诺孕酮 他莫昔芬 乳腺肿瘤 绝经前期 子宫内膜
原文传递
CX3C型趋化因子配体1及其受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徐亚辉 沙惠兰 +4 位作者 张靖 王小萼 徐媛 汪宏波 王泽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且常对化疗药物有耐药性,使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趋化因子是一类调节白细胞在体内传输的细胞因子超家族,在肿瘤生物学中,是决定巨噬细胞、...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且常对化疗药物有耐药性,使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趋化因子是一类调节白细胞在体内传输的细胞因子超家族,在肿瘤生物学中,是决定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迁移到肿瘤局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肿瘤相关的白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趋化大量的免疫效应细胞到达肿瘤微环境,继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为肿瘤的免疫学治疗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 卵巢肿瘤 CX3 卵巢恶性肿瘤 受体 C型 女性生殖系统 妇科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中叉头框C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徐媛 沙慧兰 +3 位作者 王小萼 徐亚辉 汪宏波 王泽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1-633,共3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宫颈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多阶段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而以直接蔓延为主要转移途径的宫颈癌,其发展和转移更有赖...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宫颈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多阶段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而以直接蔓延为主要转移途径的宫颈癌,其发展和转移更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随着宫颈病变加重,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及多种肿瘤性血管生成因子显著增加,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叉头框C2蛋白(forkheadboxc2,FOXC2)是近年来发现的叉头家族的一个转录因子。研究证实,在血管生成中FOXC2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能调控多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中FOXC2的表达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叉头框C2 蛋白 血管生成理论 FOXC2 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因子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