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抗性菌及其去除CMP废水中Cu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雨 黄小霞 高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环境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如何经济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重金属抗性菌比通常微生物具有更高的重金属抵抗能力,可以在重金属胁迫的情况下生长,这为重金属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 环境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如何经济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重金属抗性菌比通常微生物具有更高的重金属抵抗能力,可以在重金属胁迫的情况下生长,这为重金属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人们对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仍然知之甚少。基于此,综述了重金属抗性菌的发现过程及其分离状况,对重金属抗性菌抗性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重金属抗性菌抗性机制中可作为去除重金属离子理论基础的胞外吸附与胞内累积机制,并以集成电路板生产关键工艺,即化学机械研磨(CMP)过程产生的低浓度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总结了重金属抗性菌对铜离子的去除原理及其在CMP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应用重金属抗性菌生物膜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抗性菌 微生物 生物吸附 生物累积 含铜废水
下载PDF
基于RPC的光储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2
作者 陈维荣 王小雨 +4 位作者 韩莹 臧治 李奇 沈文杰 许程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将光伏发电接入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兼顾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改善及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 为将光伏发电接入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兼顾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改善及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拓扑结构,并对其电能质量补偿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光储系统的运行条件以及列车牵引、制动、空载或惰行工况,提出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的联合协调控制方法,实现了“光+储+荷”三者间的协调控制、牵引供电系统负序的动态补偿以及谐波的有效抑制;在RT-Lab实时仿真系统中建立了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际光照和牵引工况数据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系统结构以及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系统结构以及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牵引供电系统中光储系统的有效接入,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升至86.7%,功率因数提升6.4%,对谐波特别是高次谐波含有率有较大改善,满足光伏电能高效消纳及综合利用、电能质量动态综合补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多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功率调节器 光储发电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 协调控制方法 电能质量 电能分配
下载PDF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1例基因突变分析
3
作者 王小雨 沈露 +2 位作者 王凤琦 张铷 刘世国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1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CS)病人的遗传学改变,探讨该病例基因型-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全基因组DNA和RNA,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突变筛查,采用Sanger测序在先证者及其父母中进行验证... 目的分析1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CS)病人的遗传学改变,探讨该病例基因型-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全基因组DNA和RNA,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突变筛查,采用Sanger测序在先证者及其父母中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符合TCS的典型临床症状。基因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病例TCOF1基因第18外显子最后一个碱基发生c.3183G>A(p.Q1061=)突变,但表型正常的父母不存在此突变,因此该突变是一个de-novo遗传的突变。RNA验证显示,先证者与健康人的TCOF1 mRNA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27.488,P<0.01)。结论TCOF1基因c.3183G>A突变很可能是TCS的致病突变位点。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和完善中国TCS病人的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 TCOF1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姣 王小雨 晋梅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1期153-156,共4页
工程热力学是国内外多个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从提高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出发,提出“立足课程,以人为本”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通过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改革教... 工程热力学是国内外多个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从提高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出发,提出“立足课程,以人为本”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通过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对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对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热力学 教学设计 以人为本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基于气液态等质量响应化学发光法质量控制轻质烯烃中总氮
5
作者 王小雨 李继文 +2 位作者 王川 姜丽燕 许竞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6,共8页
基于气液态等质量响应以液体分段标准曲线方程定量不同氮形态和基体的气液态试样,分析了不同基体和相态条件下氮的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乙腈气体标准试样(基体90%(φ)氮气+10%(φ)丙烯)及乙腈液体标准试样(基体1,3-丁二烯)、NO(基体... 基于气液态等质量响应以液体分段标准曲线方程定量不同氮形态和基体的气液态试样,分析了不同基体和相态条件下氮的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乙腈气体标准试样(基体90%(φ)氮气+10%(φ)丙烯)及乙腈液体标准试样(基体1,3-丁二烯)、NO(基体氦气)及NO(基体乙烯)气体标准试样的回收率分别为95.6%~98.8%,90.4%~93.5%,93.9%~98.3%,96.1%~102.6%,氮的响应几乎不受氮形态及试样基体和相态变化的影响。氮在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中的最低检出限(信噪比(S/N)3)分别为0.06,0.04,0.03 mg/kg;最低检测含量(S/N为10)分别为0.2,0.1,0.1 mg/kg。该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浓度范围试样的测定需求,对提高工业轻质烯烃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轻质烯烃 总氮 气液态等质量响应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王小雨 罗小波 +1 位作者 黄勇 夏玉萍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90-594,603,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经股静脉-动脉(V-A)插管建立ECMO并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经股静脉-动脉(V-A)插管建立ECMO并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其分为缓解组(n=8)与未缓解组(n=12),随访6个月后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3)和死亡组(n=7),分析影响下肢缺血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的因素。结果治疗6 h,未缓解组患者血流量、血流速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缓解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两组患者脑利钠肽(BNP)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未缓解组患者MYO、CK水平均高于缓解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 h的MYO水平、CK水平、血流量、血流速度均不是患者发生下肢缺血的影响因素(P﹥0.05)。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治疗6 h BNP水平、治疗前及治疗6 h MYO水平、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 h的BNP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可有效缓解下肢缺血症状,但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干预,治疗6 h后的BNP水平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可作为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患者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鞘 下肢远端灌注 下肢缺血 并发症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
7
作者 王小雨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基于某供水专用软岩隧道,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确定影响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和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支护结构混凝土等级和厚度可减小拱顶沉降量,支... 基于某供水专用软岩隧道,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确定影响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和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支护结构混凝土等级和厚度可减小拱顶沉降量,支护施工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拱顶沉降量、仰拱隆起量逐渐增加,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可使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最小化;混凝土等级是影响水平位移结果的最显著因素,支护施工距离和开挖方案的影响次之,混凝土厚度是影响水平位移结果的较弱因素。提出优化施工方案,建模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全断面法施工 沉降控制 敏感度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秦土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
8
作者 王小雨 《美化生活》 2024年第9期0061-0063,共3页
下载PDF
伊犁州马流产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9
作者 伊恒博 王小雨 +4 位作者 何伟 钱春艳 耿明阳 任明 张浩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了解伊犁州马属动物马流产沙门氏菌的流行现状,采集伊犁州昭苏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母马、流产马、驴血清和全血样品共982份,分别用ELISA、荧光PCR方法对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进行血清抗体和病原学检测。荧光PCR检测结果显... 为了解伊犁州马属动物马流产沙门氏菌的流行现状,采集伊犁州昭苏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母马、流产马、驴血清和全血样品共982份,分别用ELISA、荧光PCR方法对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进行血清抗体和病原学检测。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驴马沙门氏菌病阳性率为29.7%;马流产沙门氏菌病阳性率为2.5%,其中,昭苏县马流产沙门氏菌病阳性率为1%、尼勒克县马流产沙门氏菌病阳性率为4.1%、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马流产沙门氏菌病4%;流产马、驴马流产沙门氏菌马流产沙门氏菌病阳性率为92.5%;结果表明:马流产沙门氏菌病在这些养殖场点得到了很好的预防,但是马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马流产依然较为普遍,特别是驴的马流产沙门氏菌病感染率较高,需要定期对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进行监测并加强防控。本调查为伊犁州马属动物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流产沙门氏菌 流行病学调查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可拉酸含量影响厚壳贻贝稚贝附着
10
作者 解静仪 王小雨 +2 位作者 李局 杨金龙 梁箫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7,共12页
可拉酸是生物被膜上重要的胞外多糖之一,但细菌可拉酸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过程的影响还鲜少研究。本研究从自然生物被膜中分离出8株海洋细菌,对其种属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并测定其生物被膜的可拉酸含量及对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筛选所... 可拉酸是生物被膜上重要的胞外多糖之一,但细菌可拉酸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过程的影响还鲜少研究。本研究从自然生物被膜中分离出8株海洋细菌,对其种属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并测定其生物被膜的可拉酸含量及对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筛选所得海洋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并测定其成膜能力及胞外产物含量,发现β-多糖的生物量与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p<0.05)。8株海洋细菌生物被膜中可拉酸含量的定量结果显示,3株革兰氏阳性菌无法产生可拉酸,5株革兰氏阴性菌均可检测到不同含量的可拉酸,其中革兰氏阴性菌Shewanella marisflavi的可拉酸含量最高,为1076.43μg/mL。不同可拉酸含量的海洋细菌单一生物被膜与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的诱导效果与其可拉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细菌生物被膜中的可拉酸能够参与诱导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本研究为探究海洋细菌生物被膜的化学物质与海洋贝类附着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贝类附着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厚壳贻贝 稚贝 可拉酸 附着
下载PDF
层级式心理支持配合化疗管理流程表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孔凡晶 胡梦蝶 王小雨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层级式心理支持配合化疗管理流程表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化疗... 目的:探讨层级式心理支持配合化疗管理流程表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化疗管理流程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层级式心理支持;比较两组化疗依从性情况、胃肠道反应情况、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改良中文版Piper疲乏调查量表(RPF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化疗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SAS、RPF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层级式心理支持配合化疗管理流程表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可减轻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化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式心理支持 化疗管理流程表 乳腺癌 胃肠道反应 化疗期疲乏
下载PDF
高倾角和“通天”双重特征煤层气勘探思考——以新疆煤层气储层为例
12
作者 杜世涛 赵明 +3 位作者 廖方兴 来鹏 王小雨 梁鹏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疆煤层气储量大,煤层含气量高,但是煤层气井只少数单井持续高产稳产,大部分井低产甚至不产气。因此,新疆煤层气产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增储上产,达不到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条件,不能发挥潜在的资源优势。基于对工作实践的认识与分析,结合国... 新疆煤层气储量大,煤层含气量高,但是煤层气井只少数单井持续高产稳产,大部分井低产甚至不产气。因此,新疆煤层气产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增储上产,达不到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条件,不能发挥潜在的资源优势。基于对工作实践的认识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对煤层气储层的研究成果,认为煤层高倾角+“通天”的空间赋存特征以及针对此特征的技术方案不配套是制约新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高倾角+“通天”双重特征煤层气储层与低倾角煤层气储层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差异,分析了煤层气藏出现双重特征的原因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借鉴水文地质学和水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研究储层的封闭性及其与煤层含气量的关系;2)储层物性参数提取的标准化为储层认识和储层改造决策提供精准依据;3)煤层气成因认定避免了对区域气藏甜点优选、富集规律以及评价工作等的片面认识;4)客观科学的储量计算方法是提高成果转化质量,降低区域性气体储量入库误差的直接方法。该研究结果说明了规范双重特征煤层气储层参数提取和客观识别成藏机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煤层气 增储上产 大规模开发利用 空间赋存特征 标准化思路 成藏机理
下载PDF
粤东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小雨 毛景文 +4 位作者 程彦博 张兴康 刘鹏 刘石华 方思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5-905,共21页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铜矿床,在该矿区绿泥石化十分强烈,并与铜矿化关系密切.按照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矿区绿泥石可分为与硫化物共(伴)生及未与硫化物共(伴)生呈单独产出两类,两类绿泥石主要呈叶片状、纤...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铜矿床,在该矿区绿泥石化十分强烈,并与铜矿化关系密切.按照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矿区绿泥石可分为与硫化物共(伴)生及未与硫化物共(伴)生呈单独产出两类,两类绿泥石主要呈叶片状、纤维状、蠕虫集合体状等形态产出.本文在岩矿鉴定的基础上,以矿区绿泥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微区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孔深的增加,与矿化有关绿泥石的Si和Mg元素含量逐渐升高,Al、Fe、Mn元素含量逐渐降低,而与矿化无关的绿泥石成分变化规律不明显.两类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种属的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绿泥石为泥质岩或者铁镁质岩受热液交代蚀变的产物,绿泥石结构的离子置换主要体现为Fe对Mg的置换,反映其可能形成于富铁及相对酸性环境;由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得出两类绿泥石形成温度为166.32~245.62℃,平均为219.15℃,且与硫化物共(伴)生的绿泥石的形成温度相对较高,但两者均属中-低温范围.绿泥石的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沉淀结晶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电子探针 地质意义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床 粤东
下载PDF
粤东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区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小雨 毛景文 +2 位作者 程彦博 刘鹏 张兴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7-1375,共19页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铜矿床。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测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1±1Ma(n=25...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铜矿床。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测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1±1Ma(n=25,MSWD=0.57),被解释为岩体的成岩年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石英闪长岩具有碱含量中等(Na2O+K2O=3.99%~5.05%),高镁(MgO=4.53%~4.91%)的特征,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P),具弱负Eu异常(δEu=0.68~0.76)。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具环带结构,斜长石为拉长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εHf(t)为-5.8~2.7,tDM2=1.03~1.58Ga。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英闪长岩源区较复杂,为壳幔混合源,可能为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并与楔形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且岩浆上侵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岩体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粤东地区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底泥疏浚工程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小雨 冯江 胡明忠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3,共2页
2000年对长春南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实施了底泥疏浚工程,经过连续两年多的底泥疏浚工程,已完成清淤量的60%。底泥疏浚工程运转后,水质有所好转,湖水的总氮、总磷浓度下降,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减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下降显著,但浮游生... 2000年对长春南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实施了底泥疏浚工程,经过连续两年多的底泥疏浚工程,已完成清淤量的60%。底泥疏浚工程运转后,水质有所好转,湖水的总氮、总磷浓度下降,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减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下降显著,但浮游生物的优势种仍为富营养化的指示种。疏浚底泥的治理工程与实施生态工程相结合是治理富营养化藻型浅水湖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底泥疏浚工程 湖泊污染 污染治理 浮游植物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小雨 冯江 李贺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4,共5页
底泥疏浚是水体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疏浚期间和疏浚后对长春南湖浮游生物2 a(每年6个月)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群变化,对比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结果... 底泥疏浚是水体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疏浚期间和疏浚后对长春南湖浮游生物2 a(每年6个月)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群变化,对比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疏浚后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演替,由疏浚前的绿藻-蓝藻-硅藻型演变为目前的绿藻-硅藻-蓝藻型.同疏浚前相比,疏浚后浮游藻类数量平均下降11%,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所占比例降低;疏浚后浮游动物数量上升,生物量下降,浮游动物存在小型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南湖 浮游生物 群落变化
下载PDF
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前后水因子分析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小雨 冯江 胡明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监测了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后的DO、NH4_N、NO2_N、NO3_N、BOD5、CODCr、TN、TP、SS、pH、SD和水温等12项水化学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底泥疏浚前后影响南湖水质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水质变化的特征和底泥疏浚对南湖... 监测了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后的DO、NH4_N、NO2_N、NO3_N、BOD5、CODCr、TN、TP、SS、pH、SD和水温等12项水化学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底泥疏浚前后影响南湖水质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水质变化的特征和底泥疏浚对南湖水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南湖疏浚前主要污染物是总磷,疏浚后总磷对水质的影响降低,悬浮物作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底泥疏浚 水质动态变化 南湖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小雨 姜春玉 +2 位作者 李小莉 王瑜 张赫南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0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探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的病例6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探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的病例6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心电图梗死相关动脉的定位诊断作用。结果前壁心肌梗死1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均为前降支闭塞,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且以V2最为明显。32例下壁心肌梗死中,闭塞血管多为右主干或回旋支。其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 F导联ST段抬高的特征,右冠闭塞所致的下壁心肌梗死与回旋支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相比,其Ⅲ导联ST段抬高较Ⅱ导联ST段抬高更为明显,且常伴有av L导联ST段压低,回旋支闭塞致下壁心肌梗死常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确定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累托石对水中扑尔敏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小雨 吕国诚 +4 位作者 王乾乾 朱忠军 李朝晖 毛飞 吴丽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8-942,共5页
对累托石对水中扑尔敏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浓度、pH值对其吸附行为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累托石对扑尔敏的吸附速率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反应系统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2 h;在等温吸附研究中,室温... 对累托石对水中扑尔敏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浓度、pH值对其吸附行为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累托石对扑尔敏的吸附速率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反应系统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2 h;在等温吸附研究中,室温下累托石对扑尔敏的最大吸附量为121.76 mg/g,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在pH值为2~8时,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托石 扑尔敏 吸附
下载PDF
赤泥多孔材料负载微生物去除苯酚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雨 王晓龙 +2 位作者 吴丽梅 吕国诚 何文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31-2035,共5页
以赤泥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多孔材料,采用酸改性、碱改性、氧氯化锆改性3种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在表面负载假单胞菌,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苯酚。结果表明:在1200℃下烧结多孔材料,孔隙率可以达到80%,孔隙大小控制在50~100μm;氧氯... 以赤泥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多孔材料,采用酸改性、碱改性、氧氯化锆改性3种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在表面负载假单胞菌,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苯酚。结果表明:在1200℃下烧结多孔材料,孔隙率可以达到80%,孔隙大小控制在50~100μm;氧氯化锆改性后的多孔材料负载假单胞菌的能力强;去除苯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苯酚初始浓度和pH值,在pH值为5~6、苯酚初始浓度为40mg/L的条件下去除能力最强,可以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多孔材料 微生物 苯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