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校园道路景观质量评价
1
作者 王少谷 许章华 +5 位作者 孙斌 姚越欣 许彬坤 陈正海 黄旭影 施婷婷 《海峡科学》 2016年第11期3-8,共6页
道路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道路植被、建筑、水体、体育场地等指标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校园道路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利用GIS技术获取各指标景观得分,由此计算福州大学旗山校区道路景观质量的综合得分值。结果表明,福... 道路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道路植被、建筑、水体、体育场地等指标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校园道路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利用GIS技术获取各指标景观得分,由此计算福州大学旗山校区道路景观质量的综合得分值。结果表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41.39%的道路评价处于一般以上水平;水体、植被景观得分均值分别为5.52、5.60,处于一般水平;建筑、体育场地得分均值分别为7.70、7.79,处较好水平。在此基础上,对该校区校园道路景观质量提出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道路 景观质量 GIS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漳州市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少谷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城市居民健康风险与社会经济损失问题凸显,进行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有助于高温热浪风险人群的识别,为相关防治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力”的脆弱性评估框... 【目的/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城市居民健康风险与社会经济损失问题凸显,进行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有助于高温热浪风险人群的识别,为相关防治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力”的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融合漳州市中心城区温度、河流、植被、用地、人口、医疗、住房等空间数据,系统评估漳州市城市高温脆弱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漳州市中心城区高温脆弱性、暴露性与适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核心-外围”结构,易损性总体呈现被水域、山体分割的空间布局;人口、经济等社会因素的高度集聚会增强地区人群的高温暴露性、易损性,该类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人群高温适应力相对较强;适应力在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中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相关政策优化公共医疗设施的布局,增加高温避暑设施,提高居民的高温适应能力,改善城市高温脆弱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温 脆弱性 评估 漳州市
下载PDF
整体性政府视角下高温热浪应急管理的协同联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程顺祺 王少谷 +4 位作者 陈晨 许彬坤 李雅婧 邹秀琦 祁新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6,共7页
针对我国高温热浪灾害处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整体性治理和自组织理论,构建高温热浪应急管理的全维度结构模型,构建一个多层级、跨部门、全流程的处置平台,探索应急管理的协同联动机制;系统梳理分阶段、多尺度的应急处置和全流程、多... 针对我国高温热浪灾害处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整体性治理和自组织理论,构建高温热浪应急管理的全维度结构模型,构建一个多层级、跨部门、全流程的处置平台,探索应急管理的协同联动机制;系统梳理分阶段、多尺度的应急处置和全流程、多系统的风险控制,以此揭示平台的时空运行序列。基于现行行政体制,通过信息传递网络串联多元应急力量,实现全流程跨区域联防和多部门协同的统一,为提升区域高温热浪的综合防范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政府 应急管理 协同联动
下载PDF
2003—2014年福州马尾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灿莹 许章华 +2 位作者 王少谷 黄旭影 林璐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以福州马尾区2003、2014年两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总精度分别为87.82%、88.78%.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4年间... 以福州马尾区2003、2014年两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总精度分别为87.82%、88.78%.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4年间马尾区林地、水域、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就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建设用地最高,耕地次之,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95%,土地利用变化较为缓慢;在地类相互转化过程中,林地主要向未利用地与耕地转化,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通过对河流缓冲区的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程度高且变化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缓冲距3 000 m内.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总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等12个社会经济指标,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得出,经济的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引起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并且这些因素的驱动力综合得分逐年增加,表明其影响力不断增强.此外,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也起到了关键的引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区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下载PDF
环境公正视角下广州市污染企业分布与区域人口社会特征的时空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沈静 王少谷 周楚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62,共17页
环境公正研究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公正问题。从环境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95年、2004年、201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和1990年、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可视化工具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 环境公正研究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公正问题。从环境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95年、2004年、201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和1990年、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可视化工具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污染企业的分布及其与区域人口社会特征关系的时空变化,然后探讨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污染企业分布的环境公正问题。研究发现,广州市污染企业空间分布经历由中心城区集聚向近郊区和边界地带集聚的过程,在城市产业空间重构与社会空间分异的共同作用下,污染企业空间分布的环境不公正问题由最初表现不明显转变为全市范围的阶层差异与企业污染负担之间关系,具有不同于西方环境不公正现象的特征和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企业 环境公正 人口社会特征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广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