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岳桂 胡波涌 +2 位作者 陆细红 叶俊杰 陈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205-207,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有效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对象临床信息及后期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有效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对象临床信息及后期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假体脱位发生率,并和临床经验相结合,总结发生假体脱位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以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提出系列有效防治措施。结果 8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脱位不良事件5例(5.8%),分析主要原因有长期卧床髋部组织机能下降,关节失去有力保护;体位管理不良;康复训练方法不正确;关节活动过度等。临床手法复位+外固定+体位管理后再随访3~6个月,均未发生再脱位事件,恢复良好。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体位管理不佳、髋关节周边肌肉组织保护力不足、康复训练方式不正确等,基于此制定并应用有效防治对策,有助于降低脱位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脱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岳桂 陈志刚 +2 位作者 叶俊杰 陆细红 胡波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评价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CTPF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行单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长... 目的:评价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CTPF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行单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下肢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2周及术后24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改善CTPF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叶俊杰 胡波涌 +1 位作者 陆细红 王岳桂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80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和拉力螺钉组,每组各40例。通过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80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和拉力螺钉组,每组各40例。通过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拉力螺钉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50%,虽然略高于微型钢板组患者的92.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微型钢板组患者(P<0.05),随访1年后,拉力螺钉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评分明显高于微型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力螺钉与微型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后踝骨折的内固定方案时还需根据患者骨折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内固定 拉力螺钉 后踝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陆细红 胡波涌 +2 位作者 叶俊杰 王岳桂 陈志刚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诊疗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 目的比较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诊疗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9例,A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B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2.73±15.11) min,明显少于B组的(107.40±16.14) min,术中出血量为(424.6±76.33) m L,明显少于B组的(535.8±72.83)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改良后外侧入路 传统后外侧入路 联合前倾角 疗效
下载PDF
HIV感染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体会
5
作者 陆细红 胡波涌 +1 位作者 叶俊杰 王岳桂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9期81-83,共3页
HIV感染导致T淋巴细胞的破坏,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对于HIV感染的治疗也是以抗病毒为主,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由于其目前的不可治愈性及其传染性的后果和手术并发症,临床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然... HIV感染导致T淋巴细胞的破坏,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对于HIV感染的治疗也是以抗病毒为主,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由于其目前的不可治愈性及其传染性的后果和手术并发症,临床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HIV感染患者的逐年增加,人口的老龄化,髋部疾病的增多,人工髋关节置换也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 置换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功能损害 T淋巴细胞 手术并发症 抑制病毒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HIV感染患者手术切口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陆细红 胡波涌 +3 位作者 叶俊杰 王岳桂 苏华斌 宋清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4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处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为HIV感染患者外科手术后切口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0例HIV感染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处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为HIV感染患者外科手术后切口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0例HIV感染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缝合VSD组(A组)、常规缝合包扎组(B组),各15例。A组术后切口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B组常规缝合包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换药次数,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医务人员暴露情况及陪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A组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B组1例切口出现浅表感染,予以清创VSD处理后,切口愈合,感染率为6.67%;其余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B组1例患者因感染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A组患者陪护人员满意度较高。两组均无一例职业暴露情况发生。结论VSD应用于HIV感染患者手术切口中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陪护人员的满意度,且能够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引流术/方法 切口感染 职业暴露
下载PDF
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对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下肢肌力的影响
7
作者 冯涛 叶俊杰 +1 位作者 王岳桂 胡波涌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对接受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对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进行膝关节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 目的:比较对接受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对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进行膝关节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手术,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单次ACB,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ACB,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肌力的分级、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自控镇痛泵(PCA)的按压次数及住院的时间。结果:术后24 h及48 h,观察组患者下肢肌力的分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ROM评分、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与动态下的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第1天和第2天PCA泵的按压次数及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P>0.05。结论:对接受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与连续ACB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对其进行单次ACB有利于其术后下肢肌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收肌管阻滞 连续收肌管阻滞 膝关节手术 术后镇痛 下肢肌力
下载PDF
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HIV与非HIV感染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叶俊杰 胡波涌 +1 位作者 陆细红 王岳桂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HIV与非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采用C型臂透视下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的HIV感染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11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无HIV感...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HIV与非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采用C型臂透视下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的HIV感染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11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无HIV感染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出院后随访3~12个月。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HIV感染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体质及手术耐受较差的HIV感染患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下载PDF
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文德 郭东明 +4 位作者 温世锋 梁英杰 芦虎 王岳桂 陈建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支架材料浸取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以及热原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评价其安全性;同时采用皮下置入试验,观察其对周... 目的探讨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支架材料浸取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以及热原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评价其安全性;同时采用皮下置入试验,观察其对周围组织的反应,对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该支架材料无毒性作用,不引起皮内刺激反应,不具有致热原作用;皮下置入试验术后病理组织学切片证实该材料置入兔体内后炎性细胞反应逐渐减轻,材料周围组织纤维囊壁逐渐变薄。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珍珠层 消旋聚乳酸 纤维蛋白胶 生物安全性
原文传递
miR-44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苏华斌 胡波涌 +4 位作者 叶俊杰 王岳桂 宋清宇 王蕾 陆细红 《医学信息》 2020年第4期69-71,86,共4页
目的探究miR-449是否具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9、CD34、CD45等表面相关标志抗原的表达鉴定骨髓MSCs;将MSCs分为对照组、miR-449a组、miR-449b组及anti-miR-... 目的探究miR-449是否具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9、CD34、CD45等表面相关标志抗原的表达鉴定骨髓MSCs;将MSCs分为对照组、miR-449a组、miR-449b组及anti-miR-449组,对照组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其余各组分别经miR-449a/b或inhibitors转染后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分别于培养第3、6、9、12天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qRT-PCR检测miR-449a/b对成骨特异性基因Runx2、Osterix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第4代间充质干细胞CD44、CD29表达阳性,而CD34和CD45表达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②成骨诱导培养3、6、9、12 d后,MSCs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上一时间点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成骨诱导培养3、6、9、12 d后,Runx2、Osterix表达水平逐渐升高。③miR-449a组和miR-449b组AKP活性低于对照组,而anti-miR-449组AKP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49a组和miR-449b组Runx2、Osterix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了骨髓MSCs,其具有体外成骨分化能力,而miR-449能抑制骨髓MSCs向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49 a/b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术罗哌卡因浓度与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涛 叶俊杰 +2 位作者 王岳桂 陆细红 胡波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2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确定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下肢肌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 目的确定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下肢肌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方法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43例,ASA分级Ⅰ~Ⅲ级。患者术后均行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采用Dixon序贯法选择患者接受罗哌卡因的浓度,首例患者选用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以0.031%为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若患者术后4 h下肢肌力分级<3级,则下1例患者下调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若下肢肌力分级≥3级,则下1例患者上调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直至出现第9个转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EC;、EC;及其95%C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下肢肌力分级、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泵注速度,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维持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罗哌卡因EC;浓度及其95%CI为0.340%(95%CI:0.307%~0.370%),EC;浓度及其95%CI为0.249%(95%CI:0.032%~0.290%)。患者术后12、24、48 h时,下肢肌力分级、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和PCIA泵注速度均高于术后4、8 h(P<0.05),膝关节活动度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平均发生率为5.3%,无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罗哌卡因EC;为0.34%,EC;为0.249%;推荐采用质量分数0.249%罗哌卡因为主导的多模式镇痛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手术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收肌管阻滞 肌力 功能锻炼 半数有效浓度 95%有效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