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分析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李传争 唐强强 郭鹏 王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头颈动脉CTA并于1月内行头颈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9)岁。通过与手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标准符合率以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42例患者的84条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平均完成时间为(1.23±0.17)min,比手工方法(7.95±2.42)min缩短约6.72min,平均时间增益率为84%。人工智能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88.1%(37/42)和9.5%(4/42),手动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19.0%(8/42)和69.0%(29/42)。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SA为“金标准”,其中正常33根,闭塞10根,狭窄41根;在检测闭塞上手工和AI测量准确率均100%,狭窄率手工及人工智能测量结果分别为49.7%±20.9%、51.9%±2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4),组内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头颈部CTA血管成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VR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手工方法,诊断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与手工方法相当,可以更好地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头颈CTA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降低碘剂用量个性化方案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任禹笛 赵亦舟 嘉诚 王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使用低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行头颈CTA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高浓度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对比剂碘浓度、单位体重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10 kV、350 m...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使用低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行头颈CTA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高浓度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对比剂碘浓度、单位体重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10 kV、350 mg/mL、0.8 mL/kg,对照组上述参数分别为90 kV、350 mg/mL、0.6 mL/kg,高浓度组则分别为90 kV、400 mg/mL、0.4 mL/kg。分别测量动脉期横断面图像的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M1段这5个水平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3组间患者的碘摄入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3组血管CT值比较分析,常规组显著低于高浓度组(P<0.01)。3组间CNR、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常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3组患者间的碘剂用量、碘摄入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低碘剂用量个性化方案在头颈部CTA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碘剂用量,且图像质量不输常规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剂用量 低剂量 个性化方案 CT血管成像 头颈部
下载PDF
DSA 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嵇 朱炯 +2 位作者 池嘉昌 沈加林 许建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占位性病变患者21例,作体表区域定位后行旋转DSA采集,重建Innova CT图像,制订精确穿刺方案,在DSA导向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皮肺穿刺活... 目的探讨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占位性病变患者21例,作体表区域定位后行旋转DSA采集,重建Innova CT图像,制订精确穿刺方案,在DSA导向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41次,40枚标本取得组织病理结果,阳性率97.6%,其中1例术中发生气胸,发生率4.8%。结论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引导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区域定位 活检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背景下放射科防控管理经验总结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嵇 戈欣 +5 位作者 傅小芳 华佳 路青 华小兰 许建荣 周滟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6-270,共5页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被证实其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2020年1月12日,WHO将该病原体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在全国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患病数量呈...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被证实其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2020年1月12日,WHO将该病原体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在全国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影像学检查(以胸部CT为主)是筛查、早期诊断2019-nCoV感染病例,以及进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规范放射科影像学检查和防控流程,以抗击2019-nCoV感染疫情,从而有效降低放射科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X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成像 院内感染 感染控制
下载PDF
利用运动校正重建算法优化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5
作者 韦家旭 施若洋 +3 位作者 蔡振杰 顾雨伦 王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运动校正重建算法(MCR)在高心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0例心率≥80次/min的患者资料,所有纳入标准的患者均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比标准重建(STD)最佳期相及MC...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运动校正重建算法(MCR)在高心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0例心率≥80次/min的患者资料,所有纳入标准的患者均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比标准重建(STD)最佳期相及MCR图像,比较2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采用5分法评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两组间CNR、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SD值、左冠状动脉前降支CT值、左冠状动脉回旋支CT值在STD和MC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右冠状动脉CT值上STD为346.46±60.17,MCR为363.54±54.40(P<0.05)。在图像噪声、冠状动脉节段的主观评分上STD和MCR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R算法可在不增加额外扫描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光谱CT 运动校正重建算法 高心率
下载PDF
磁共振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嵇 赵辉林 +4 位作者 曹烨 刘晓晟 赵子周 赵锡海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破裂),测得DWI急性脑梗死体积,计算OR值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和斑块内出血、钙化和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症状侧颈动脉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体积有较强的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327,P<0.05)。斑块内出血和钙化是较强的急性脑梗死暴露因素(OR值分别为2.4和2.1,P值均<0.05)。结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且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提示这些特征可能为斑块不稳定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胶质瘤灌注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嵇 李磊 +4 位作者 华小兰 唐辉 曹梦秋 戈欣 周滟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于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于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为(52.8±4.6)岁。根据2016年WHO胶质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LGG组,24例)和高级别胶质瘤组(HGG组,3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经工作站和软件后处理后,获得IVIM双指数模型相关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以及DCE-MRI灌注相关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分别在IVIM和DCE-MRI的后处理图像上手动放置感兴趣区(ROI),得到各参数的测量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IVIM灌注相关参数f、D*与DCE-MRI相关灌注参数Ktrans、Ve、V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采用ROC曲线检验相关参数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GG组的IVIM灌注相关参数D*值、f值和DCE-MRI灌注相关参数Ktrans值、Ve值均显著高于LGG组(P值均<0.05),IVIM扩散相关参数D值显著低于LGG组(P<0.05)。两组间DCE-MRI灌注相关参数V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与Ktrans具有强相关性(ρ=0.614,P<0.01),与Ve和Vp具有弱相关性(ρ值分别为0.385和0.364,P值均<0.01);D*与Ktrans具有中等相关性(ρ=0.432,P<0.01),与Vp具有弱相关性(ρ=0.394,P<0.01),与Ve无相关性(ρ=0.172,P=0.463)。在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面,诊断准确性最高的参数是f(AUC=0.873),其最佳诊断界值为5.250%,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2和0.829。结论胶质瘤IVIM相关参数与DCE-MRI灌注相关参数密切相关,IVIM技术可在无需外源性造影剂示踪的情况下在体评价脑胶质瘤的灌注情况,f值在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分级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灌注成像
下载PDF
GE Innova3100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嵇 殷焱 +2 位作者 陶静 潘耀华 许建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29,F0002,共3页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类似于颅内硬膜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其诊断的金标准。与传统的模拟数字采...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类似于颅内硬膜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其诊断的金标准。与传统的模拟数字采集技术相比,GEInnova3100可采集数字图像,特别是三维重建软件能对血管、软组织和骨组织等多种不同密度组织进行重建,影像信息丰富,更有利于临床诊治。本文报道1例采用GE Innova3100三维重建技术对胸段SDAVF进行早期诊断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三维重建技术 文献复习 技术诊断 GE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脊髓血管畸形 硬膜动静脉瘘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嵇 赵辉林 +3 位作者 曹烨 刘晓晟 赵子周 李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岁(46~81岁);31例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44~80岁)。对...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岁(46~81岁);31例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44~80岁)。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型和管壁定量指标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的最大血管总面积[(99.3±20.9)mm2]、最大管壁厚度[(4.1±1.3)mm]和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57±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9±13.3)mm2、(2.9±1.1)mm、0.40±0.09](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颈动脉复杂斑块(Ⅳ-Ⅴ型和Ⅵ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能有效筛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教育在放射科摄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嵇 戈欣 +3 位作者 李磊 李岚 许建荣 顾海燕 《继续医学教育》 2012年第8期4-6,共3页
随着放射科全面进行数字化摄片以后,工作及管理流程均发生了改变。应用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教育来管理数字化摄片质控工作,制定质控检查及继续教育的计划和要求,分为计划制订阶段、质控管理阶段、质量检查阶段和总结处理阶段,并在质控... 随着放射科全面进行数字化摄片以后,工作及管理流程均发生了改变。应用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教育来管理数字化摄片质控工作,制定质控检查及继续教育的计划和要求,分为计划制订阶段、质控管理阶段、质量检查阶段和总结处理阶段,并在质控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质控程序有案可查,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摄片质量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继续教育 数字化摄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C臂CT辅助诊断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小血管瘘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嵇 沈加林 +2 位作者 张学彬 池嘉昌 许建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506-506,共1页
患者男,72岁,外院诊断为右肺癌,首次入院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使用GE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Innova 4100,5FSimmons导管,右支气管动脉造影见右下肺团块状肿瘤染色、右肺门及纵隔内散在结节状及片状肿瘤染色(图1A)。于此灌注化疗药物... 患者男,72岁,外院诊断为右肺癌,首次入院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使用GE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Innova 4100,5FSimmons导管,右支气管动脉造影见右下肺团块状肿瘤染色、右肺门及纵隔内散在结节状及片状肿瘤染色(图1A)。于此灌注化疗药物后,以500~700μm 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复查造影,肿瘤染色基本消失,但纵隔内可见对比剂溢出(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化疗栓塞 肺肿瘤
下载PDF
DR组织均衡技术在低剂量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嵇 唐辉 +2 位作者 殷焱 陈洁 许建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寻在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侧位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在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0.8、1.2 mAs进行摄片,... 目的探寻在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侧位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在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0.8、1.2 mAs进行摄片,再将降低剂量的图像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图像对于满足诊断的需要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降低0.4、0.8 mAs,虽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但是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与邻近软组织结构,同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1.2 mAs,不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而且无法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使图像达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不仅能将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及邻近软组织在同一副图像上清晰显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射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辐射剂量 鼻骨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钟亮 陈克敏 +5 位作者 丁小龙 顾海燕 柴维敏 姚秋英 李磊 王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16-420,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PhilipsGyroscanT10NT1.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MRCP检查58例,其中作为正常对照组16例,各种胰胆管病变者42例。MR...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PhilipsGyroscanT10NT1.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MRCP检查58例,其中作为正常对照组16例,各种胰胆管病变者42例。MRCP采用不屏气涡轮自旋回波(TSE)序列的重度T2加权像扫描(TR/TE=2000ms/700ms),并应用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图像后处理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进行三维(3D)重建。结果:58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57例胰胆管显示满意,其效果类似于直接胰胆管造影图像。16例正常对照者,胆囊、肝外胆管及部分肝内胆管和主胰管的解剖形态显示清晰。42例胰胆管病变者,MRCP可显示各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7%(36/42),对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37/37),定性诊断准确性为83.8%(31/37)。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和恶性胆道梗阻的准确性分别为90.9%(10/11)和80.0%(12/15)。结论:研究表明,MRCP检查成功率高,胰胆管显示清晰,对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应用适应症广泛,诊断价值可靠,尤其是在直接胰胆管造影失败或检查不完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病变 胰胆管成像 MRCP
下载PDF
SWI序列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陶静 周滟 +7 位作者 戈欣 王嵇 郭明光 李磊 路青 范瑜 钱黎俊 许建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黑质形态学及铁质沉积改变的应用。方法:利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及SWI序列的扫描。其中帕金森患者(PD)30例,均为早期患者,正常...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黑质形态学及铁质沉积改变的应用。方法:利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及SWI序列的扫描。其中帕金森患者(PD)30例,均为早期患者,正常对照组15例。分别在SWI序列上手动测量黑质网状带宽度,黑质致密带宽度,黑质体积,黑质信号值;在T2W上手动测量黑质网状带宽度,黑质致密带宽度。比较分析病例组、正常对照组及病例组健侧与病侧之间的差异。结果:在SWI序列及T2WI上测量PD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黑质体积、黑质致密带宽度、黑质网状带宽度、黑质信号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SWI序列上测量PD组健侧与患侧黑质体积、黑质致密带宽度、黑质网状带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PD患者组的黑质信号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PD患者的黑质形态学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铁质沉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WI序列对于诊断早期帕金森病是一种及其敏感的新型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黑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水成像诊断胆道和尿路梗阻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克敏 钟喨 +3 位作者 姚秋英 李磊 王嵇 范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50-554,共5页
目的 评价MR水成像 (MRH)对胆道和尿路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胆道和尿路梗阻行MRH检查者 119例 ,其中MR胰胆管成像 (MRCP) 93例 ,MR尿路成像 (MRU) 2 6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MRH采用不屏气涡轮自... 目的 评价MR水成像 (MRH)对胆道和尿路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胆道和尿路梗阻行MRH检查者 119例 ,其中MR胰胆管成像 (MRCP) 93例 ,MR尿路成像 (MRU) 2 6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MRH采用不屏气涡轮自旋回波 (TSE)序列 ,同时应用呼吸门控和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进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MRH检查均一次成功 ,MRCP图像类似于直接胰胆管造影片 ,MRU显示患侧尿路清晰。MRH对胆道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性为 10 0 %。结合MR断面图像与MRH原始影像 ,MRCP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为 91.4% ,MRU对尿路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为 80 .8%。结论 MRH检查成功率高 ,对胆道和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MR断面图像与MRH原始及重建影像 ,MRH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在多数情况下 ,MRCP是诊断性直接胰胆管造影理想的替代检查方法 ,MRU则是静脉尿路造影 (IV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MR水成像 胆道梗阻 尿路梗阻
下载PDF
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MRI 被引量:9
16
作者 柴维敏 陈克敏 +6 位作者 许建荣 丁小龙 顾越英 李磊 姚秋英 陈睿 王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评估MRI对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4例RA患者的41个膝关节进行多种序列MR成像,分析其MR表现。结果:所有膝关节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 目的:评估MRI对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4例RA患者的41个膝关节进行多种序列MR成像,分析其MR表现。结果:所有膝关节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膜增生与血管翳形成、关节囊积液、关节软骨与骨质受侵破坏、半月板与韧带异常、腘窝囊肿及皮下结节形成等。MR尚能通过血管翳的信号和强化程度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结论:MRI能直接显示膝关节RA不同时期的各种病变。根据MRI表现进行分期不仅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还可辅助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RA MRI诊断 MRI表现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中实时多模影像融合和双期C臂锥形束CT对改善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帅 王嵇 +4 位作者 程杰军 赵亮 管逊 马鋆 郭哲中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术前均接受肝脏增强CT或MRI扫描,得到双期图像。DPCBCT则在TACE术初期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在控制室立即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与已有的双期图像分别进行融合,对融合后动脉期或门静脉期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多模图像并排显示,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分别计算单模影像和多模融合影像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融合精度则在TACE术后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基于实时多模融合影像进行的病灶分析显示,确定116个动脉期和149个门静脉期病灶。术前单模影像(增强CT或MRI)的动脉期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9%、12.1%、0.0%,而DPCBCT则分别为95.7%、5.1%、0.9%;在门静脉期增强CT/MRI分别是77.2%、22.8%、0.0%,而门静脉期DPCBCT分别为97.3%、26.8%、0.0%。融合影像与单模影像相比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较术前CT/MRI图像而言。DPCBCT对于病灶的检测更敏感,但相较增强CT/MRI具有更高的病灶误诊率。多模融合的精确度为95%。结论双期DPCBCT和增强CT/MRI多模融合是可行可靠的。该方法可以改善肝脏占位病灶的检测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施术者更精确地定位病灶,优化TACE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转移癌 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 多模影像融合
下载PDF
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亮 王嵇 许建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912,共4页
目的评价旋转三维重建技术及术中体位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INNOVA 3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5例患者进行脑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结果正侧位造影中16例患者动脉瘤阳性,其中9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 目的评价旋转三维重建技术及术中体位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INNOVA 3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5例患者进行脑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结果正侧位造影中16例患者动脉瘤阳性,其中9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显示不清,使用三维重建能在介入手术中为术者提供清晰的工作体位,动脉瘤颈、动脉瘤体、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2例患者使用三维重建后,DSA系统无法到达工作体位,将头颅固定支架旋转改变术中体位,工作角度显示清晰,手术成功。结论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个别患者的脑动脉扭曲或者先天异常致使最佳工作角度因DSA系统的机械原因无法到达,介入手术的体位改变可以达到由于机械原因无法达到的体位,使术者在动脉瘤介入手术过程中的工作体位有了更多的选择,充分暴露动脉瘤瘤颈,以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对介入诊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旋转DSA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双容积重建评价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亮 王嵇 许建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评价双容积重建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栓塞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 Zeego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17例动脉瘤致密栓塞患者进行旋转DSA造影,然后进行双容积重建。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患者动脉瘤有对比剂显影,14例患者瘤体内... 目的评价双容积重建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栓塞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 Zeego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17例动脉瘤致密栓塞患者进行旋转DSA造影,然后进行双容积重建。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患者动脉瘤有对比剂显影,14例患者瘤体内中部的弹簧圈中有对比剂显影,4例瘤体远端有对比剂显影,14例瘤颈处有对比剂显影,阴性3例。结论在介入手术以及栓塞术后复查的过程中使用双容积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出对比剂在弹簧圈中显影的程度以及位置。评价弹簧圈栓塞的效果以及确定后续治疗和手术策略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三维重建 栓塞
下载PDF
浅谈医患沟通技巧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子周 李岚 +3 位作者 王嵇 华小兰 戈欣 许建荣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1.医患关系主要内容 医患关系是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 1.医患关系主要内容 医患关系是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人、患者的亲属、监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沟通技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