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震定位精度影响下采场裂隙表征与冲击地压预警
1
作者 曹安业 王常彬 +3 位作者 杨旭 王冰 张宁 赵卫卫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我国深部煤矿高强度开采和复杂地质环境造成冲击地压灾害频发,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矿井配备的微震监测系统在震源定位精度上仍存在不足,冲击地压灾害依然存在“灾源找不准、灾害控不住”的难题。为准确... 我国深部煤矿高强度开采和复杂地质环境造成冲击地压灾害频发,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矿井配备的微震监测系统在震源定位精度上仍存在不足,冲击地压灾害依然存在“灾源找不准、灾害控不住”的难题。为准确描述采场微震活动空间演化特征,降低震源定位误差对微震预警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冲击地压矿井现有微震监测条件,采用仿真正演试验法探究了煤矿微震台网定位误差矢量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考虑微震定位精度影响的微震裂隙贯通表征方法,并在某矿井回采工作面进行了冲击地压预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采场不同区域震源定位精度的矢量性差异是造成冲击地压微震预警偏差的重要原因;提出的微震破裂贯通可能性指数F_(sum)采用与震源能级相关的近场区域半径表征震源破裂尺度,并考虑定位误差对不同距离震源间破裂贯通的影响,最大程度还原了采场煤岩体裂隙扩展贯通可能性的分布规律,与冲击地压危险具有F_(sum)良好对应关系;在冲击地压危险相关性上显著优于微震频次,同时危险区域识别效率又强于微震能量,可兼顾预警精准率和召回率,是理想的冲击地压周期性预警评价指标。研究成果将为评价微震台网监测能力、提高冲击地压微震预警能力与防治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定位误差 误差椭圆 裂隙贯通 微震频次-能量 微震台网
下载PDF
深部复杂覆岩结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研究
2
作者 贺海鸿 张宁 +2 位作者 王冰 王常彬 曹安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深部复杂覆岩结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覆岩冲击地压致灾影响系数Wrb,揭示工作面不同覆岩条件下各岩层致灾影响程度特征与致灾关键岩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40110... 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深部复杂覆岩结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覆岩冲击地压致灾影响系数Wrb,揭示工作面不同覆岩条件下各岩层致灾影响程度特征与致灾关键岩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401102工作面煤层上方100 m范围亚关键层均为致灾影响程度较大岩层,同时非关键层运动破断的冲击致灾作用也不可忽视;(2)401102工作面基本顶为最主要冲击致灾岩层;(3)当对401102工作面内Wrb较高岩层采取地面水平井压裂后,冲击地压治理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煤层开采顶板灾源准确识别与冲击地压精准防控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覆岩破断 灾源判识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下载PDF
深部留底煤巷道冲击地压破坏机理与卸压实践
3
作者 相里海龙 张宁 +2 位作者 邓辉 王常彬 曹安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96-101,共6页
深部矿井留底煤巷道在回采过程中,存在工作面超前区域巷道底板冲击地压显现的问题。为探究此类条件下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有效防治手段,以孟村煤矿401102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深部留底煤巷道模型,开展巷道底板冲击... 深部矿井留底煤巷道在回采过程中,存在工作面超前区域巷道底板冲击地压显现的问题。为探究此类条件下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有效防治手段,以孟村煤矿401102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深部留底煤巷道模型,开展巷道底板冲击区域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研究顶、底板岩层强度弱化对底板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验证巷道顶板预裂爆破及底板爆破针对底板冲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巷道煤层底板中部下方3~5 m煤体内水平应力集中,最大值43.39 MPa,巷道底板水平应力集中是留底煤巷道冲击地压显现的主要诱因;(2)巷道围岩弱化模拟,水平应力差峰值分别降低了22.59、22.91 MPa,有效降低了底板水平应力集中程度。针对巷道底板冲击问题,提出了顶板预裂爆破降低静载集中的防治策略。根据现场实测数据,401102回风巷采取以上措施后,安全回采至工作面结束,顶板预裂爆破有效提高了巷道安全性,可为类似条件下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冲击 数值模拟 顶板预裂爆破
下载PDF
我国煤矿矿震发生机理及治理现状与难题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安业 窦林名 +4 位作者 白贤栖 刘耀琪 杨科 李家卓 王常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94-1918,共25页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不断增加,煤矿矿震以前所未有的频度和强度展现出来,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在政府倡导及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下,我国在矿震致灾机理研究与工程治理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正确认识矿...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不断增加,煤矿矿震以前所未有的频度和强度展现出来,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在政府倡导及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下,我国在矿震致灾机理研究与工程治理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正确认识矿震现象与矿震灾害防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总结了矿震发生现状,基于我国煤矿矿震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矿震发生机理、破坏效应、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与主要难题。结论如下:矿震发生条件复杂,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矿震的定义与分类,总结前人研究后笔者从狭义和广义方面提出了矿震定义,根据矿震发生后的现象及发生机理对矿震进行了分类;矿震致灾现象普遍存在于矿山开采活动中,世界主要采矿国家均有记录,矿震灾害的专业预防与治理已刻不容缓;我国矿震的专业治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家部委、省市以及地方管理机关陆续颁布关于矿震防范的规章制度,有力提升了我国矿震灾害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总结了我国煤矿矿震宏观触发机制包括煤柱失稳诱发矿震、顶板破断运动诱发矿震以及断层错动滑移诱发矿震,矿震微观破裂机制包括震源张拉破裂、震源内爆破裂以及震源剪切破裂;从矿震震源参量、震动波传播衰减规律以及震动波扰动情况等方面探讨了矿震的致灾效应,归纳了矿震对井上下的扰动致灾评估方法;以源头防控为宗旨,以精准预防为方针,概括了我国煤矿矿震治理现状与难题。当前,我国煤矿矿震依然存在“震源找不准、灾害控不住”等难题,亟待深入研究矿震孕育发生机理、破坏效应及防控技术方法,以保障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支撑国家深部资源开发和能源安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震 发生机理 破坏效应 震源破裂机制 治理技术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矿山微震到时精确拾取与自动定位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安业 杨旭 +4 位作者 王常彬 李森 刘耀琪 窦林名 牛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93-4405,共13页
矿山智能化建设大背景下,微震监测作为冲击地压等复杂动力灾害智能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技术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实现矿山动力事件的高效精确捕捉与定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矿山低信噪比震动波到时自动... 矿山智能化建设大背景下,微震监测作为冲击地压等复杂动力灾害智能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技术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实现矿山动力事件的高效精确捕捉与定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矿山低信噪比震动波到时自动拾取不准、定位结果受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结合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相关理论与方法,初步尝试建立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矿山微震实时自动定位方法。设计了基于百万条地震波数据的矿山微震到时自动拾取初始模型,为进一步使该模型适用于矿山微震定位与信息解析,结合所建立的一万余条矿山微震到时拾取数据集,构建了矿山震动波到时自动拾取模型,实现矿山震动波P波到时自动精准拾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微震定位台站自动优选方法,提出定位台站波速自动微调策略,实现了矿山微震事件自动精准定位。以内蒙古某煤矿强开采扰动工作面的顶板爆破数据为验证对象,结果证明自动定位算法在水平空间平均定位误差为27.88 m,三维空间平均定位误差为28.40 m,满足矿山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微震定位精度需求,有效降低台站波速标定精度不足对事件定位误差的影响,鲁棒性较强,并将耗时数分钟的人工定位缩短至200 ms内完成,初步实现了矿山微震事件的自动实时定位。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动力灾害微震信息准确解析挖掘与智能预警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P波到时拾取 定位算法 深度迁移学习 数据驱动 冲击地压
下载PDF
物理指标与数据特征融合驱动的冲击地压时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安业 刘耀琪 +4 位作者 杨旭 李森 王常彬 白贤栖 刘亚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59-3673,共15页
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高效的从冲击地压海量监测数据提取有效信息与提高预测预警准确率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目前基于物理指标冲击地压预测方法泛化能力较差、对海量数据特征挖掘不充分的困境,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初... 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高效的从冲击地压海量监测数据提取有效信息与提高预测预警准确率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目前基于物理指标冲击地压预测方法泛化能力较差、对海量数据特征挖掘不充分的困境,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初步尝试建立了物理指标与数据特征融合驱动的冲击地压时序预测方法。以陕西彬长矿区某强冲击危险工作面为背景,分析了多次大能量事件发生前物理指标的变化特征,并统计剖析了仅使用物理指标驱动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指标的短板与不足;提出采用物理指标与数据特征融合驱动的冲击地压时序预测方法,预测模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预警模型构建3个模块,数据预处理将原有微震监测数据处理为具有特定时间窗的前兆模式序列,特征提取主要包括基于物理指标的显式特征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数据隐式特征提取,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显式特征和隐式特征的深度融合方法,并通过全连接网络实现预测模型分类,实现对不同冲击危险等级的大能量事件进行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预测时长为未来1 d、未来2 d以及未来3 d时预测F1分别可达0.956、0.950以及0.854,现场可根据需求选用预测时长;工程应用时模型可对大能量事件准确预测,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可满足现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时序预测 物理指标 数据特征 融合驱动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高位巨厚覆岩运移规律及矿震触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贤栖 曹安业 +6 位作者 杨耀 王常彬 刘耀琪 赵迎春 郭文豪 顾颖诗 吴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0,共11页
矿震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非天然地震活动,鄂尔多斯矿区侏罗纪煤层上方常见白垩系巨厚层状砂岩组,巨厚砂岩组破断、滑移容易诱发巨厚覆岩型矿震,研究揭示高位巨厚覆岩的内部活动演化规律与动力响应特征是巨厚覆岩型矿震灾害防控的基础。... 矿震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非天然地震活动,鄂尔多斯矿区侏罗纪煤层上方常见白垩系巨厚层状砂岩组,巨厚砂岩组破断、滑移容易诱发巨厚覆岩型矿震,研究揭示高位巨厚覆岩的内部活动演化规律与动力响应特征是巨厚覆岩型矿震灾害防控的基础。笔者基于符拉索夫厚板理论,结合地面探测孔、地表沉降以及微震监测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某矿综放开采巨厚覆岩结构演化规律及覆岩内部活动特征,揭示了高位覆岩运动诱发矿震机制。结果表明,综放实体煤回采阶段,采空区面积较小,低位顶板垮落较为迅速,顶板破断角64°~72°,高位巨厚覆岩结构无明显裂隙产生,地表下沉量较小;邻空回采阶段,顶板破断高度向巨厚覆岩层扩展,巨厚覆岩层产生裂隙,巨厚覆岩下顶板破裂角有所增加,并且地表沉降量快速增加呈台阶式下沉。白垩系巨厚砂岩层厚较大、强度较高,推导得出邻空回采阶段工作面推进约324.3 m时,巨厚覆岩结构具备发生初次破断的条件,开始出现强矿震事件;并且其周期破断步距为83.7 m。巨厚覆岩结构破断触发矿震机制为:随采空区面积增加,顶板破裂高度逐渐扩展至高位巨厚砂岩层,该巨厚砂岩层发生竖“O-X”型初次破断、滑移以及周期性破断易诱发强矿震事件。研究结论对高位巨厚覆岩型矿震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巨厚覆岩运动 地面钻孔探测 矿震触发机制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解析的巨厚覆岩矿震破裂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白贤栖 曹安业 +4 位作者 刘耀琪 王常彬 杨旭 赵迎春 杨耀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24-4035,共12页
鄂尔多斯矿区侏罗系煤层覆岩中常见巨厚层状砂岩组,为了解释和量化巨厚覆岩下煤层开采矿震破裂机制与顶板破断特征,基于震动波P波辐射位移场与相对矩张量反演方法,提出了以震源群为单位、微震台站为对象构建反演矩阵进行煤矿矿震震源机... 鄂尔多斯矿区侏罗系煤层覆岩中常见巨厚层状砂岩组,为了解释和量化巨厚覆岩下煤层开采矿震破裂机制与顶板破断特征,基于震动波P波辐射位移场与相对矩张量反演方法,提出了以震源群为单位、微震台站为对象构建反演矩阵进行煤矿矿震震源机制反演,提高了反演效率与准确性,求解了巨厚覆岩下实体煤段与临空段工作面回采诱发大能量矿震事件的震源机制,定量分析了顶板破裂演化特征与震动波辐射影响方位。结果表明:巨厚覆岩下临空段工作面回采白垩系巨厚砂岩层开始产生破断,地表沉降量快速上升,开始出现100 kJ以上的矿震事件,矿震分布较实体煤阶段更为密集;大部分大能量矿震事件位于采空区后方,与煤层上方厚层顶板破断、滑移密切相关;巨厚覆岩下煤层开采诱发的震源顶板张拉破裂占比85%以上,临空段回采期间震源有向上扩展的趋势,剪切滑移破裂相对实体煤回采阶段有所增加;破裂面走向方向大致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或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成“X”夹角,但临空回采阶段相较实体煤阶段走向“X”夹角由30°增加至45°;震源破裂面倾角0°~30°,占比50%左右,顶板以水平离层张拉、顶板回转压缩失稳为主,产生的P波大多向下方采空区传播,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小;仅部分顶板断裂张拉与剪切滑移失稳产生的P波向周围采场传递,可能对工作面影响较大。巨厚覆岩型矿震的防治思路可从弱化巨厚覆岩的整体性、使巨厚覆岩结构分层破断的角度出发,降低巨厚覆岩整体破断诱发矿震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覆岩 矿震 震源机制 矩张量反演 破裂面产状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
9
作者 刘耀琪 曹安业 +4 位作者 王常彬 杨旭 王强 白贤栖 刘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5-2077,共13页
冲击地压智能监测技术迅速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海量微震监测信息挖掘震源破裂性状并将其应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警或防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目前微震群破裂机制聚合规律挖掘不充分、震源机制反演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冲击... 冲击地压智能监测技术迅速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海量微震监测信息挖掘震源破裂性状并将其应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警或防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目前微震群破裂机制聚合规律挖掘不充分、震源机制反演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警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手段研究建立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以内蒙古某冲击地压矿井大能量矿震事件频发221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总结了煤矿微震波形数量有限、噪声影响大、反演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矩张量方法反演震源机制的特点及优缺点,确立了混合矩张量反演法更适用于煤矿应用场景;2215工作面顶板破断诱发事件以拉剪以及压剪破坏为主;大能量事件发生前微震事件剪切成分占比不超过40%,顶板破断主导的微震事件走向角主要分布于3°~80°以及150°~270°,倾角主要分布于70°~90°,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基于煤矿常见的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分析了微震事件聚合的可能性并建立了微震聚合准则,构建了基于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校准的危险预测方法及指标;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考虑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后可显著增强微震异常聚合区的识别;微震数据较为完整情况下,基于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校准的危险预测指标IP阈值设置为0.7时可实现对不同破裂类型大能量事件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危险预测 震源机制 定位误差校准 大能量事件 聚合分析
下载PDF
深井巨厚覆岩邻空采动强矿震孕育发生机理
10
作者 杨耀 曹安业 +6 位作者 白贤栖 刘耀琪 闫振乾 王常彬 王崧玮 赵迎春 顾颖诗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231,共12页
矿震是深部矿井开采必然出现的动力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矿区白垩系巨厚覆岩邻空采动强矿震频发的现状,采用地面离层探测、地表岩移监测等技术,结合Reissner厚板理论与相对矩张量反演方法,分析了工作面邻空采动下白垩系巨厚覆岩破断运移特... 矿震是深部矿井开采必然出现的动力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矿区白垩系巨厚覆岩邻空采动强矿震频发的现状,采用地面离层探测、地表岩移监测等技术,结合Reissner厚板理论与相对矩张量反演方法,分析了工作面邻空采动下白垩系巨厚覆岩破断运移特征,研究了工作面实体煤阶段向邻空回采阶段过渡区域频发矿震震源破裂模式的演化规律,揭示了白垩系巨厚覆岩深部煤层邻空采动强矿震孕育发生机理。结果表明:综放工作面实体煤回采阶段,白垩系巨厚覆岩无明显裂隙产生,地表沉降稳定,沉降量最大为0.23 m;邻空回采阶段,裂隙发育高度最大至煤层上方444.8 m处白垩系巨厚覆岩,强矿震震源处地表总是最先达到最大沉降,强矿震发生前地表最大沉降量快速增加,较1个月前监测最大沉降量增大超60%,表明白垩系巨厚覆岩破断运动为强矿震动力源,强矿震扰动作用下,巨厚覆岩失稳引起地表再次快速沉降。白垩系巨厚覆岩初次破断步距为307.7 m,与工作面实际推进度基本吻合,佐证了强矿震由白垩系巨厚覆岩初次破断诱发;巨厚覆岩破断厚度增大,其初次破断步距增幅逐渐变缓;工作面面长增大,巨厚覆岩初次破断步距线性增长,巨厚覆岩初次破断形式由横“O-X”形转变为竖“O-X”形。邻空采动下,白垩系巨厚覆岩下岩层逐级向上破断,岩层自下而上破断诱发矿震震源主导破裂模式由压缩、剪切破裂向压缩、张拉破裂转变;随着邻空工作面采空范围进一步增大,裂隙扩展至白垩系巨厚覆岩后,不稳定巨厚覆岩张拉破断是诱发“8·20”强矿震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可为深部矿井巨厚覆岩邻空采动强矿震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覆岩 矿震 地面探测 岩移监测 覆岩运动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上覆遗留煤柱作用下冲击矿压预测预警案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静 何江 +4 位作者 巩思园 朱广安 王常彬 王盛川 陈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05-310,共6页
以三河尖煤矿92201工作面运输巷在上覆7煤上山保护煤柱下掘进诱发的冲击矿压为例,采用震动波CT技术对待掘区域应力场进行反演,预测冲击危险区域,并在掘进过程中实时监测分析矿震动载特征,对冲击危险进行预警。研究表明:震动波CT技术可... 以三河尖煤矿92201工作面运输巷在上覆7煤上山保护煤柱下掘进诱发的冲击矿压为例,采用震动波CT技术对待掘区域应力场进行反演,预测冲击危险区域,并在掘进过程中实时监测分析矿震动载特征,对冲击危险进行预警。研究表明:震动波CT技术可有效反应煤岩体内未知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实现大范围应力探测,较常规解析和数值等分析方法更为有效,利用该技术可提前和分时段预测冲击危险区域分布;结合掘进过程中的矿震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可对冲击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确认和实时预警,实现了动载与静载结合对冲击危险进行提前预测与实时监测预警。利用该套技术方法分析表明,上覆遗留煤柱长时间受矿压作用,其集中应力分布明显向煤柱煤壁深处转移,导致区域应力分布异常,冲击矿压防治难度加大。92201巷道冲击矿压显现证实了以上结论和该套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冲击矿压 预测预警 震动波波速反演 静载 动载
下载PDF
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井广成 曹安业 +3 位作者 窦林名 王常彬 刘志刚 吴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11,共9页
为实现对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的有效分析,基于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方法,在优化震动波远场位移及破裂面产状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华亭矿区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破裂面产状及视应力等地震学参量... 为实现对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的有效分析,基于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方法,在优化震动波远场位移及破裂面产状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华亭矿区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破裂面产状及视应力等地震学参量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砚北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下,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以拉张破裂为主,其矩张量以非双力偶部分占主导,表现为水平挤压构造应力、超前支承压力共同作用下煤岩体的应力释放;震源破裂面产状有明显分化趋势,小倾角(<35°)震源破裂面走向多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而大倾角(>35°)震源破裂面走向多平行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且倾向实体煤一侧;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辐射能量和地震矩基本分布在一包络线内,随震源辐射能量增大,其地震矩大小分布更加集中;通过震源视应力计算,得到了回采扰动下工作面及其周边应力演化情况,与冲击矿压震源时空分布及巷道冲击显现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构造 冲击矿压 震源机制 矩张量 视应力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划分与主控因素辨识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凡 曹安业 +2 位作者 窦林名 井广成 王常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7-615,共9页
冲击矿压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不同区域内冲击矿压影响因素种类及其权重往往存在差异。为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与针对性,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划分与主控因素辨识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以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该工作面... 冲击矿压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不同区域内冲击矿压影响因素种类及其权重往往存在差异。为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与针对性,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划分与主控因素辨识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以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该工作面受特厚煤层、褶曲构造、采掘干扰、煤层倾角、开采深度等因素综合影响,存在严重冲击矿压威胁。研究结果表明:(1)煤层厚度、倾角及开采深度仅在局部区域对冲击危险性存在明显影响;向斜构造及采掘干扰与矿震事件分布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对冲击危险性影响强烈;(2)依照各因素的影响范围与变化趋势,进行工作面区域划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冲击矿压影响因素权重评价体系,辨识各影响因素间的权重差异;(3)构建基于因素权重差异的冲击危险指数,定量描述区域内冲击危险程度。经检验,250204工作面整体冲击危险性指数分布与矿震定位拟合程度高达92.6%,证明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影响因素 区域分析 层次分析法 危险评价
下载PDF
冲击地压频发区矿震破裂机制与震源参量响应规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安业 陈凡 +5 位作者 刘耀琪 窦林名 王常彬 杨旭 白贤栖 宋士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2-733,共12页
矿震是冲击地压孕育及诱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矿震震源破裂机制对完善冲击地压致灾机理至关重要。为有效分析矿震震源破裂机制与震源参量响应特征,基于相对矩张量反演原理提出以震源群为单位反演矿震震源机制,并针对煤矿应用背景构建... 矿震是冲击地压孕育及诱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矿震震源破裂机制对完善冲击地压致灾机理至关重要。为有效分析矿震震源破裂机制与震源参量响应特征,基于相对矩张量反演原理提出以震源群为单位反演矿震震源机制,并针对煤矿应用背景构建了反演矩阵,推导了反演所需最低射线数与震源数条件,优化了矿震震源破裂类型判识方法,提高了反演精度与效率,统计分析了褶皱构造区、深埋断层构造区以及高应力大巷煤柱区等3个冲击地压频发区矿震破裂机制与震源参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矿震震源参量与破裂机制与其地质构造情况、震源层位以及应力环境等相关。褶皱构造区顶板型强矿震以拉张破裂占主导,煤体中强矿震以剪切破裂占主导,拉张型与剪切型矿震的震源破裂强度与应力调整程度差异较小,而拉张型矿震的扰动规模更大;深埋断层构造区拉张型矿震具有更强的破裂强度,剪切型矿震具有更大的扰动规模;高应力大巷煤柱区矿震震源类型以剪切破裂为主导,煤柱(体)极易在顶底板的夹持下沿应力优势方向发生连续性剪切破坏,剪切型矿震震源参量平均值(除视应力)明显高于拉张型矿震,表明剪切型矿震时冲击危险性显著高于拉张型矿震。不同条件下震源参量与破裂机制响应特征可为强矿震的精准判识和力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矿震 震源机制 震源参量 响应规律
下载PDF
不耦合爆破技术在高应力区域卸压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志刚 曹安业 +2 位作者 朱广安 王常彬 井广成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0-396,共7页
为了研究不耦合爆破技术在巷道高应力区域的卸压原理及效果,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承压试件的爆破实验中,爆破对承压试件具有明显卸压作用,但由于碎胀应力的存在使爆破后应力恢复速率有所升高... 为了研究不耦合爆破技术在巷道高应力区域的卸压原理及效果,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承压试件的爆破实验中,爆破对承压试件具有明显卸压作用,但由于碎胀应力的存在使爆破后应力恢复速率有所升高,因此提出爆破与排粉预裂钻孔联合卸压方法。对现场高应力区域巷道帮部卸压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缓解巷道近场高应力集中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爆破 应力集中 水介质 不耦合爆破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岩石破裂与声发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冠 井广成 +3 位作者 王常彬 丁言露 刘赛 姚肖肖 《煤炭科技》 2018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揭示冲击倾向性砂岩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PAC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试验研究了不同单轴应变率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与声发射参量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增加,岩样极限强度明显提升,峰... 为揭示冲击倾向性砂岩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PAC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试验研究了不同单轴应变率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与声发射参量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增加,岩样极限强度明显提升,峰值强度对应应变值整体降低,达到峰值强度所需时间随应变率呈幂函数减少。应变率与AE累计撞击数、事件数、振铃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幂函数关系;相反,应变率越高,微裂隙在发育、扩展过程中所释放的AE平均能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声发射 参量响应 损伤
下载PDF
Effects of water intrusion and loading rat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d crack propagation in coal–rock combinations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田 姚强岭 +4 位作者 卫斐 种照辉 周健 王常彬 李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23-431,共9页
Tackling the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in collieries in arid regions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 effect of water intrusion and loading ra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d crack development in coal–rock... Tackling the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in collieries in arid regions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 effect of water intrusion and loading ra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d crack development in coal–rock combinations. Fifty-four coal–rock combinations were prepared and split equally into groups containing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dry, natural moisture and saturated) to conduct 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ith loading rates ranging from 0.1 mm/min to 0.6 mm/m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and strength-softening modulus, elastic modulus, strain-softening modulus, and post-peak modulus partl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In contrast, peak strai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and fluctuates with rising loading rate. More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iffness and stress, combined with accumulated counts of acoustic emission, can be used to precisely predict all phases of crack propagation. This is helpful in studying the impact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on crack propagation and accurately calcul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 also determined that 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crack closure, crack initiation, and crack damage do not vary with changes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constituting 15.22%, 32.20%, and 80.98% of peak stress, respectively. These outcomes assist in developing approaches to water storage in coal mines, determining the necessary width of waterproof coal–rock pillars, and methods of supporting water-enriched roadways, while also advance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rock combinations and laws of crack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intrusion loading ra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al-rock combination crack propagation stress threshold
下载PDF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strata move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ock burst mechanism in island longwall panel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广安 窦林名 +4 位作者 曹安业 蔡武 王常彬 刘志刚 李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51-2960,共10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assess the risk of rock burst of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coupled behavior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assess the risk of rock burst of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coupled behavior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The height of destressed zone(HDZ) above the mined panel was first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rain energy balance in an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rea. HDZ plays a vital role in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different loads being transferred towards the front abutment and panel sides. Subsequently, based on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s, a series of formulae were derived for the average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in the island pillar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ally,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ing the side abutment stress distribution of LW 3112 in the Chaoyang Coal Mine and the results of grou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predicted model.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computational model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rmining the safety of mining in island longwall pa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LONGWALL PANEL OVERBURDEN structure HEIGHT of destressed zone stress distribution rock BURST risk
下载PDF
硬厚致灾岩层预裂爆破防冲参数优化及工程实践
19
作者 郝琪 曹安业 +4 位作者 王常彬 郭文豪 彭雨杰 宋士康 冯海龙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2,共12页
针对彬长矿区某矿硬厚粗粒砂岩致灾层预裂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数据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预裂爆破关键参数,模拟分析了岩石抗拉强度、炸药装药密度、不耦合系数及爆破孔间距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针对粗粒砂... 针对彬长矿区某矿硬厚粗粒砂岩致灾层预裂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数据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预裂爆破关键参数,模拟分析了岩石抗拉强度、炸药装药密度、不耦合系数及爆破孔间距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针对粗粒砂岩层的爆破参数。结果表明:开展预裂爆破工程时,应当考虑爆破参数与岩层抗拉强度相适应,避免炸药能量浪费在破碎区、削弱裂隙区裂纹扩展尺度;较小炸药装药密度下,增大装药密度明显促进爆破裂纹扩展,而较大装药密度下促进作用不明显,易导致破碎区范围明显增大,浪费炸药能量;不耦合系数的最佳区间为1.42~1.58,此区间外裂纹扩展尺度较小,爆破效果不理想;增大炮孔间距,孔间裂纹贯通趋势减弱,爆破效果变差,较优的炮孔间距为10 m。优化了粗粒砂岩层的爆破参数,现场试验后工作面来压步距与支架阻力明显降低,大能量微震事件总能量与事件数占比显著降低,卸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硬厚岩层预裂爆破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厚岩层 冲击地压 预裂爆破 裂纹扩展 爆破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微震多维信息融合的冲击地压全时空预测方法
20
作者 杨旭 刘亚鹏 +3 位作者 曹安业 刘耀琪 王常彬 赵卫卫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521,共11页
为解决当前冲击地压时间与空间预测协同难、微震数据时空特征挖掘不充分的困境,结合深度学习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微震多维信息融合的冲击地压全时空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微震时空特征指标、时间预测以及空间预测3个模块,设计... 为解决当前冲击地压时间与空间预测协同难、微震数据时空特征挖掘不充分的困境,结合深度学习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微震多维信息融合的冲击地压全时空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微震时空特征指标、时间预测以及空间预测3个模块,设计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的微震时空特征指标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时间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长短期时间窗融合的冲击地压空间预测方法,从而实现了冲击地压时间⁃空间协同的全时空预测。此外,为了评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某冲击危险工作面进行了工程应用测试,测试时间段共出现13条大于10^(5)J的大能量微震事件,在时间预测方面,对于大能量事件的时间预测结果为10个强危险、3个中等危险,并且整个测试阶段模型误报率仅为0.133。在空间预测方面,对于大能量事件的空间预测结果的分布区域为6个强危险、3个中等危险、4个弱危险。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研究成果可为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全时空预测 微震 时空特征指标 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