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多菌种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常苏 孙晓彤 +1 位作者 金健 高冰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为了提高产品中纳豆激酶的含量,并改善纳豆的口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纳豆的纯种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和毛霉的混合发酵。试验表明: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36 h,接种量为6%,菌种配比为1∶1的条件下进行发酵... 为了提高产品中纳豆激酶的含量,并改善纳豆的口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纳豆的纯种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和毛霉的混合发酵。试验表明: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36 h,接种量为6%,菌种配比为1∶1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结果最为理想,纳豆激酶的活力可达到3 426.45±46.23 IU/g,氨基态氮的含量为0.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种发酵 纳豆激酶 混合发酵
下载PDF
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BN-05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常苏 孙晓彤 +1 位作者 余洁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对分离的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BN-05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旨在提高纳豆激酶的含量。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BN-05为枯草芽孢杆菌属菌株,优化后发酵工艺参数:大豆破碎度为2,发酵温度为36℃,接... 对分离的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BN-05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旨在提高纳豆激酶的含量。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BN-05为枯草芽孢杆菌属菌株,优化后发酵工艺参数:大豆破碎度为2,发酵温度为36℃,接种量为5.5%,葡萄糖添加量为2.5%。在优化条件下,BN-05通过固态发酵纳豆激酶活力达到(4 715.26±103.23)IU/g湿黄豆,比之前优化提高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属 纳豆激酶 固态发酵 酶活力
下载PDF
多菌混合发酵红曲生产Monacolin K与GABA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璐 祁勇刚 +2 位作者 王常苏 孙晓彤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以萌芽米为原料,选用食用红曲菌M1、M2,酿酒酵母Sce01和乳酸菌Lac01四种菌株进行混合发酵,结果表明:M1+M2+Sce01+Lac01组合在分段温度25℃、分段时间6d、pH值为4.0、营养物的添加量为3%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结果最为理想。Monacolin K含量... 以萌芽米为原料,选用食用红曲菌M1、M2,酿酒酵母Sce01和乳酸菌Lac01四种菌株进行混合发酵,结果表明:M1+M2+Sce01+Lac01组合在分段温度25℃、分段时间6d、pH值为4.0、营养物的添加量为3%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结果最为理想。Monacolin K含量达到3.12mg/g,GABA含量达到13.0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混合发酵 莫纳可林K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接种乳酸发酵对薇菜中硒富集和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晓彤 王常苏 +2 位作者 许晓梅 高泽鑫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3期45-48,共4页
首先对乳酸菌产酸能力及接种组合搭配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比接种乳酸发酵富硒和自然发酵富硒,研究薇菜中硒的富集和转化规律。得到了接种乳酸发酵对薇菜中总硒的富集以及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有促进作用。并且在添加0.08‰食品级... 首先对乳酸菌产酸能力及接种组合搭配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比接种乳酸发酵富硒和自然发酵富硒,研究薇菜中硒的富集和转化规律。得到了接种乳酸发酵对薇菜中总硒的富集以及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有促进作用。并且在添加0.08‰食品级亚硒酸钠的条件下,接种乳酸发酵的薇菜最终有机硒含量可达36.8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乳酸菌 有机硒 转化
下载PDF
发芽大豆固态发酵功能红曲产Monacolin K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勋 王常苏 +1 位作者 高泽鑫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8期124-127,共4页
以MonacolinK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参数,即基质含水量为40%的发芽大豆,经灭菌冷却后,接种红曲M1和GIM3.439共同发酵,发酵3d后,按3.0%的接种量接种已培养40h的酿酒酵母破壁液,在26℃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5 d。在此... 以MonacolinK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参数,即基质含水量为40%的发芽大豆,经灭菌冷却后,接种红曲M1和GIM3.439共同发酵,发酵3d后,按3.0%的接种量接种已培养40h的酿酒酵母破壁液,在26℃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5 d。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品中MonacolinK含量达到2.22mg/g。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利用HPLC检测发酵产品中桔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分别为0.10mg/kg和3.4μg/kg,均在相关标准限量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黄豆 固态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祁勇刚 陈璐 +1 位作者 王常苏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和灵芝纤维素酶的分泌进行了研究。以菌丝体量和灵芝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0g、萌芽米4.5g、豆粕6.0g、酵母膏0.3g、KH2PO40.15g、VB10.015g、MgSO4.7H2O 0.75g、自来... 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和灵芝纤维素酶的分泌进行了研究。以菌丝体量和灵芝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0g、萌芽米4.5g、豆粕6.0g、酵母膏0.3g、KH2PO40.15g、VB10.015g、MgSO4.7H2O 0.75g、自来水150mL。在此基础上,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等量的滤纸浆,结果表明:添加0.5g滤纸浆的发酵液是基础发酵液的滤纸酶活(FP酶活)的8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x酶活)的1.6倍。以萌芽米作为灵芝液体发酵碳源,结果表明:灵芝不利用γ-氨基丁酸。该研究提高了灵芝多糖量,减少了黑曲霉用量,为提高木瓜灵芝果醋品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培养基 纤维素酶
下载PDF
以发芽大豆为原料固态发酵产富含纳豆激酶食品工艺优化
7
作者 黄勋 王常苏 +1 位作者 高泽鑫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选用富含γ-氨基丁酸(γ-GABA)的发芽大豆为发酵底物优化产纳豆激酶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产酶回归模型,确定了模型最佳取值时的各参数水平:... 选用富含γ-氨基丁酸(γ-GABA)的发芽大豆为发酵底物优化产纳豆激酶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产酶回归模型,确定了模型最佳取值时的各参数水平:蒸煮时间15 min、基质含水量55%、装样量为30 g/250 m L、发酵温度35℃、接种量7%、发酵时间36 h、Mg2+添加量0.20%,其中接种量与Mg2+添加量的交互效应对产酶活力影响最显著。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纳豆激酶的活力达到6 918.76 I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黄豆 纳豆激酶 固态发酵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双菌混合发酵生产豆豉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泽鑫 王常苏 +1 位作者 黄勋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9期49-52,共4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N-05和毛霉菌MS-7双菌混合发酵工艺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接种量6%,培养时间20 h,菌种配比2∶1,蛋白酶的活力为235.68 U/g,在此发酵条...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N-05和毛霉菌MS-7双菌混合发酵工艺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接种量6%,培养时间20 h,菌种配比2∶1,蛋白酶的活力为235.68 U/g,在此发酵条件下产品的氨臭味明显减少,有淡淡的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蛋白酶活力 单因素 正交试验 纳豆激酶
下载PDF
四川省部分地区温泉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谊 曾林子 王常苏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7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温泉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分析嗜肺军团菌SBT基因型别。方法随机采集省内部分温泉水进行嗜肺军团菌分离、鉴定和计数,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lvh、rtxA)检测、SBT基因分型。结果共采集水样27份...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温泉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分析嗜肺军团菌SBT基因型别。方法随机采集省内部分温泉水进行嗜肺军团菌分离、鉴定和计数,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lvh、rtxA)检测、SBT基因分型。结果共采集水样27份,检出13株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48.15%;分离到的嗜肺军团菌血清型包括Lp1、Lp3、Lp6、Lp9(或14)、Lp11和Lp13,以Lp1为主(占46.15%,6/13)。13株菌中,lvh、rtxA基因全部为阳性;13株嗜肺军团菌分为8种SBT型别,其中发现4种SBT新型。结论四川部分地区温泉水嗜肺军团菌污染比较严重,菌株均具有毒力,致病力强;温泉水中嗜肺军团菌SBT基因分型较分散,发现4个新的SBT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状况 SBT分型 嗜肺军团菌 温泉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