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平蓝 潘关凤 +2 位作者 谭建平 徐翠杏 杨小娟 《天津护理》 201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术后再行X线胸片定位,前后比较导管尖端是否达到理想的位置。结果:X光摄片定位显示,导管尖端处于第5~7胸椎之间的有97例,处于第3~4胸椎有3例,处于第8~10胸椎的有4例,有P波出现但幅度与导管深浅变化不明显的2例,无特异性P波显示的2例,但胸片显示其导管尖端在位(假阴性)。一次置管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为89.8%,PICC置管耗时平均为(20.5±4.2)min。97例位于第5~7胸椎之间的患者,均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特异性P波,其中P波增高的波幅≤R波波幅的50%有37例,P波为R波波幅的50%~80%有60例。经计算,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特异度为77.8%,敏感度为97.9%。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能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检测脑血氧饱和度技术对新生儿脑缺氧的早期评估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车伟坤 谢淑霞 +3 位作者 李正森 陈新 王平蓝 凌卫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7期2702-2703,2698,共3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脑血氧饱和度技术对新生儿脑缺氧的早期评估应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3例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足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NIRS与脉搏...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脑血氧饱和度技术对新生儿脑缺氧的早期评估应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3例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足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NIRS与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分别测定HIE患儿出生后3h、12h、48h的脑组织血氧饱和度(St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选择相同时间段出生的无合并HIE正常足月儿43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检测其出生后3h、12h、48h的StO2与SpO2,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HIE患儿出生后3h、12h、48h StO2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出生后3h、12h、48h SpO2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IRS检测脑血氧饱和度技术对HIE患儿的早期脑缺氧情况评估能够更加客观、准确,有助于对脑损伤的早期发现,提前介入临床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 新生儿 脑缺氧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建平 潘关凤 +3 位作者 王平蓝 杨小娟 陈新 黄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12例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A...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12例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8.5±2.1)分、X线征象消失时间(3.4±0.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7±0.9)d、住院时间(11.5±2.7)d均优于对照组的(5.3±1.6)分、(6.6±1.1)d、(6.4±1.2)d、(17.2±4.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肺感染评分(CP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5 d后观察组CPIS评分为(5.7±1.7)、(4.4±1.1)分,均低于照组的(7.1±2.0)、(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 新生儿 吸入性肺炎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出院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潘关凤 陈新 +3 位作者 王平蓝 谭建平 吴羽静 黄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调查出院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为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患儿中110名出院早产儿看护者进行调查研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 目的调查出院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为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患儿中110名出院早产儿看护者进行调查研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5岁的早产儿看护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最大,达到95.45%;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看护者需求人数最多,达到93.33%;家庭月收入在3001~5000元的早产儿看护者需求人数最多,达到95.65%;早产儿看护者选择20~39岁医护人员执行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最多,达到68.18%;早产儿看护者愿意选择新生儿工作的护士进行服务的人数最多,达到73.64%;早产儿看护者愿意选择上门指导作为服务方式的人数最多,达到69.09%;在服务次数方面早产儿看护者倾向于根据需要随时入户服务,达到47.27%;在生命体征方面,早产儿照顾者对出院后照顾项目最担忧的是早产儿的呼吸暂停,达到32.72%;在喂养方面最担忧的是早产儿的体重不升,达到22.73%;对排泄方面和照顾知识方面的担忧程度较低,对早产儿预后方面的担忧较高。结论年纪较轻的早产儿的照顾者对延伸护理服务的需求最大,20~39岁的医护人员需求量最大,随时上门指导是最受欢迎的方式,照顾者对预后、喂养等方面比较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早产儿 延伸护理服务需求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母乳在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关凤 王平蓝 +4 位作者 谭建平 陈新 吴羽静 黄劲 邓小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母乳在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管饲喂养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口腔护理的对照组(n=30)与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的观察组(n=30),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母乳在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管饲喂养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口腔护理的对照组(n=30)与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的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早产儿口腔护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早产儿口腔清洁度评分(4.74±0.60)分和矫正胎龄37周体质量增长百分比(0.13±0.01)%均高于对照组,而经口喂养过渡时间(91.30±13.20)h和住院天数(5.60±1.80)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早产儿口腔感染发生率(3.3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67%)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能有效增加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洁净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口腔护理 管饲喂养 早产儿
下载PDF
母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关凤 王平蓝 +2 位作者 杨小娟 黄劲 吴羽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3期121-122,共2页
目的 探讨母乳口腔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科入院未开奶的106例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37周)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 目的 探讨母乳口腔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科入院未开奶的106例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37周)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探讨实施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早产儿喂养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禁食时长短于对照组,洗胃次数少于对照组,开始喂奶时间、吸吮力建立时间、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进食后每餐胃内容物的残留量低于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各种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母乳口腔护理应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能缩短因喂养不耐受而禁食的时间、减少洗胃次数、提早开始喂奶时间、促进吸吮力建立,改善胃内容物的残留量、显著减少早产儿进食后胃肠道不适症发生率,较短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喂养,改善早产儿发育状况,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乳口腔护理 喂养不耐受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心电监护仪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潘关凤 王平蓝 +3 位作者 杨小娟 谭建平 邓小夏 徐翠杏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心电监护仪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新生儿80例(2016年10月~2017年9月),所有患儿临床治疗中均接受经头部静脉及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按... 目的对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心电监护仪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新生儿80例(2016年10月~2017年9月),所有患儿临床治疗中均接受经头部静脉及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A组(n=40)和B组(n=40),在新生儿患儿PICC置管后导管尖端定位检测中两组患儿分别采取胸片X线检测方式和心电监护仪检测方式。结果 B组患儿的置管后需要调整率明显低于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置管后管道开始使用时间明显早于A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但以A组患儿胸片X线检测结果为参考金标准,B组患儿的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度与A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患儿接受PICC导管置管过程中,将心电监护仪应用其中能够对置管操作予以指导,能够有效判断导管的尖端定位位置,避免导管尖端异位影响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患儿 心电监护仪 导管尖端定位
下载PDF
影响住院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羽静 王平蓝 杨小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8例新生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估量表对喂养现况进行调查,其...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8例新生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估量表对喂养现况进行调查,其中55例(46.61%)为纯母乳喂养,设为纯母乳喂养组,其余63例为非纯母乳喂养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118例患儿的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技能维度、内心维度得分分别为(51.35±7.35)分、(32.59±5.17)分、(18.76±4.20)分,均处于较低水平。纯母乳喂养组与非纯母乳喂养组产妇文化程度、乳头凹陷、妊娠期并发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生后半小时早开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文化程度高、乳头凹陷、妊娠期存在并发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低是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生后半小时早开奶是纯母乳喂养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 住院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未过半数且患儿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仍有待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与文化程度、妊娠期并发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生后半小时早开奶等因素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纯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喂养现状
下载PDF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谭建平 潘关凤 王平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预防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需要置入PICC的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置入的PICC经过生理盐水浸泡预处理,观察组患儿置入P... 目的探讨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预防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需要置入PICC的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置入的PICC经过生理盐水浸泡预处理,观察组患儿置入PICC经过地塞米松溶液浸泡预处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静脉炎的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预处理PICC导管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缩短静脉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预处理PICC导管 静脉炎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保温箱内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时体温调节护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小娟 潘关凤 王平蓝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631-1633,共3页
目的探讨保温箱内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时体温调节护理。方法从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取80例确诊为黄疸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直接进入保温箱内进行蓝光治疗,观察组则... 目的探讨保温箱内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时体温调节护理。方法从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取80例确诊为黄疸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直接进入保温箱内进行蓝光治疗,观察组则在接受蓝光治疗时进行体温调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蓝光照射体温上升趋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常规蓝光治疗与体温调节3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住院时间及每天安静睡眠时间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开始治疗时,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蓝光照射2~12h时,观察组体温上升幅度不及对照组,各时间段体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黄疸患儿接受蓝光治疗前进行体温测量,实施体温调节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稳定体温水平,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早产儿病情康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箱 蓝光治疗 早产儿 黄疸 体温调节 护理
下载PDF
利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发生院感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小娟 潘关凤 +1 位作者 王平蓝 吴羽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3559-356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发生院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 目的探讨利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发生院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研究组应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分析其对新生儿院感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血液系统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1例死亡,研究组未发生患儿死亡情况;研究组口腔及气管内致病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母乳对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肠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患儿口腔及气道内致病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氯化钠溶液 口腔护理 新生儿 院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