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幸双 汪小海 +3 位作者 李文媛 徐鑫 佟琪 朱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了解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5例,年龄2~78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了解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5例,年龄2~78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并进行以下8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D3)、下颌骨长度(D4)及角α、β、γ、δ。术前检查患者头颈部后仰是否受限,记录插管时普通喉镜下声门暴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次数、插管失败例次。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分析解剖学参数等指标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结果155例患者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为I~Ⅲ级,插管次数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判别分析显示,角α、β、γ、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等指标对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72.9%;D1/D2、D4/D2、角β、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声门暴露程度等对插管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92.3%。结论上呼吸道矢状位解剖学参数中DI/D2、D4/D2、角a取7、8等与声门暴露及插管次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将这些解剖学特点结合患者年龄和头颈部活动度共同分析,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气道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上呼吸道解剖结构 气道评估 气管插管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上气道矢状面解剖学结构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幸双 汪小海 +2 位作者 李文媛 佟琪 朱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临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患者142例,男71例,女71例,年龄20-94岁,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中年组(45~64岁)和...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临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患者142例,男71例,女71例,年龄20-94岁,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94岁),采用AW4.4 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图像并进行以下6项指标的测量和计算: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直线距离(D2)及两者之间的比值(D1/D2)、上颌骨的长度(D3)、下颌骨的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的D1和132值均明显增大,中年组和老年组的195值均明显增大(P〈0.05)。三组患者的D1/D2值、D3和13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男性D1、D2和D5值均明显大于女性,青年组男性D1/D2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三组患者组内男女D3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老年组男性D4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气道解剖学结构具有增龄性改变,了解其变化特点有益于临床气管插管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气管插管 上气道解剖结构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幸双 杨芬 魏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28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DEX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至术毕,C组按照相同的速度静脉注入等量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DEX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至术毕,C组按照相同的速度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3min(T2)及麻醉诱导后5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7d记录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测量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HR、MAP均高于T1时(P<0.05),且DEX组T2、T3时HR、MAP均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7d MMSE、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1d(P<0.05),且DEX组术后3d、7d MMSE、MoCA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托咪定辅助麻醉能有效保持心脏瓣膜置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置换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闫芳 王幸双 +2 位作者 魏磊 段陈夏 苏惠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DEX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DEX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随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术毕,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测量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情况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ELISA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和tau蛋白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7 d MMSE、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1 d,且DEX组术后3 d、7 d MMSE、MoCA评分均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7 d Aβ和tau浓度明显高于术前1 d,且DEX组术后3 d、7 d Aβ和tau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DEX组患者术后3 d、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抑制Aβ和tau表达来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瓣膜置换 术后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控制和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芬 王幸双 +2 位作者 魏磊 赵建华 方志源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静脉和关节腔内3种镇痛方法,对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和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反应趋向平衡的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择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硬膜外组:硬膜外腔推注负荷量吗啡,术毕接硬膜外镇痛... 目的:比较硬膜外、静脉和关节腔内3种镇痛方法,对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和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反应趋向平衡的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择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硬膜外组:硬膜外腔推注负荷量吗啡,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静脉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曲马朵,术毕接静脉镇痛泵;关节腔组:关节腔内注射镇痛混合液,回病房后,按需静脉滴注阿片类镇痛药。记录3组患者术后6,18,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值。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麻醉开始即刻,术后6 h,18 h,24 h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浓度。结果:硬膜外组术后6,1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静脉组又低于关节腔组。术后各组TNF-α、IL-1β、IL-6和IL-8浓度均升高,但术后6、18 h硬膜外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静脉组又明显低于关节腔组。术后24 h上述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控制和炎性因子反应的调控均有一定效果,其中硬膜外镇痛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静脉镇痛优于关节腔内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静脉镇痛 关节腔内镇痛 膝关节置换术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芬 魏磊 +7 位作者 吴一帆 王幸双 闫芳 钱利军 赵李红 宋晔 谢阳 苏惠斌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770-1774,共5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比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静脉泵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镇痛对疼痛控制及外周血中IL-17和Foxp3...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比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静脉泵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镇痛对疼痛控制及外周血中IL-17和Fox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重度子痫前期产妇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术毕T组:超声引导下低位TAP阻滞,双侧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复合舒芬太尼50μg+氟比洛芬20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静脉自控镇痛;E组:0.15%罗哌卡因100 mL+0.04 mg/L舒芬太尼,硬膜外泵镇痛。另选20例正常产妇入C组为对照组。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对T组和E组产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17和Foxp3表达水平,T组和E组产妇于麻醉开始即刻T_(0)、T_(1)、T_(2)、T_(3)、T_(4);C组于入院分娩时(T)。结果T组和E组产妇静止、咳嗽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E组T_(0)时较C组IL-17水平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T组和E组,T_(1)较T_(0) IL-17水平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T_(3)、T_(4)较T_(1) IL-17水平逐渐减低、Foxp3水平逐渐升高,T_(3)较T_(2),T_(4)较T_(0)、T_(2)、T_(3) IL-17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升高(P<0.05);T_(1)和T_(2),T组和E组间IL-17、Foxp3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和T_(4),较T组,E组IL-17水平[(68.98±14.82)ng/L比(83.51±15.77)ng/L,(36.38±12.34)ng/L比(51.65±18.43)ng/L]明显降低,Foxp3水平[(89.36±25.83)ng/L比(74.97±23.31)ng/L,(116.17±32.46)ng/L比(98.74±27.59)ng/L]明显升高(P<0.05)。结论Foxp3低表达和IL-17高表达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可能与发病机制相关。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复合PCI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有效调控IL-17和Foxp3表达,促进术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预后;但其抑炎作用较硬膜外镇痛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腹横肌平面阻滞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术 白细胞介素-17 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大肠癌手术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芬 闫芳 +2 位作者 魏磊 王幸双 赵建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78-581,共4页
目的:比较大肠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3组:连续硬膜外复合静... 目的:比较大肠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3组: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由健康体检者组成。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上述指标T1时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1、T2时间点A、B 2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间点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抑制IL-17和IL-23释放,故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全凭吸入麻醉 大肠肿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外周血中IL-17和Fox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芬 赵李红 +2 位作者 魏磊 王幸双 赵建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欲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子痫前期患者60例,术中采用...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欲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子痫前期患者60例,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术后给予镇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为R组:0.15%罗哌卡因;RS组: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 L,以上两组硬膜外泵自控镇痛;C组:地佐辛10 mg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qd×2 d。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醉开始即刻(T_0),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Foxp3表达水平。T1、T_2、T_3、T_4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结果:R组和RS组T1、T2、T_3、T_4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RS组T_1、T_2、T_3时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3组患者T_1较T_0时IL-17水平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P<0.05),T2、T3、T4较T1时IL-17水平逐渐减低、Foxp3水平逐渐升高。C组,T_4较T_2、T_3时IL-17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升高(P<0.05);T4较T0时IL-17水平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P<0.05)。R组、RS组,T_3较T_2时,T_4较T_0、T_2、T_3时IL-17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升高(P<0.05)。T3、T4,RS组较R组和C组,R组较C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有效而明显地调控IL-17和Foxp3的表达,能缓解剖宫产术后重度子痫前期的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子痫前期 剖宫产术 白细胞介素17 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
下载PDF
家猪腹腔不同频率喷射通气腹膜氧合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媛 汪小海 +1 位作者 徐鑫 王幸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腹腔喷射通气(IPJV)后家猪腹膜氧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只健康家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F1、F2、R、F4及F5组),每组6只。待家猪经口腔行气管插管后生命体征平稳10min后,以5L/min的氧流量充分吸氧去...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腹腔喷射通气(IPJV)后家猪腹膜氧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只健康家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F1、F2、R、F4及F5组),每组6只。待家猪经口腔行气管插管后生命体征平稳10min后,以5L/min的氧流量充分吸氧去氮5min,夹闭气管导管同时予以IPJV(此时记为T0),C组腹腔导管开放无通气,五个实验组的通气频率依次为20、40、80、120及160次/分。每隔30秒行血气分析,直至SaO2≤90%时最后行血气分析,同时停止IPJV并恢复经气道给氧。监测记录无通气安全时限(DSA)。结果F2、R、R及R组的DSA明显长于C组(P〈0.05);R、F4及F5组DSA明显长于F1组(P〈0.05);R组及F4组DSA明显长于F2组及F5组(P〈0.05)。结论IPJV(80-120次/分)可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家猪腹膜氧合效果并延长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高频喷射通气 腹膜氧合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和Treg/Th17细胞免疫平衡的相关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芬 苏惠斌 +4 位作者 魏磊 王幸双 吴一帆 昝莉莉 谢阳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观察分娩时疼痛、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变化、炎性因子Foxp3和IL-17表达变化、产后抑郁4者间的关系,探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炎性因子Foxp3和IL-17表达变化和Treg/Th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观察分娩时疼痛、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变化、炎性因子Foxp3和IL-17表达变化、产后抑郁4者间的关系,探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炎性因子Foxp3和IL-17表达变化和Treg/Th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足月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人。S组产妇宫口开2 cm,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注药,舒芬太尼5μg+0.1%等比重罗哌卡因1.5 mg,后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泵内药物配方,舒芬太尼0.5μg/mL+0.08%罗哌卡因60 mL,全程导乐;C组为非镇痛全程导乐自然分娩产妇。产妇宫口开至2、3、5、8、10 cm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分娩时疼痛强度。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产后第3天和第42天抑郁水平。于产妇入院时、产后第3天和第42天,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Foxp3和IL-17浓度。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VAS评分、Treg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百分比、Foxp3浓度、IL-17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产后第3天和第42天,S组EPD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42天,两组EPDS评分低于本组产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产妇低血压、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疼痛下调Foxp3,上调IL-17,使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致炎症反应加剧,神经元损伤,可能与产后抑郁症发病相关。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有效调控Foxp3和IL-17表达,使Treg/Th17细胞比例趋于平衡,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产后抑郁 白细胞介素17 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前臂静脉和足背静脉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呛咳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小海 王幸双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比较麻醉诱导时前臂静脉和足背静脉芬太尼静注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方法 ASAⅠ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前臂静脉组(Ⅰ组)、足背静脉组(Ⅱ组),两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均为3μg/kg,用药速度均为2s内推入,Ⅰ组于前... 目的比较麻醉诱导时前臂静脉和足背静脉芬太尼静注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方法 ASAⅠ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前臂静脉组(Ⅰ组)、足背静脉组(Ⅱ组),两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均为3μg/kg,用药速度均为2s内推入,Ⅰ组于前臂静脉给予芬太尼,Ⅱ组于足背静脉给予芬太尼,记录麻醉前(T0)、芬太尼注射前(T1)及后0.5min(T2)、1min(即插管前,T3)、插管后1min(T4)和2min(T5)时的心率、收缩压及呛咳情况。结果Ⅰ组芬太尼推注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显著大于Ⅱ组。结论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3μg/kg,2s内)足背静脉注射较前臂静脉注射能减少芬太尼给药后其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呛咳反应 前臂静脉 足背静脉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腔镜手术患者IL-17和IL-23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芬 魏磊 +1 位作者 王幸双 赵建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比较结肠、直肠肿瘤腔镜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成3组(n=20):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 目的比较结肠、直肠肿瘤腔镜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成3组(n=20):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三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处于高水平,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T0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三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T1时上述指标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P<0.05);与C组相比,A、B组两组患者在T1、T2两时间点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P<0.05);而在T3时间点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降低IL-17和IL-23浓度,故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有抑制促炎性反应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全凭吸入麻醉 结肠直肠肿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气管导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汪小海 王幸双 徐鑫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气管导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实施骨科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年龄60~86岁,根据是否应用地佐辛及给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地佐辛1组(D1组)、地佐辛2组(D2组)... 本研究观察了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气管导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实施骨科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年龄60~86岁,根据是否应用地佐辛及给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地佐辛1组(D1组)、地佐辛2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1组和D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约半小时分别予以地佐辛0.1 mg.kg-1和0.2mg.kg-1静脉注射;C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不予以地佐辛静脉注射。结果显示术毕前应用地佐辛(0.1 mg.kg-1和0.2 mg.kg-1)对气管导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跨肺驱动压导向通气策略对老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昌建 魏磊 +3 位作者 严松范 王幸双 杨芬 倪亚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99-803,共5页
目的 探讨跨肺驱动压导向的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124 例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 = 62) 和对照组( n = 6... 目的 探讨跨肺驱动压导向的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124 例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 = 62) 和对照组( n = 62) 。2 组患者术中均选择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其中观察组采用跨肺驱动压导向的通气策略,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收集并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中气管插管后( T0) 、气腹建立时( T1) 、气腹建立后 20 min( T2) 、气腹结束时( T3) 呼吸监测相关指标。统计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 PPC) 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 PPC 将患者分为 PPC 组和非 PPC 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出现 PPC 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观察组各时间点呼气末正压( PEEP) 高于对照组,驱动压( DP) 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T0、T3 的峰压( P)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2 组各时间点平台压( 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单因素分析显示,PPC组与非 PPC 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及各时间点 PEEP、D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 OR = 1. 206) 、手术时间越长( OR = 1. 125) 及 T3 的 DP 越高( OR = 55. 290) 是导致患者出现 PPC 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 05) 。结论 跨肺驱动压导向的通气策略可以通过降低术中 DP 发挥肺保护作用,从而减少 PPC 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跨肺驱动压导向 通气策略 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 危险因素 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矢状位解剖结构分析:CT三维重建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幸双 汪小海 +2 位作者 李文媛 佟琪 朱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头颈部上气道螺旋CT扫描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1例(强直组),无困难气道因素普通患者41例(对照组),年龄20 ~ 60岁,男性,采用... 目的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头颈部上气道螺旋CT扫描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1例(强直组),无困难气道因素普通患者41例(对照组),年龄20 ~ 60岁,男性,采用AW 4.4 workstation 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正中矢状位图像,并测量以下10项指标: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和直线距离(D2),上颌骨长度(D3),下颌骨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6),上切牙下缘、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α、β),上切牙下缘、下颌骨下缘最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最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γ),上切牙下缘、硬腭后缘、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强直组D1、D2、D3、D4和D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6、角α和角δ增大,角β和角γ减小(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具有特异性改变,选择相应弯曲度大的喉镜镜片可能有助于气管插管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体层摄影术 X线 成像 三维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经视频喉镜左侧行气管导管置入的应用
16
作者 王幸双 汪小海 +1 位作者 徐鑫 陆利冲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视频喉镜行左侧气管导管置入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气道正常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将气管导管从视频喉镜左侧(左侧组)或右侧(右侧组)置入气管,记录插管时间、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及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视频喉镜行左侧气管导管置入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气道正常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将气管导管从视频喉镜左侧(左侧组)或右侧(右侧组)置入气管,记录插管时间、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并记录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4min(T3)的BP、HR变化。结果左侧组插管时间与右侧组相仿[(62.6±12.7)s vs.(61.2±10.7)s](P>0.05),两组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视频喉镜左侧气管导管置入对于正常气道患者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视频喉镜
原文传递
气管插管困难度与CT矢状位甲颏高度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云 汪小海 +2 位作者 王幸双 佟琪 朱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甲颏高度在国人困难气道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具有术前头颈部CT扫描资料,以及麻醉手术时气管插管患者80例,根据直接喉镜暴露下声门显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组1为I~Ⅱ级病例,组2为Ⅲ级病例。采用AW4.4w... 目的探讨甲颏高度在国人困难气道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具有术前头颈部CT扫描资料,以及麻醉手术时气管插管患者80例,根据直接喉镜暴露下声门显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组1为I~Ⅱ级病例,组2为Ⅲ级病例。采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矢状位图像,进行以下5项指标的测量和计算:口唇至下颌的长度(a),下颌至颈部皮肤连线的长度(b),下颌至颈部的垂直距离即甲颏高度(c),口唇至颈椎前软组织的垂直距离(d),下颌的角度即a、b两线以下颌为顶点的夹角(角a)。结果两组C值[(3.97±0.82)cm比(3.64±0.6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d值显著大于组1[(8.69±0.48)cm比(8.25±0.8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的c/d值以及c/a值显著小于组1[(0.42±0.07比0.48±0.12,0.80±0.18比0.95±0.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甲颏高度在国人困难气道中的评估作用并不显著。但是,下颌至颈部的垂直距离与口唇至颈椎前软组织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以及下颌至颈部的垂直距离与口唇至下颌的长度的比值与困难气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气管插管 甲颏高度
原文传递
腹腔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媛 汪小海 +2 位作者 徐鑫 李浩 王幸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4只,雌雄不拘,12—16周龄,体重35~45k,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腹腔常频通气组(N组)及腹腔高频通气组(H组)。麻醉诱导后经口行... 目的评价腹腔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4只,雌雄不拘,12—16周龄,体重35~45k,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腹腔常频通气组(N组)及腹腔高频通气组(H组)。麻醉诱导后经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气道机械通气35min时进行腹腔喷射通气,驱动压0.5kg/cm2,纯氧流量1.8L/min,吸呼比1.0:1.5,N组和H组通气频率分别为16和150次/min,腹腔通气期间每隔30s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当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停止腹腔通气。记录无通气安全时间(腹腔通气开始至PaO2〈60mmHg的时间)。结果与S组和N组比较,H组PaO2升高,无通气安全时间延长(P〈0.05),3组间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高频喷射通气可提高家猪腹膜氧合的效果,且可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间,而腹腔常频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腹腔 腹膜 体外膜氧合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