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处置过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康超 《今日消防》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应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消防救援人员不仅要妥善使用各类外部消防救援设施,同时也要妥善利用高层建筑自有的固定消防设施,双管齐下方能实现更好的消防救援目标。现代化高层建筑在设计阶段即深入考虑建筑使用中的消防需求,其固定消防设施... 在应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消防救援人员不仅要妥善使用各类外部消防救援设施,同时也要妥善利用高层建筑自有的固定消防设施,双管齐下方能实现更好的消防救援目标。现代化高层建筑在设计阶段即深入考虑建筑使用中的消防需求,其固定消防设施配置相对齐全,一旦发生火情,消防救援人员可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基于此,以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因素为入手点,分析此类建筑的火灾特点,明确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处置中的价值并重点研究相关设施在灭火救援处置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火灾 固定消防设施 风险因素 特点分析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新技术在灭火救援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康超 《今日消防》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受火势迅猛蔓延、现场环境错综复杂、潜在危险物质以及其他各种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影响,消防人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命安全威胁。为了有效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应积极引入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手段,促进灭火救援工作的... 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受火势迅猛蔓延、现场环境错综复杂、潜在危险物质以及其他各种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影响,消防人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命安全威胁。为了有效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应积极引入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手段,促进灭火救援工作的创新升级。鉴于此,对现阶段灭火救援工作中的高新技术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新技术 灭火救援 技术应用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再生设计--以南京杨柳村改造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康超 崔燕翎 +2 位作者 陈东雪 闫振 倪冉婷(指导)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12期54-55,共2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建筑古迹、民俗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文化。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传统村落的衰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发表了一...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建筑古迹、民俗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文化。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传统村落的衰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谈话,提出了村民参与、共同发展的指示,致力于将传统村落再生,让传统文化延续。如何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不破坏传统村落的肌理和建筑文化,保留并发扬其历史、文化、建筑等特色成为不可避免的难题。文章以南京杨柳村为例,从景观空间形态方面对杨柳村进行再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改造 景观空间形态 传统文化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黄土地区桩端注浆群桩承载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锋 王康超 +1 位作者 朱珊珊 周志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10-3218,共9页
工程中,在群桩桩端注浆会对群桩承载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开展离心模型实验,对注浆和不注浆群桩在桩数和桩间距2个影响因素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数的增加,桩端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效果减弱;桩间距由3d增加到6d... 工程中,在群桩桩端注浆会对群桩承载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开展离心模型实验,对注浆和不注浆群桩在桩数和桩间距2个影响因素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数的增加,桩端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效果减弱;桩间距由3d增加到6d时,群桩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小,在5d时达到最大;随桩间距的增大,群桩端阻比减小,侧阻比增加;群桩注浆后侧摩阻力增大,2×2群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先增后减再增,3×3群桩沿桩身持续增大;桩间距为6d的注浆群桩,其桩侧摩阻力分布类似于注浆单桩。群桩注浆后,群桩效应系数减小,根据模型实验结果对未注浆群桩的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修正并用于注浆群桩承载力的计算,发现该方法计算注浆群桩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桩端注浆群桩 承载特性 离心模型试验 极限承载力 群桩效应系数
下载PDF
黄土地区桩端后注浆群桩基础承载特性分析
5
作者 周志军 田叶青 +2 位作者 张铭驿 王康超 朱珊珊 《工业建筑》 2024年第3期182-190,共9页
通过研究现场两根钻孔灌注单桩注浆前、后承载特性的变化,运用Vesic理论推导得到现场试验条件下桩端压密注浆后水泥浆液的塑性影响区半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单桩模型以及考虑桩数、桩距、注浆情况的2×2(桩间距变化范围为2~6倍桩... 通过研究现场两根钻孔灌注单桩注浆前、后承载特性的变化,运用Vesic理论推导得到现场试验条件下桩端压密注浆后水泥浆液的塑性影响区半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单桩模型以及考虑桩数、桩距、注浆情况的2×2(桩间距变化范围为2~6倍桩径),3×3(桩间距为3倍桩径)的群桩模型,研究桩端注浆对桩基沉降量、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端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间距相同时,随桩数的增多,群桩基础注浆承载力发挥效率减弱;不同桩间距的2×2群桩基础注浆后承载力由大到小的桩距排序为:5、6、4、3倍桩径;桩间距为5倍桩径时,桩端扩大头的黏结作用和群桩效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同一工况下,注浆后端阻比显著提高,桩数相同时,端阻比随桩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桩间距较小时,桩端阻力相较于桩侧摩阻力提高更明显。由于边桩、角桩和桩周土体形成的整体在桩基沉降过程中对中桩的夹持作用,角桩和边桩的桩侧摩阻力先于中桩发挥,桩侧摩阻力由大到小排序为:角桩、边桩、中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桩端后注浆 群桩基础 数值模拟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