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干预对山东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性行为健康的影响
1
作者 庄晓惠 王廷恒 张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山东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性行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的原则选择2023年5—10月在山东省某高校学习的100名全日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行为干预进行分组,各50名。对照组针对在校大学生性行为主要进行相关...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山东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性行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的原则选择2023年5—10月在山东省某高校学习的100名全日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行为干预进行分组,各50名。对照组针对在校大学生性行为主要进行相关指标调查,未进行特殊干预;观察组对在校大学生性行为健康进行行为干预。统计2组不良性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频率情况,比较2组性知识指标得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知识及使用安全套相关知识得分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不良性行为总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观察组安全套使用频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行为相关疾病的知晓情况、避孕方法的知晓情况及生育知识得分分别为(86.9±5.6)分、(88.7±6.9)分、(93.5±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1±8.8)分、(63.7±15.8)分、(65.8±11.5)分(P<0.05)。观察组关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知识与使用安全套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89.8±5.5)分、(93.1±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2±10.5)分、(62.7±15.7)分(P<0.05)。结论针对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进行行为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性行为比例,提高安全套使用与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相关知识,促进性知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在校 大学生 性行为 性健康 安全套使用
下载PDF
PI3K/Akt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月松 王蓁 +3 位作者 张华玲 解秀杨 王廷恒 王笋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5-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2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上皮-钙...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2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间及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3组内膜组织中p-Akt、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91~19.28,P<0.05)。且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1、0.047),与肌层浸润程度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676、0.070);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8、0.029、0.026),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640);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9、0.012),与肌层浸润程度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647、0.648)。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与Viment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2,P<0.05),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67,P<0.05)。结论 PI3K/Akt通路可能通过介导EMT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波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125、脉管癌栓、肌层浸润预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曦 王廷恒 +4 位作者 王新波 王慧 张敏 刘学杰 王桂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A125、脉管癌栓、肌层浸润等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决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A125、脉管癌栓、肌层浸润等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决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CA125、MRI检查,术前5 min均宫颈注射纳米炭2 ml,后行腹腔镜手术,均行前哨淋巴结(SLN)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SLN阳性22例(21.6%),SLN阴性80例(7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35 u/ml(P=0.016,OR=4.873,95%CI=1.352~17.570)、脉管癌栓(P=0.004,OR=7.891,95%CI=1.956~31.832)、肌层浸润≥1/2(P=0.003,OR=13.714,95%CI=2.410~78.034)是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三因素联合预测SLN转移的AUC最高,为0.892。结论用无创检查术前外周血CA125水平联合术中脉管癌栓、肌层浸润预测SLN转移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此种预测模型是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CA125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 前哨淋巴结 ROC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