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建交 武志超 +4 位作者 李洋 苑菲 刘杰 田瑜 庞恒元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18人,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实验组80人(基于精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18人,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实验组80人(基于精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即A组,40人;单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即B组,40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即C组,38人),学习周期为1周。按照各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各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进行不同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A组与B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优于C组(P<0.05);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A组优于B组与C组,B组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学生满意度为95%,高于B组(83.3%)与C组(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精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与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临床实践
下载PDF
精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中的探索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建交 武志超 +3 位作者 李洋 苑菲 刘杰 庞恒元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8期925-928,共4页
医学是实践科学,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更符合其学科特点。如今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符合现代化教学发展要求,新型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精准教学引入到新模式下临床教学实践中,也为构建精准化医... 医学是实践科学,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更符合其学科特点。如今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符合现代化教学发展要求,新型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精准教学引入到新模式下临床教学实践中,也为构建精准化医学教育大数据平台打下基础。引入精准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将线上信息化教学与线下临床教学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早期接触临床学生提供不受时间、地点、教学人员限制的个性化、科学化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学 混合式教学 医学本科 教学模式
下载PDF
MMP-2及TIMP-2的表达与胶质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交 杨立庄 郑永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类与胶质细胞瘤浸润性生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复发中的作用。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MMP-2、TIMP-2)的阳性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48例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类与胶质细胞瘤浸润性生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复发中的作用。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MMP-2、TIMP-2)的阳性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48例人脑原发和复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结果:Ⅲ、Ⅳ级和复发胶质细胞瘤中的MMP-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Ⅰ、Ⅱ级胶质细胞瘤中的TIMP-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复发胶质细胞瘤(P<0.05)而与Ⅲ、Ⅳ级细胞瘤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和复发胶质细胞瘤中的MMP-2,TIMP-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同级别胶质细胞瘤中MMP-2、TIMP-2的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结论:MMP-2、TIMP-2的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低级别中,MMP-2与TIMP-2成正相关;MMP-2的高表达,TIMP-2的低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的侵袭有关,MMP-2、TIMP-2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判定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和预后的诊断指标,而且TIMP-2可能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C6胶质瘤模型构建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交 李青松 +2 位作者 詹奇 郑永日 刘福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42-744,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C6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侵袭情况,肿瘤细胞及血管特性,肿瘤自发消退现象,模型最佳应用时间段及应用范围。方法Wistar大鼠各50只,其中9只用于对照。将C6胶质瘤细胞悬液和DMEM培养基立体定...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C6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侵袭情况,肿瘤细胞及血管特性,肿瘤自发消退现象,模型最佳应用时间段及应用范围。方法Wistar大鼠各50只,其中9只用于对照。将C6胶质瘤细胞悬液和DMEM培养基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接种后3,7,14,21,28,35,50d进行增强MRI扫描及病理切片HE染色,MMP-2,CD31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观察荷瘤鼠的生物学行为。结果肿瘤模型于接种后7d可在MRI上见到肿瘤生长,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沿神经纤维向周边侵袭,成出芽状生长,14~28d为快速增长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新生血管CD31成强阳性表达,肿瘤细胞聚集,血脑屏障严重破坏,并可沿胼胝体向对侧生长。大部分荷瘤鼠死于30d内,但有2只28d后出现肿瘤自发消退现象,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肿瘤内部出现软化灶。结论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生长过程,病理性质与人脑间变,胶质母细胞瘤具有相似性,生长稳定。尽管部分荷瘤鼠出现肿瘤自发消退现象,但此模型仍适合大部分抗胶质瘤药物或基因治疗等的临床前期研究。试验研究最佳时间窗为14~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胶质瘤 自然生长规律
下载PDF
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洋 田瑜 +2 位作者 武志超 孙家行 王建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1期7607-7611,共5页
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 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载体病毒构建,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复感染指数MOI值0,5,10,15,20加入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72h后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及阳性转染率。结果与结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滴度为1×108TU/mL。包装好的病毒颗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三天后,各孔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7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转染率变化不明显。说明以MOI值为10的滴度将慢病毒载体可将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转染 阳性率 干细胞
下载PDF
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附290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永日 郭冕 +5 位作者 李青松 赵岩 葛云龙 胡韶山 张儒有 王建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388-389,共2页
目的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290例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病变位于鞍区279例,颅前窝9例,第三脑室2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病变切除术。结果病变全切除214例(73.8%),次全切除76例(26.2%)... 目的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290例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病变位于鞍区279例,颅前窝9例,第三脑室2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病变切除术。结果病变全切除214例(73.8%),次全切除76例(26.2%)。206例术前视力障碍病人中,术后1周内视力有所改善158例(76.7%)。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24例(8.3%);脑脊液鼻漏5例(1.7%),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07例功能性腺瘤病人中,术后1周内分泌恢复正常水平56例(52.3%),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术后第5天死于心肌梗死。对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年,复发15例。结论经眉弓锁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眉弓锁孔入路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冕 郑永日 +4 位作者 李青松 王建交 孙家行 葛云龙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7838-7842,共5页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培养前3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p75阳性。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分离 培养 纯化
下载PDF
温热疗法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葛云龙 杨立庄 +4 位作者 王建交 陈赞 胡韶山 郑永日 叶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温热疗法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人胶质瘤细胞NP2 ,U2 5 1,行37℃ (对照组 ) ,4 2℃ ,4 3℃ ,4 4℃ (治疗组 )加温 1h ,用WST 1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 ,分析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4 3℃ ,4 4℃加温 1h ,均取得了显... 目的 温热疗法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人胶质瘤细胞NP2 ,U2 5 1,行37℃ (对照组 ) ,4 2℃ ,4 3℃ ,4 4℃ (治疗组 )加温 1h ,用WST 1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 ,分析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4 3℃ ,4 4℃加温 1h ,均取得了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论 温热疗法作为脑胶质瘤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脑胶质瘤 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 细胞生存率
下载PDF
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专业博士培养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岩 冠宇 +3 位作者 王建交 张思佳 周凤刚 武志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9期1133-1134,共2页
本文结合当前对专业博士人才的现实需求,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课程体系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探索符合临床胜任力要求的、全方位的专业博士培养路径,并最终实现专业博士和专科医师培养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胜任力 专业博士 培养体系 临床医学 教育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观测早期基因治疗大鼠C6胶质瘤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慧聪 魏新华 +5 位作者 王建交 柴奇 马军 李少武 艾林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检查结合CT灌注成像早期观察胶质瘤基因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鼠于相同位置注入携带融合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接种后第2、3周行MR常规及CT灌... 目的探讨常规MR检查结合CT灌注成像早期观察胶质瘤基因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鼠于相同位置注入携带融合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接种后第2、3周行MR常规及CT灌注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第2周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C6胶质瘤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大鼠的rCBF及rCBV小于对照组(P<0.05)。第3周时治疗组大鼠肿瘤体积、rCBF及rCBV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早期发现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胶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自体肋间神经联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移植治疗高位脊髓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冕 郑永日 +4 位作者 李青松 王建交 孙家行 葛云龙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3-1186,共4页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移行、分化和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下调已知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如蛋白聚糖等,帮助轴突克服这些抑制因子,对神经纤维再生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移行、分化和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下调已知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如蛋白聚糖等,帮助轴突克服这些抑制因子,对神经纤维再生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大鼠高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抽签法分为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高位脊髓横断组。咬除大鼠T8~10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高位脊髓并切除3mm,显微镜下确认无神经纤维相连。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cm,将肋间神经交叉移植入高位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分别以纤维蛋白凝胶、含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高位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术后90d,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术后76d,生物素葡聚糖胺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术后60d,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高位脊髓横断组大鼠均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均可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BBB评分均明显优自体神经组(P<0.01)。自体神经组和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在损伤区有较多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高位脊髓横断组(P<0.01),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多于自体神经组(P<0.01)。提示自体周围神经移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 移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有改善吗?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冕 郑永日 +4 位作者 李青松 王建交 孙家行 葛云龙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56-2559,共4页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髙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立庄 杨东波 +1 位作者 王建交 玉楼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硬脑膜外血肿50例临床诊治
14
作者 武志超 郑永日 +2 位作者 王建交 赵岩 郭冕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9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享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50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1例,意识障碍消失,失语和语言不清者好转,意识清楚,肌力好转;病情加重7例,经二次手术后好转;死亡12例,包括院前抢救5例。结... 目的:分享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50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1例,意识障碍消失,失语和语言不清者好转,意识清楚,肌力好转;病情加重7例,经二次手术后好转;死亡12例,包括院前抢救5例。结论:硬脑膜外血肿是临床急症,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才能挽救生命,减少致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外血肿 诊断 治疗 颅内出血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的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俊虎 王建交 郑永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7期5108-5112,共5页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数量比较少,形态无特异性,又缺乏表面特异性抗原,因此对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和纯化较难。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鉴定的主要手段。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1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特性、主要鉴定方...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数量比较少,形态无特异性,又缺乏表面特异性抗原,因此对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和纯化较难。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鉴定的主要手段。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1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特性、主要鉴定方法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等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鉴定神经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①活体染料鉴定法。②表面标志物鉴定法:主要标志物有Nestin、vimentin、Musashi1、Musashi2、CD133(AC133)、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ewis XLeX/SSEA-1、p75神经营养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③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④核素标记法。表面标志物鉴定法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及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将是神经干细胞鉴定的主要手段,也是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鉴定 活体染料 表面标志物 分子生物学 干细胞
下载PDF
MMP9、VEGF、NACM、Ki67在胶质瘤组织表达与其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哲 郑永日 王建交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7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ACM)、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脑组织和76例胶质瘤复发脑组织中...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ACM)、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脑组织和76例胶质瘤复发脑组织中MMP9、VEGF、NACM、Ki67的表达,并对胶质瘤复发进行分析。结果:胶质瘤复发与Ki67和MMP9表达有关(P<0.05),而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与其复发无显著关系。结论:Ki67和MMP9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培超 王建交 郑永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理想的载体细胞。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方法: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multipotent stem cells,t...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理想的载体细胞。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方法: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multipotent stem cells,treatment of glioma,gene 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2011-01的文献;纳入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作用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及临床性研究。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09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通过比较国外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胶质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基因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载体 细胞移植
下载PDF
推行星级绿色电子激励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启胜 王建交 《现代教学》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机制的创新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仍习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对于学生的关心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忽视态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机制的创新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仍习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对于学生的关心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忽视态度、行为、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 全面发展 激励评价 电子 星级 教育教学研究 学习成绩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Fusions of Dendritic Cells and C6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GF-β1 Antisense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Gliomas
19
作者 金贵善 刘福生 +2 位作者 柴奇 王建交 厉俊华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therapy efficacy of fusion cells (dendritic-C6anti-TGF-β1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eranial gliomas. Methods: Dendritic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rat bone-marrow precurso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therapy efficacy of fusion cells (dendritic-C6anti-TGF-β1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eranial gliomas. Methods: Dendritic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rat bone-marrow precursors stimulated in vitro with granuloe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and Interleukin-4 (IL-4). C6anti-TGF-β1 cells originally from C6 cell line of a rat glioblastoma were transfected with plasmid of TGF-β1 anti-sense gene. Fusions of dendritic cells and C6anti-TGF-β1 cells were prepar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The DC/C6anti-TGF-β1 fusion cells were observed and confirmed by figh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xperimental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random: C6 cells (Ⅰ), dendritic-C6anti-TGF-β1 fusion cells and C6 cells (Ⅱ) and IMDM medium only (Ⅲ). The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right parietal lobe region of the rat with stereotaxic technique. Histology, tumor necrosis and survival tim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ats that received C6 cells (survival median time was less than 20 days, tumor region was seen in all fields of observed), the rats injected with dendritic-C6anti-TGF-β1 fusion cells and C6 cells got a more prolonged life span (more than 59 days), as well as less tumor region (5.01%-6.2%). There was no tumor necrosis, but some glias were seen in surroundings. All rats were survived and no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negativ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group Ⅱ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group Ⅰ. Conclusions: Dendritic-C6anti-TGF-β1 fusion cells could prolong the life span of rats, providing a strategy to achieve an antitumor response against tumor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ioma Immunotherapy Dendritic cell TGF-Β1 Anti-sense gene Fusion cells
下载PDF
Stable EGFP Gene Expression in C6 Glioma Cell Line after Transduction with HIV-1-based Lentiviral Vector
20
作者 金贵善 刘福生 +2 位作者 柴奇 王建交 历俊华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3-248,共6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ble C6/EGFP glioma cell transfected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ine for studies on glioma. Methods: The C6 glioma cell line was type I (HIV-1) based lentivirus vector contai...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ble C6/EGFP glioma cell transfected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ine for studies on glioma. Methods: The C6 glioma cell line was type I (HIV-1) based lentivirus vector containing two enhancer-promoters CMV and EF1α.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positive C6 cells were sorted out by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 Expression of EGFP was observed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 EGFP gene in C6 genome was assess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NA sequencing. Original and transfected cells were compared biologically and cytomorphologically. Results: Lentivirus vector transfection produced up to 40% EGFP-positive cells. After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 selection, a pure cell line C6/EGFP was established. PCR and DNA sequencing revealed integration of EGFP gene in C6 cell genome. Analysis of cell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fected and original cells. Conclusion: A C6/EGFP cell line expressing EGFP as a marker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EGFP gen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This cell line can be served as a promising tool for further basic research and gene therapy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TIVIRUS EGFP C6 cell line Gene thera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