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湿地技术在内江太子湖项目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然 王征戍 +3 位作者 张功良 李德祥 刘芮杉 吴伟龙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内江太子湖村污治理工程工艺流程为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尾水通过水平潜流湿地利用填料吸附、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物理生物化学等方式去除目标污染物,通过表流湿地进行根系传氧、基质截流、植物吸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水质,最终达标出... 内江太子湖村污治理工程工艺流程为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尾水通过水平潜流湿地利用填料吸附、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物理生物化学等方式去除目标污染物,通过表流湿地进行根系传氧、基质截流、植物吸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水质,最终达标出水。水平潜流湿地填料主要采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底层装填φ8~16mm砾石,上层装填φ4~5mm砾石。水生植物搭配选用灯心草、旱伞草、水葱、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的植物组合,尾水净化的同时,也打造了太子湖优美的景观环境。工程充分利用地形设计,采用自然重力布水,节省了投资建设费用及后期运营费用,分流井与消能净化池的组合设计解决了雨季溢流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 点源削减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生态湿地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功良 蔡然 +3 位作者 王征戍 李德祥 王瑞霖 刘芮杉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年第2期45-51,共7页
内江包谷湾梯级湿地工程旨在示范利用生态湿地技术控制农村非点源污染。建设了三块梯级表流湿地,总占地面积4100 m^(2)。旱季及水量较少时通过泵站循环补水,雨季停用泵站,收集周边径流雨水,泵站总循环补水量900 m^(3)/d,湿地停留时间1 ... 内江包谷湾梯级湿地工程旨在示范利用生态湿地技术控制农村非点源污染。建设了三块梯级表流湿地,总占地面积4100 m^(2)。旱季及水量较少时通过泵站循环补水,雨季停用泵站,收集周边径流雨水,泵站总循环补水量900 m^(3)/d,湿地停留时间1 d。主要污染物设计去除率如下:NH_(3)-N为20%~40%,COD为30%~50%,BOD为30%~45%,TP为25%~40%。同时,采用人造跌水环境自然曝气技术,通过人为制造水体落差,层层跌水的方式进行曝气复氧,提高湿地运行效果。生态湿地选用铁锰复合氧化物填料、硫化型零价铁多孔活性填料、根区激活复合填料三种功能性填料搭配碎石、卵石、火山岩、砾石等常规基质,保证了COD、TP、TN等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提高了生态湿地的功能价值。选择不同花色、不同花期、不同高矮的水生植物搭配,设计营造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湿地区域,打造包谷湾水库优美的景观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表明:在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引领下,应用生态湿地技术可以解决川渝地区典型丘陵地形小流域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补水 人造跌水 功能填料 景观生态
下载PDF
蓝色水工厂:框架与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郝晓地 李季 +5 位作者 吴远远 李爽 李伏京 王征戍 蔡然 Mark van Loosdrecht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在目前的环境压力下,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强调纳入生态循环的蓝色发展则突显人类回归自然的属性。传统污水处理虽然是人类排泄物的“清道夫”,但自身高能耗、高物耗且不回收其中的价值资源,使其处于一种“不得不前行,而又很难可持... 在目前的环境压力下,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强调纳入生态循环的蓝色发展则突显人类回归自然的属性。传统污水处理虽然是人类排泄物的“清道夫”,但自身高能耗、高物耗且不回收其中的价值资源,使其处于一种“不得不前行,而又很难可持续”的尴尬境地。在蓝色发展指引下,污水处理完全可以藉理念与技术转变为蓝色水工厂。蓝色水工厂强调营养物、生物材料、热/电和水回用等循环,主要针对潜在环境压力涉及的两大问题——温室气体(需碳中和)和磷危机(要磷回收)。蓝色水工厂以被誉为下一代污水处理技术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核心工艺,干化焚烧被用作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强调回收各种价值资源/能源,如前端纤维素、颗粒污泥高值类藻酸盐(ALE)、污泥焚烧电/热、焚烧灰分磷与金属等,特别重视出水余温热能利用。蓝色水工厂在独特智慧控制模式下最终对环境可以实现“净零(Net-zero)”影响,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详述了蓝色水工厂之框架及相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发展 碳中和 磷回收 好氧颗粒污泥 污泥焚烧 余温热能
原文传递
城市水系统智慧运营顶层设计
4
作者 申若竹 黄绵松 +4 位作者 郑乔舒 王征戍 周奎宇 吴晓甜 刘佳旭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3,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城市水系统向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针对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普遍存在的体系不健全、标准不完善、运营质效低、经验难推广、数据难利用等问题,基于业务场景梳理了业务逻辑,基于数字化特点重构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城市水系统向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针对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普遍存在的体系不健全、标准不完善、运营质效低、经验难推广、数据难利用等问题,基于业务场景梳理了业务逻辑,基于数字化特点重构业务流程,探索了城市水系统智慧运营的实施路径,以系统思维构建了基于资产的城市水系统智慧运营管理体系,明确了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研发环保业务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运营平台。通过构建“信息采集-资产评估-分级维护-精细管理-监测预警-综合调度”全过程运营管理流程,为实现城市水系统长效运营提供新思路,助力城市水系统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运营,创造生态环境长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统 智慧运营 顶层设计 资产管理 数据标准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行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及其适用条件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郝晓地 李季 +2 位作者 张益宁 李爽 王征戍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57-3863,共7页
节能降耗、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相关的能源利用等策略可有助于碳减排,但这些常规方法的潜力距碳中和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国外诸多案例表明,污水余温热能利用技术是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中和运行的可行方案。在总结污水处理领域碳减排策略... 节能降耗、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相关的能源利用等策略可有助于碳减排,但这些常规方法的潜力距碳中和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国外诸多案例表明,污水余温热能利用技术是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中和运行的可行方案。在总结污水处理领域碳减排策略的基础上,评价分析其对碳中和的贡献。通过对国内案例计算分析余温热能潜力并与有机(COD)能转化率进行比较发现,污水中蕴含的余温热能潜力为有机能的9倍。余温热能利用可使污水处理厂达到碳中和目标,还可将剩余热能(约75%~85%)向外以供热/制冷形式输出,或用于原位低温干化污泥,实现污水处理厂向“能源工厂”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节能减排 能源中和 碳中和 有机能 余温热能
原文传递
黑臭河道近自然河流的生态恢复与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伟龙 蔡然 +3 位作者 王征戍 张珊珊 王光春 刘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26-132,共7页
西南地区某黑臭河道治理工程,在实施一期控源截污工程后,水质得以改善但波动明显。针对河道黑臭反复的问题,采用近自然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开展生态空间的构建与恢复,强化河流自我修复功能。工程实施后,河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西南地区某黑臭河道治理工程,在实施一期控源截污工程后,水质得以改善但波动明显。针对河道黑臭反复的问题,采用近自然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开展生态空间的构建与恢复,强化河流自我修复功能。工程实施后,河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浮游植物密度约92×10^(4)cells/L,蚌、螺、鱼、虾等水生动物恢复出现,呈现较好的自然生态特征,成为黑臭水体达标后持续向好的示范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河 黑臭水体 生态修复 控源截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