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后脑水肿病理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淑荣(综述 王德生(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48,共3页
近年来随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atoma.ICH)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再度生温,人们将研究热点从血肿本身转移到血肿周围区域。众多研究已证实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形成和继发性缺血损伤区,该区域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 近年来随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atoma.ICH)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再度生温,人们将研究热点从血肿本身转移到血肿周围区域。众多研究已证实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形成和继发性缺血损伤区,该区域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故也称为“半暗带”(penumbra)。脑血肿周围区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认为脑出血后的病情恶化与脑水肿、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对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损伤、局部脑血流量和代谢的变化、血脑屏障的损害、血管运动麻痹、凝血纤溶系统变化诸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后脑水肿 病理机制 血肿周围区 病理生理机制 周围脑组织 局部脑血流量 凝血纤溶系统 缺血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