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思雷 张莹莹 刘斌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的6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采用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的6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采用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改良根治术。术后采用相关的美容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无瘤生存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美容效果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 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8,P=0.014)。两组患者的乳房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美容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 乳房再造
下载PDF
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细针穿刺细胞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
作者 王思雷 张艳 +1 位作者 徐建 杨汶士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检测与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 目的系统评价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检测与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病理组织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检测与FNAC诊断PTC的诊断性试验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0、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共计7223枚甲状腺结节,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和FNAC诊断PTC合并敏感性分别为0.79(95%CI:0.78~0.80)和0.78(95%CI:0.77~0.79);特异性分别为0.96(95%CI:0.95~0.97)和0.90(95%CI:0.89~0.91);诊断比数比分别为64.87(95%CI:33.96~123.94)和22.55(95%CI:14.47~35.14);两种诊断方法联合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比数比分别为0.92(95%CI:0.91~0.93)、0.93(95%CI:0.92~0.94)和141.37(95%CI:85.30~234.31)。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和0.97。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PT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有效减少细胞学诊断意义不明确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不必要手术比率,但是其较低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单独应用。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FNAC应用于PT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PTC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META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BR AF V600E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细针穿刺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汶士 张艳 +4 位作者 龙厚隆 张凤凤 王思雷 刘斌 李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2-1034,1038,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病人41例,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并行颈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病人41例,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并行颈淋巴结清扫,清扫标本中解剖分离淋巴结,任意选取152枚淋巴结行细针穿刺,穿刺物涂片,由细胞病理学医师诊断;另取穿刺物,将其反复冲洗至0.5 m L生理盐水EP管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球蛋白(Tg),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依据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S-Tg Ab)检测值将PTC病人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对比分析S-Tg Ab对FNA-Tg的影响。结果 FNA-Tg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3%、95.5%、95.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6.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g Ab对FNAB-Tg诊断颈淋巴结转移影响显示P=0.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NA-Tg检测可提高PTC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且不受S-Tg Ab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甲状腺癌病人分期及诊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针穿刺 细胞学 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汶士 张艳 +1 位作者 张凤凤 王思雷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FNA-Tg)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病理... 目的:系统评价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FNA-Tg)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病理组织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FNA-Tg和FNAC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筛选与诊断试验方法组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特征信息提取。应用Review Manager 5.0、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两种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判断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涉及2 792枚颈部淋巴结。FNAC和FNA-Tg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0.80(95% CI 0.78~0.81)和0.92(95% CI 0.91~0.93),特异度分别为0.93(95% CI 0.92~0.95)和0.91(95% CI 0.89~0.93),诊断比值比分别为51.55(95% CI 38.61~68.81)和110.03(95% CI 82.18~147.3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和0.968。 结论:FNA-T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FNAC,FNA-Tg是FNAC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活组织检查 细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