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总氮来源分析及源头管控措施
1
作者 王恒钦 乔志刚 +2 位作者 李瑞月 罗军 陈德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502-2508,共7页
总氮是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总氮超标会引起河流、湖库富营养化、海洋赤潮、地下水污染,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总氮来源主要为农业种植上过量含氮肥料的施用,畜禽养殖上粪便、尿液的不规范堆积、排放,城镇生活污水管道的错接、混接,农村... 总氮是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总氮超标会引起河流、湖库富营养化、海洋赤潮、地下水污染,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总氮来源主要为农业种植上过量含氮肥料的施用,畜禽养殖上粪便、尿液的不规范堆积、排放,城镇生活污水管道的错接、混接,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造成的直排入河等。环境中总氮一般具有“晴天累积,雨天释放”的特征,各种含氮污染物日常蓄存于地面土壤、支沟支渠,随降雨冲刷入河或浸淋至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总氮形态多样且易转化,最终多以溶解性及稳定性较强的硝态氮形式存在,必须从源头进行管控,控源截污结合长效管理是降低水体总氮污染的根本途径。结合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文献查阅及实际经验,文章从水体总氮存在形式及转化、来源分析及源头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拟提高源头管控的重要性,从而为科学、有效地降低河流总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总氮 农业种植源 畜禽养殖源 城镇生活源 农村生活源 源头管控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7
2
作者 邬建红 潘剑君 +3 位作者 葛序娟 王恒钦 余文飞 李炳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5,共6页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温度(5℃,15℃,25℃和35℃)培养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旱地、茶园、果园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双指数模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行拟合,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温度(5℃,15℃,25℃和35℃)培养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旱地、茶园、果园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双指数模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行拟合,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温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释放量大小为人工林>果园>水田>茶园>旱地;(2)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增大,其中活性碳分解速率变化无规律,但缓效碳分解速率呈指数增长(R2>0.98);(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Q10)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水田>茶园>果园>旱地>人工林。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根据Q10值可预测水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全球变暖反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室内培养 土壤有机碳 双指数方程 Q10值
下载PDF
神农架不同坡位3种林型土壤碳氮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志文 潘剑君 +4 位作者 居为民 郭沂林 葛序娟 尹正宇 王恒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0-217,共8页
以神农架林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林和草丛为对照组,探讨不同林型和坡位条件下土壤碳、氮及土壤C/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林型和坡位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均有显著(P〈0.05)影响,SOC和T... 以神农架林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林和草丛为对照组,探讨不同林型和坡位条件下土壤碳、氮及土壤C/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林型和坡位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均有显著(P〈0.05)影响,SOC和TN含量以及贮量均呈现出在同一森林类型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在同一坡位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趋势。(2)土壤C/N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对照组草丛均呈现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中坡位在二者间徘徊,在针叶林表现出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的趋势;落叶阔叶林条件下坡位的土壤C/N为18.03,是上坡位(13.36)的1.35倍,是中坡位(12.72)的1.41倍。(3)上坡位和中坡位条件下,土壤C/N均是针叶林最高,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次之,草丛最低;下坡位则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丛〉人工林。(4)同一林型或坡位条件下,土壤C/N均呈现表层大于深层的趋势,A层和B层的土壤C/N分别是C层土壤C/N的1.07∽2.12倍和1.02∽1.8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坡位 林型 土壤C N
下载PDF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关系探讨1——以江苏省句容某样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恒钦 潘剑君 +4 位作者 卢浩东 李炳亚 李兆富 葛序娟 周志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764,共7页
土壤与所处的景观密切相关,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土壤系统分类中判定土壤类型的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辅助土壤调查。本文在景观理论的指导下,对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开展了样区土壤调... 土壤与所处的景观密切相关,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土壤系统分类中判定土壤类型的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辅助土壤调查。本文在景观理论的指导下,对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开展了样区土壤调查,调查采样的48个主要剖面归属于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4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13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景观能很好地指示某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景观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土壤调查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小尺度区域 诊断层 诊断特征
下载PDF
城乡结合带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异特征与源解析——以南京市柘塘镇为例 被引量:42
5
作者 付传城 王文勇 +2 位作者 潘剑君 王恒钦 尹正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6-1077,共12页
为了解城乡结合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规律,以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为例,就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柘塘镇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4.0、0.20、77.6... 为了解城乡结合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规律,以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为例,就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柘塘镇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4.0、0.20、77.6、44.7、0.17、33.9、36.2和103.7 mg kg-1,空间分布以低于绿色标准为主,维持背景含量的区域较少。与2002年含量相比,绝大部分面积出现了8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富集,增长率分别为56.91%、61.06%、6.07%、60.15%、38.69%、19.94%、23.92%和56.17%。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地区富集程度较大,其中Cd、Cr、Cu、Ni和Zn的富集区基本均集中在城镇和工厂驻地;Hg和Pb的富集区多集中在交通干道,As元素的富集区主要集中在村镇区域。Cr、Cu、Ni和部分Zn可能来源于工业生产,Hg和部分Pb、Zn可能来源于交通运输以及禄口机场的运营,Cd和部分Zn可能来源于城市扩张和秦淮河渔业发展,As则可能来源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排放和污泥施用。南京城乡结合带正面临土壤重金属不断富集的问题,应摸清来源,尽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城乡结合带 土壤 重金属 时空变化 源解析
下载PDF
四川省青川县(流行区周边县)黑热病流行病学模底调查
6
作者 李国茹 吴远祥 +2 位作者 高斌 王恒钦 何仕银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四川省青川县(流行区周边县)黑热病流行病学模底调查李国茹吴远祥高斌(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市610041)王恒钦1何仕银2(四川省青川县:1.卫生防疫站;2.地病办,青川县6281000)近几年来,我省陆续有... 四川省青川县(流行区周边县)黑热病流行病学模底调查李国茹吴远祥高斌(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市610041)王恒钦1何仕银2(四川省青川县:1.卫生防疫站;2.地病办,青川县6281000)近几年来,我省陆续有黑热病新疫区出现及休止数十年的老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四川
下载PDF
面向土系调查制图的小尺度区域景观分类——以宁镇丘陵区中一小区域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卢浩东 潘剑君 +4 位作者 付传城 尹正宇 王恒钦 赵美芳 李兆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56-2366,共11页
土系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与所处微域景观联系密切,对小尺度样区进行景观分类研究有助于对研究区景观建立系统的认识。以宁镇丘陵区一小尺度样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及土系特点,探讨了面向土系调查制图的景观分类的... 土系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与所处微域景观联系密切,对小尺度样区进行景观分类研究有助于对研究区景观建立系统的认识。以宁镇丘陵区一小尺度样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及土系特点,探讨了面向土系调查制图的景观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建立了包括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和景观相的四级景观分类系统,并借助3S技术进行了景观制图,并以此为基础对样区开展土系调查,对景观分类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景观相与土系有较好相关性,对土系分布具有指示作用,此景观分类体系有助于对土壤所处景观条件形成深入系统认识,可为土系调查制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系调查 小尺度区域 景观分类 3S技术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
8
作者 李瑞月 王恒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6期193-196,共4页
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日益的短缺,城市水环境问题也愈发的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水环境的现状,针对城市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加强水污染监测,优化污水处理工... 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日益的短缺,城市水环境问题也愈发的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水环境的现状,针对城市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加强水污染监测,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和加强环保意识宣传,以期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环境 污染 监测 生态修复 环保
下载PDF
景观解译对小区域土系调查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恒钦 潘剑君 +2 位作者 余文飞 王文勇 李兆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4,共8页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快捷高效地进行景观解译。土系分布与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可以借助景观变异规律来辅助土系调查。本研究选择句容市某小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快捷高效地进行景观解译。土系分布与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可以借助景观变异规律来辅助土系调查。本研究选择句容市某小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将分类结果与原始影像叠加,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进行人工修正;精度达到要求后,再以修正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底图,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添加合适的坡度和高程信息,生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分类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景观关系,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资源三号卫星原始影像和景观分类图,对大比例尺土系调查进行调查路线的选择、剖面点的设置和土系界线的确定,并在研究区中选取核心区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方法相对于传统土壤调查方法更加定量地考虑到景观变异情况,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系 调查方法 3S 决策树分类 景观分类 资源三号卫星
原文传递
培养温度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葛序娟 潘剑君 +4 位作者 邬建红 王恒钦 余文飞 李炳亚 王培燕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2-569,共8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对采自句容市华阳镇的水稻土进行5、15、25和35℃下的50 d培养实验,基于培养实验数据、6M HCl水解实验数据和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三库拟合,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随培养温度的变化,并深入分析培养温度对Q10(土壤有... 采用室内培养法,对采自句容市华阳镇的水稻土进行5、15、25和35℃下的50 d培养实验,基于培养实验数据、6M HCl水解实验数据和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三库拟合,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随培养温度的变化,并深入分析培养温度对Q10(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系数)和三库拟合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35℃范围内,随培养温度升高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升高,15、25和35℃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是5℃时的1.94倍、3.55倍、6.01倍。(2)培养温度的设定对三库拟合结果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活性碳库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温度下潴育、潜育、淹育水稻土活性碳的拟合值变异系数分别为64.9%、66.7%、48.5%。(3)Q10值变化范围在1.48~2.88,且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培养时间增长而降低。Q10取2或者按照定义式测定的值对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拟合结果无影响,而对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平均驻留时间的拟合结果有影响。由此得出:利用在25℃下的培养结果估计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应该进一步探索可行的三库拟合培养温度或寻找其他三库测定的方法;把Q10值取2代入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中对土壤有机碳进行三库拟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10 土壤有机碳库 有机碳矿化 温度敏感性系数
原文传递
不同土层水稻土培养条件下有机碳矿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葛序娟 潘剑君 +4 位作者 尹正宇 邬建红 周志文 王恒钦 于东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0-577,共8页
以湖南省桃源县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有机碳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从垂直变化角度研究水稻土总有机碳(Ct)、活性碳(Ca)、缓效性碳(Cs)、惰性碳(Cp)的含量及有机碳矿化特征的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总有机碳、活性碳、缓效性碳、惰... 以湖南省桃源县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有机碳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从垂直变化角度研究水稻土总有机碳(Ct)、活性碳(Ca)、缓效性碳(Cs)、惰性碳(Cp)的含量及有机碳矿化特征的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总有机碳、活性碳、缓效性碳、惰性碳含量分别与土层深度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1、0.8516、0.8320、0.7734(P【0.01),土层越深活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越小,惰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越大。2按照CO2-C释放速率变化程度,将矿化曲线划分为快速矿化(平均约7.94 d)、缓慢矿化(平均约28 d)和平衡矿化三个阶段,其中快速矿化阶段主要为活性碳矿化。3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矿化比例等都随土层加深而减小,但30~60 cm土层有机碳总量大,其有机碳矿化总量的变化对1 m深有机碳矿化总量变化的影响大。4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有机碳矿化总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 H相关,即土壤性质影响有机碳矿化特征。由此得出,深层土壤有机碳也参与全球碳循环,并且全氮含量和p H会影响深层碳库成为碳源或是碳汇,在研究全球碳循环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库 三库周转 剖面
原文传递
一种森林土壤惰性碳和缓效性碳快速估算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正宇 潘剑君 +5 位作者 葛序娟 李炳亚 陈昕 邬建红 周志文 王恒钦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5-753,共9页
高光谱遥感技术因其便捷快速、节约成本、非破坏性和准确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军事、大气遥感和测绘等领域。本研究在化学实验(碳库分离)的基础上,结合高光谱遥感技术,利用统计分析工具SAS分析家模块将三库分离数据与光谱... 高光谱遥感技术因其便捷快速、节约成本、非破坏性和准确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军事、大气遥感和测绘等领域。本研究在化学实验(碳库分离)的基础上,结合高光谱遥感技术,利用统计分析工具SAS分析家模块将三库分离数据与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敏感波段,从而建立起了一种森林土壤惰性碳和缓效性碳的快速估算模型。研究发现,无截距模型的显著性较为明显,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好。利用光谱求平均和平滑去噪方法处理过的光谱反射率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来的敏感波段组合对森林土壤惰性碳和缓效性碳含量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利用高光谱技术来进行森林土壤惰性碳含量和缓效性碳含量的快速估算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估算模型 森林土壤 惰性碳和缓效性碳 非成像高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